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局长在全县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392531778 上传时间:2023-12-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局局长在全县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育局局长在全县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育局局长在全县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教育局局长在全县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教育局局长在全县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局局长在全县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局局长在全县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继承好传统 建立新常规教育局局长同志在全县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今年的教学工作会议,我认为形式很好、组织很好,殷店镇中心学校提供的展示也很好,无论是大课间,还是课堂,都很有学习、借鉴、启发的意义。我今天要讲的主题是:继承好传统,建立新常规。2014年,教学工作有三个突出亮点:一是教学质量保持了平稳上升的良好态势。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在2014年都是辉煌的。二是课改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评选出了本土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一批优秀教师在省级优质课竞赛中获奖;2名学生走进了中央电视台,荣获了“全国阅读少年”称号;1名学生的发明创造获得了国家专利。这与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是紧密联系在一

2、起的,与我们推进新教育实验是密切相关的。三是达成了以生态教育理念为引领,驱动“三驾马车”,建设“三大校园”的教育发展共识。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当然,我们的教学工作还存在两大薄弱环节。一是教学管理,特别是常规教学有待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二是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教育工作要点中写进了“以生态教育理念为指导,以驱动三驾马车、建设三大校园为主线,全心抓教学、全力抓队伍、全程抓管理、全面树形象”这一重要内容。下面,围绕这条主线和“四全”的要求,讲几点意见。主要是六个关键词:思想、课程、常规、课堂、队伍、质量。第一,思想是引领一是对教学工作的认识。我们在座的都是管理干部,对教学工作的认识

3、要强化。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其它工作都围绕这个中心,服务这个中心。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学校要靠质量来立校、兴校、强校。校长是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在2014年的教学工作会议上,我们强调了这些观点,也对校长们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重点有“三个三”。一是“三个一”,校长们每学期至少要参加一次集体备课、至少要参加一次教研活动、至少要参加一次质量分析。二是“三多三少”,多一点下课堂,少一点应酬;多一点关注过程,少一点责问结果;多一点率先垂范,少一点纸上谈兵。三是“三个必须”,质量管理必须蹲一个点,包年级、包班;过程管理必须紧扣一条线,联系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质量监控必须求一个全,

4、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就我们刚才几个校长的发言来看,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比如说洪山镇一中,校长听课达30余节,如此重视教学,没有教学质量提高不了的;殷店镇天河口中学,教师那种生存意识、竞争意识是很强烈的,学校教学质量不会搞不好的;唐县镇小,项东校长自己笔耕不辍,我读了他的一些文章,从中看出他示范带领了一个书香校园的打造。所以,校长要认识到自己角色的重要性。这些认识和要求,要在校长的心中落地生根,要在校长的行动中开花结果。课堂是学校的中心,是学校的主阵地,校长必须深入到课堂中。二是对生态教育的认识。许多场合,我都在强调,校长要有思想,学校要有办学理念、

5、办学特色。一个学校是这样,有了自己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便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教育是不是也需要一个理念来引领?只有思想引领,我们才能有自己的办学方向,才能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同时,我们应该考虑到,一旦确立了一个理念,是不是就会禁锢校长的办学思想,扼杀学校的创造力。所以,对办学思想,或者说办学理念的提出,教育局一直持很谨慎的态度。从加入新教育实验区以来,我们欣喜地看到由此带来的许多变化,每个学校、每名教师都在悄悄地发生改变。从中我感到,只要稍加引导,就可以水到渠成;只要稍加提炼,就可以形成我们自己的特色。特别是我们的课改,只要稍加发力,就可以激活“一池春水”。这就像湖北教育采访我时说到的,“我们的

