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导学案 岳麓版

工****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4KB
约2页
文档ID:393886091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导学案 岳麓版_第1页
1/2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5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1.说出“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和“一五”期间经济建设的主要成就2.说出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名称,分析其性质3.说出三大改造的全称,分析党和人民政府要实行三大改造的原因,掌握其实质和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历史意义4.重点:“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历史意义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参考 苏联 的建设经验,有计划地发展国民经济 (2)开始实施时间: 1953 年 (3)任务: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重工业 ,建立国家 工业化 和国防 现代化 的初步基础②相应地发展 交通运输业 、轻工业、 农业 和商业③相应地培养 建设人才 ④有步骤地促进 农业 、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 资本主义工商业 的改造⑤保证在 发展生产 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物质生活和 文化生活 的水平 (4)成就: 1957 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 汽车厂 、 飞机厂 等一批现代工业企业建成投产,独立的 工业体系 已初步建立以 铁路 为中心的交通运输业大为改观农业也有发展,粮、棉连年增产 2.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时间 1954 年9月 地点北京主要内容①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②选举了 毛泽东 为国家主席, 刘少奇 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③任命了周恩来为 国务院 总理 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想一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有什么变化?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作为统一战线组织仍然存在,进行参政议政。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什么类型的宪法?贯穿着哪些原则?有什么作用?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宪法贯穿着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充分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基础3.三大改造(1)时间: 1953 ~ 1956 年 (2)意义:农业、手工业和 资本主义工商业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 公有制 的转变,标志着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在我国的基本建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  1.各小组就小组成员在“问题生成”中的疑问展开讨论,并共同解决2.探究下列问题,以小组确定的形式进行展示探究问题一】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①“一化三改”②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探究问题二】评价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所取得的建设成就甲说:“了不起!这五年中工业建设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乙说:“没什么大不了的那时生产的解放牌汽车早就被淘汰了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很大成就,请列举出“一五”计划的成就,并评价甲、乙两位同学的观点1)成就:长春汽车制造厂第一批国产汽车出厂;武汉长江大桥通车;康藏、青藏、新藏公路通车;独立的工业体系已初步建立;以铁路为中心的交通运输业大为改观。

2)可从上述“一五”期间我国在国民经济方面取得的建设成就,得出甲的结论看问题既要历史地看,同时也要发展地看乙的观点“没什么大不了的”,这在现在看来的确如此,但在当时的中国却是“了不起”的事情探究问题三】国家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是采取什么方式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①个体农业、手工业:走集体化道路②资本主义商业:赎买(国家资本主义)3.对本课内容仍存有的疑问,由老师引导学生共同探究解决。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