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安徽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指南

人***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4.51KB
约22页
文档ID:395790644
安徽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指南_第1页
1/22

安徽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指南目 录1 适用范围 12 标准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24 生态保护红线概念、特征与管控要求 35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原则 56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流程 67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范围识别 98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法 109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确定 1210 生态保护红线边界核定 1511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成果 1712 总体保护要求 18附表1 安徽省各市生态保护红线〔不含制止开发区〕划定状况附件 安徽省制止开发区域名录附图 安徽省重点生态功能区红线和生态敏感区红线附表2 安徽省生态保护红线区登记表安徽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指南为贯彻落实1 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安徽省境内生态保护红线的《中 划定华2 标准性引用文件人 本指南内容引用了以下文件中的条款但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民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指南共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 《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 号国〕环 《国46 号〕 境 务《院国家环境保护“”规划》〔国发〔2011〕42 号〕保 关《于关护《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环发〔2008〕92 号〕《〔20中10 106 号〕〕国《生关于划分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 〔 水利部公告2006物年第 2 号〕 多《样国性《 家保第护《级四全次国公《战全国生态环境十年变化〔2000-2010 年〕调查评估报告》《海益略中洋区生林与国态功G荒B/T 12343 国家根本比例尺地图编绘规范能划动漠保 GB/T 13923 根底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护区界计化红划定代划和码 HJ/T 338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沙〔林资发〔2009〕214 号〕线〔术标准 CH/T 9005 根底地理信息数据库02化划2状0基定1本规定 SL190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1况技13 术〔-术2语2和01定1〕义20〔032依0环境保护部,2015.5〕0〔环发〔国函〔2012〕13 号〕据 重点生态功能区:指生态系统格外重要,关系全国或区域生态安《全,生态系统有所退化,需要在国土空间开发中限制进展大规模高强 全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以保持并提高生态产品供给力量的区域,主要-2-类型包括水源修养区、水土保持区、防风固沙区和生物多样性维护区。

生态敏感区:指对外界干扰和环境变化具有特别敏感性或潜在自然灾难影响,极易受到人为的不当开发活动影响而产生负面生态效应的区域生态脆弱区:指生态系统组成构造稳定性较差,抵抗外在干扰和维持自身稳定的力量较弱,易于发生生态退化且难以自我修复的区 域制止开发区:指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资源保护区域,以及其他制止进展工业化城镇化开发、需要特别保护的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安全:指在国家或区域尺度上,生态系统构造合理、功能完善、格局稳定,并能够为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进展持续供给生态效劳的状态,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局部4 生态保护红线概念、特征与管控要求4.1 概念 生态保护红线是指依法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的严格管控边界,是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的底线生态保护红线所包围的区域为生态保护红线区,对于维护生态安全格 局、保障生态系统功能、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进展具有重要作用3-4.2 根本特征依据生态保护红线的概念,其属性特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 生态保护的关键区域:生态保护红线是维系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的底线,是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进展的关键生态区域2) 空间不行替代性:生态保护红线具有显著的区域特定性, 其保护对象和空间边界相对固定。

3) 经济社会支撑性: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最终目标是在保护重要自然生态空间的同时,实现对经济社会可持续进展的生态支撑作用4) 治理严格性:生态保护红线是一条不行逾越的空间保护线, 应实施最为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与治理措施5) 生态安全格局的根底框架:生态保护红线区是保障国家和 地方生态安全的根本空间要素,是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的关键组分4.3 管控要求生态保护红线须依据生态效劳功能类型和治理严格程度实施分 类分区治理,做到“一线一策”生态保护红线一旦划定,应满足以下 管控要求:(1) 性质不转换:生态保护红线区内的自然生态用地不行转换为非生态用地,生态保护的主体对象保持相对稳定2) 功能不降低:生态保护红线区内的自然生态系统功能能够持续稳定发挥,退化生态系统功能得到不断改善4-(3) 面积不削减:生态保护红线区边界保持相对固定,区域面积规模不行随便削减4) 责任不转变:生态保护红线区的林地、草地、湿地、荒漠等自然生态系统依据现行行政治理体制实行分类治理,各级地方政府和相关主管部门对红线区共同履行监管职责5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原则5.1 强制性原则 依据《环境保护法》规定,应在事关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的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以及其他重要的生态区域内,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施严格保护。

