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学总结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392313866 上传时间:2022-11-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骨伤学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医骨伤学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医骨伤学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医骨伤学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医骨伤学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骨伤学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骨伤学总结(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骨伤学一名词解释1. 平垫:为长方形或方形厚薄均匀的压垫。用于肢体平坦的部位,如四肢长管状骨骨干骨折。2. 塔形垫:为中间厚而形略小,两边渐薄而形渐大,外形像宝塔样的固定垫。用于关节附近 的凹陷处。3. 梯形垫:为一边较厚,一边较薄,呈梯形台阶式的固定垫。用于肢体斜坡处。4肱骨外科颈骨折:是指肱骨解剖颈下2至3cm处的骨折,也称臑骨肩端骨折。50岁以上 的老年人占 27%,老年病人中女性多于男性。5歪戴帽:桡骨头受到垂直外翻暴力的作用,造成桡骨头的颈部骨折,是桡骨头关节面向外 倾斜,其关节面的水平线与肱骨小头关节面的水平线交叉成角至 3060 度,俗称歪 戴帽。6孟特吉亚(Monteggi

2、a)骨折: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是上肢最常见最复杂的骨 折合并脱位。占全身骨折的1.7%。这种损伤是指尺骨半月切记以下的上1/3骨折, 桡骨头同时自肱桡关节、上桡尺关节脱位,而肱尺关节无脱位。7盖里阿齐(Galeazzi)骨折:桡骨干下1/3骨折合并下桡尺关节脱位,是一种既有骨折又 有脱位的复合损伤。是一种极不稳定的骨折。8掌倾角:正常人桡骨下端向掌侧倾斜(即掌侧倾斜角)1015度9尺倾角:正常人桡骨下端向尺侧倾斜(即尺侧倾斜角)2025度10. 科雷(colles)骨折: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最为常见。a.为桡骨远端2cm3cm以内的横行或粉碎性骨折b.骨折远端向背侧移位,断端向掌侧移

3、位成角畸形c. 可伴尺骨茎突骨折以及下尺桡关节分离。11. 史密斯(Smith)骨折:屈曲型桡骨远端骨折,又称反科雷骨折,a.为桡骨远端2cm3cm以内的横行或粉碎性骨折b.骨折远端向掌侧移位,断端向背侧移位成角畸 形c.可伴尺骨茎突骨折。12巴尔通(Barton)骨折:背侧缘劈裂型桡骨远端骨折。较史密斯骨折多见。10.反巴尔通(Barton )骨折:掌侧缘劈裂型桡骨远端骨折。较少见。二其他(一)根据骨折周围软组织和脏器损伤程度分类:1单纯骨折:无并发重要血管,神经,肌腱或脏器损伤。2复杂骨折:并发重要血管,神经,肌腱或脏器损伤。(二)骨折并发症1)骨折的早期并发症 创伤性休克感染内脏损伤(肺

4、损伤、肝脾破裂、膀胱,尿道,直肠损伤) 脂肪栓塞脑,脊髓损伤周围神经损伤血管损伤缺血性肌挛缩2)骨折晚期并发症褥疮 坠积性肺炎 尿道感染和结石 外伤性骨化和骨化性肌炎 创伤性关节炎缺血性骨坏死迟发性畸形(常见于少年儿童骨骺骨折,肘内翻和肘外翻)关节僵硬骨折畸形愈合,延迟愈合或不愈合(三)骨折愈合过程的三期(简答) P11骨折愈合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血肿肌化期:骨折后,骨折断端部位的骨细胞,骨膜以及周围组织细胞坏死,坏死物刺 激,局部产生创伤性炎症,导致骨折局部充血水肿。骨断端的骨皮质,由于血运断绝,部分 骨细胞发生坏死。2)原始骨痂形成期:骨折后24小时内,骨折端附近的骨外膜增生,肥厚

5、,骨膜血管网弯曲 扩张,新生血管深入骨膜深层,完成膜内化骨。骨内膜也产生新骨,由于血供障碍,生长较 缓慢。二者逐渐接近而愈合,形成内骨痂和外骨痂。3)骨痂改造塑性期:新生骨小梁增加,排列趋于规则。骨折端的坏死部分经过血管和成骨 细胞,破骨细胞的侵入,清除死骨,形成新骨,原始骨痂被改造成成熟的板状骨,骨折部位 形成骨性连接,一般需要 812周完成。骨痂改造塑性阶段,成人需一般24 年,儿童 2 年。(四)复位:是将移位的骨折段恢复正常或几乎正常的解剖关系,起重建骨骼支架的作用。1. 解剖复位,骨折的畸形和移位完全纠正。恢复骨的正常解剖关系,对位对线完全良好。2. 功能复位,骨折复位虽然尽最大的努

