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3-44页的例题和“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4题教学过程:一、活动感知 1、猜一猜:(出示两个盒子)这里有两个盒子,里面装着一些乒乓球红盒子里装着2个乒乓球,猜猜黄盒子里装了几个乒乓球?(生:2个、3个、4个……) 只要老师送你们一句话,你们就能猜对了:黄盒子里装的个数是红盒子里的3倍指名猜:6个) 2、验证球的个数 :怎么得到的?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什么方法? 我们三(2)班的小朋友真聪明,老师相信接下来大家的表现一定会更出色二、探索新知 1、收集信息,导入线段图(例题图)从图上你能知道哪些信息?如果老师用一条线段表示裤子的价钱师板演)那么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画多长呢?为什么画3份这样长呢?表示什么?你能画出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吗?(点击) 请拿出作业纸,在裤子线段的下面画一画 师巡视指导后请一生板演) 共同检查:他画得对吗?请你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2 提出问题,完善线段图(1)根据这里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点击)(2)第一个问题我们已经学过,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下面两个问题3)(点击)这个问题要求的是什么?“一套衣服”什么意思?谁能在图上指一指?要求这个问题就是把这两个部分合起来(点击出现大括号和问号)你也能在图上表示出来吗?追问:大括号表示什么意思?(4)解决问题 完整复述图意后在作业纸上解答(5)交流: A 28×3=84(元) B 1+3=428+84=112(元) 28×4=112(元)A :先算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先算?B :“1”指什么?“3”表示什么? “1+3=4”表示的是什么?3、 “试一试” 你们真了不起!能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而且与书上的想法不谋而合。
打开课本看一下吧有信心解决“试一试”吗? “贵多少元”指的是图上的哪一部分?(闪烁)那么与例题相比,什么没变?什么变了?问号还能标在这里吗?(拿出作业纸标一标)交流图之后解决问题: A:28×3=84(元) B: 3-1=2 84-28=56(元) 28×2=56(元)A: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还是要先算上衣的价钱?B:“3-1”表示什么意思? 我们还可以怎样提问也用这样的算式来解决?(一条裤子比一件上衣便宜多少元? 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相差多少元?)4 比较异同并揭题同学们来看看,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点:(1)题目提供的条件和线段图所表示的数量关系相同;(2)都是用两步计算解答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第一步都先求买一件上衣多少元或先算出所示问题有几份不同点:(1)两题所求的问题不同,表现段图上也不同;(2)第一题要求买一套衣服要多少 元,就是求上衣和裤子价钱的和,用加法计算第二题要求买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元,就是求上衣和裤子价钱的差,用减法计算三 巩固深化 刚才我们利用线段图表示出题目中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的关系,又根据线段图分析了题意,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解答了题目。
下面我们就来考考自己 1 “想想做做”1 看线段图,说条件和问题,说出数量关系,再列式计算 2 “想想做做”2 同上 3 “想想做做”3 看懂题意和表格 “合计”什么意思 填完后交流:这道题里要解决的两次合计都是要先算什么?(第二次跳了多少下?) 4 “想想做做”4 要求学生先画图再列式完成在课堂作业本上四 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