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重点研发计划主动设计申报指引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392313443 上传时间:2023-09-20 格式:DOC 页数:68 大小:8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重点研发计划主动设计申报指引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2019年重点研发计划主动设计申报指引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2019年重点研发计划主动设计申报指引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2019年重点研发计划主动设计申报指引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2019年重点研发计划主动设计申报指引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重点研发计划主动设计申报指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重点研发计划主动设计申报指引(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 年度重点研发计划主动设计申报指南工业领域一、智能硬件与产品(一)神经网络处理器芯片研发及应用。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深度学习计算技术,研制适合工业需要的嵌入式神经网络处理器( NPU)芯片与相应的硬件产品和传感元件,重点突破新领域与新产品的智能化后的适应性、可靠性等关键技术。实施目标: 完成基于深度学习计算芯片的整体设计方法,开发出深度学习计算芯片、嵌入式 NPU 芯片及相关智能硬件产品,并实现示范应用。 申报主体: 企业或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二)图像处理芯片研发及应用。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用于多种用途的图像处理算法及其硬件实现技术,研制专用图像处理芯片,实现嵌入人工智能( AI)

2、加速,以提高卷积计算、弹性张量计算、数据局部性与稀疏访存优化、负载均衡稀疏化等效率。开发基于深度网络的模型压缩和快速执行方法的图像处理芯片,降低图像处理所需的内存空间和执行时间。 实施目标: 开发出基于嵌入式 AI 技术、深度学习的图像处理芯片产品,并实现示范应用。 申报主体: 企业或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三)专用系统级芯片研发及应用。主要研究内容: 面向不同应用场景或特定用途,研究专用系统级( SoC)芯片的系统功能确定、软硬件划分及设计等全过程制备技术,突破微处理器、功率管理模块、 1 模拟 IP 核、数字 IP 核和存储器或片外存储控制接口的芯片集成关键技术。实施目标 : 设计并开发

3、出全自主专用 SoC 芯片产品,并实现示范应用。 申报主体: 企业或产学研联合申报。(四)工业互联网智能传感器、芯片研发及应用。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智能制造核心部件,包括智能分布式工业传感器、网络集成驱动芯片、专用处理器、内置OPC-UA 的驱动器等基础件与核心件,开展制备技术、工艺设计与产品可靠性研究。实施目标:开发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数字传感器、集成驱动芯片、专用处理器、内置 OPC-UA等驱动的智能传感基础件与核心件产品,并实现示范应用。申报主体: 企业或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五)智能网络设备研发及应用。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面向工业互联网的内生安全远程终端单元 ( RTU)

4、安全防护模型和新型防护技术,突破工业级高可靠无线组网、 无线网络 / 有线网络协议快速转换和工业级窄带无线组网等关键技术, 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线 / 有线网络协议转换网络设备。实施目标: 开发出工业级高可靠无线组网设备产品,拥有自主开发的协议源码,有效通信距离100 米以上,网络连接节点数达 100 个以上,并实现示范应用。 申报主体: 企业或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六)智能机器人传感器开发及产业化。主要研究内容: 针对机器人产业对智能感知的需求,研究六维力传感器的新型结构、多维力信息的全方位提取和动态解耦算法,研究触觉传感器的制备、信号解耦、传感器标定、触视觉协同感知等技术,研制出微

5、型化、网络化、集成化和智能化的机器人感知传感系统。 实施目标: 开发出视觉、力觉、触觉等智能传感器,开发出具有抓取与操作功能的多指执行器等 2 末端执行器产品,并实现在机器人本体的产业化应用。申报主体: 企业或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七)智能机器人控制器开发及产业化。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模块化的机器人控制系统体系结构、开放式控制器软件平台和故障诊断与安全维护技术,突破多轴运动控制技术、高速伺服运动总线技术、惯量动态补偿技术和协同控制等关键技术。实施目标 : 开发出具备高速总线接口,可实现机器人视觉、力等外部传感器接入,具备开放式二次开发环境的专用控制器产品及集成部件,安全性符合国家或行业相关标

6、准,实现在机器人本体的产业化应用。 申报主体: 企业或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八)人机共融关键技术研究。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能够与作业环境、人和其它机器人自然交互、自主适应复杂动态环境并协同作业的机器人关键技术。针对人机协作型新一代机器人所处环境和完成任务的复杂性、多变性、不确定性,研究共融机器人感知控制、行为优化决策、自主学习等混合智能技术。实施目标: 研制出人机共融机器人样机,实现技术验证与功能示范,有条件的实现示范应用。 申报主体: 高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二、智能软件与系统(一)工业自主软件研发及应用。主要研究内容: 面向构建互联互通的网络

7、协同制造平台和智能工厂的需求,研究动态生产实时优化运行、基于视觉、知识图谱等加工生产线工艺感知与加工精度控制、或数据驱动的装配质量监控与优化等技术,实现实时报警和在线质量优化,研制出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智能工业软件系统。实施目标: 3 开发出自主可控的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核心支撑工业软件,并实现示范应用。 申报主体: 企业或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二)智能工业运维系统研发及应用。主要研究内容:围绕大型装备制造或者复杂工业产品的运维服务需求,研究多传感集成、运行状态信息获取与融合、在线实时监测与大数据诊断分析、运维可视化展现技术,突破隐故障预警、个性化维修等关键技术。实施目标: 研制出智能工