5.2 合理性原则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应在科学评估识别关键区域的根底上,结合地 方实际与治理可行性,合理确定生态保护红线方案5.3 协调性原则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应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生态功能区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等区划、规划相协调,共同形成合力,增加生态保护效果5-5.4 可行性原则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应与经济社会进展需求和当前监管力量相适 应,预留适当的进展空间和环境容量空间,切合实际确定生态保护红 线面积规模并落到实地5.5 动态性原则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可随生产力提高、生态保护力量增加逐步优化 调整,不断增加生态保护红线范围6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流程6脆.弱1区保6.2 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估护生依据生态保护相关标准性文件和技术方法,对生态保护区域进展规生态态系统效劳重要性评估和生态敏感性评估,明确生态保护目标与重划点,保确定生态保护重要区域《护中-6-6.3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确定对不同类型生态保护红线进展空间叠加,形成生态保护红线建议方案依据生态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与治理政策,土地利用与经济进呈现状与规划,综合分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最终形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6.4 生态保护红线边界核定依据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开展地面调查,明确生态保护红线地块分布范围,勘定生态红线边界走向和实地拐点坐标,核定生态保护红线边界。

调查生态保护红线区各类根底信息,形成生态保护红线勘测定界图,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勘界文本和登记表等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流程参见图 17-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范围识别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估生态系统效劳重要性生态敏感性重点生态禁其生态敏感止他功能区/开区区脆弱区发区域水生洪文产源多水化品涵保调遗提养育蓄产供土酸地水盐水壤雨质污渍资侵灾染化源蚀害规划协调性确定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政策相符性叠加分析综合制图红线命名地面勘查生态保护红线边界核定定界成图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成果图件文本登记表图 1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流程-8-7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范围识别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安徽省生态保护红线主要 在以下生态保护区域进展划定7.1 重点生态功能区重点生态功能区主要包括《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各类国家级和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还包括《安徽省生态功能区划》的各类生态系统效劳功能重要区7.2 生态敏感区/脆弱区生态敏感区/脆弱区主要包括《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和《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各类生态脆弱区,还包括《安徽省生态功能区划》的各类生态环境敏感区7.3 制止开发区制止开发区主要包括《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各类制止开发区,具体包括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自然文化遗产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和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公园、国家重要湿地、国家湿地公园、世界、国家和省地质公园、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蓄滞〔行〕洪区等类型。

9-7.4 其他区域其他未列入上述范围、但具有重要生态功能或生态环境敏感、脆 弱的区域8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法8.1 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红线基于N P P的生8.2 生态敏感区保护红线态 依据《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的附件 C 和《生态保护红线 系划 定技术指南》的附录 B,进展安徽省土壤侵蚀、土壤盐渍化、酸 统雨、 水环境污染、水资源胁迫和地质灾难等的生态过程敏感性评价, 服进展 标准化赋分,设定指标权重,加权计算生态环境综合敏感性总 务值按 敏感性分值由低到高依次划分为 5 个敏感性级别,即不敏感、功轻度敏 感、中度敏感、高度敏感和极敏感,将其中极敏感区域划为生态敏感-10-区保护红线范围8.3 制止开发区(1) 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全省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7 个,面积 1392.21km2;省级自然保护区 29 个,面积 2807.44km2,涵盖林 业、环保、农业等部门的森林、湿地、野生动植物等类型的保护区2) 自然文化遗产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省有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1 处,世界文化遗产 1 处,面积 167.90km2;全国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 130 处,面积约 931.72km2;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计 708处。

3) 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区全省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10 处,面积 1790.11km2;省级风景名胜区 31 处,面积 1478.46km24) 国家重要湿地、湿地公园全省有国家重要湿地 5 处,面积 1140.56km2;国家湿地公园 12 处,面积 512.01km25) 国家、省级森林公园全省有国家森林公园 29 处,面积1035.98km2;省级森林公园 37 处,面积 441.06km26) 世界、国家、省地质公园全省有世界地质公园 2 处,面积 289.12km2;国家地质公园 9 处,面积 1106.12km2;省级地质公园5 处,面积 240.29km27) 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全省有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9 处,面积 549.26km28) 蓄滞〔行〕洪区全省有蓄滞〔行〕洪区共有23 处,面积3986.94km2。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