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卷一闺房记乐原文与译文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393310561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浮生六记卷一闺房记乐原文与译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浮生六记卷一闺房记乐原文与译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浮生六记卷一闺房记乐原文与译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浮生六记卷一闺房记乐原文与译文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浮生六记卷一闺房记乐原文与译文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浮生六记卷一闺房记乐原文与译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浮生六记卷一闺房记乐原文与译文(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浮生六记卷一闺房记乐原文与译文浮生六记选译前言浮生六记是清朝一位不出名的画家沈复(字三 白)的自传体散文集,共包括闺房记乐 闲情记趣 坎 坷记愁浪游记快四篇文章。另外两篇中山记历 养 生记道,疑似后人伪作。沈复生于乾隆 28 年(公元 1763 年),江苏省苏州人, 平生默默无闻。据说到光绪年间,有一位姓杨的先生,才偶 然在地摊上发现只剩下四记的浮生六记手稿,并且将其 付印。如果没有这一奇遇,恐怕今天就不会有人知道沈复的 名字了。但是由于残缺不全的浮生六记 ,真实记录了沈 复平凡而又艰难的一生,以及生活中令人难忘的片段。尤其 是用深情的笔墨,描写了聪明绝顶而又非常不幸的妻子 芸娘。才使浮生六记

2、永远散发出人生智慧的无穷芬芳!沈复的浮生六记 ,是中国古代散文中一颗璀璨的明 珠,然而它却被埋没百年之久。直到 “ 五四 ” 新文化运动,它的光彩才第一次展现于世人眼前。林语堂、 俞平伯等新文学家都极为赞誉这部作品。林语堂曾经说过 “ 芸,是中国文学和中国历史上 的一个可爱的女人。 ” 他当初把浮生六记翻译成 英文,也曾说 “ 应该叫世界知道,一方面以流传她的 芳名,又一方面,因为我在这两小无猜的夫妇简朴生活中, 看她们追求美丽,看她们穷困潦倒,遭到不如意的折磨,受 奸佞小人的欺负,同时一意追求浮生半日闲的清福 …R

3、30;”本来,中国历史上伉俪夫妻恩爱传奇故事数不胜数。本 人为什么会独钟浮生六记 ,并且决意选译为白话文?主 要因为它对我的启发太深刻、 太深远, 也使我联想得更全面、 更广阔。我愿意费心试译,也是为了自己深入领会和品味, 进一步向他们的和谐夫妻生活学习。需要说明,沈复与妻子 芸娘并没有荣华富贵的生活,并没有挥霍无度的享受,并没 有沉湎欢娱的闲情,并没有风流浪漫的传奇。但是,我最欣 赏、最钦佩、最注目的是他们的:一、同甘共苦,患难与共;坦诚直爽,体恤关爱的夫妻 真情。二、勤俭淳朴,善处忧患;布衣菜食,可乐终身的简朴 生活。三、淡薄名利,与世无争;恬淡自适,知足常乐的旷达 胸怀。四、

4、逆境逢生,善解人意;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优良品德。至于沈复为了维护封建礼教,无力反抗的自愧自责表现。 以及芸娘一片 “ 情痴、情笃 ” 的驯良作风, 屈从 于“ 三从四德 ” 的懦弱性格。 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也是不值得赞誉的。但是也要考虑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封建习 俗环境的局限。要用辨证的观点来看待,不能仅以当今政治 眼光或时尚观点来评价要求它。总之,浮生六记前三篇闺房记乐 、闲情记趣 、 坎坷记愁 ,记录了沈复与妻子芸娘的恩爱生活,所以我 决心当作乐趣选译出来。至于后三篇浪游记快 、中山记 历、养生记道 ,既没有芸娘做陪衬,也疑似后人伪作。 所以

5、我不感兴趣,也没心思多去过目。不管浮生六记记什么,我都不在乎。而使我印象最 深、最难忘的,我把它归纳起来叫作 “ 记苦 ” ! 仔细琢磨品味:一个 “ 苦” 字背后包含了无限的乐! 一篇古代散文里面寄寓了无数的理!该系列文章转载自 http:/ 东方财 富网博客【沈复简介】沈复生于清乾隆二十八年 (1763 年 ),卒年不详。字 三白,号梅逸。清朝长洲 (现在江苏苏州 )人。幕僚兼商人。 撰有散文著作浮生六记 。原书六卷,现存四卷,即闺 房记乐、闲情记趣 、坎坷记愁 、浪游记快 ,佚中 山记历、养生记道 。书中记叙作者家居生活、浪游见闻 以及坎坷

