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文化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的必要性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394858658 上传时间:2023-11-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校园文化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的必要性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大学校园文化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的必要性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大学校园文化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的必要性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校园文化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的必要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校园文化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的必要性(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校园文化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的必要性大学校园文化与高水平大学建设学习心得大学校园是培养德、智、体、美综合素质人才的摇篮,是培养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承担重任的国家栋梁的阵地,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显得特别重要。文化的熏陶、情操的陶冶、精神境界的升华、思维的活跃、创新能力的培养,势必促使大学生对社会、对人生、对事业、对他人、对客观世界产生深入思考,势必导致大学生乐于贡献、勇于探索、敢于开拓,势必加深大学生对祖国和民族的历史、文化、语言的深刻了解和热爱,势必加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由此可见,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意义重大。大学校园文化,应当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

2、神。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出来的人文精神具有丰厚的思想内涵,其精髓主要包括:重视人的道德修养,培养高尚的、有理想的、有民族气节的人;培育积极进取、乐观旷达、坚忍不拔、敬老养老、救济孤残、勤俭治家治国、知耻慎行等美德;宣扬舍生取义的忠贞气节;强调修身一、重视道德修养,利国利民儒家把道德修养摆在重要的地位,并把它当作至高的人生价值目标。孔子创立了“仁”的道德境界,他认为,一个具备“仁”的人,必定是一个具有崇高理想、深厚道德修养的人。他还把道德人格以君子、小人来体现,他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孔子提倡为了道义,“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在漫长的历史演变

3、中,儒家的“仁”的道德观念,熔铸成中华民族仁人志士的共同信念,演变成维护中华民族独立和尊严的正气与操守,有如文天祥、岳飞、黄继光、董存瑞等。在当今,我们仍需要在民众以及大学生中倡导“浩然之气”,仍需要为国家的强盛而奋斗不息的人。道家则以“抱朴守真”视作道德养成的核心及人生的最高价值目标。道家强调人各有性,因性而为,各尽其宜;还认为世俗的卑贱尊贵不足介怀,每个人只要认识并发挥了自己的“真性”根据自己的本性和才能来做事,也就获得了人生的意义。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而精神“家园”急需耕耘的当今社会,道家的“抱朴守真”的观念启示大学生以及其他社会成员:每个人应发自内心地去体验道德情感,培养纯真、诚实、俭朴

4、的道德品质;个体在遵循社会道德规范的过程中,也不能忽略自我个性的拥有和发展,应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敢于正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顺性而为,量力而行;坦然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挫折;应从追名逐利、虚伪狡诈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无疑地,道家的“抱朴守真”观念,有助于道德培养与健康心理培养,并能有效地实现道德调节与心理调节的结合。二、奉行知耻慎行,维持社会公共道德知耻,在中国传统美德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古代社会特别提倡“八德”,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春秋时期,管子就说过:“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他把“耻”列为维系社会、国家存亡的支柱之一。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应有羞耻之心。羞耻

5、心就是符合社会道德的是非善恶标准,以不道德的言行为耻。孔子曰:“有耻且格。”孟子也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人不可以无耻”。社会公德的维持,有赖于知耻之风的养成。哪怕物质文明高度发展,也决不能忽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国家不改变颜色。时代变迁,社会发展,面对崭新的世纪,更需要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更需要整个国家民众不但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而且还应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优美的心境。大学校园文化及大众文化在建设与发展中,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就能够创造出无愧于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能够打造出思想境界阔、人文素质高、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建设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