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王勃诗词鉴赏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394879106 上传时间:2023-03-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2.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朝诗人王勃诗词鉴赏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唐朝诗人王勃诗词鉴赏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唐朝诗人王勃诗词鉴赏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唐朝诗人王勃诗词鉴赏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唐朝诗人王勃诗词鉴赏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唐朝诗人王勃诗词鉴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朝诗人王勃诗词鉴赏(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王勃诗词鉴赏一、王勃简介王勃,(649或650675或676)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 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 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 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初(666)为沛 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 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 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或三年(676),王勃南下 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的文学主张崇尚实用,王勃的诗今存8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和 绝句。其中写离别怀乡

2、之作较为著名。杜少府之任蜀川写离别之 情,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慰勉,意境开阔,一扫惜别伤离 的低沉气息,为唐人送别诗之名作。别薛华、重别薛华等五 律都以感情真挚动人。山中、羁春、春游、临江二首 等五言绝句,则通过写景抒发深沉的怀乡之情。二、王勃诗词感悟咏风王勃肃肃凉风生, 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 卷雾出山楹。去来固无迹, 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 为君起松声。宋玉的风赋云:“夫风者,天地之气,溥畅而至,不择贵贱 高下而加焉。”本篇所咏的“凉风”,正具有这种平等普济的美德。 炎热未消的初秋,一阵清风袭来,给人以快意和凉爽。你看那“肃肃” 的凉风吹来了,顿时吹散浊热,使林壑清爽起来。它

3、很快吹遍林壑, 驱散涧上的烟云,使我寻到涧底的人家,卷走山上的雾霭,现出山间 的房屋,无怪乎诗人情不自禁地赞美它“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了。这风确乎是“有情”的。当日落西山、万籁俱寂的时候,她又不 辞辛劳地吹响松涛,奏起大自然的雄浑乐曲,给人以欢娱。诗人以风喻人,托物言志,着意赞美风的高尚品格和勤奋精神。 风不舍昼夜,努力做到对人有益。以风况人,有为之士不正当如此吗? 诗人少有才华,而壮志难酬,他曾在著名的滕王阁序中充满激情 地写道:“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在这篇中则是借风咏怀,寄托他的“青云之志”。宋计有功唐诗纪 事称此诗“最有余味,真天才也”,这大概就是其

4、“余味”之所在 了。此诗的着眼点在“有情”二字。上面从“有情”写其加林壑以清 爽,下面复由“有情”赞其“为君起松声”。通过这种拟人化的艺术 手法,把风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首句写风的生起,以“肃肃”状 风势之速。风势之缓急,本来是并无目的的,但次句用了一个“加” 字,就使之化为有意的行动,仿佛风疾驰而来,正是为了使林壑清爽, 有意急人所需似的。下面写风的活动,也是抓住“驱烟”、“卷雾”、 “起松声”等风中的动态景象进行拟人化的描写。风吹烟雾,风卷松 涛,本来都是自然现象,但诗人用了“驱”、“卷”、“寻”、“出”、 “为君”等字眼,就把这些自然现象写成了有意识的活动。她神通广 大,犹如精灵般地出

5、入山涧,驱烟卷雾,送来清爽,并吹动万山松涛, 为人奏起美妙的乐章。在诗人笔下,风的形象被刻画得维妙维肖了。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首联属“工对”中的“地名对”,极壮阔,极精整。第一句写长 安的城垣、宫阙被辽阔的三秦之地所“辅”(护持、拱卫),气势雄 伟,点送别之地。第二句里的“五津”指岷江的五大渡口白华津、万 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泛指“蜀川”,点杜少府即将宦游 之地;而“风烟”、“望”,又把相隔千里的秦、蜀两地连在一起。 自长安遥望蜀川,视线为迷蒙的风烟所遮,微露伤别之意,已摄下文 “

6、离别”、“天涯”之魂。因首联已对仗工稳,为了避免板滞,故次联以散调承之,文情跌 宕。“与君离别意”承首联写惜别之感,欲吐还吞。翻译一下,那就 是:“跟你离别的意绪啊!”那意绪怎么样,没有说;立刻改口, 来了个转折,用“同是宦游人”一句加以宽解。意思是:我和你同样 远离故土,宦游他乡;这次离别,只不过是客中之别,又何必感伤! 三联推开一步,奇峰突起。从构思方面看,很可能受了曹植赠 白马王彪“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 的启发。但高度概括,自铸伟词,便成千古名句。尾联紧接三联,以劝慰杜少府作结。“在歧路”,点出题面上的 那个“送”字。歧路者,岔路也,古人送行,常至大路分岔处分

