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4:默写(II )卷.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39436863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0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2019-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4:默写(II )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统编版2019-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4:默写(II )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统编版2019-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4:默写(II )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统编版2019-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4:默写(II )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统编版2019-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4:默写(II )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编版2019-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4:默写(II )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2019-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4:默写(II )卷.doc(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统编版2019-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4:默写(II )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默写 (共30题;共172分)1. (6分)用诗文原句填空。 (1)潮平两岸阔,_。 (2)晴川历历汉阳树,_。 (3)山重水复疑无路,_。 (4)_,其不善者而改之。 (5)苔痕上阶绿,_。 (6)斜阳在山,马致远笔下的游子不禁感叹“_,_”;边塞黄昏,王维眼前出现了“_,_”那样雄奇壮丽的景色。 2. (6分)古诗文积累。根据要求默写或填写理解性内容。 (1)大自然风光旖旎,景致千姿万态,只要你有心观赏,必有所见。白居易在西湖邂逅了“_,谁家新燕啄春泥”的盎然春景;王绩在东皋撞

2、见了“树树皆秋色,_”的萧瑟秋景;李白在荆门偶遇了“_,_”的月下绮丽之景。王维则感慨于“大漠孤烟直,_”的壮丽之景;苏轼在一个孤独的月夜寄情于“庭下如积水空明,_,盖竹柏影也”的幻景;陶弘景则痴迷于富有生机的“_,_; _, _” 朝暮之景。 (2)国庆节到了,小明和同学们到南方去探访一座名楼,他们一行人观赏佳景,吊古伤今,思绪绵绵。晴日里的原野一望千里,似乎都能看见遥远的家乡。不知不觉已是傍晚,江面上升腾起一层迷蒙的烟雾,家乡也好像为暮霭所隔,望不见了。此景触动乡愁,小明不禁有点想家,他望着远处叹了一口气,说:“哎!现在真可谓是_,_啊!” 请你根据所给语境写出黄鹤楼中一联诗,将语段补充完

3、整,并说出你的理由。理由:_3. (5分)默写。 (1)海内存知己,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结庐在人境,_。(陶渊明饮酒(其五) (3)_,不可知其源。(柳宗元小石潭记) (4)_,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5)美丽而又贤惠的姑娘是男子心中理想的配偶,关雎中的“_,_“两句就表达了这个意思。 (6)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用天色逐渐阴沉渲染出暗淡愁惨的语句是:_,_。 (7)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四时中花和树木繁盛的句子是:_,_ 。 4. (5分)(2017德州)默写(1)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黄梅时节家家雨,_。(赵师秀约客)(3)晴空一鹤排云上

4、,_。(刘禹锡秋词)(4)中国文人尊重梅花的品格,陆游卜算子咏梅能表现在不幸处境中依然孤高不驯、坚贞不屈的句子是: _,_。(5)少年游润州作)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这首词多处化用前人诗句,请写出一句相关原诗: _,_。5. (7分)默写填空。 (1)喂养了,_、深思的我、沸腾的我。(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2)_,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3)角声满天秋色里,_。(李贺雁门太守行) (4)_,寂寞沙洲冷。(苏轼仆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5)读与朱元思书的“游鱼细石,

5、直视无碍”我们会想到小石潭记中的句子:_,_。 (6)“一带一路”犹如一首意境优美的古诗,让我们做行走在路上的诗人,接力“飞花令”吧!请写出古诗中含“路”字的连续两句:_,_。 6. (5分)补写句子。 (1)纷纷暮雪下辕门,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潮平两岸阔,_。(王湾次北周山下) (3)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_,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5)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学政) (6)出淤泥而不染,_。(周敦颐爱莲说) (7)中国传统文化为何能长久保持鲜活的生命力?因为她在不断地从人民生活中汲取营养,诚如朱熹观书有感所言:“_?_。” (8)请写出

