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10.词二首—渔歌子如梦令1教案 语文A版.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392324777 上传时间:2023-09-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10.词二首—渔歌子如梦令1教案 语文A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10.词二首—渔歌子如梦令1教案 语文A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10.词二首—渔歌子如梦令1教案 语文A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10.词二首—渔歌子如梦令1教案 语文A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10.词二首—渔歌子如梦令1教案 语文A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10.词二首—渔歌子如梦令1教案 语文A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10.词二首—渔歌子如梦令1教案 语文A版.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10.词二首渔歌子如梦令1教案 语文A版 教学目标 1.自主识记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工具书或注释理解两首词的意思。 4.对两首词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工具书或注释自主学词,理解两首词的意思。教学难点 对两首词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两首词的资料;教师准备朗读和创设情境用的曲子,制作课件。教学时数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理解课题 1.导入。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忆江南吗?

2、指名背,师生齐背,这是一首描写江南美景的词,今天我们来学习另外一首描写江南美景的词。板书课题。 师介绍:这是一首词,词是诗的一种,配上音乐可以歌唱,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所以又叫长短句。 2.解题。 简介作者及背景。 张志和,唐代诗人,因仕途不顺而隐居,自称“烟波钓徒”“浪迹先生”。这首词借表现渔夫生活表达了自己隐居生活的志趣。 张志和能诗善画。相传公元774年,大书法家颜真卿赴湖州任刺史。一天,他大宴宾客,张志和也在座。酒酣耳热之际,颜真卿吟唱了张志和的渔歌子。后来,张志和又即兴连吟五章,当众表演他的书画才艺。只见他一边击鼓,一边挥笔作画,随兴挥洒,笔下如有神助。片刻间,山水云石就出现在大家面前

3、,五首词的意境尽在画中。从此以后渔歌子风靡全国,不仅许多人在吟唱,还流播海外,为东邻日本的汉诗作者开启了填词门径。当时日本天皇的渔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词为蓝本改制而成。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渔歌子吧!请边朗读边欣赏。二、读中渲染,理解词意 1.用课件出示课文及朗读音频,营造气氛。 2.同桌互读,读准字音。借助注释和词典,读通句子,整体感知。 3.指名朗读,师生正音。 4.自主探究,了解词的意思。 (1)自由读,借助课文注释说说这首词主要写了哪些景物。同桌交流。 (2)小组内交流能理解的词句的意思及自己不懂的地方。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指导。画出景物,重点词意:肥、须、回。

4、 重点解决的问题:渔者为什么不回家? 5.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这首词所描写的景物。三、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1.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象每一个画面。 2.指名朗读,教师指导。再小组轮读,相互欣赏。 3.配乐有感情朗读背诵,感悟意境。 4.学生在音乐声中画画诗中景物。 5.根据学生所画来总结全首词的意思。 美丽的西塞山前,白鹭高飞。江边桃花盛开,盛涨的江水中必定有肥美的鳜鱼在游动吧。在风景如画的江边,诗人头戴青箬笠,身穿绿蓑衣,斜风细雨中,久久不愿离去。 这是一幅垂钓的画面,白色的鹭和红色的桃花点缀其间,色彩本来极其鲜明,而由于斜风细雨的笼罩,却又呈现出迷蒙的意境。四、作业 1.背诵渔歌子。 2.课外找

5、一找有关江南春景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1.背诵渔歌子。 2.说说你知道的其他词牌名。 3.师:在宋代有位才华横溢的女词人李清照。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她的一首词。板书课题:如梦令 生齐读课题。 师:在学习这首词的时候,我们要开动所有的官能,用耳朵去听,用嘴吟诵,用脑思考,用心想象。二、初读 1.用课件出示课文: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师配乐朗诵。生倾听,初步感知内容。 2.生自己读词,把字音读准,把词读正确、流利。 3.检测初读情况。 注意提示字音,如“兴”是多音字,在这里读xng。知道为什么吗

6、? 指名诵读,师生评议。 全班齐读。三、再读,理解内容 1.学生借助注释自己学词,理解词的意思。 2.小组交流学习成果,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 (1)你读懂了哪句? (2)哪里你还不能理解? 4.指名说说这首词的意思。 参考:还时常记得游溪亭, 玩到日黑天暮, 醉酒忘记归路。 一直玩到兴尽,回舟返途, 却误入藕花的深处。 大家急忙划呀划,荷深不见路, 惊起了满滩的鸥鹭。四、品读,想象 1.师:读诗词我们不能光理解意思,还要感受诗句描写的情景。这是一首非常美的词,需要我们好好地品味。同学们,你们能从这首词中读出哪些画面? 2.板书:溪亭日暮藕花深处一滩鸥鹭 画面一:“溪亭日暮” (1)指名读

7、第一、二句。 (2)“溪亭日暮”,让你想起怎样的画面来? 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小溪边有座亭子,诗人就站在亭子里面看日落。 (媒体播放黄昏情景,配乐) 师引导学生用更多的词句来描述这一美好的画面。指名读这两句。 (3)在这样的地方,这样的时候,词人会在溪边亭子里干什么呢? 生各抒己见:饮酒作诗,欣赏美景 再次深情朗读第一、二句。 画面二:“藕花深处” (1)说说你对“藕花深处”的理解? 想象荷叶茂密,荷花多,花香浓。还可以联系以前学过的有关“荷”的诗句来体会。 (2)展开讨论:为何会误入“藕花深处”? (3)深情朗读。 画面三:“一滩鸥鹭” (1)从“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