6、遭遇等。文笔平易,描写人情世态真切动人,对山 水园林、饮食起居均有独到的评述。旧时流传较广。根据俞平伯先生的浮生六记年表,以白话文重 新搜集整理如下:清乾隆 28 年( 1763 年),1 月陈芸出生, 11 月 22 日沈复出生。清乾隆 31 年( 1766 年),陈芸父亲陈心馀死,陈 芸、沈复 4 岁。清乾隆 40 年( 1775 年),7 月 16 日,陈芸、沈复 订婚,年 13 岁。清乾隆 42 年( 1777 年),沈复随父亲稼夫在浙江 绍兴,从赵传为师,始游吼山,为游览之始。陈芸、沈复年 15 岁。清乾隆 43 年( 1778 年),沈复从赵传到杭州,初 游西湖,陈芸、沈复年 16

7、 岁。清乾隆 45 年( 1780 年),1 月 22 日,陈芸、沈复 结婚,年 18 岁。沈复再赴杭州,从赵传受业。隔三月返回 苏州。6 月夫妇迁居 “ 我取 ” 轩中。 七夕同拜天 孙。7 月 15 日,同时生病后两旬而愈。 中秋夕,偕游沧浪亭, 是年乾隆皇帝南巡。清乾隆 46 年( 1781 年),秋 8 月,沈复父亲发疟 疾病重,陈芸也患大病。冬月,沈复跟随蒋襄习幕于奉贤, 初识顾金鉴。年 19 岁。清乾隆 47 年( 1782 年),九九重阳节,沈复随顾 金鉴寻将来偕隐地,至寒山登高。清乾隆 48 年( 1783 年),春天,从蒋襄初到扬州, 备览园林胜地,

8、21 岁。顾金鉴死,年 22 岁。(注:卷四, 顾金鉴长沈复一岁, 22 岁卒,故当死于是年。 )清乾隆 49 年( 1784 年),春天,乾隆皇帝南巡。 沈复随父亲在吴江接驾。陈芸、沈复 22 岁。夏秋之交,沈 复随父亲游幕海宁,到嘉兴和海宁。 (注:卷四,曾经在 海宁陈氏安澜园桂花楼赴宴,故知其去当此时。 )清乾隆 50 年( 1785 年),陈芸、沈复 23 岁。沈复 随父在海宁。陈芸得罪其舅舅。清乾隆 52 年( 1787 年),陈芸、沈复 25 岁。沈复 应募于徽州绩溪,由杭州溯钱塘江而上。陈芸初生女儿,名 “ 青君 ” 。清乾隆 53 年( 1788 年),

9、沈复从徽州绩溪返回苏州,改业为酒贾。年 26 岁清乾隆 54 年( 1789 年),沈复 27 岁,因台湾林爽 文之乱,贩酒亏本,仍游幕于江北。陈芸生儿子 “ 逢 森 ” 。清乾隆 55 年( 1790 年),沈复 28 岁,随父在扬州。 因其父亲纳姚氏之女缘故,陈芸开始得罪于婆婆。清乾隆 56 年( 1791 年),沈复 29 岁,在江北。是 否与父亲在扬州,则不得知。清乾隆 57 年( 1792 年),沈复 30 岁,住真州,后 因父亲患病赴扬州,也病于此。其父亲因事迁怒驱逐陈芸。 夫妇遂同居于鲁璋之萧爽楼,以书画刺绣为生。清乾隆 58 年( 1793 年),陈芸、

10、沈复 31 岁,菜花 黄时,偕客游南园。夏 6 月 18 日夫妇偕游吴江,夜泊于万 年桥下。冬 10 月 10 日,沈复跟徐绣峰经商于粤,溯大江入 江西。 11 月 22 日,沈复的生日,抵达南安。 12 月 15 日抵 达广州,住靖海门内度岁。清乾隆 59 年( 1794 年),沈复 32 岁,正月在扬州 帮船上冶游,前后约四个月,费百余金。夏 5 月,由原路赶 回,7 月到苏州。其父亲到萧爽楼招陈芸返回家中。清乾隆 60 年( 1795 年),沈复 33 岁,住在青浦。 中秋日,夫妇随母亲游虎丘。陈芸始遇 “ 憨园女 ” , 18 日二人结为姊妹。清嘉庆元年( 17

11、96 年),沈复年 34 岁,仍住在青 浦。 “ 憨园女 ” 被有力者夺去,陈芸旧病复发。(注:卷三 “ 自识憨园,年余未发 ” ,而推 测。)清嘉庆 2-4 年( 1797-1799 年),沈复 35-37 岁。 居家闲赋,与程墨安开设书画铺。清嘉庆 5年( 1800 年),陈芸、沈复 38 岁,仍闲 居,8 月 17 日,与客游无隐禅院, 归来后作 无隐图 一幅。 陈芸用 10 天尽力绣心经一部,而病加重。 12 月,家庭 结构变化, 26 日五更天,夫妇往无锡东高山,住华大成家, 在此度岁。清嘉庆 6年( 1801 年),陈芸、沈复 39

