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392544150 上传时间:2023-09-0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的身心发展受到多种因素制约,概括起来主要有遗传、环境和教育。遗传:遗传是指人从先辈那里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 形态以及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特别是脑机能的特点等。这些遗传的生理特点 也叫遗传素质,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基础和自然条件。没有从遗传获得的机 体,也就没有个体的发展与此同时,不同个体之间在遗传素质上是存在着客观 差异的。每个人表现出来的智力水平和个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受遗传因素的影 响但是,遗传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作用只限于提供物质的前提,提供发展的可能 性,它不能决定人的发展。如果离开了后天的社会环境和教育,遗传提供的可能 性并不会转化为现实在正确分析遗传在人的发

2、展中的作用的同时,要反对形形 色色的遗传决定论。在遗传决定论者看来,人的知识、能力和个性等如同他的眼 睛、牙齿和手指一样,是自然赋予的,是先天得来的,教育和环境对其是无能为 力的。即是说,人们的遗传素质决定着一切。遗传决定论者完全用生物学的观点 分析人的发展,否定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贬低教育的巨大作用, 是极其片面和有害的。环境:环境,即围绕在人们周围,对人的发展产生影响的外部世界,它包括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在人的发展中,社会环境起着更为主导的作用。环境影响人,主要是通过社会环境实现的。社会环境包括社会文明的整体水平, 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以及社会的

3、政治经济制度和道德水 准,其中最主要的是社会发展的程度和个人拥有的社会关系。环境对青少年发 展的影响虽然是经常的和广泛的,但这种影响在大部分情况下是自发的、分散的 和偶然的。它对个体身心发展有时可能起有利的、积极的影响以有时可能起不利 的、消极的影响。人并不是被动的、消极的接受环境的影响。由于人所具有的 主观能动性,人在环境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不但能正确认识外部世界,还 能主动地改造世界,不仅是环境改造人,人也可以反过来改造环境,通过改造环 境来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那种认为人的发展是由环境消极决定的环境决定论是 错误的。教育:人的发展是在遗传、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实现的,其中教育在人的发展

4、中起主导作用,这是因为: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培养 人的活动。它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选择适当 的教育内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对人进行系统的教育和训练,保证了人的发 展方向,从根本上消除了环境对人的影响的自发性和盲目性。教育是教师根据 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对青少年施加影响,促进他们获得全面发展的活动。在这 里,教师的职责和工作特点保证了青少年发展的正确方向。在人的一生中,青 少年时期是最需要受教育也最适宜受教育的时期。青少年时期正是长知识、长身 体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的知识比较贫乏,经验不足,独立思考问 题的能力和判断是非的能力还不强

5、,他们的成长有赖于正确教育的引导。由于青 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教育所起的作用是主导的。影响人的心理发展的因素: 遗传素质、环境、教育三个方面,是如何影响人的心理发展,这三种不同的因素 在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不同作用,为正确认识人的心理发展历程提供了依 据。民主的管理方式是最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的,专制型和放任型的管理方式 都不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当代中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一方面表现在思维活跃,上进心强,自我意识特别突出,另一方面他们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能力差,这又 使他们的心理脆弱,依赖性特别严重。由于上述各种心理因素的相互矛盾,他们 既反感专制型的管理方法,也不喜欢放任型的教育形式,他们

6、渴望民主型的学校 教育。民主的管理不仅为他们提供了展示自我才能的天地1. 教育作为一种心理发展的决定性条件,制约着学生心理发展的趋向和速度。但 是,教育对心理发展的影响作用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单向的。教育与儿童的心 理发展之间存在着比较复杂的相互依存的关系。教育工作必须从儿童的身心发展 出发。第一,儿童既是社会成员,又是自然实体,作为自然实体,儿童的机体发 育有一个逐渐成长达到成熟的过程。因此,教育工作的内容和方法必须适合学生 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和特点才能起到促进作用;同时,儿童作为社会成员,又 受到其他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因此,教育也不能忽视这些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 作用。第二,心理发展是在

7、学生的积极活动中实现的,教育工作必须激发起学生 的学习积极性和自我教育的要求,将教育这种外部力量转化为学生本人的需要, 才能取得成效。2. 教育是通过教育者对一定的教育对象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在教育因 素中主要是学校教育,同时也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一般指父母对 子女的教育。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位教师。家庭教育不仅对人的学龄前期起作用, 而且对人的一生将产生重大影响。许多事实已经证明,父母对子女的培养,仅凭 家庭物质和文化生活条件的自然影响是远远不够的,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采取教育 措施帮助他们学知识、懂道德、发展智力等。家庭教育可以为人的一生打下良好 的基础,使人健康成长,尽早成才

