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统计工作总结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39253653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技统计工作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科技统计工作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科技统计工作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科技统计工作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科技统计工作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技统计工作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技统计工作总结(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科技统计工作总结 今年来,茂名市局领导高度重视科技统计工作,将之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上,抓紧抓细抓实,在人、财、物等方面都给予了全方位的支持。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精心准备,提前谋划 对2021年科技统计年报工作,我局领导高度重视,明确由我局分管副调研员负责此项工作,要求全局各专业科室按照责任分工,全力做好科技年报和企业创新调查工作。组织召开区(市)分管副局长及专业人员培训会;并联合市科技局召开了各区(市)科技局分管副局长及相关专业人员联动培训会,就如何增强企业重视、主要指标解释以及数据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了培训与讨论,并制定数据质量控制方法,定期向

2、区县反馈和通报。在数据上报完成后,我市对工业、建筑业、服务业等专业分别进行了详细的数据质量评估并形成报告上报省局。 (二)上下联动,狠抓质量 加强沟通,协同共进。一方面,我局积极与科技、工商、知识产权等部门联系,详细了解高技术企业、有专利申请和著名商标企业情况,做到有的放矢,确保企业数据的真实、准确;另一方面,我局下派一名专业人员到高新区科技创新局挂职学习一年,深入基层,详细了解科技工作的开展情况,对进一步做好科技统计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强化审核,保证质量。在数据上报阶段,我市专业人员就数据上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定解决方案,要求各级统计机构要加强审核,指定专人对企业报表进行严格审核,实

3、行分级审核,做到即报即审即验收,同时,利用有关部门数据对报表进行关联审核。 (三)专题汇报,提升服务 积极撰写专题报告。我局联合市科技局撰写了关于我市r&d统计工作情况的报告报送给市主要领导,主要汇报了国家r&d统计方式和内容、茂名市r&d统计工作开展情况、r&d经费算进gdp改革情况以及茂名市当前r&d经费投入情况和统计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建议,获市领导批示,要求由市科技局牵头,联合各有关部门制定茂名市r&d统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会议,科技、财政等部门要加大科技投入和扶持力度,统计部门要统准、统全相关数据,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全面

4、提升我市自主创新能力。 加强台账整理和统计分析。今年来,我市进一步完善了科技统计台账,整理了1993年以来茂名市科技投入数据,并正在完成2021年茂名市r&d投入情况分析和2021年茂名市企业创新调查报告,另有一篇茂名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专题研究正在撰写之中。此外,今年还按要求向科技、考核办、市府办等部门提供了多项数据资料,不断提高统计服务水平。 (四)加强培训,夯实基础 今年来,我市创新培训方式,采取送培训下基层活动,截止到10月底,共组织4场专题培训,分别对全市30多重点企业和化州、信宜、高新区等地的近200余家企业就科技统计指标、科技研发奖补政策解读、统计报表填报、联网直报操作指南

5、及企业研发辅助账制作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培训,有效提高了基层统计业务水平。此外,我市还配合省局承接了全省科技统计业务培训班(粤西片区),组织了我市各区(市),包括高新区、滨海新区、水东湾新城等地的科技统计业务骨干参加培训,有效提高了我市基层科技统计工作人员业务水平。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质量不高。虽然我局对区(市)专业人员以及重点企业都进行了培训,但由于时间有限,培训的内容比较粗略,加上调查指标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基层统计人员理解程度有限,培训难以达到理想的目标。 (二)宣传力度不够。主要是创新调查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够,由于2021年统计范围的调整,造成2021年和2021年两年数据衔接上

6、有点问题,所以相关数据我们没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上发表,造成宣传力度不够,社会影响度不高。 (三)数据运用较少。一方面是统计分析的撰写尚未形成最终成果,由于今年我局专业人员到基层挂职一年,任务比较繁重,科技分析的撰写工作进度没有及时跟上;另一方面是创新调查的数据不涉及考核,相对于其他专业,各地领导不够重视,数据应用较少,没有发挥创新调查的作用和意义。 (四)统计数据被干预的风险加大。一方面,今年年报,r&d经费将算进gdp核算;另一方面,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20%以上等考核指标的制定,都会增强各级领导对科技统计工作的重视,同时统计数据也可能存

