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4课《故乡》同步练习(I)卷.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394058265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统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4课《故乡》同步练习(I)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统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4课《故乡》同步练习(I)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统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4课《故乡》同步练习(I)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统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4课《故乡》同步练习(I)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统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4课《故乡》同步练习(I)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统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4课《故乡》同步练习(I)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统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4课《故乡》同步练习(I)卷.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统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4课故乡同步练习(I)卷一、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8题;共29分)1. (2分)(2012泰安)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痴(ch)想 扒(b)窃 气冲斗(du)牛 义愤填膺(yng)B . 磐(pn)石 亢(kng)奋 颔(hn)首低眉 期期艾艾(i)C . 寒噤(jn) 藩篱(fn) 戛(g)然而止 龙吟凤哕(hu)D . 襁(qing)褓 拮据(ji) 鳞次栉(ji)比 怏怏(yng)不乐2. (2分)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临近考试,为了让自己浮躁的心沉静下来,我总喜欢在皎洁的月光下,仰望满天繁星(把“满天繁星”

2、改为“苍穹”)B . 在这次学校举办的“五四”文艺晚会上,同学们表演的节目大多以舞蹈为主,充分展示了他们青春的风采(把“大多”删去)C . 我们之所以要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的原因,是因为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把“的原因”删去)D . 予人玫瑰,不仅今天手留余香,但是明天也有可能得到别人回赠一个玫瑰园(把“不仅但是”改为“虽然但是”)3. (2分)选出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人家说了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A .

3、拟人 拟人 比喻 对比B . 拟人 对偶 夸张 对比C . 反复 对偶 比喻 顶真D . 反复 夸张 比喻 顶真4. (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假如有人问我语文是什么,我会高兴地告诉他:_,展开我色彩缤纷的想象;_,牵动我亲临其境的目光;_,教会我寓情于物的感观;_,演绎我字正腔圆的对白_,美化我独抒性灵的意象。是跌宕起伏的戏剧 是天真无邪的童话 是优雅闲适的散文是情节曲折的小说 是意韵深远的诗歌A . B . C . D . 5. (2分)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 . 如何让古典音乐走进普通人的生活并深入人们的内心?一些老

4、艺术家分享了自己工作中的经验和感悟。B . 文艺工作者只有真正深入生活并紧跟时代步伐,才可能创作出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的优秀作品。C . 原始人类阅读的对象就是大自然:山峦在蔚蓝的天空下寂静绵延,野鹿在蜿蜒的溪流旁悠闲漫步。D . 历史正剧往往庄重严整,因为它倾向于真实再现,历史传奇常常灵动丰盈,因为它有较多理想色彩。6. (2分)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我们所接受的教育中,无论是父母、老师,还是工作以后的领导,总是教育我们要积极进取,知难而进,生命不息,奋斗不止。_那么,是否人生的一切事情,只有进才能成功呢?其实不是。如果说,进需要的是一种勇气,那么,止需要的却是

5、一种智慧。止,有时候也是成功的重要因素。的确,进取是一个人走向成功必须具备的一种精神。A . B . C . D . 7. (10分)文学常识填空。 (1)渔家傲秋思的作者是_朝文学家_(姓名)。 (2)江城子密州出猎的作者是_朝_(姓名),字_,号_,与_和_并称“三苏”。“江城子”是_,_是词的题目。 (3)满江红是_先驱_(姓名)所写的一首词。 (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作者是_朝爱国词人_(姓名),字_,号_,与_并称“苏辛”。 8. (7分)填空。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的作者是_国的作家_。他的代表作品有_、_、_等。二、 综合题 (共1题;共12分)9. (1

