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 地理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ligh****329 文档编号:389297187 上传时间:2024-02-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临沂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 地理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山东省临沂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 地理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临沂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 地理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临沂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 地理 Word版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临沂市2023级普通高中学科素养水平监测试卷地理2024.1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年的34月,校园里总是会开满美丽的樱花,表1示意高一某同学就校园里的樱花所做的资料卡片。据此完成12题。表1中文名界门纲樱花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简介:

2、蔷薇科、樱亚属植物,原产于北半球温带环喜马拉雅地区,乔木,高416m,树皮灰色。据文献资料考证,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樱花已在中国宫苑内栽培。1.与樱花属同一门的植物,在以下哪个地质年代繁荣( )A.前寒武纪B.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2.樱花所属的被子植物类在中生代时期开始出现,下列事件同属于中生代的是( )A.重要的铁矿成矿期B.大部分哺乳动物目崛起C.鸟类出现,恐龙繁荣D.两栖动物出现,鱼类繁荣在我国古诗词或谚语中不乏描述地理现象、揭示地理规律的诗句。如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据此完成34题。3.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大树下方气温较低的直接原因是( )A.减弱B.减弱C.减弱D.减弱4

3、.“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白天弱,夜晚弱B.白天强,夜晚强C.白天强,夜晚强D.白天弱,夜晚弱每年的9月16日是保护臭氧层国际日。大部分臭氧位于离地球表面1040km的高空,属于“好的”臭氧。地球表面由污染物形成的过量的臭氧可能对人类、植物及动物造成危害,是“坏的”臭氧。如图示意20172019年河南省某地区近地面200m以下臭氧月均浓度变化。据此完成56题。5.“好的”臭氧多分布于大气的( )A.对流层B.平流层C.高层大气D.电离层6.据图可知( )A.臭氧含量随温度升高持续增加B.夏季近地面臭氧含量较多C.臭氧含量变化与人类无关D.高空臭氧量

4、不受地面影响天灯(又称孔明灯)是一种古老的中国手工艺品,点燃后可徐徐升空,古时多用于传递讯息,现多用于祈福许愿。如图示意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单位:hPa)分布。据此完成78题。7.若在图中a、b、c、d四地放飞孔明灯,飞得较高的两地与飞得较快的地方分别是( )A.a地b地、地B.a地d地、地C.b地c地、地D.c地d地、地8.若在图中地放飞孔明灯,则其飞行方向是( )A.向东B.向南C.向西D.向北某地理研学小组在济南市开展“探泉之成因”研学活动。如图为该小组绘制的济南泉水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910题。9.图4中甲代表的水循环环节是( )A.蒸发B.降水C.下渗D.水汽输送10.图示济南泉水

5、水循环( )促进了水体的更新参与海陆间大循环只参与陆上内循环促进了物质的迁移A.B.C.D.鲅鱼主要栖息于浅海大陆架区,在我国渤海、黄海、东海等海域有分布。鲅鱼夏季一般栖息于近海的中上层,冬季则栖息在中下层,每年45月和910月都是其季节性洄游高峰期。如图示意2013年我国四大海区海洋表层月均水温的变化趋势。据此完成1112题。11.1月份我国四大海区水温差别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海区面积B.离陆远近C.太阳辐射D.封闭程度12.每年45月,鲅鱼的洄游路线是( )A.南海到东海B.东海到黄海C.渤海到东海D.黄海到东海2021年11月初,我国东部平原地区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在校园内举行观察植

6、物的活动。甲、乙两小组分别选取不同的树种作为观察对象,并制作了观察记录表(表2),教师对此给予了肯定。据此完成:1315题。表2甲组乙组植物图示基本特征树干高十余米,树上叶子较为稀疏,呈黄色;树下有很多呈黄褐色的落叶,叶片多呈纸质,宽而薄树干高7米以上,树叶对生,革质,长514cm,宽3.56cm,先端尖,基部圆形,上面深绿色,有光泽;树下没有黄色的落叶13.根据观察结果,判断甲、乙两小组观察的植物分别属于( )A.都是落叶林B.常绿林、落叶林C.都是常绿林D.落叶林、常绿林14.推测该学校可能位于( )A.海口B.南京C.天津D.哈尔滨15.造成同一校园内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植被类型的主要原因是

7、( )A.校园纬度跨度大B.校园相对高度较大C.受局地气候影响D.工引种其他植被大窝凼是面积较大的喀斯特洼地,周围峰丛封闭,没有地表出水口,大气降水只能通过洼地内的落水洞、岩石裂隙等排入地下河,遇到暴雨天气时,易形成洼地内涝。为减少内涝发生,“天眼”建设者对大窝凼进行了封山育林。图6示意贵州省平塘县大窝凼洼地岩溶水文模式。据此完成1617题。16.大窝函遇到暴雨天气易发生内涝的原因可能是( )A.地下河排水能力较差B.地表坡度小,排水慢C.地下水大量涌出地表D.地势高,雨水蒸发弱17.通过封山育林减轻喀斯特洼地内涝的地理原理是( )A.增加叶面蒸腾,减少洼地地表积水B.降低山坡气温,减少对流雨