7、手, 所以往往把临别称为“临歧”。作者在临别时劝慰杜少府说:只要彼 此了解,心心相连,那么即使一在天涯,一在海角,远隔千山万水, 而情感交流,不就是如比邻一样近吗?可不要在临别之时哭鼻子、抹 眼泪,象一般小儿女那样。南朝的著名文学家江淹在别赋里写了各种各样的离别,都不 免使人“黯然消魂”。古代的许多送别诗,也大都表现了“黯然消魂” 的情感。王勃的这一首,却一洗悲酸之态,意境开阔,音调爽朗,独 标高格。(霍松林)山中王勃长江悲已滞, 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 山山黄叶飞。这是一首抒写旅愁归思的诗,大概作于王勃被废斥后在巴蜀作客 期间。诗的前半首是一联对句。诗人以“万里”对“长江”,是从地理 概念

8、上写远在异乡、归路迢迢的处境;以“将归”对“已滞”,是从 时间概念上写客旅久滞、思归未归的状况。两句中的“悲”和“念” 二字,则是用来点出因上述境况而产生的感慨和意愿。诗的后半首, 即景点染,用眼前“高风晚”、“黄叶飞”的深秋景色,进一步烘托 出这个“悲”和“念”的心情。首句“长江悲已滞”,在字面上也许应解释为因长期滞留在长江 边而悲叹。可以参证的有他的羁游饯别诗中的“游子倦江干”及 别人四首之四中的“雾色笼江际”、“何为久留滞”诸句。但如 果与下面“万里”句合看,可能诗人还想到长江万里、路途遥远而引 起羁旅之悲。这首诗的题目是山中,也可能是诗人在山上望到长 江而起兴,是以日夜滚滚东流的江水来

9、对照自己长期滞留的旅况而产 生悲思。与这句诗相似的有杜甫成都府诗中的“大江东流去,游 子日月长”,以及谢朓的名句“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这里, “长江”与“已滞”以及“大江”与“游子”、“客心”的关系,诗 人自己可以有各种联想,也任读者作各种联想。在一定范围内,理解 可以因人而异,即所谓“诗无达诂”。次句“万里念将归”,似出自宋玉九辩“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句,而九辩的“送将归”,至少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为送别将 归之人;一为送别将尽之岁。至于这句诗里的“将归”,如果从前面 提到的羁游饯别、别人四首以及王子安文集中另外一些 客中送别的诗看,可以采前一解释;如果从本诗后半首的内容看,也 可以取

10、后一解释。但联系本句中的“念”字,则以解释为思归之念较 好,也就是说,这句的“将归”和上句的“已滞”一样,都指望远怀 乡之人,即诗人自己。但另有一说,把上句的“已滞”看作在异乡的 客子之“悲”,把这句的“将归”看作万里外的家人之“念”,似也 可通。这又是一个“诗无达诂”的例子。三四两句“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写诗人在山中望见的实 景,也含有从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遥落而变衰” 两句化出的意境。就整首诗来说,这两句所写之景是对一二两句所写 之情起衬映作用的,而又有以景喻情的成分。这里,秋风萧瑟、黄叶 飘零的景象,既用来衬映旅思乡愁,也可以说是用来比拟诗人的萧瑟 心境、飘零旅况。当然

11、,这个比拟是若即若离的。同时,把“山山黄 叶飞”这样一个纯景色描写的句子安排在篇末,在写法上又是以景结 情。南宋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说:“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 之意,以景结情最好。”这首诗的结句就有宕出远神、耐人寻味之妙。诗歌在艺术上常常是抒情与写景两相结合、交织成篇的。明代谢 榛在四溟诗话中说:“作诗本乎情、景。 景乃诗之媒,情乃 诗之胚,合而为诗。”这首诗,前半抒情,后半写景。但诗人在山中、 江边望见的高风送秋、黄叶纷飞之景,正是产生久客之悲、思归之念 的触媒;而他登山临水之际又不能不是以我观物,执笔运思之时也不 能不是缘情写景,因此,后半首所写之景又必然以前半首所怀之情为 胚胎。诗中的情与景是互相作用、彼此渗透、融合为一的。前半首的久客思归之情,正因深秋景色的点染而加浓了它的悲怆色彩;后半首的风吹叶落之景,也因旅思乡情的注入而加强了它的感染力量。三、总结王勃诗风,激发学生背诵热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