6、2分) 考试结束不久,你作为学校广播站一名小记者去采访一位英语考满分的同学,原先设想的问题是:“你的父母是否具有辅导你学英语的能力?”但看到他的父母也在场,你发觉这个问题不合适,就改变了原先设想的问题。(1)原先设想的问题不合适的原因是_。(2)怎么问才比较恰当,请你重新设计这个问题。三、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0分)10. (2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名城梦施能泉东西塔旁,百柱殿前。明天,这里。就在这里。他信上说:看凌空双塔,听檐角风铃。追寻40年前失落的梦?那一天,他要赴刺桐港 , 乘刺桐舟,履滚滚波涛,穿茫茫大海,去南洋寻求金黄色的梦。我再一次劝他:“就这样离开生你养你的名城?”“名

7、城!名城?”他几乎喊了起来。“你跟我去看看,曾是天下第一大港的刺桐港如今有几条破木船!唐宋以来,多少刺桐舟风帆高悬,沿着海上丝绸之路,把我们东方文明输注大洋彼岸,如今运的却是劳工!”离开船还有3个小时。他不急着去赶两个多小时行程的路,却折向城西北隅的开元寺,颤悠悠地燃起一炷香,发呆似地站在古榕荫霭下的拜庭中。眼前深堂广殿,跪着众多祈求平安的善男信女。他却左顾右盼,仰望东西两边那两座已有一千多个年轮的擎天石塔,和着凄清的檐角铃声喃喃自语:不回来了,不回来了他走了,迈着沉重的脚步,踏着破碎的街石,消失在鸠形鹄面的行人中我不相信他不回来,就凭着他对古城象征的东西塔的这最后一眼!待刺桐古港涌起新潮,等

8、泉州名城再度春风,双塔下会出现他的笑脸。古城呵古城我默默地向着双塔祈求重铸你盛唐有过的光辉,再造你宋元出现的繁荣,呼唤万千离你而去的游子回归!于是,当新中国从东方崛起,古城喜沐东风,新姿丰盈;当改革开放大潮席卷神州,海上丝绸之路雄风再振,我便喋喋不休地诉说,这城,这人,这海,这港,这山,这田,这路我不知道他庐结何方。40年来,他没有遣过鸿雁落脚古城。然而我相信,无论在海峡彼岸的国土,或在蕉风椰雨的菲岛,夕阳落处的欧美他听得见气势凌云的东西塔尖那日夜自语的风铃诉说的古城的变化;他看得到海上丝绸之路风樯竞渡,刺桐新港古城市井接踵而至的万国商贾。靶迟早会在那热泪盈眶的海外游子的回乡人流中,辨出他哪怕

9、已是双鬓侵霜的少时伙伴!我的预感没有错。他终于要重履故土了。前几天,一封加急特快件从菲律宾飞进我家:飞机票已定,明日抵古城。那飘洋过海的信笺上写着踏上异邦,才知古国名城在心底的分量。名城钟灵毓秀,孕育出来的优秀文化从小就铸进我的肌体中。天涯海角,春花秋月,做不尽名城梦。名城有过璀璨的历史,那是祖先奋斗创造。我今日回归,带去些小余资,兴学办校,弘扬名城意识,建造新的名城。呵,名城!东西塔!明天,这里,又一个去国离乡的游子投入你的怀抱,向你倾诉肺腑之音,同风铃和鸣【注释】百柱殿:即泉州开元寺大雄宝殿。 泉州古称刺桐城,刺桐港即泉州港。(1)本文是以“他”_为线索组织材料的。 (2)从修辞的角度,简

10、要赏析下面句子。我便喋喋不休地诉说,这城,这人,这海,这港,这山,这田,这路(3)比较阅读。试将名城梦与鲁迅的故乡作比较分析。两位作者笔下的故乡今昔有什么变化?故乡中,“我”离开故乡时怀着的希望是什 么?名城梦中,“他”欲回故乡时的心愿又是什么?(4)东西塔的檐角风铃在文中多处出现,它在内容上有何意义?在结构上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说明。 11. (20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带缺口的馒头血色黄昏,硝烟滚滚。日军五十六师团长驱直入,已彻底切断滇缅国际通道,进占怒江西岸,在惠通桥沿岸同中国军队接火,中日双方几十万部队摆开了决战的架势。怒江不保,昆明危在旦夕,整个大后方已感触到战争的迫近。距惠通桥