8、业远程运维管理系统,实现装备(产品)远程无人操控、主动预警、在线运维和健康状态评价,并实现示范应用。申报主体:企业或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三)智能存储系统研发及应用。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嵌入式磁性随机存储器( MRAM)电路模块与实现及制造工艺等技术,研究基于嵌入式 MRAM 的新型存储架构微控制单元(MCU)产品及其调试工具、外围电路制备技术。研究硬盘阵列架构技术,实现加数据流高速加密 / 解密的功能。 实施目标: 开发出自主可控的高性能MCU 产品、嵌入式 MRAM IP 及其新型存储架构,并实现示范应用;开发出自主硬盘阵列和固定硬盘控制器芯片,并实现示范应用。申报主体: 企业或企业牵头

9、产学研联合申报。(四)区块链关键技术研究与技术交易应用。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基于密码学、数字存证及智能合约技术的全新去中心化基础架构与分布式计算范式,具备分布式去中心、不可伪造篡改、公开透明验证和可追踪溯源等特征,为构建价值互联网提供核心支撑。实施目标:提供基于区块链的典型应用解决方案,并实现在技术成果交易领域的示范应用。 申报主体: 高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4 (五)智能制造高仿真数字系统研发及应用。主要研究内容: 面向我省重点制造行业复杂装备系统的研发设计、性能测试、智能化管控及运维等环节,研究制造环境和服役工况的高保真建模、多源信息交互和仿真参

10、数不确定性分析与辨识等关键技术, 构建融合数字模型、物理模型与传感器数据的制造系统与制造装备高置信度仿真系统,突破数字孪生( DT)关键核心技术,为高端装备制造系统的智能设计、精准管理与可靠运维提供仿真系统与工具支撑。 实施目标: 开发出具有空间精确映射、虚实全息互联、人机友好交互的高仿真数字系统,并实现制造行业的应用验证与典型示范。 申报主体: 高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六)大规模并行计算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超算系统的底层运行时系统,研究具有通用和兼容性的底层任务调度和执行流控制及负载均衡方法。研究面向领域的共性加速算法库,研究面

11、向众核环境下的通信优化方法。研发面向大规模众核超算系统性能调试和优化工具。研究均衡并行模块的粒度控制策略、模块与硬件无关属性特征描述方法等。实施目标: 开发出大规模众核集群的并行计算平台原型系统或基础算法库,具备在科学计算、工程计算等领域的应用能力。 申报主体: 高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三、新一代通信设备(一) 5G 通信产品研发及融合应用。主要研究内容:研究 5G 全带宽全制式室分网络技术, 突破 5G 互联网主干核心网络低时延信息传输( TNS)等关键技术,研制5G 通信产品及基础支撑产品,实现5G应用拓展。 实施目标 :开发出 5G 全带宽全制

12、式室分网络产品、智能基 5 础设施相关设备及高性能以太装备等产品,并实现示范应用。申报主体:企业或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二)北斗智能终端产品研发及应用。主要研究内容:面向导航、定位、通信、授时等需求,研究标准化、系列化的北斗智能终端用模组技术,研究北斗与通讯、惯导、传感等融合技术,突破单频RTK等关键技术,提高模组精度。实施目标: 开发出基于北斗模组的车用智能终端、个人智能终端和物联网智能终端等产品,并实现示范应用,有条件的实现产业化应用。申报主体: 企业或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三)自主可控核心交换机开发及产业化。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自主可控的核心交换机体系架构和路由交换技术,采用国产

13、自主可控CPU和交换芯片,支持 IPv6 网络协议和路由协议,支持多虚一和一虚多虚拟化,支持完善的数据中心网络特性,虚拟机跨子网迁移保持IP不变,逻辑网络之间具有较强的安全隔离能力,满足云数据中心的部署需求。 实施目标: 开发出支持 IPv6 协议的国产化核心交换机产品,接口速率支持 1G/10G/40G/100Gbps,单业务板交换能力 800Gbps 以上,整机交换能力 8Tbps 以上,并实现产业化应用。 申报主体: 企业或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四、智能网联汽车(一)智能网联汽车整车集成技术研究。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功能安全、环境感知系统、决策规划系统、控制执行系

14、统等系统级和整车级的测试评价方法,融合应用现代通信与网络互联互通技术,研究车与人、车、路、后台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实现安全舒适的智能行驶。 实施目标: 开发出智能网联汽车整车,有 6 条件的实现在实际交通状态下的实证测试,形成测试标准/ 规范草案。申报主体: 企业或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二)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评价技术研究。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典型的道路类型、气候条件、光照条件和交通流等基础信息,构建交通场景数据库;研究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功能安全、环境感知系统、决策规划系统、控制执行系统等测试评价方法与技术;研究基于硬件在环的虚拟仿真模拟试验验证方法和场地试验验证方法。实施目标:为浙江省建设开放式的智能网联汽车试验测试场区提出评测技术整体方案,有条件的开展示范应用。 申报主体: 企业或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三)车载高精度传感器件研发及应用。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复杂交通环境条件下基于雷达和机器视觉融合的环境感知与理解、高精度定位与导航等智能汽车关键基础技术,主要包括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关键传感器设计开发技术,车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