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寓言两则(揠苗助长、鹬蚌相争)》教学设计3.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392538321 上传时间:2022-09-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寓言两则(揠苗助长、鹬蚌相争)》教学设计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年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寓言两则(揠苗助长、鹬蚌相争)》教学设计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年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寓言两则(揠苗助长、鹬蚌相争)》教学设计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9-2020年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寓言两则(揠苗助长、鹬蚌相争)》教学设计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9-2020年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寓言两则(揠苗助长、鹬蚌相争)》教学设计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寓言两则(揠苗助长、鹬蚌相争)》教学设计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寓言两则(揠苗助长、鹬蚌相争)》教学设计3.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年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寓言两则(揠苗助长、鹬蚌相争)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教育学生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侥幸心理,做事要老老实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2继续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4朗读和背诵课文。教学重点、难点:读懂词句,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初读课文,按要求自学生字、词。2.学习揠苗助长。教学重点、难点:学习揠苗助长一文,通过读懂词句,理解寓意。教学过程:(一)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文中生字、新词。(二)学生按要求查字典自学生字、词。本课生字要掌握以下方面:例:(三)带着问题读课文。1寓言

2、故事中的两个人都是怎样的人?2他们做了些什么?结果怎样?(四)检查自学。1指名读课文,指正读音。“揠苗助长”的“长”是多音字,在这里应读“zhng”,不要读成“chng”。“窜出”的“窜”应读“cun”不要读作,“cun”。2出示卡片,让学生看拼音读词。3分析字形结构,识记生字。“寓”上下结构,第7笔是“竖”,第8笔是提。“筋”上下结构,下面左边是“月”,右边是力。“锄”左中右结构,中间“且”字,最后一笔变成提。(五)理解词语。1学生提出预习中不理解的词语,质疑。2教师释疑,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六)学习揠苗助长。1读题,知题意。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读题目,解题意。从中知道寓言是一种文章的体

3、裁。“寓”是寄托的意思。“言”是话,比喻故事,寓言就是以比喻的手法讲一个有趣的故事,用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启发。“则”是量词,二则就是两篇的意思。2知作者。揠苗助长这则寓言选自孟子公孙丑上一书。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战国时邹国人(现山东省邹县),是孔子以后的儒家大师。3初读课文,了解内容,检查自学。(1)揠苗助长这个故事中讲的是怎样一个人?(2)他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上述问题,初读课文,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知人物:古时候一个种田人。知情节:种田人用拔苗助长的方法帮助禾苗长高。知结果:禾苗都枯死了。4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种田人为什么要拔苗助

4、长?从哪些词语看出他很焦急?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第1自然段,标画出有关词句。(2)指名回答,读句子。“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法帮它们长。”(3)“巴望”是什么意思?“天天”、“去看”说明什么?“巴望”是盼望的意思,可以看出他的心情非常急切,所以他“天天到田边去看”,既反映了他时刻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又为他下面采取行动作了铺垫。(4)“转来转去”、“自言自语”说明什么?“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形象地描绘出他当时急切的心情和焦急的样子。“我得想个办法帮助它们长。”这句话表明他下决心,要采取行动,再也不愿等下去了。同时这句话在第

5、1自然段的结尾,也起到了引出下文的作用。(5)指名读第2自然段。(6)出示句子,抓重点词,比较句意让学生读句子讨论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经过讨论,让学生懂得第二句中用“终于”一词表明种田人费尽心思苦想了好几天,到底想出了办法。(7)“筋疲力尽”说明了什么?“筋疲力尽”是形容非常劳累,没有一点力气了。联系课文内容种田人“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说明他下了很大功夫,费了很大的劲。(8)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种田人做了这件事后,自我感觉怎样?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种田人告诉儿子“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从“总算”一词可以看出种田人自认为力气没白费,心里很得意。(9)指名读种田人

6、说的话,从中体会他得意的心情。5细读悟道理。指名读第3自然段,讨论。(1)禾苗为什么都枯死了?种田人错在哪里?经过讨论要让学生明白禾苗的生长要靠自己的力量。人们希望它长得快些,只能采取合理施肥,浇水,适时锄草,灭虫等办法。如果硬是把禾苗拔高,损伤了禾苗的根,禾苗自然会枯死。这是事物自身的发展规律。种田人违背了这个规律,想借助外力强求速成,结果把事情弄糟了,导致禾苗枯死。(2)学生口头归纳寓意。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事情要遵循规律、不能违背规律急于求成的道理。(3)让学生联系实际,谈体会。你在实际生活中,有没有做过违背规律,急于求成的事情?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分组或全班集体讨论的办法,让学生联系实际,理

7、解寓意。(4)总结学习方法:初读知大意,读题解题意,精读解句意,细读悟道理。鹬蚌相争教学目标:1.认识11个字和一个多音字“燕”,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到朗读课文。3.能讲述“鹬蚌相争”的故事。4.了解这个成语故事的内容,懂得“互不相让,只能让别人得利”的道理。教学重难点:1.认识11个生字,一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2.了解故事内容,并懂得成语背后的含义。教学准备:1.生字词语卡片。2.鹬蚌的图片。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同学们,通过课外阅读你一定又知道了许多成语故事,知道了哪些呢?能讲给大家听听吗?学生自主汇报积累的成语故事。2. 大

