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夏商周时期青铜器发展史

cl****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6.50KB
约2页
文档ID:396323858
夏商周时期青铜器发展史_第1页
1/2

夏商周时期青铜器一般把中国青铜器文化的发展划分为三大阶段,即形成期、鼎盛时期和转变期形成期距今4800-4000年,相当于尧舜禹传说时代古文献上纪载当时人们已开始冶铸青铜器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龙山时代遗址里,经考古发掘,在几十处遗址里发现了青铜器制品古文献上已经纪载当时人们已开始冶铸青铜器自夏、商、西周起中国开始了周而复始的朝代更替夏商两代均设有管理手工业的官职和王室贵族直接控制的手工业统治者所需的礼器、祭器、武器和贵重的生活用品多是官府手工业部门制造的青铜器是商代工艺的重要品种商代青铜器品类齐全、造型多样装饰图案或中心对称或呈单独纹样神秘庄严由于商代统治阶级盛行饮酒之风所以酒器制作十分发达青铜器成本高只能为统治者所用经考古发掘在几十处遗址里发现了青铜器制品同玉器时代一样约经历了15个世纪 青铜器的出现促使玉雕技术与陶塑技术合而为一应用在青铜器的塑造方面在此基础上铸造工艺发展起来传说中夏铸九鼎开启了华下文明的青铜时代实际上在塑鼎这种复杂的工艺之前青铜器必将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由简到繁的发展阶段此时的艺术风格由原始时期陶器造型、纹饰呈现的活泼愉快走向神秘威严失去了原始艺术的质朴风格和生活趣味。

而青铜图案同彩陶一样成为古代工艺形式美的瑰丽景观二者的抽象与逻辑演变经历了长期的积累凝结着无数经验与智慧它嬗变成一种心灵的艺术脱尽了向自然模仿的痕迹那原初的具象已被遗忘在意象的升华中 中国的青铜器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格、鲜明的时代特征在世界文化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青铜器作为文化的载体它凝聚着历史的秘密天子的威严、诸侯的荣宠、大夫的勤谨以及工匠艺人的殚精竭虑统治集团利用青铜器“明贵贱别上下”其狰狞、神秘显示着奴隶主们的权势和威仪它们是奴隶主狞厉的政治宣言是奴隶望而生威的神物是当时生产力与科技水平的实物证据更是植根于这块神奇土地的中华民族传统的渊源艺术上或浑厚凝重气势磅礴或工艺高超精妙绝伦或铸刻铭文俨然一卷史书无论繁缛简朴、狞厉祥和都给人以历史的沉思与启迪艺术的审美与人性的观照回首几千纪我们不能不感叹贵族们何以如此孜孜以求我们仅从多数有铭文的青铜器上发现其铭文结尾无不铭刻着“子子孙孙永宝用”的祈愿他们期望权力、地位、荣耀能像青铜一样永世长存遗憾的是商代的青铜器为周的诸侯瓜分刮去了族徽与名号周的重器被秦人熔铸了“金人”我们现在看到的青铜器相当多的出土于周原的窖藏从埋藏的杂乱无序可见贵族们逃跑时的仓惶。

那些部族与家族“宝用”的器物终成为全社会的遗产鼎盛期即中国青铜器时代,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战国早期,延续时间约一千六百余年这个时期的青铜器主要分为礼乐器、兵器及杂器乐器也主要用在宗庙祭祀活动中死后亦将其大批殉葬说明当时贵族嗜酒之风盛行艺术上的特点是善于从大的动势入手强调外形上的主要特征抽象简化成用线可以表达的主要轮廓并在轮廓中填满装饰性图案以创造出富有幻想性的形象为目的考察由商之盛至战国末期之衰可以看出青铜纹饰由原始浑沌向理性演化的轨迹除了工具之外青铜器数量最多的是兵器和礼器这的确如风胡子所言是个“以铜为兵”的时代战争需要兵器祭祀需要礼器玉器上固有的龙、凤纹类兽面纹及其变体形纹之外还饰有各种动物浮雕与圆雕如犀牛、虎、象、熊、羊、猪、兔、鸮、蝉、鱼、龟等等另外大理石制的雕刻有鸱枭、蛙、坐人、怪兽、蝉、鱼、虎等是现存最早的雕刻艺术品有些同样铸造在青铜器上而且有不少整体器形采取动物形象来塑造如商代的象尊、鸟纹牺尊、四羊尊周代的兕si觥gong、驹尊、羊尊、鸭形尊等其纹饰的特点是满而精整体中包含完整的局部局部又和谐地统一在整体中.中国青铜器的大宗在中原地区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华夏族的居住地区如陕西、河南、山东、山西等地区。

但它的分布范围远远超出中原地区从东北到广东从西藏到东海渔岛上都发现有青铜器而由于各地文化面貌的差异它们表现出各自的独特的艺术风格 中国青铜器不但数量多而且造型丰富、品种繁多有酒器、食器、水器、乐器、兵器、农具与工具、车马器、生活用具、货币、玺印等等单在酒器类中又有爵角、觯、斝、尊、壶、卣、方彝、觥、罍、盉、勺、禁等二十多个器种而每一器种在每个时代都呈现不同的风采同一时代的同一器种的式样也多姿多彩而不同地区的青铜器也有所差异犹如百花齐放五彩缤纷因而使青铜器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而从文物鉴定的角度来说无疑增加了鉴定的难度鉴定难度大反过来又使研究赏析更富有情趣青铜器也更具有吸引力 青铜器的装饰在设计时就知道利用铸造技术上的特点避免铸造技术上的种种困难夏商周时代铜器上往往有突出的觚棱就是因为陶范拼合时有不能完全密合的缺点主动加以利用而产生的而且每一块陶范上的花纹各自形成一完整单位以避免两范拼合时花纹相错因而取得对称或重复连续花纹的效果青铜器上装饰面的分割也就是由于陶范的分块因而装饰和造型是密切结合的西周以后青铜器花纹粗犷单纯也和器壁变薄有关战国时代更充分利用了捺印花纹的简便方法产生了繁复的图案 古代青铜器的铸造方法与造型及装饰方法的密切联系说明中国工艺美术中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传统 。

转变时期一般指战国末年至秦汉末年这一时期传统的礼仪制度已彻底瓦解,铁制品已广泛使用到了东汉末年,陶瓷器得到较大发展,把日用青铜器皿进一步从生活中排挤出去至于兵器,工具等方面,这时铁器早已占了主导地位隋唐时期的铜器主要是各类精美的铜镜,一般均有各种铭文自此以后,青铜器除了铜镜外,可以说不再有什么发展了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工艺美术史 小组作业素材来源:百度百科、百度文库、豆丁网。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