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方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396411402 上传时间:2024-02-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方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方案, 交通大学工程检测二0一七 年 五 月- 6 - / 8. . 目 录1适用围与检测目的- 1 -2 检测依据- 1 -3 检测工作量- 1 -4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荷检测原理与其准备工作- 1 -4.1检测原理与准备工作- 1 -4.1.1准备工作- 2 -4.2.检测方法- 3 -4.3检测人员与仪器配备- 4 -4.4资料收集与整理- 4 -4.5检测工期- 5 -4.6检测结果评价和检测报告- 5 -4.7安全、质量保证措施- 5 -4.8其他- 6 -受中铁十四局集团委托,交通大学工程检测于2017年5月15日对市轨道交通1号线奥体中心站附属人防工程桩基

2、进行现场勘测,现将具体实施方案编制如下:1适用围与检测目的市轨道交通1号线奥体中心站附属人防工程,位于市西固区深安大桥桥南,南邻深沟桥。拟建场地区域地貌单元属黄河二级阶地,地理位置位于西固区深安大桥桥南,场地主要位于市西固区氏祠堂旁,场地地形基本平缓,西南方向稍高,局部有小围陡坎,东南方向堆积较多已拆除的或正拆除建筑垃圾、房屋地基等,其他部分未拆除建筑、临时板房、植被等。2 检测依据(1) 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DB42/269-2003);(2) 建筑桩基技术规(JGJ 94-2008);(3)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JGJ106-2014);(4) 设计图纸与相关施工资料。3 检测工作量根

3、据设计与委托方要求确认本工程检测工作量如下:总共抽检2根。依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JGJ106-2014)第三条基本规定3.2.5规定桩身混凝土应达到28d龄期或者设计强度要求,以免造成桩身损伤或者信号失真。4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荷检测原理与其准备工作4.1检测原理与准备工作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荷检测是利用千斤顶给桩身施加外力作用,通过安装在桩身的位移传感器来测定桩身应变或者桩身截面位移,计算桩的侧阻力,进而绘制U曲线,以确定桩身抗拔承载力。4.1.1准备工作一、现需要施工单位配合如下:1) 试桩顶部宜高出试坑底面,试坑底面宜与桩承台底标高一致,试桩制作时应按设计方或检测方要求对桩端部位进行处理。2)

4、试桩的成桩工艺和质量控制标准应与工程桩一致。3) 试桩现场须保证380V动力与220V照明电源,临时停电应预先通知。4) 每一试桩位置必须保证施工道路畅通,运输道路保证4m以上,作业区道路保证6m以上,试桩周边10m之无障碍物,上空无高压电线、电缆,地下无各种有效市政管线。5) 检测时现场不得有重型机、汽车,拖拉机,打桩机或其它非不可抗拒因素造成的较强振动。6) 测试过程中若有与现场其它施工工序、项目等交叉,请建设、监理方统一协调二、反力装置7) 试验反力装置宜采用反力桩(或工程桩)提供支座反力,也可根据现场情况采用天然地基提供支座反力。反力架系统应具有1.2倍的安全系数并符合以下规定:8)

5、采用反力桩(或工程桩)提供支座反力时,反力桩顶面应平整并具有一定的强度。9) 采用天然地基提供反力时,施加于地基的压应力不宜超过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1.5倍;反力梁的支点重心应与友座中心重合。10) 压重施加于地基的压应力不宜大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1.5倍,有条件时宜利用工程桩作为堆载支点。11) 荷载、上拔测试装置12) 分级荷载的提供采用油压千斤顶。当采用两台与两台以上千斤顶加载时应并联同步工作。并使:采用的千斤顶型号、规格相同;千斤顶的合力中心应与桩轴线重合13) 荷载的测量可用荷载传感器直接测定,或采用并联于千斤顶油路的压力表或压力传感器测定油压,根据千斤顶率定曲线换算荷载。并使:传感器

6、的测量误差不大于1%,压力表精度不小于0.4级,试验用压力表、油泵、油管最大加载时的压力不应超过规定工作压力的80%。14) 沉降测量采用位移传感器或大量程百分表。并使:测量误差不大于0.1%Fs,分辨力不小于0.01mm。15) 根据本工程检测要求,拟采用的主要仪器、设备参见附录:用于本工程的主要仪器、设备。4.2.检测方法1. 检测流程搜集资料、踏勘场地,安排检测顺序办理相关手续、组织进场机械、设备设备进场与搭设首根(组)试桩试验架首根(组)试桩检测设备场转运、搭设次根(组)试桩试验架次根(组)试桩检测末根(组)试桩检测仪器、设备退场,完毕野外作业2. 加、卸载与沉降测读1、 对混凝土灌注