8、什么? 想象词人急切的心情,溪水声,划船的“哗哗”声,仿佛看到了一群鸥鹭被惊起,飞入夜幕中,那情景该多么壮观啊! (2)学生带着自己的情感体验、朗读这几句。 3.这首词是围绕这里边的哪一个字来写的? 生各抒己见,教师根据交流的情况提炼出几个词:“记、兴、醉”。 板书:记兴醉 4.重点讨论“醉”字。词人为何而醉? 是香醇的美酒,更是那美丽的自然风光与愉悦的心情,令词人“沉醉”而“不知归路”。五、比较阅读,深入体会 1.师出示李清照如梦令另外一首: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比较两首词有何异同。 相同:都提到了“醉”。 不同:两首

9、词的时间、地点、景物、人物都不同,心境也不同。虽然都“醉”,课文这一首是因美景、心情陶醉,后一首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而“常记溪亭日暮”之情景,是追忆美好快乐的时光。 对比朗读,读出感情。 2.指导背诵。可以多种形式进行。 3.师生配乐齐背。 附送: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9.寓言二则揠苗助长 刻舟求剑 1教案 冀教版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感悟生活、领会哲理。寓言二则中两则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分别选自孟子公孙丑上和吕氏春秋察今。故事结构完整、叙事生动,蕴涵着深刻的哲理。这两则寓言故事的内容和寓意学生不难理解。对于高年级段的学生

10、来说,本课不仅要让学生领悟其所蕴涵的深刻道理,还肩负着文言文的相关能力训练。重点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忆、诵读、积累,为进入中学学习文言文做些准备。二、设计理念1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相对于其它文体来讲,与学生的距离比较远,学生在生活中接触也很少,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给学生充分的潜心读书的时间,让学生在阅读中去体会与感悟,让学生在阅读中拉近和文言文的距离,在阅读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2在必要时良好的示范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文言文与学生距离较远的关系,要读出文言文的停顿、轻重、节奏、韵味,对于学生来讲不是件容易的事。在学生不懂处示范,能让学生更易亲

11、近文言文,激发朗读的兴趣。3语文既学内容也学形式,学法的引导是语文课上教师必须要关注到的。让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文言文,并在以后能自如地运用学到的方法来学习第二则寓言及类似的文章,做到“举一反三”。4语文既学形式也学内容,寓意的领悟不是靠教师告之而应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自悟,教师应起到的作用是“导”,层层深入,让学生和文本亲近的过程中感悟寓意,让学生在类似的文本中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要求会认的4个生字,掌握4个会写的字。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文言文。体会文言文语言的特点,感受文言文朗读的节奏美,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3能理解寓言意思。初步掌握的学习文言文的基

12、本方法。过程与方法1课前充分预习,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2课堂上“边读边悟、以读促悟”,巧用“五读法”层层深入,让学生潜移默化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读懂寓言中蕴涵着的道理,懂得要按照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办事,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事物。并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1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达到熟读成诵。并能理解文中蕴涵的道理。2让学生借助注释读懂寓言,掌握初步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四、教学准备布置预习作业:1借助注释和相关资料尝试读准字音,理解意思、体会道理。2搜集有关孟子和吕不韦的资料。3搜集一些其他的文言文寓言故事。五、教学设计与设计意

13、图教学设计设计意图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我们写文章和说话的时候,所用的语言有没有区别啊?古人也一样。我们上学期学过一篇古白话文作品还记得吗?(指名回答)那篇文章更多的是古人说话所用的语言。古人写文章所用的语言,叫做“文言文”。而古人留给我们的很多文言文寓言故事,不仅读起来韵味十足,还蕴涵着丰富的哲理,警醒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作为炎黄子孙,当我们大声的诵读着这样的文字时,就如同聆听古人的教诲,会倍感亲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篇则,(出课题寓言二则)看看从中,我们能明白怎样的道理。二、揭题。我们这节课先来学习揠苗助长。(板书课题)师:大家要注意这个“揠”字的写法,知道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吗?谁来说说题

14、目的意思?(生答。)你们知道禾苗的生长规律吗?用“拔”的方法能不能帮助它快长啊?咱们一起来走进这个有趣的文言文故事。三、“五读”深化,理解感悟。A“一读”交流释疑,指读正音。课前老师已经布置了预习,给大家两分钟时间准备,可以向同桌或者小组成员寻求帮助,看看谁能把课文正确、通顺地读下来。指名读,师相机正音。要求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读顺。注意“闵、揠、趋、槁、矣”等字的读音。B“二读”教师范读,标注停顿。师:“这样文章离我们现在比较远,读的时候只有注意停顿,才能让我们更容易读懂其中的意思。老师读的时候,大家用“/”标出句子中的停顿,这是我们今天掌握的学习文言文的第一大法宝。一会儿尝试着自己再读。“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予/助苗长/矣!C“三读”学生练读,读懂故事。要求:读的响亮、抑扬顿挫、有韵味。师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