11、不到50公里的泥泞公路上,开过来五辆重型卡车,第一辆车上,坐着一个穿着少校制服的“大胡子”。两小时前,“大胡子”少校接到上级的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将弹药及食品送上惠通桥南高地。这时,坚守在惠通桥南高地的耿振华师已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一个师打到不足一个团的兵力了,全体官兵已有四天没有进过一口食物,士兵们连枪都端不起来了,而他们接到的命令是必须再坚守24小时。卡车在马路上疯狂地弹跳着向前冲去,“大胡子”少校手提一挺轻机枪,两眼血红,作为带队长官,他明白迟到1小时的后果是什么。可是,不该发生的事发生了,第一辆卡车扎进炮弹坑里,熄火了,随后的四辆卡车也被迫停了下来,前面的路面都布满炮弹坑。全体押车官兵

12、都下了车,奔跑着搬石头填炮弹坑,推车,累得气喘吁吁。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马路上聚集了不少饿得皮包骨头的饥民,怯生生地围着卡车转,也不知是谁喊了一声:车里有白馍!顿时,饥民们像打了强心针般振奋起来,呼啦冲上去钻进车厢,抢吃起馒头。“大胡子”少校手提轻机枪冲到被抢的车前,嘴角抽搐着,双眼滴血,一咬牙将机枪端起来对准饥民,只听到哗啦的枪栓声,全体押车官兵持枪围住了饥民。就在这时,“大胡子”少校的双眼直直地盯着车尾,然后痛苦地闭上了双眼。甲在车尾,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饿得双眼深陷,一双脏兮兮的小手抓住一个馒头,嘴里还咬着另一个馒头,在嘴边啃着的馒头遮住了半张瘦脸,双眼惊恐而哀怜地望着“大胡子”少校。“大胡

13、子”少校浑身颤栗着,两幅画面在眼前交替晃过,一边是饿着肚子同鬼子拼命的我军弟兄;一边是手无寸铁、饿得只剩下一口气的小女孩。他丢下机枪,面对饥民们跪了下去,拳砸在头上:“乡亲们,前边守怒江的弟兄们已经四天没有吃饭了,他们空着肚子在与鬼子拼刺刀,你们”公路上一片寂静,所有的人如石雕一般愣在那里。乙小女孩怯生生地挪到“大胡子”少校面前,将手里的馒头递到“大胡子”少校手上,然后取下嘴里的馒头也递上去:“叔叔,我不知道这些馍是送到前边去的,这个馍我咬了一个缺口,你给前边打鬼子的叔叔们说一声,请他们不要嫌弃,请他们吃饱了多杀鬼子好吗?”“大胡子”少校一下抱起小女孩,一个劲儿地点头,他将脸贴着小女孩的脸:“

14、你叫什么名字?”小女孩有气无力地答道:“我叫尤小翠”。“大胡子”少校颤声说道:“好妹妹,等我们打败了鬼子,我一定要让你吃上白馍,一定让你吃饱,好吗?”小女孩吃力地点点头,脸上露出稚气的笑。所有的饥民此时都将抓在手里的馒头默默地送回了车上,然后用尽最后一点力气抱起一块块填坑的石头。车队终于怒吼着沿怒江向前冲去一周后,“大胡子”少校和耿振华师长来到陷车的地方,“大胡子”少校手里提着一小袋馒头,他们找一个叫尤小翠的小女孩。一个老大娘将他们引到一座新的小坟包面前,老大娘说:“尤小翠全家七口人,她是最后一个死去的,她在三天前饿死了!”“大胡子”少校和耿师长“咚”地跪在新坟前。凄厉的枪声伴着一声嚎叫:“小翠妹,所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