6、力,某种移位仍未完全纠正,但骨折在该位置愈 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影响者。(五)复位的标准:A对线标准(下肢骨折:向前或向后成角移位,成人不宜超过10度, 儿童不宜超过15度。侧方成角必须完全纠正。上肢骨折:肱骨干骨折允许15度的成角。 前臂双骨折不允许成角畸形。)B对位标准(长骨干骨折,对位至少应该三分之一左右,干 骺端骨折至少应该三分之四左右。)C长度标准(下肢骨折短缩移位,成人不超过1cm,儿童 不超过 2cm。)(七)夹板固定后的注意事项1. 抬高患肢,以利于肢体肿胀消退。2. 严密观察肢端血运,特别是固定后 14 天内更应注意肢端动脉搏动及皮肤温度、颜色、 感觉、肿胀程度,手指或足趾

7、的主动活动等。3. 若在夹板两端或骨突处出现疼痛点,应拆开夹板检查,以防发生压迫性溃疡。4. 注意经常调整夹板的松紧度。若肢体肿胀严重,应适当放松扎带;肿胀逐渐消退,应 逐渐缩紧扎带。保持扎带一定的松紧度。5定期做X线透视或拍片,检查骨折对位情况。6. 及时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以加速骨折愈合。7下列情况不宜用夹板固定,如较严重的开放性骨折及伤口感染严重者;难以整复的关 节内骨折;躯干骨骨折;固定不易牢靠部位的骨折。(八)石膏固定的注意事项:1皮肤应清洗干净,若有伤口应更换敷料,纱布应纵行放置,禁用环形包扎。2肢体或关节须固定在功能位或所需要的特殊位置上。3扶持肢体时,要尽量

8、用手掌托,忌用手指抓提,防止变形。4. 包扎石膏时不宜过紧或过松。5四肢石膏应将肢体远端露出,以便观察血运,知觉和功能活动。6. 石膏固定完毕,应在石膏上写明上石膏和拆石膏的日期,及其他注意事项。(九)合理的功能活动的作用:改善和消除全身和局部的损伤症状促进骨折愈合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直预防骨质疏松扶正祛邪,促进功能恢复预防并发症(十一)锁骨骨折好发于中,外三分之一交界处,此为应力上的弱点容易发生骨折。锁骨 骨折多为间接暴力所致。锁骨骨折经整复固定时间为46周。(十四)肱骨干骨折的移位方向与上中下的关系? 肱骨干骨折后,由于骨折部位肌肉附着点不同,暴力作用方向及上肢体位的关系, 在不同平面的骨

9、折可造成不同方向的移位。如骨折于三角肌止点以上者,其近端因胸大肌, 背阔肌和大圆肌的牵拉而向前向内移位,远端因三角肌,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牵拉而向 外向上位移。如骨折于三角肌止点以下者,其远端因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牵拉而向上重 叠移位,近端因三角肌和喙肱肌的牵拉而向外向前移位。如骨折于下1/3段时,骨折远端移 位的方向随前臂和肘关节的位置而异。由于伤后患者常将前臂依附在胸壁前,使骨折远端 内旋,手法整复时要注意纠正。(十五)肱骨中下1/3 骨折时易并发桡神经损伤。 (十六)肱骨髁上骨折并发症(肘内翻和损伤性骨化) (十七)肱骨外髁骨折易发生迟发性畸形(十八)肱骨内上髁骨折:撕脱性骨折 (十九)

10、桡骨头骨折分类:1.裂纹骨折 2.劈裂骨折 3.嵌插骨折 4.倾斜移位骨折 5.塌陷骨折 6.粉碎骨折(二十)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的诊断?尺骨上 1/3 合并挠骨头脱位:又称孟氏骨折,是上肢最常见最复杂的骨折合并脱位, 是指尺骨半月切记以下的上1/3 骨折,挠骨头同时自肱挠关节,上挠尺关节脱位,而肱尺关 节无脱位。症状:伤后肘部和前臂疼痛,肿胀,前臂旋转功能及肘关节功能障碍,移位明显者前 臂背侧可见尺骨成角畸形。体征:完全骨折时,可在肘关节外,后外或外侧可扪及脱出的挠骨头,骨折和脱位出 压痛明显,被动旋转前臂有锐痛,在尺骨上1/3 可扪及骨擦音和异常活动。不完全骨折时,则无骨擦音和异

