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指导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389399929 上传时间:2023-09-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散文阅读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散文阅读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散文阅读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散文阅读指导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散文阅读指导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散文阅读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散文阅读指导(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散文阅读指导散文(记叙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一、答题思路:第一步:看标题(感情触发点)题目作用:线索;双关; 象征;点明(暗示)中心第二步:整体感知,概括主旨。根据段落大意,思想感情(抓住表现人物感情的关键词或议论抒情的关键句)来把握主旨。咏物类:通过描写表现(赞扬)了事物的特点,抒发了作者感情 。写人类:通过记叙事,表现人物的性格,抒发了作者的对此人感情。一般要注意散文的三种句,一是起始句,它往往出现在文章或段落的开头紧扣主题,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容易把握作者的情感;二是过渡句,往往是场面的变换、叙述角度的变化的过渡,抓住它能理清文章的脉络;三是点明主旨句,它常常出现的文章的末尾,抓住它能

2、把握住文章的主旨。) 第三步:摸清线索,把握写法。线索:某个事物、作者的感情,或是某个中心事件。写法(表现手法):整篇文章: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象征、以小见大、借物喻人、欲扬先抑 局部段落:对比、衬托、设悬念、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伏笔和铺垫、从作者描写的角度(听、视、嗅、味、触觉)。二、常见题型: 1、把握文章思路,概括文章中心(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及其态度)。答题要点: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2、表达方式的作用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为下文埋下伏笔人物描写:外貌

3、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3、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关键抓中心词,联系文章的中心,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或双关意义。)4、理清句子的顺序。写景顺序:由下而上,由上而下,由近到远,由远及近,由高到低,由低到高,由现实到想象,由整体到局部5、语言赏析品味:(1)语句运用的特点及表达效果:修辞用词(感情色彩、形容词、动词)句式(反问句、双重否定句)(2)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或人物的性格(3)表现了作者的情感。附:常用修辞方法及作用: (1) 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2) 拟人:(使事物具有人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形象生动贴切地写出了。 (3) 夸张:突出事物的特征。(4

4、) 排比:增强语势。使句式整齐,读起来节奏感强。(5) 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6) 设问: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思考,使句式富于变化。(7) 反问:加强语气,发人深省。(8)反复:强调突出。6、领会精彩词语的妙用。原意+语境意(感情色彩,修辞。)7、能顺着文章意思仿写句子。(结构,修辞,语意,前后照应。)8、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阅读收获或感受(启迪)答题切入点:(1)对描写对象;(2)对人物情感;(3)对文章主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注意:亮明自己的观点,不能模棱两可;结合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有时要求有暗示);答题时,语言要流畅,不能出病句,语言要

5、有层次性。可以引用诗文或名言。三、阅读示例: (一)我在泉州的清源山和福州的于山里,看到了辉煌的石壁榕,才知道比起我家屋后那棵倔强的小榕树所奏出的青绿色的生命进行曲来,还有更雄壮的进行曲。清源山的石壁榕,真是生命的奇迹。这棵雄伟的榕树,生长在足有三层楼高的一块巨岩上,而本身又有两层楼高,观赏它时,非仰视不可。沿着石壁,许多粗壮的根从岩顶射向大地,有的像缆索悬荡在空中,有的像巨蟒盘旋而下。它们把整块巨石紧紧拥抱。假如从云端俯瞰下来,大约会看到这棵榕树像巨人伸出手臂,抱住一块天然宝石,企图把它从大地的母腹中拔出。 我很幸运,竟在一次大雾天里见到清源石榕别样的风姿。那时,雾气正像炊烟似地袅袅上升,一

6、阵一阵地掠过岩石,而且一阵比一阵浓烈,最后岩石像沉浸在浩渺的云海中,而榕树,被云岚雾霭所凝聚成的大白盘托住,在迷蒙的烟波中忽隐忽现,好像飘动在云中的神树。更有意思的是,在榕树背后,又隐约可以见到岩石的母山中的一座寺庙,庙宇在云雾缭绕中浮沉,朦朦胧胧地,像是天上的殿堂。见到眼前景象,我竟飘飘忽忽起来,仿佛置身于云中仙山,置身于琼楼玉宇与金木玉树之前,似乎还听到苏东坡的南方口音:“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在于山,我又一次见到气派雄伟的石壁榕。也是站在巨石肩膀上的云中大树,也是气吞大地的巨蟒似的根群。了解清源山和于山石壁榕的友人告诉我:这种榕树所立足的岩石,不是一般的岩石,而是最坚硬的花岗岩。如

7、果说,要在世界上寻找一种在最坚硬的基石上生长出来的最顽强的生命,那就是榕树。他还告诉我,这种生命的奇观,是发端于一种细韧的种子之中。那是一颗成熟的、像小珍珠的果子,果子里面包藏着许多小颗粒似的种子。大约是一只顽皮的鸟儿,在它吞食了榕果之后,就选择这个奇伟的地方,排泄出它消化不了的种子,就凭借岩上那一层尘埃结成的薄薄的泥土,悄悄地、雄心勃勃地长成绿光四射的庞然大物。仔细瞧瞧,岩石上好像没有别的生命,也许在岩缝里有几株细小的野草,但我看不清。这种岩石真是生命难于生存和发展的地方。榕树,就在生命难以生存的地方,让自己生长成伟大的生命,在生命难以发展的地方,把自己发展成其他生命望尘莫及的参天巨木。这是

