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时期的青铜文化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389582633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殷商时期的青铜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殷商时期的青铜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殷商时期的青铜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殷商时期的青铜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殷商时期的青铜文化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殷商时期的青铜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殷商时期的青铜文化(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殷商时期的青铜文化青铜器是先秦礼制的象征,它以抽象的语言传达着丰富的寓意。在长期的发 展过程中, 器形和纹饰被赋予的特殊的美学意义。 青铜是红铜与锡的合金。 青铜 因其熔点低、 硬度高而很快取代了红铜器和石器, 在社会生活中起着推动生产发 展,改进文化面貌的划时代作用。殷商时期的青铜器是我国古代青铜器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期。殷商时代, 青铜的冶炼技术, 已经发展到相当纯熟的程度。 当时已经掌握了青铜合金的特点 和性能,不同用途的器物各有不同的合金比例。 而青铜器在质量和数量上都得到 空前的发展和提高,是我国历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殷商时期青铜器物制作精巧 ,造型优美 ,种类繁多,风格独特 ,是我

2、国古代金 属艺术的珍品 , 也是研究古代社会的珍贵文物。 灿烂的青铜工艺 , 显示了工艺美术 的基本装饰原理和美学法则 , 多样造型说明了我国器皿造型在当时已经初具规模 在装饰上 ,工匠们懂得根据器物的变化 , 运用不同的装饰 , 体现出高度的艺术匠心 时代与工艺美术的紧密联系性。 在那个特定的时期 ,在特定的奴隶制统治下 , 青铜 以其造型和纹饰来体现一定的政治、宗教意义的主题 , 体现出其当时鲜明、独特 的风格,这是中国青铜艺术的一大特色 , 在中国工艺美术发展史上具有典范意义。一、殷商时期青铜纹饰特点:殷商西周时代之所以被称为青铜时代,是因为从青铜器的纹饰造型的变化 上,人们可以把握商周

3、文化的特点。 青铜器的纹饰极为丰富, 在商周时期动物纹 饰特别是幻想的动物纹饰饕餮、 夔龙、凤纹等占主要的地位, 被看做是青铜 器纹饰的代表。殷商时代,神事观念笼罩一切。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执行宗教职能的巫,到 殷商时代,则变成了“通天地”的神秘人物,他们垄断神坛、把持政坛、执掌学 坛。就中国文化史而言, 这些巫史便成了神本文化的人格化体现。 而这种神本文 化则在殷商时代青铜器的纹饰造型上凸现出来。殷商时代青铜器上的纹饰瑰丽而浑厚,有饕餮(t a oti P)纹、夔(ku i )龙 纹、夔凤纹、蝉纹、云雷纹、蟠龙纹等,还有各种表示器物用途的特种纹饰。据 青铜器上的饕餮纹饰看,饕餮龇牙咧嘴,而面目

4、狰狞,让人一看便感到恐怖、神 秘,而这正象征着奴隶主阶级高高在上的权威和暴力, 同时, 又是神的权威的表 象化,而夔龙、夔凤等动物也并不存在于世间,用这些神秘的动物做纹饰,再加 以坚实、厚重的造型相配合,恰恰反映了殷商时代神本文化的特点。二、殷商时期青铜发展历程:商代早期 公元前 16 世纪前 15 世纪中叶 相当于商二里冈文化期。郑州商城夯土中木炭测定碳 14 年代为公元前 1620 年,正合于商汤立国的时期, 但是二里冈文化的下限还不大清楚。 二里冈遗存分 上下两层, 上下层青铜器的差别不是属于风格方面, 而是上层比下层的器类有更 多的发展。商代早期青铜器在郑州出土很多, 这是由于郑州商城

5、是商代早期的都 邑之故。重要的有二里冈、白家庄、张寨南街、杨庄,南关外、铭功路、二七路 等地的墓葬或窖藏。 大体分布在商城的南面和东南角。 在城的东北和西面, 也有埋青铜器的墓地。在河南北部发现了商代早期青铜器多起。在湖北黄陂盘龙城、安徽嘉山泊岗、江西清江吴城等地也有重要的发现。 以上遗址和墓葬中发现的商 代早期青铜器,以二里冈上层的居多。综合各地出土的器物,计有:鼎、大鼎、大方鼎、鬲、甗、瓿、簋、爵、管流爵,觚、斝、罍、提梁壶、瓠形提梁壶、中 柱盘、盘等,包括了饪食器、酒器和水器等门类。较早的器类比较简单,但是爵、 觚、斝组合的一套酒器,已普遍出现。二里冈上层青铜器的器形更为发展,商代 青铜