8、家知道的可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新的成语故事鹬蚌相争,板书课题。3.齐读课题,认识“鹬、蚌”两个字。教师出示图片,介绍鹬和蚌。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自由读文,画出不认识的字。 2.学生在小组内轮流读课文,并交流识字方法。3. 教师检查识字情况,抽读生字卡片,正音。 4. 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开火车。摆脱赵国燕国罢兵懒洋洋劝说夹住鹬蚌相争毫不示弱鱼翁占便宜 5.找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6.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7.指名朗读课文,评一评,你认为他读得怎么样。三、学习会写字。1.出示会写字,读一读。2. 同桌说词,看谁说的多。3.学生识记生字,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写这些字才好

9、看呢?4.说说你的发现。5.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范写。6.学生练写,教师个别指导。7.书写评价。四、作业。1.读课文。2.写字。 第二课时一、复习。1.听写生字。2.出示带生字的句子读一读。二、听故事,了解课文内容。1. 听故事,故事主要讲了什么?指名回答。2.自由读课文,看看通过读你又有什么收获。3.提出你心中的疑问,全班交流。三、朗读感悟。1.学习课文3、4、5自然段。(1) 自由朗读这一部分。(2) 出示插图: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话说图意。(3) 找一找,课文的哪一自然段写了这副图的情景呢?指名读一读。(4) 找出第三自然段中的动词,画上“”。(5) 出示小黑板:河滩上有一只蚌,它舒服地()

10、了蚌壳结果把鹬的长嘴()了。(6) 哪一个词写出了蚌收拢蚌壳速度非常迅速呢?你能用“连忙”说一句话吗?(7) 指导朗读。(8) 学生自由读4、5自然段,想想该用什么样的语气的读呢?(9) 同桌间互相朗读,读后全班汇报朗读,分男女比赛读课文。(10) 鹬蚌相争谁输谁赢呢?请大家读读课文第五自然段。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从哪一个词可以看出鱼翁十分轻松的抓住它们俩呢?(毫不费力)分组讨论:鱼翁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呢?鹬蚌它们听后又会说些什么呢?全班反馈。(11) 齐读课文3、4、5自然段。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3.分组说说故事。4.指名说故事。5.学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11、呢?6.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讲解。7.学习课文1、2、7、8自然段。8.默读这一部分,从这里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反馈。四、拓展。你现在明白了“鹬蚌相争,鱼翁得利”的意思了吧。学生自由回答。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齐读课文。五、作业。1.读课文。2.把故事讲给家里人听。附送:2019-2020年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寓言两则(揠苗助长、鹬蚌相争)教学设计4一、说教材寓言两则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中的两篇寓言小故事。其中,揠苗助长是根据孟子公孙丑所写的一则故事改编;鹬蚌相争则是根据战国策燕策二的记载改编的。这两则寓言一写宋国农夫拔苗助长,欲益反损;一写鹬与蚌互相争持,谁也不肯退让,让渔翁坐享其利

12、,都是前面叙事,末了揭理,或者暗示道理。短小精悍,寓理于事,是两则寓言故事的共同特色揠苗助长告诉我们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办事,否则将自食恶果;鹬蚌相争则说明遇事必须考虑周到,防止斗勇好狠,两败俱伤。但两则寓言在写作特色上又各有侧重:揠苗助长侧重心理描写,农夫“巴望焦急急忙兴致勃勃”的心理变化跃然纸上,轨迹清晰;鹬蚌相争虽然不乏心理描写,但侧重的还是动作和语言的描写,以鹬和蚌的特定动作和针锋相对的语言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课文中的两幅插图人物刻画清晰,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揭示寓意。两则寓言故事浅显易懂,加之寓言故事学生在二年级时就有接触,对于已经具备了一定阅读能力的三年级孩子来说,仅仅从语

13、言和情节上来理解并不是难事。但想要让孩子真正理解简单的寓言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也并非易事。必须在反复诵读及品味、想象的过程中,让学生领悟内容,体验情感,明白道理,提高语文素养。基于以上的分析,我预设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情感目标: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寓意,懂得做事要脚踏实地,不可急于求成以及双方为了一点利益互不相让,可能会导致两败俱伤的道理。技能目标:1、通过语言文字的品读,展开想象,探究其中的道理。2、能够把自己明白的道理结合事例加以阐述。3、能够再找几则寓言故事,读一读,讲一讲。为了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寓言内容,明白其中的道理。教学难点:通过语言文字的品读,展开想象,探究其中的道理。二、说教法1、让学生充分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明白道理,受到熏陶。2、图文对照,理解文本,揭示道理。3、以问促读,在反复的追问中,引导学生不断接触文本,阐释寓意。三、说学法1、通过抓关键词句,体会农夫的心理变化,揭示其中蕴含的道理。 2、多种方式读鹬蚌的对话,读中感悟,自主探究,明白道理。四、说教学程序本课由两则寓言组成,我将用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教学揠苗助长,第二课时教学鹬蚌相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