8、多么了不起的生命进行曲。1、 作者观察和描写清源石榕里风姿的顺序是怎样的?(3分) 2、第自然段通过友人的话,说明形成清源山于山石壁榕生命奇观的条件。作者最着力强调的是:(3分) 3、这篇散文的开头、结尾从结构上和表达效果上起了怎样的作用?(3分) 4、石壁生命进行曲的寓意是什么?(3分) 5、给这篇散文加一个合适的标题:(3分) 6、阅读句子,展开合理想象,再补写两个比喻句来形容石壁榕的树根。(4分) “沿着石壁,许多粗壮的根从岩顶射向大地,有的像缆索悬荡在空中,有的像巨蟒盘旋而下。”有的像 。有的像 。 (二)不知有花 那时候是五月,桐花在一夜之间,攻占了所有的山头。历史或者是由一个一个的

9、英雄豪杰叠成的,但岁月岁月对我而言是花和花的禅让所缔造的。 桐花极白,极矜持,花心却又泄露些许微红。我和我的朋友都认定这花有点诡秘平日守口如瓶,一旦花开,则所向披靡,灿如一片低飞的云。 车子停在一个客家小山村,走过紫苏茂盛的小径,我们站在高大的桐树下。山路上落满白花,每一块石头都因花罩而极尽温柔,仿佛战马一旦披上了绣帔,也可以供女人骑乘。而阳光那么好,像一种叫“桂花蜜酿”的酒,人走到林子深处,不免叹息气短,对着这惊心动魄的手笔感到无能为力,强大的美有时令人虚脱。 忽然有个妇人行来,赭红的皮肤特别像那一带泥土的色调。“你们来找人?”“我们来看花。”“花?”妇人匆匆往前赶路,一面丢下一句,“哪有花

10、?”由于她并不在求答案,我们也噤然不知如何接腔,只是相顾愕然,如此满山满林扑面迎鼻的桐花,她居然问我们“哪有花”! 但风过处花落如雨,似乎也并不反对她的说法。忽然,我懂了,这是她的家,这前山后山的桐树是他们的农作物,是大型的庄稼。而农人对它们,一向是视而不见的。在他们看来,玫瑰是花,剑兰是花,菊是花,至于稻花桐花,那是不算的。使我们为之绝倒发痴的花,她竟可以担着水夷然走过千遍,并且说:“花?哪有花?” 我想起少年时游狮头山,站在庵前看晚霞落日,只觉如万艳争流竞渡,一片西天华美到几乎受伤的地步,忍不住返身对行过的老尼说:“快看那落日!”她安静垂眉道:“天天都是这样的!” 事隔二十年,这山村女子的

11、口气,同那老尼竟如此相似,我不禁暗暗嫉妒起来。 不为花而目醉神迷、惊愕叹息的,才是花的主人吧!对那山村妇人而言,花是树的一部分,树是山林的一部分,山林是生活的一部分,而生活是浑然大化的一部分。她与花就像山与云,相亲相融而不相知。 年年桐花开的时候,我总想起那步过花潮花汐而不知有花的妇人,并且暗暗嫉妒。 1、标题“不知有花”是从反面落笔的,请从文中摘取关键语句正面解说它的主旨。 2、文章前三个段落极写桐花之美,从下文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作手法?请简要说明。 3、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看,第段中加点的词语“夷然”描写的是什么? 4、第段写少年时候看晚霞落日,是否游离了主题?说说你的看法。 5、第段和第

12、段中,画线的两处“暗暗嫉妒”,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 6、从文中自选一个写景的句子,品析它的妙处。 句子: 品析: (三)两片秋叶 陈薇莉 我悲秋,我亦恋秋。 秋意渐浓,一阵风过,光秃秃的树干上颤颤地缀看几片不肯离去的枯叶,瑟缩地打着旋儿。倏地,一片落叶飘进了我摊开的书页。颜色黑黄,边儿早已碎败,身子蜷曲着,不知被什么虫子咬得满是疮洞。我突然想到愁,不正是心上搁了个秋吗? 每当第一片落叶从浓密的绿中飘飞下来,每当凉凉的秋雨无声地润湿了我的窗帘。那种夹杂着甜味的秋就袭上来,牵出一线忧思。唇边也会滑出一声长长的“唉”,落进心底,化作一缕莫名的悲哀。 有一阵风过,叶儿在书页上颤了颤,想要飞去,我捂住了它,想把它嵌入书中,又觉得摊开的这本书词语太热,容不得这冰冷的形体,须得另寻一本。 从枕旁的书堆上取到一封未拆的信,想是同寝室的给带回来搁在那儿的,一看那刚劲的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