7、在被干预的风险。 三、几点建议 (一)加强数据审核。建议国家和省局对科技数据即报即审。能尽早完成对调查数据的审核、审定和反馈,提高数据的时效性,提升科技统计地位。 (二)加大培训力度。建议省局进一步加强对重点企业和县区专业人员的直接培训,提高基层人员的业务水平,进一步夯实统计基础。 (三)严守统计工作“四条红线”。各项考核指标的制定,对科技统计工作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可能会出现人为干预统计数据的现象,需要统计人员坚守底线,真实、准确的统准、统全相关数据。 科技统计工作总结 2021年,我县的科技统计工作在市局计划处指导下,在局领导的关怀下,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各级统计人员的共同

8、努力,及时、全面、准确地完成了科技统计工作各项任务。根据全省科技统计年报会议精神,我局组织实施并完成了2021年度规模以上企业科技统计年报工作,各规上企业顺利完成联网直报。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提前谋划抓好业务培训工作。年初我局以乡镇为单位对负责科技工作的人员进行科技统计培训。会上,通过认真讲解科技统计报表制度、各项指标解释、逻辑关系及表间关系,使企业统计人员吃透指标、听懂弄明,明确年报统计的范围和任务,为科技年报工作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严格审核科技报表上报数据。针对科技报表内容多,指标间逻辑关系复杂的特点,我们根据市局处室制定的审核程序,对企业报来的纸质报表进行严格审

9、核,对数据质量有问题的报表反复核实,审核无误后才要求企业完成数据联网直报,以确保审核一次通过。由于科技报表不同于一般的产值、能源报表,企业的科研活动具有连续性,为此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认真复核: (一)是以往有过科技活动的单位; (二)是财政下拨了科研经费的单位; (三)是本区域的优势产业。另外我们还对几个重点指标进行了核查:r&d经费内部支出、人员、项目。在此基础之上,加强了与上年度数据的比对,确保了数据质量。 三、做好科技年报统计服务工作。我局专门建立了方便工作交流的群,企业人员可以通过电话和询问问题,我局人员耐心细致的及时进行了解答。在3月10日国家关网前,我局通过电话催报、

10、短信催报等方式告知企业及时报表,至关网时间科技年报上报率达到100%。 四、完成了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按时将文件、统计制度、基层报表进行了整理归档,做到档案工作规范。同时,对数据、资料、说明分类建立了文件库。 年报上报工作虽然已经按照预期完成直报,但在工作中也遇到一些问题: 一、企业科技统计兼职比较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科技统计基本上是由财务部门人员代填报,财务部门对科技指标不熟,而大部分数据又是由企业科技部门人提供,这样容易造成填报的数据来源不明,质量不高。部分统计人员对科技统计指标不熟悉,业务不强,差错率比较高。 二、一些科技指标解释不详细,造成企业人员填报数据时容易产生歧义和误差。如10

11、7-1表中“项目经费内部支出”指标解释的过于简单,没有详细解释该指标包括哪些,由哪些组成,这样容易造成企业人员对指标理解的不准确,在填写数据时随意性很强,影响数据质量。另外,一些不重要的指标过多,也容易造成企业填报时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如107-2表中“机构中仪器和设备原价”指标,容易造成漏填现象。 三、统计工作任务繁重,企业统计人员重视程度不够。由于现在统计任务越来越繁重,企业对统计工作重视程度不高,统计人员基本上又是兼职或身兼多职。 回顾一年来的科技统计工作,虽然我们取得了一些的成绩,但离上级部门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统计工作也要与时俱进,要不断改革创新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统计工作的新发展。 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