11、常活动,前臂旋转功能较差。 检查时还要注意腕和手指 感觉和运动功能,判断是否合并挠神经损伤。 受伤史:分为间接暴力和直接暴力间接暴力:暴力先造成尺骨上1/3 骨折,由于暴力持续作用而造成挠骨头脱位。直接暴力:由于尺骨背侧全长位于皮下,机器绞轧或交通事故等严重直接暴力打击或 捻挫可撕脱皮肤而造成开放性骨折。(廿一)桡尺骨干双骨折:了解(廿二)腕舟骨骨折预后腕舟骨血运:血管从背脊进入 79%,腰部远侧进入14% 腰部近侧进入7% 结节掌侧 供血 2030%舟状骨分远端的结节部、中间的腰部及近端的近极部,其中腰部最细又正对桡骨茎突。 因此,骨折80%90%发生在此部。舟状骨血供一般来自两条主要血管,

12、一条由结节部进入, 另一条由腰部进入。因此,在腰部骨折后,近极部失去血供,不易愈合,易发生缺血性坏死, 愈后不良。跌倒时,手呈腕关节背伸位支撑着地,非生理性的腕过伸及尺偏,使舟状骨发生 旋转,舟、月骨韧带近端断裂,舟状骨背侧嵌在桡骨边缘,加上桡骨茎突及大多角骨的嵌压 作用,遂在其腰部发生骨折。伤后腕桡侧肿痛,腕关节活动受限。舟状骨近端处于挠腕关节窝内,大部分被软骨面覆盖,无血管进入,骨折后血缘断绝, 发生骨不连接或缺血性坏死可能性大。下肢骨折1. 下肢的主要功能是负重好行走;下肢骨折的治疗在于恢复其负重的稳定性和运动功能。2. 股骨颈骨折定义:股骨颈骨折是指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的骨折。 颈干

13、角:股骨颈和股骨干之间成一夹角,叫内倾角或颈干角,正常范围在110140之间, 儿童时为 157.7左右,成人约为 131.87;内倾角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成年男性为 132.12,女性为127.7。颈干角的存在可以增加下肢之活动范围,使躯干之力量传达至较宽之基底部。颈干角大于正 常值为髋外翻,小于正常值为款内翻。 前倾角:自股骨头中心沿股骨颈画一条轴线,与股骨两髁的连线成一夹角,叫前倾角或扭转 角。正常值在1215之间,新生儿约为2040。在治疗股骨颈及粗隆间骨折时,必须注意保持这两个角度,否则将遗留髋关节畸形,影响关 节的功能。股骨距:位于股骨颈、干连接部的后内侧,是股骨干后内侧皮质的延伸

14、,它增强了股骨颈、 干连接部承受应力的能力。股骨头、颈部的血运:主要来自三个途径来自关节囊的小动脉来自圆韧带的小动脉来 自圆韧带的小动脉股骨颈骨折的特点:患者的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部分病人在伤前即可能患有高血压、 心脏病、糖尿病或偏瘫等全身疾患。骨折部常承受较大的剪应力,影响骨折及复位后的稳 定性,从而影响固定的效果;囊内骨折尤为明显,骨折愈合率较一般骨折高。由于股骨头 血供应的特殊性,骨折后主要供血来源易被阻断,不断影响骨折愈合,而且可能发生股骨头 缺血性坏死及塌陷的不良后果,发生率20%40%.病因病机:病因-多由间接暴力引起。老年人滑倒、跌下、扭转等无明显外伤即可引起;青 壮年骨折近端

15、骨质坚强,需较大暴力才能发生,如车祸或由高处跌落致伤;偶因过度过久负 重劳动或行走,逐渐发生骨折,称之疲劳骨折,如长跑或长途行军等。病机-老年人可因轻微外伤引起骨折,主要因为老年人肝肾不足,筋骨衰弱,骨 质疏松,骨小梁变得极为脆弱,尤其股骨颈部张力骨小梁数量减少,甚至消失,最后压力骨 小梁数目也减少,使股骨颈生物力学结构削弱,导致股骨颈脆弱;另外,老年人髋周围肌群 退变,反应迟钝,不能有效地抵消髋部有害应力,加之髋部受到应力较大,局部应力复杂多 变,因此不需要多大暴力就可以发生骨折。分类:1按骨折发生部位分类:头下骨折、颈中骨折和基底骨折。前两者属囊内骨折,后者 属囊外骨折。2按骨折线的方向分类:外展型骨折-再跌倒时下肢常处于外展位,因股骨干的急 骤外展及内收肌的牵拉而发生。骨折线与股骨干纵轴线的垂直线所成的倾斜角小于30。 内收型骨折-再跌倒时下肢常处于内收位,因股骨干的急 骤内收及外展肌群(臀中小肌)的牵拉而发生。骨折线与股骨干纵轴线的垂直线所成的倾斜 角大于50。诊断:老年人跌倒后,髋部疼痛,不敢站立和行走,应首先考虑股骨颈骨折的可能;老 年人股骨颈骨折多为囊内骨折,局部血运较差,出血不多,且有关节囊包裹和髋周围肌层丰 厚,故不易看到肿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