6、礼器的体制业已形成。属于二里冈下层的青铜器,器壁普遍很薄,二里冈上 层的青铜器,有的器壁巳相当厚重。商代早期青铜器具有独特的造型。鼎、鬲等食器三足。必有一足与一耳成垂 直线,在视觉上有不平衡感。鼎、斝等柱状足成锥状足和器腹相通,这是由于当 时还没有掌握对范芯的浇铸全封闭技巧。 方鼎巨大,容器部分作正方深斗形,与 殷墟时期长方槽形的方鼎完全不同。 爵的形状承继二里头文化式样,一律为扁体 平底。流甚狭而长。青铜斝除平底型的以外,还出现了袋足斝。觚、尊、瓿、罍 等圈足器皆有+形大孔,相当二里冈上层的器,+字形有成为大方孔的。有的更在 圈足的边沿,留有数道缺口,郑州和黄陂盘龙城都出土过这种实例。 管流

7、斜置于 顶上的半封顶袋足盉,后侧有一大鋬可执,在本期内颇具特色。罍皆狭唇高颈有 肩,形体亦偏高。商代早期壶有提梁的有长颈小口鼓腹形和小口体呈悬瓠形的两 种,也有小口器颈不高不设提梁的。商代早期青铜器纹饰主体已是兽面纹, 以粗犷的勾曲回旋的线条构成,全是 变形纹样,除兽目圆大,以为象征外,其余条纹并不具体表现物象的各个部位, 纹饰多平雕,个别主纹出现了浮雕,二里冈上层尊、罍等器肩上已有高浮雕的牺 首装饰。所有的兽面纹或其它动物纹都不以雷纹为地,是这一时期的特色。商代早期的几何纹极其简单,有一些粗率的雷纹,也有单列或多列的连珠纹,乳钉纹 也已经出现。商代早期的青铜器,极少有铭文,以前认为个别上的龟

8、形是文字,实际上仍 是纹饰而不是文字。商代早期青铜器的合金成分经测定:含铜量在67.0191.99%之间,含锡量在 3.4813.64%之间,含铅量在 0.124.76%之间,成分 不甚稳定。但含铅量较高,使铜液保持良好的流动性能,与商代早期青铜器器壁 很薄的工艺要求是相适合的。商代中期 公元前15世纪中叶一前13世纪在商二里冈文化期和殷墟文化期之间,有几批青铜器出土。这些器物有某种 商代早期的特点,然而已有较多的演变;也有某些殷墟时期青铜器特点的肇始。 比较典型的是河北地区藁城台西下层墓葬中出土的一批青铜器,北京平谷刘家河商代墓葬中出土的青铜器,安徽阜南和肥西地区出土的青铜器。 在豫西的灵宝

9、东 桥,也有出土。殷墟文化一期有这类器物发现,如小屯232号墓所出土的一组青 铜器,和小屯331、333号墓等所出土的部分青铜器。但这一类器物在殷墟发现 并不多,而在其它地区有的反而比殷墟的更为典型而精好, 现在还找不出像二里 冈或殷墟那样生产这类青铜器的商代大都邑。 盘庚迁殷之前的商都在奄,更早在 庇和相,但是在二里冈期之后,殷墟期之前这批青铜器是客观存在。 由于这类青 铜器具有早期至晚期的过渡特点,所以有的将之断在二里冈期,有的断为殷墟文 化早期。这类青铜器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广泛性,而其时生产它们的中心又不在殷, 因而完全有必要在二里冈文化期之后, 和成熟的殷墟文化期之前,划出一个称之 为商

10、代中期的阶段。商代中期的上限不易确定,下限约在武丁之前。这一时期接近早期的器形有爵、觚、斝等。爵尾虽然与早期相似,但流已放宽, 出现的圆体爵是放所未见的。 斝在空椎状足之外, 出现了丁字形足, 底多向下臌 出,平底已较少见。 早期虽已出现了宽肩的大口尊, 这类器形在此时有较大的发 展,像阜南的龙虎尊和兽面纹尊这样厚重雄伟的造型, 在商代早期是从未出现的。 瓿这类器形, 也是这个时期发展起来的, 藁城的兽面纹瓿是其典型。 早期体型较 高的罍,在这时发展为体型比例较低而肩部宽阔的式样, 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巨型 兽面纹罍是其典型。 这时的圈足器上的 +形和方形的孔, 与早期相比, 有所缩小。 鼎、鬲类

11、器比较突出的变化是一耳不再与足对立, 形成不平衡状, 而是三足与 两耳对称, 成为以后所有鼎的固定格式, 但这时浇铸时芯范悬封的方法还没有完 全解决,因而中空的鼎足还有与器腹相通的情形。纹饰分为两类, 一类是二里冈期变形动物纹的改进, 原来粗犷的线条变得较 细而密集, 一股如平谷的兽面纹鼎和肥西的斝与爵, 而阜南龙虎尊和嘉山泊岗的 主纹兽面纹已较精细, 圈足上的兽面纹仍保持早期的结构和风格。 第二类是出现 了用繁密的雷纹和排列整齐的羽状纹构成的兽面纹。这类兽面纹双目往往突出。 如果不是浮雕, 则无论是头像还是体躯都没有明显的区分。 这方面的实例如藁城 的瓿和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大罍, 已采用较多的