8、降水量C.促进地表水下渗,提高土壤含水量D.减少水土流失,防止堵塞渗水通道2023年暑假某学校地理研学小组沿着某河流干流从河口到源头进行地貌考察。如图示意研学小组绘制的该河流沿途地貌。据此完成1820题。18.研学小组在地可以观察到( )A.“V”形谷B.冲积扇C.河曲D.三角洲19.研学小组观察到牛轭湖的地点最可能位于( )A.地附近B.地附近C.地附近D.地附近20.研学小组沿途可观察到( )A.耕地规模变小B.沉积物颗粒变小C.河面宽度变大D.河谷深度变浅某学校高一地理研学小组利用暑假开展研学旅行,进行了土壤的野外观察调研。同学们成功地制作了土壤剖面,采集了剖面中不同土层的土样标本,回校

9、后完成了土样的土壤组成及年代测定,制作了采样点垂直剖面(如图)。据此完成21-22题。21.同学们通过对土壤剖面的观察发现:剖面中从地表向下不同土层的土样标本( )土层颜色越来越深有机质含量越来越高质地越来越粗空隙越来越大A.B.C.D.22.推测目前该采样点所在地区面临的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土地石漠化B.水土流失C.土地沙漠化D.土地污染2021年第18号台风“圆规”于10月13日15时40分左右登陆海南省琼海市沿海,登陆时强度为台风级,成为2021年以来影响华南的最强台风。如图示意台风“圆规”的移动路径。据此完成2325题。23.台风“圆规”登陆海南岛时,其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

10、 )A.海上内循环B.海陆间循环C.陆上内循环D.海陆间水汽输送24.此次台风给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可能带来的灾害不包括( )A.风暴潮B.洪涝C海啸D.泥石流25.加强监测和预报是减轻台风灾害的重要手段,实时监测台风位置及移动路径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A精密跟踪技术B.全球卫星导航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D.遥感技术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2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为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我国积极推进太阳能等新能源开发,加快低碳建筑的推广和发展,图10示意19812012年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11示意“日光城”拉萨某地“低碳建筑”。与普通建筑相比,低碳建

11、筑不仅增加了光伏发电板,还设计了双层玻璃、鹅卵石和可控开关(甲、乙、丙、丁)。图10图11(1)概述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拉萨某地低碳建筑选择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板的自然原因。(4分)(2)分析低碳建筑中鹅卵石在白天的作用。(2分)(3)图12中,能说明双层玻璃层可以有效保存房屋内热量的是 (A或B)图,并用温室效应原理简要解释。(6分)图12(4)从热力环流角度考虑,冬季的白天为减少屋内耗能,应该关闭开关 和 ,打开其它两个开关,在图11中环线处添画箭头,以表示冬季白天室内气流运动方向。(4分)2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临沂市某高中学校海梦环保社的社员们发现,

12、每当暴雨过后,校园道路常会出现积水的现象。社员们结合课堂所学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分析校园积水的原因,经讨论研究后提出了构建学校海绵校园的规划与设想,共谋学校的绿色发展。图13和图14分别示意该校校园道路积水实景及海绵校园规划设计原理。图13图14注:下凹式绿地主要由校园内的草坪改建而成,地势中低周高,截面一般为倒三角形、半圆形等。(1)请从下垫面的角度分析暴雨过后该校校园道路积水的原因。(4分)(2)推测该校今后建设海绵校园时选取的路面材料应具备的特点。(2分)(3)环保社设计的海绵校园规划能否彻底解决校园积水问题,请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4分)2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13、)2023年5月,贵州省启动了题为“邂逅青绿之美,庇护脆弱之魅”的喀斯特地貌科普宣传月活动。巴蜀中学高一学生“云参观”了此次展览,收获颇丰。材料一 如图示意同学们云参观之后所绘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材料二 同学们在活动中纷纷被“贵州喀斯特家族群聊展板”吸引,展板内容如下:甲:“我家有34个洞口、5条地下河,这地形条件,堪称密逃届绝绝子。”乙:“我家的亲戚还有不少在地上,有的是连体成丛,有的是孤身成峰。”丙:“我发育慢,一万年才长高一米,因此我已是高寿。”丁:“我们溶洞纯纯是靠老天爷赏饭吃,容貌和才艺各有千秋,是名副其实的颜值喀。”(1)请按照演变过程将材料一中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排序并说明理由。

14、(6分)(2)本次宣传月主题为“邂逅青绿之美,庇护脆弱之魅”,请结合材料二,根据对此主题的理解,谈谈如何对喀斯特地貌进行保护性开发。(6分)2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北京某校学生学习土壤时开展了校内外实践活动。任务一:采集校园土样,做实验同学们分别在校园内三地采集土壤样本(如图),老师提醒采样同学记录前两天的降水状况。(1)从如图中三地采集样本,可以用来对比 (要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该要素对土壤中 (成分)影响显著。记录降水状况的目的是 。(4分)任务二:采集土壤剖面样品,做对比同学们在不同地点,利用半圆钻采集土壤剖面,并绘制成示意图(如图)。图(a)采集地点是昌平区七王坟,图(b)采集地点是校园。(2)对比(a)(b)两图可以看出,昌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