8、,也可能出现早期剥夺,缺乏教养,甚至青少 年犯罪。3. 动态地考察个体心理发展整个过程,每个因素在心理发展不同阶段的作用是不 同的。在某一时期是相对主要的因素,在另一时期可能变成相对次要的因素,反 之亦然。胎儿期心理发展的主导因素是遗传,其次是母体内的理化环境,社会因 素的作用是极其微弱的。幼儿期心理发展的主导因素当属游戏,其次是生理因素、 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学龄期心理发展的主导因素应是教育和学习,成年期心理 发展的主导因素就属劳动了,在这两个阶段中,其它因素几乎无一可缺。以上说 明,在人一生的心理发展的过程中,主导因素以及各因素的制约程度是经常变动 的,不是确定不变的。教育是环境的一个组成

9、部分,是一种特定的环境。它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起主导作 用。因为: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影响。它按照一定社 会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利用集中时间,对学生进行教育和训练,使之获 得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体力,形成思想品质,较之自发的、偶 然的、零碎的环境影响,其作用更为巨大、深刻、系统。2、教育能协调遗传和 环境的作用。学校教育是通过教师根据特定 教育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对学生施 加影响的。这些教师经过专门的培训,掌握教育内容,懂得运用教育方法,根据 教育规律,有意识地发挥学生遗传素质中的长处,弥补其短处,并对各种环境加 以调节控制,吸取有利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更好

10、更有效地促进青少年学生的身 心发展。但教育不是万能的,不能脱离遗传和社会环境而独立存在。对“学校消 亡论”和“教育万有论”的批判三、人的身心发展是通过活动而实现的(本节内 容较陈旧,可指导学生参考叶澜主编教育概论第四章关于“二层次三因素理 论”)。第二节 教育必须适应并促进青少年身心发展一、教育要适应青少年身心 发展规律要使教育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真正起到主导作用,必须在理论上研究青少 年身心发展一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在实践中遵循这些规律。青少年的身心发展 是复杂多变的,又是有规律可循的,青少年身体发展表现为生理上的新陈代谢, 心理的发展表现为新的需要与已有的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斗争。主要规律:(一

11、) 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和阶段性首先,身心发展是有顺序的:人从出生到成人,其 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过程,具有一定的顺序。如 身体的发展是按“从头部到下肢”,“从中心部位到全身的边缘方向”发展的,人 的思维是从形象到抽象思维,记忆的是从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的发展的,这些顺 序是不可违背的。其次,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人的一生,都要经历乳儿期、婴 儿期、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和成年期等几个阶段。不同的年龄阶段, 表现出身心发展的不同特征。以思维为例,童年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的形象思 维为主,对抽象的事物不易理解;少年期则以抽象思维为主,能进行理论逻辑推 断。阶段性一般是

12、不能跨越的。阶段性还表现为各个阶段是互相衔接的,每一个 阶段都是前一个阶段的延续,又是后一个阶段的准备。教育如何适应这条规律? 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了教育工作的顺序性,教师必须遵循由浅入深,由 易到难,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进行。要“循序渐进”不要“拔苗助长”。学生身 心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要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要求,采 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切忌搞“一刀切”。还要求作好各个教育阶段的衔接工作。 (二)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速度和成熟水平是不相同的,具 有不平衡性。表现两个方面: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相同。 例如,身高体重出生后一年发展最快,以后

13、缓慢,到青春期又高速发展。又如脑 的发展最迅速的是在出生后的第 510 个月,五、六岁,十三、四岁三个阶段, 其他阶段则发展较慢。二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有的方面在较早阶段就能 达到较高水平,有些方面则要成熟得晚些,例如感觉、知觉在少年期之前已发展 到相当水平,而逻辑思维则要到青年期才有相当程度的发展。在艺术才能中,音 乐的才能表现为较早,绘画、雕刻才能则表现为较晚,等等。教育如何适应这条 规律?教师抓住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各个方面的成熟期和关键期,不失时机地进 行教育,取得最佳效果。(三)身心发展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稳定性:指在一定 社会和教育条件下,青少年身心发展阶段的顺序、年龄特征和变化

14、速度等大体上 是相同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举例)可变性: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只是相对的, 但在不同的社会条件或教育条件下,同一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其身心发展的水平 可能不一样。教育如何适应这条规律:教师要看到学生身心发展的稳定性,把它 作为施教的出发点和依据;同时又要看到可变性,尽量创造良好的社会和教育条 件,充分挖掘潜力,使之更快更好地发展。(四)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同一 年龄阶段的青少年,由于遗传素质不同,环境影响和教育不同,他们的身心发展 的速度和水平可能因人而异,表现出个别差异性。教育如何适应这条规律:因材 施教,长善救失二、教育要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作 用 1、学校教育按社会要求对个体的发展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 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不仅具有即时价值, 而且具有延时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