7、桩、有接头的预制桩,宜在拔桩试验前采用低应变法检测受检桩的桩身完整性,为设计提供依据的抗拔桩施工时应进行成孔质量检测,发现桩身中、下部位有明显扩径的桩不宜作为抗拔试验桩;对有接头的预制桩,应验算接头强度。2、 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宜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需要时,也可采用多循环加、卸载方法。并仔细观察桩身混凝土开裂情况。3、 加载分级进行,采用逐级等量加载。分级荷载宜为最大加载量或预估极限承载力的1/10,首级可取分级荷载的2倍。4、 卸载应分级进行,每级卸载量取加载分级荷载的2倍,逐级等量卸载。5、 加、卸载时应使荷载传递均匀、连续、无冲击,每级荷载在维持过程中的变化幅度不得超过分级荷载的10%

8、。6、 试桩沉降位移观测应符合以下规定:A. 每级荷载施加后按第5、15、30、45、60min测读桩顶沉降量,以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B. 每级荷载作用下,桩的沉降量连续两次在每小时小于0.1mm时视为相对稳定。试桩达到相对稳定时,可加下一级荷载或终止试验。C. 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终止加载:b) 某级加载作用下,桩顶上拔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上拔量的5倍;c) 按桩顶上拔量控制,当累计桩顶上拔量超过100mm时;d) 按钢筋抗拉强度控制,桩顶上拔荷载达到钢筋强度标准值的0.9倍;e) 对于验收抽样检测的工程桩,达到设计要求的最大上拔荷载值。D. 卸载每级维持一小时,按第15、30、60

9、min测读桩顶沉降量后,卸下一级荷载,卸载至零后,隔3小时再测读一次。4.3检测人员与仪器配备本次检测共计划投入人员名,组长:吉峰、副组长:俞乾元、组员:继东、饶雄义、王明建。仪器设备、软件:100t千斤顶2台、手动油压泵、基准梁、百分表、百分表架。4.4资料收集与整理1、 现场检测前向委托方收集桩位平面图、施工场地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桩身结构图与桩基施工记录等。2、 每幢现场检测后即整理、绘制、编写以下资料、图表:整理、汇总原始数据记录表,绘制上拔荷载-桩顶上拔量(U)关系曲线各桩顶上拔量时间对数(-lgt)关系曲线,编写并提供阶段性检测报告,出具最终正式检测报告。4.5检测工期1. 在试桩

10、砼强度、桩土恢复期达到要求的前提下,试验起始日期按招标文件或业主通知。2. 无不可抗力影响时,日历工期约 3天/2根,试验架进、退场约各需1天。3. 正式检测报告在现场作业完毕3日后提供。4.6检测结果评价和检测报告1. 工程桩承载力检测结果的评价,应给出每根受检桩的承载力检测值,并据此给出单位工程同一条件下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的结论。2. 检测报告应结论准确、用词规。3. 检测报告应包括以下容:1) 委托方与工程名称、地点,建设、勘察、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基础、结构形式、层数、设计要求,检测目的与依据,检测数量与日期;2) 地质条件描述,受检桩桩位对应的地质柱状图;3) 受检

11、桩的桩号、桩位和相关施工记录、尺寸(灌注桩宜标明孔径曲线);4) 检测(加卸载、荷载分级)方法,检测仪器、设备,检测过程表达;5) 受检桩的检测数据,实测与计算分析曲线,表格和汇总结果;6) 承载力判定依据;7) 与检测容相应的检测结论。4.7安全、质量保证措施1 按检测合同与检测工作量,项目经理与项目成员制定检测方案,精心组织设备进场、运输、吊装与检测、转运设备,严格执行本中心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人身与设备安全。2 确保加载装置与观测系统安置准确、符合要求,保证检测工作顺利进行。3 检测、记录过程必须专人值守,试验时注意经常观察试验平台等变化情况,发现问题与时处理。4 参加检测的工作人员均应熟

12、悉业务,持证上岗,检测过程中应认真负责,严格按照相关规、操作规程与本中心质量手册进行质量控制,确保检测科学、公正。5 检测施工过程中严格禁止项目无关人员进入施工作业区。6 现场检测时应承受并遵守公安、安全、环保与委托方、监理方等对工程现场的各项合理要求、建议,并随时承受监督。4.8其他1. 原始记录按统一格式,用档案笔填写,容填写完整、整齐,交接班人员签字交接责任,记录不允许随意更改和增删,不允许无关人员查阅原始记录。2. 检测结论形成之前,检测与其他人员未经许可,不得擅自向外透露检测情况。3. 原始记录中应注明异常情况,发现检测数据异常时,应查找原因,重新检测或扩大检测。 交通大学工程检测2017年5月15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