6、教育,一切都似含苞待放的花蕾,一旦有合适的阳光和水分,便会竞相开放,百花满园,生机勃勃。”在经过一年多的思考之后,在学习他人成功经验和结合教育实际的基础上,我们的生态教育理念也便顺运而生。可以说,生态教育理念的形成提出,是因势利导,顺势而为。生态教育就是一种新教育。我们所强调的生态教育,是要尊重教育的规律,尊重人的成长规律,尊重生命、关注成长、回归本真、和谐发展,要尊重差异性、倡导多样性、强调体验性。要让每所学校、每名师生自然而和谐的发展,强调的是你我不同、大家都好,这是我们的目标。,我们评选出了全县“十大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像环潭镇全镇推行的“三阶六步”课堂教学模式、三里岗镇推行的健康课堂、

7、殷店镇中心学校推行的“551”课堂、厉山三中的“立体合作”课堂、县一中的“三案导学”高效课堂,这些都是生态教育理念下的生态课堂实践。不要把生态教育、生态课堂理解的太深奥。刚才,我们听了安居三小饶婷婷老师所讲的课,我觉得这堂课就是生成性教学很直观的一个体现。应该来说,我想这首诗的理解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有难度的,但是她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没有纠缠于个别词句的体会揣摩上,而是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不禁锢学生的思维,不把学生引导到老师所认为所理解的正确答案上面去,这就是一种自然、一种生态。第二,课程是保障 教研室工作要点上写到“加强课程建设”。那么,课程究竟落实的如何?又建设好了多少课程?有

8、多少精品课程?新课程改革走过了十多年的历程,回顾所走过的路,在落实三级课程这一方面,我们究竟做的如何?值得在座每位校长去思考。 过去只有一个国家课程。新课程改革之后,有了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殷店镇中心学校的跳绳课程获得了全省精品课程二等奖,其它地方有没有自发研究的课程?课程是学校最重要的产品,是学校一切工作最终的物化体现,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课程开设状况,既体现一所学校校长的理念追求,也反映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事实证明,凡是教育教学质量高的学校,同时也是课程开设规范的学校。国家课程体现的是国家意志,遵循的是教育规律,任何人都无权改变。事实上怎么样?有些学校打着提高质量的旗号,随意的增减非考试课

9、程科目的做法,是一种错误的认识,也是一种错误的做法。北京十一学校大家都知道,通过课程改革,设计出了265门学科课程,30门综合实践课程,75个职业考察课程,272个社团,60个学生管理岗位,每一个学生都有独一无二的课程表,这种改革旨在让学生发现自己、唤醒自己、成为自己,实现教育的本质。我们的办学条件达不上,但是我们的这种思想要跟上,这所学校的做法值得我们去借鉴。在常人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现象下,我们有的学校却把它做成了课程。比如,中国教师报最近的一期报道,深圳市滨海小学国旗下的讲话成了一门精致的课程。校长亲自讲,每个星期一校长讲,讲什么?讲礼仪,讲做人,然后跟下午的班团队活动遥相呼应。校长包讲

10、了一个学期,我们有多少校长能够做到这一点?能把它做成课程出来?比如,有的学校,能从学生入校报到的一张照片里发现学生的需求,于是开发了入校课程;能从学生离校时留下的那一张被砸坏的桌子中,发现学生的情感需要,开发了离校课程。几乎每一个校本课程的开发,都是基于这样或那样问题的发现而探索出来的。今后,教研室要结合我县实际,按照“分类推进,强化整合,打造品牌”的原则,提升全县课程实施水平。 一是以评促改,规范课程开设行为。所有义务教育学校,都要依据国家和省课程方案和设置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切实纠正重智育、轻美育,重说教、轻体验的做法。尤其是相对薄弱的学校,要克服困难,切实把音乐、体育、美术、综合实

11、践、实验教学等薄弱学科强化起来。2014年我参加了新教育年会,感受到艺术教育对活跃校园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教师从教热情,都是很有帮助的。不要想到这些课程是不考的,如果上好了,对要考的科目的促进作用是非常明显的。要通过这些课程的教学,来培育学生的理性精神、人文情怀、艺术气质和健康体魄,使学生健康快乐个性化成长,真正使学校成为学生的学园、乐园、家园。教研室要加强短线学科管理,制定薄弱学科课程实施水平评估方案,开展这些学科的教学专项督导。二是强化整合,提高课程开设质量。要在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的基础上,开好课程,提高开设质量。师资强、办学水平较高的学校要在国家课程校本化方面积极实验,大胆探索

