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课时2 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上传人:s****6 文档编号:392301752 上传时间:2024-02-23 格式:PPTX 页数:33 大小:78.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件】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课时2 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课件】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课时2 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课件】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课时2 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课件】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课时2 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课件】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课时2 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件】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课时2 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件】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课时2 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第一章第二节课时2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结合实例,能够从区域整体性的角度,分析区域地理要素特征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综合思维)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学会分析各区域差异性及区域关联性,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人地协调观)12导入新课浙江省青田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拥有1200多年稻田养鱼历史。2005年,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这里的务农人员锐减,稻鱼共生系统的延续面临困难。思考: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各要素之间是

2、怎样关联的?青田县与外界的哪些联系能够促进稻鱼共生系统的传承?目 录区域整体性1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2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3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03如何做到因地制宜?【问题】(1)依据自身地理条件,合理安排人类活动。(2)考虑区域关联的发展变化,调整人类活动。(3)比较不同区域的发展研究各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析区域与区外的关联性。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01课堂活动-长三角与松嫩平原的发展1.阅读课本,结合所学知识,对比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的自然要素差异课堂活动-长三角与松嫩平原的发展1.阅读课本,结合所学知识,对比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的自然要素差异要素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地理位置纬度位置相对位置自然

3、条件气候条件耕地条件矿产资源农业生产耕作类型主要作物作物熟制工业生产发展方向课堂活动-长三角与松嫩平原的发展地理位置松嫩平原:位于44N48N,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长江三角洲:位于30N33N附近,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入海口。课堂活动-长三角与松嫩平原的发展(1)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各呈什么规律?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思考题】纬度位置自然条件:气候课堂活动-长三角与松嫩平原的发展自然条件:气候(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各呈什么规律?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思

4、考题】长江三角洲:年降水量较多,呈现由南向北减少的分布规律;主要由大气环流决定,受夏季风影响;松嫩平原:年降水量较少,呈现由东南向西北减少的分布规律;既受季风影响,又受地形影响。课堂活动-长三角与松嫩平原的发展松嫩平原【44-48N】:温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大陆性稍强东面有山脉阻挡,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长江三角洲【30-33N】: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自然条件:气候长三角和松嫩平原的耕地条件差异性?长江三角洲:经过人们长期工作改造,形成水稻土;该地河网密布,湖泊众多,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加上人口稠密,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黑土肥力更高;耕地

5、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口密度相对较低,人均耕地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课堂活动-长三角与松嫩平原的发展自然条件:耕地 问题: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河网密度的差异,对农业生产产生哪些影响?答案:可从农业生产方式、种植的农作物品种等方面说明。例如,可以从农业生产方式进行比较,长江三角洲地区因河网密布、湖泊众多,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不利于农业大型机械化;松嫩平原地区河阿密度小,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有利于农业大型机械化。课堂活动-长三角与松嫩平原的发展自然条件:耕地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土壤类型耕地类型耕地分布人口密度人均耕地面积水稻土黑土水田旱地较为分散集中连片人口稠密人口相对较少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高于全

6、国平均水平课堂活动-长三角与松嫩平原的发展自然条件:矿产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地区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课堂活动-长三角与松嫩平原的发展农业生产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农业类型:水田耕作业农作物:种植水稻、油菜、棉花农作物熟制:一年两熟至三熟水产业较发达农业类型:旱地耕作业农作物: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农作物熟制:一年一熟西部主要发展畜牧业课堂活动-长三角与松嫩平原的发展工业生产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对内、对外联系方便依托当地发达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邻近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工业成为

7、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哎呀小小草素材 PPT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早期中期晚期人均耕地减少,耕地破碎,生产规模小,不利于机械化推广,建设用地增加,人均耕地减少;农业结构的调整,粮食商品率较低,粮棉生产在全国的地位下降。人们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受地理条件的限制,耕作业落后农业生产得到较快发展,成为鱼米之乡在农业生产走向规范化、专业化、机械化的今天,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全国粮仓”地位已经下降。原因是什么?交流互补(举措)条件差异区域差异经济差异资源条件历史文化名优产品优势产业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原则)共同发展区域发展因地制宜的分析思路视说地理

8、中国民居比较不同区域人们生活的差异活 动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建筑物呈现出诸多不同(图1.16和图1)。不仅传统民居如此,而且现代城市的住宅楼也如此。1.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分析形成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北方民居屋顶坡度、房屋进深较小,房屋高度较矮,房檐较窄;南方屋顶坡度、房屋进深较大,房屋高度较高,房檐较宽。2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城市住宅楼的差异,分析导致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假设劳动力价格、地价、建筑材料单价等因素相同,修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

9、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比较而言,北方的冬季寒冷而漫长,南方的夏季湿热面漫长。为了在冬季充分利用太阳光照和热量,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利于在冬季保温御寒;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利于在夏季通风透气。从北到南,年降水量逐渐增大,民居的屋顶坡度也逐渐增大(利于排水);随着对保温要求的降低和对通风纳凉要求的提高,民居的房槽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我国南北方城市住宅楼的差异北方的城市住宅楼建设要考虑冬季室内取暖和墙体保温,所以建筑成本较高。楼房间距的大小主要看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向南逐渐增大,为保证楼房底层正午有阳

10、光照射,楼房间距自北向南逐渐减小。导练3.(10分)(2022山东威海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作物熟制是根据某地的热量条件来确定一个年度内需要种几茬作物,以达到最好的种植效果。图a、图b分别示意日本和斯里兰卡地理位置,两国主要粮食作物均为水稻,但耕作制度、农业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导练(1)(3分)说明甲、乙两地冬季降水较多的共同原因。答案甲、乙两地均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冬季风从海洋带来的丰沛水汽,受地形抬升形成降水(或地形雨)。导练(2)(4分)比较两国作物熟制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答案日本: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斯里兰卡:一年三熟。原因:与日本相比,斯里兰卡纬度低,热量条件好。导练

11、(3)(3分)斯里兰卡为保证粮食高产、稳产,列举其可向日本借鉴的经验。答案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提高农业(小型)机械化水平;改良水稻品种;加强病虫害预防等。区 域 三 大 特 征 及 其指 导 意 义特征图解(A、B为两个不同的区域)举例指导意义整体性表现为A内部、B内部各自的地理要素组成一个统一整体青藏高寒区的整体性、西北干旱区的整体性人们必须合理利用和开发资源,正确处理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否则“牵一发而动全身”,会导致整体环境的恶化整体性区 域 三 大 特 征 及 其 指 导 意 义差异性表现为A、B内部分别具有相对一致性,但A、B之间有差异性新疆长绒棉基地与陕西苹果基地之间因地制宜

12、,扬长避短,充分利用本区优势条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性区 域 三 大 特 征 及 其 指 导 意 义关联性表现为A、B之间的联系性,能提供彼此所需我国的“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工程、经济全球化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关联性课堂小结本节要点区域要素可以分为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两大类,这些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区域的整体性。区域差异是区域关联的基础,区域关联主要是通过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区域间流动实现的。区域之间流动的要素种类及其方向、强度的变化,可以改变区域生产、生活方式,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方向。比较区域发展的异同,需要关注各自区域的整体性和关联性。因地制宜的区域发展,既要根据自身的地理条件,合理安排人类活动,又要充分考虑自身地理条件和区域关联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人类的活动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