6、两句表达送别之情的古诗词:_,_。7. (5分)名句默写。 (1)万里赴戎机,_。(木兰诗) (2)商女不知亡国恨,_。(杜牧泊秦淮) (3)_,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4)出淤泥而不染,_。(周敦颐爱莲说) (5)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_,_。” 8. (5分)默写。 (1)_,沉鳞竞跃。(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_。(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3)冰霜正惨凄,_。(刘桢赠从弟(其二) (4)征蓬出汉塞,_。(王维使至塞上) (5)_,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6)树树皆秋色,_。(王绩野望) (7)_?但感别经时。(

7、庭中有奇树) (8)_?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9)请写出含有“日”字的连续两句古诗词:_,_。 9. (7分)按要求用课文原句默写。 (1)_,行止依林阻。柴门何萧条,_。(曹植梁甫行) (2)与陈毅诗中写道:“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意境相似的句子是:_,_。(刘桢赠从弟) (3)_,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_。(庭中有奇树) (4)作者认为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顺其自然,始终保持乐观的精神,就能延年益寿,不是完全听凭上天安排的诗句:_,_。_,_。(曹操龟虽寿) 10. (2分)古诗文默写。 (1)树树皆秋色,_。(野望) (2)_,芳草萋萋鹦鹉洲。(黄鹤楼) (3)乱花渐欲迷人

8、眼,_。(钱塘湖春行) (4)庭中有奇树,_。(庭中有奇树) (5)_,志在千里。(龟虽寿) (6)柴门何萧条,_。(梁甫行 (7)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色如水,空明澄澈的句子是“_,_,_”。 11. (5分)(2012常州)默写。(1)_ , 病树前头万木春。(2)_ , 燕然未勒归无计。(3)不畏浮云遮望眼,_。(4)山行六七里,_ , 酿泉也。(5)请为如图配上符合画意的两个古诗词名句。_ , _。12. (5分)古诗文名句默写 (1)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2)_,晓月当帘挂玉钩。(李贺南园十三首其六) (3)不畏浮云遮望眼,_。(王安石登飞来峰) (4)子夏曰:“君子敬而无失

9、,与人恭而有礼,_。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颜渊第一二五) (5)许浑的咸阳城东楼中现多用来比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的句子是“_,_”。 (6)诗词中的大丈夫:大丈夫当有孟子的“富贵不能淫,_,_”的坚定心志和崇高品德;当有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_,_”渴望得到朝廷重用、为国建功立业的心情;当有夏完淳别云间“_,_”的坚贞不屈的战斗精神、视死如归的赤子情怀。 13. (5分)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海内存知己,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_,胡为乎泥中?(式微) (3)_,_。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小石潭记中运用比喻表现溪水蜿蜒

10、曲折的语句是:_,_。 (5)请把诗经郑风中的子衿默写完整。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_,_?_,_。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14. (5分)诗文默写。 (1)曲径通幽处,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草枯鹰眼疾,_。(王维观猎) (3)大道之行也,_,选贤与能,_。(大道之行也) (4)_,朝廷之臣莫不畏王,_。(邹忌讽齐王纳谏) (5)关睢一诗以滩头水畔的一对雎鸠鸟叫声起兴的句子是:_,_。 (6)蒹葭中一唱三叹,叙述了“溯洄从之”之险的诗句有:“道阻且长”“_”“_”。 15. (6分)古诗文默写。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 A

11、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B . 乡书何处达?归燕洛阳边。C .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D . 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E . 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F . 日月之行,若出其里,星汉灿烂,若出其中。(2)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_,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_,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水何澹澹,_。(曹操观沧海)我寄愁心与明月,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G20峰会在杭州召开,杭州人民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_,_。”16. (6分)古诗文名句默写。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_。(诗经蒹葭) (2)安得广厦千万间,_!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鹏之徒于南冥也,_,_,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道遥游) (4)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的“_,_。”表现了作者心境的孤独和志趣的高洁。 (5)同样是送别,心境因人而异。李白送友人中的“_,_”,借落日表达与友人难舍难分的情怀;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_,_”,扫离别的愁云,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