12、;要在课程内容整合、教学方法改进上走出新路子。不是让学生适应课程,而是让课程适应学生,满足学生的需要。学校可以尝试开设好选修课,增强学生的自主选择性。三是优化提升,打造课程开设品牌。规范课程开设,只是把事情做对;重视特色课程开设,是把事情做好。打造名校,就是要重视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开设。校本课程以学校为开发主体,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全面渗透了以人为本的质量观。已有一定基础的学校,要对开设出来的校本课程优化提升,教研室要及时跟进,打造出课程开设、开发的精品。要把自己的地方课程确定下来,随州有两张世界级的文化名片,其中之一是炎帝文化。在炎帝文化进学校、进课程、进课堂方面,我们可以做做文章。 第三,

13、常规是重点在去年教学工作会议上,我强调了八字方针,就是备课要“深”、上课要“活”、作业要“精”、手段要“新”、辅导要“细”、负担要“轻”、分析要“准”、质量要“高”。今年关于常规教学,我们提出了:继承好传统,建立新常规。 为帮助大家理清这个话题,我想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首先,我们要弄清常规教学指的是什么?追溯教学常规的源头,有助于我们理清思路,把握问题的关键,以便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作为一个校长,应该是一个专家型的校长,对教育、教育学要学习和研究。19世纪初,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了预备、提示、联合、概括、应用“五段教学法”,明确地规范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在这之前,是什么样的教学形式?古代

14、教育中,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即使是孔子,他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也是通过个别教学教育出来的。从19世纪初,课堂的教学行为就逐步明确和规范。到了20世纪30年代,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把对教师教学规范的探求从课堂教学延伸到了课前与课后,形成了著名的备、讲、批、辅、考“五环节”常规教学理论,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教学常规。这对中国教学的影响可谓深远,一直到现在,在大部分教师的脑海中还是根深蒂固。第二,我们是怎么做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传统的做法就是围绕这“五环节”逐条落实。每一个环节,基本上都是老师们闭门造车,单打独斗。备课是各顾各,上课是自顾自,批改是背靠背,辅导是一笼统

15、,考试是一杆秤。为什么会这样做?产生的根源,就是班级授课制。中国的班级授课制最早出现在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这个班级授课制是随着十九世纪工业革命的发展,追求规模和效率的需要而产生的,彻底打破了中国两千多年的“个体授课、因材施教”的形式。班级授课制有明显的局限,考虑的是学生在同一水平上进行授课。但是也有明显的优势,因为师资受到限制等原因,不可能一对一地开展授课,它有利于大面积的培育学生,减少教育的成本。在班级授课制的基础上,围绕着常规教学环节的操作、量化、测评,出现了比较科学的常规教学管理办法和体系。这类的常规管理办法,促进了学校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在规范化面前,人人平等,使管

16、理减少了主观的人为因素,对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第三,新课程改革中,我们应该坚守什么?我经常反思新课程改革,认为新课程改革既谈不上成功,又存在轻视教学常规的倾向。有很多学校借口新课程改革,而放下了许多好传统、老常规。新课程改革从21世纪初开始提出,距今已有十多年。2013年,当我回到教育时,走遍了全县108所中小学校、听课20余节之后,感觉到我们的课堂和老师大多数还是老样子,“老师讲,学生听”依然是课堂教学的常态。虽经历了多年的课改推动,校长、教师也只是对新课改理念有了一定的认识,老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依然没有根本性变化。不仅仅是这样,我们许多学校还因此丢掉了许多老传统。从根本上找原因,我认为新课程改革重点关注的是课程和课堂,也就是说关于常规教学“五环节”,新课程只是在“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