12、高浮雕附饰, 但线条轮廓有浑圆感, 与晚期浮雕轮廓线峻直锐利的风格不同。商代中期青铜器一般仍保持着不铸铭文的习惯, 但个别器上发现铸有作器者 本人的族氏徽记,但是没有发现被祭祖考的日干之称。商代晚期 公元前 13 世纪至前 11世纪自武丁至于帝辛。 段墟文化的考古分期一般采用邹衡的四期说, 即第一期盘 庚至小乙,第二期武丁至祖甲, 第三期辛至文丁, 第四期帝乙帝辛。 以后的发现, 大体上都没有越过这个界限。 而殷墟的青铜器分期则有张长寿的三期说, 即第一 期盘庚至武丁,第二期祖庚至康丁,第三期武乙至帝辛。此外,还有些其它的 说法。商代晚期如以武丁后期起计, 至帝辛可能接近二百年或不足二百年,

13、在这样 长的时期内,按照具体情形, 又可区别为前后两个阶段。1、商代晚期前段:本期新出现的器类有方彝、觯、觥等。方形器大为发展, 几乎所有的酒器都为方形。纹饰方面,动物形象比较具体,有的甚至有写实感, 主体花纹和地纹明显区分, 地纹常为细雷纹, 与主体花纹构成强烈对比。 主体花 纹多采用浮雕手法,风格有浑圆、峻锐两种。铭文多为一二字,为器物所有者的 族徽。器形方面,鼎的变化较大,除通常样式外还出现了分档鼎。方鼎都是槽形 长方,柱足粗而偏短。簋仍为无耳,腹变浅,最大腹径上移。觚的造型向细长发 展,喇叭口扩展,大十字架镂孔退化为十字孔,或穿透或不透。扁体爵大减,圆 体爵盛行。斝的变化是斝板上始见兽

14、头装饰。 三足明显增高。 戈出现了带胡带穿。2、商代晚期后段:器类方面,无肩尊和扁体卣是新出的典型器,始见马衔 等车马器。 多沿用商代晚期前端的器类。 这一期纹饰最为发达, 艺术装饰水平达 到高峰,以动物和神怪为主体的兽面纹空前发展。 纹饰不仅仅施在器身, 有些视 线不及的底部也装饰花纹。 花纹总体风格森严庄重。 这一期出现了记事形式的较 长铭文。但最多不过三四十字。铭文铸工精细,内容有族徽、祭祀祖先、赏赐、 征伐等。器形方面鼎除柱足外,出现了蹄形足;圆鼎较多,直耳略向外撇。簋最 大变化是双耳簋急剧流行觚基本似前段, 仍为细长身喇叭口。 爵的变化不大, 仍 为圆体爵,平底爵消失,爵柱后移。斝仍

15、见兽头装饰,继续流行袋足斝,但体较低而宽,柱饰粗壮。戈多有胡,胡上有一二穿。三、殷商时期著名青铜器:号鸟尊商代后期。尊为古代盛酒器。铜尊,最早见于商代。鸮,俗称猫头鹰。在古 代,鸮是人们最喜爱和崇拜的神鸟。鸮的形象是古代艺术品经常采用的原形。 商 代的王器、石器、陶器、青铜器中,都有精美的鸮形。此鸮尊即是商代鸟兽形青 铜器中的精品。鸮尊一九七六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原器为一对两只,铸于商代后 期。原器通高四十五点九厘米,外形从整体上看,为一昂首挺胸的猫头鹰。通体 饰以纹饰,富丽精细。喙、胸部纹饰为蝉纹;鸮颈两侧为夔纹;翅两边各饰以蛇 纹;尾上部有一展翅欲飞的鸮鸟,整个尊是平面的立体的完美

16、结合。 尊口内侧有 铭文“妇好”二字。“妇好”应是商王武丁之妻。据殷墟甲骨文记载,妇好是一位能干、有魄力 的女子。生前,她曾参与国家大事,主持祭祀,还带兵征伐过羌、土方等国家, 颇具传奇色彩。原物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司母戊鼎司母戊鼎是中国商代后期(约公元前 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王室祭祀用 的青铜方鼎,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一家的农地中出土,因其 腹部著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司母戊鼎器型高大厚重, 又称司母戊大方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 鼎腹长方形,上竖两只直耳(发现时仅剩一耳,另一耳是后来据另一耳复制补上) 下有四根圆柱形鼎足,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该鼎是商王祖庚或祖 甲为祭祀其母所铸。四羊方尊四羊方尊,商朝晚期偏早青铜器。属于礼器,祭祀用品。是中国现存商代青 铜器中最大的方尊,高5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