12、岁。正月 24 日,女儿 “ 青君 ” 到王氏家为养媳。儿子 “ 逢森 ” 入市场学贸易。正月 17 日,沈复到江 阴,20 日又去靖江索债。 遇风雪,甚狼狈。 25 日返回无锡, 2 月到上海,归途中顺便游虞山剑门,登山巅。后去扬州, 为贡局司事,代理笔墨。清嘉庆 7年( 1802 年),陈芸、沈复 40 岁。沈复 在扬州, 8 月接到芸书信,说要来扬州。在扬州先春门外, 租赁临河屋子两间。冬 10 月,陈芸带婢女 “ 阿双 ” 到扬州。 12 月,沈复被司事裁员。清嘉庆 8 年( 1803 年),陈芸、沈复年 41 岁

13、,芸于春天 2 月,发血疾。沈复又到靖江借贷。婢女 “ 阿 双” 席卷逃跑。 3 月 30 日,陈芸死于扬州。厝棺材于 扬州西门外金桂山。沈复以卖画度日。秋 9 月,代幕于江都 县,在张禹门家度岁。清嘉庆 9年( 1804 年),沈复 42 岁。春三月,其 父亲稼夫死亡,沈复奔丧返苏州,夏天,移居禅寺大悲阁。 秋7 月,赴崇明岛。归来后去东海永泰沙, 10 月回来。清嘉庆 10 年( 1805 年),沈复 43 岁。春正月与夏 氏家人游灵岩、邓尉。为夏介石画幞山风木图 12 册。 9 月9 日随石韫玉溯江西上,住湖北荆州刘氏废院度日。清嘉庆 11 年(1806 年),春

14、二月, 由荆州到樊城, 登陆后拐弯去潼关。 沈复 44 岁。夏四月,儿子“ 逢森 ” 死亡,卒年 18 岁。冬 10 月,随石韫玉眷属赴济南。 石韫玉赠送其一小妾。第三卷坎坷记愁到此结束。清嘉庆 12 年( 1807 年),沈复 45 岁。春二月,住 在莱阳。秋天随石韫玉到北京。第四卷浪游记快到此结 束。清嘉庆 13 年( 1808 年),沈复 46 岁,作浮生六 记第四卷。浮生六记卷一 闺房记乐 沈复余生乾隆癸未冬卜一月二十有二日,正值太平盛世, 且在衣冠之家,后苏州沧浪亭畔,天之厚我可谓至矣。东坡 云:“ 事如春梦了无痕 ” ,苟不记之笔墨,

15、 未免 有辜彼苍之厚。因思关鸠冠三百篇之首,被列夫妇于首 卷,余以次递及焉。所愧少年失学,稍识之无,不过记其实 情实事而已,若必考订其文法,是责明于垢鉴矣。余幼聘金沙于氏,八龄而天。娶陈氏。陈名芸,字 淑珍,舅氏心余先生女也,生而颖慧,学语时,口授琵琶 行,即能成诵。四龄失怙,母金氏,弟克昌,家徒壁立。 芸既长,娴女红,三口仰其十指供给, 克昌从师, 修脯无缺。 一日,于书簏中得琵琶行 ,挨字而认,始识字。刺绣之 暇,渐通吟咏, 有 “ 秋侵人影瘦, 霜染菊花肥 ” 之句。余年十三,随母归宁,两小无嫌,得见所作,虽叹 其才思隽秀,窃恐其福泽不深,然心注不能释,告母曰: “ 若为儿择妇,非淑姊不娶。 ” 母亦爱其柔和, 即脱金约指缔姻焉。此乾隆乙末七月十六日也。是中冬,值其堂姊出阁,余又随母往。芸与余同齿 而长余十月,自幼姊弟相呼,故仍呼之曰淑姊。时但见满室 鲜衣,萎独通体素淡,仅新其鞋而已。见其绣制精巧,询为 己作,始知其慧心不仅在笔墨也。 其形削肩长项, 瘦不露骨, 眉弯目秀,顾盼神飞,唯两齿微露;似非佳相。一种缠绵之 态,令人之意也消。索观诗稿,有仅一联,或三四句,多未 成篇者,询其故,笑曰: “ 无师之作,愿得知己堪师 者敲成之耳。 ” 余戏题其签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