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中位数与众数》说课稿

上传人:G*** 文档编号:389290365 上传时间:2024-02-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9.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中位数与众数》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中数学《中位数与众数》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中数学《中位数与众数》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中数学《中位数与众数》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中数学《中位数与众数》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中位数与众数》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中位数与众数》说课稿(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数学中位数与众数说课稿初中数学中位数与众数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统计初步认识中,第三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数据统计中三个基本统计量,是一堂概念课,也是学生学会分析数据,作出决策的基础。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能直接指导学生的生活实践。(二)教学的目标和要求知识目标: 理解平均数、众数与中位数的含义,掌握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计算方法,明确平均数、中位数肯定有,众数却不一定有的事实;能力目标: 会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会确定一组较简单的数据的众数与中位数,培养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小组协作的能力;情感目标: 体验事物的多面性与

2、学会全面分析问题的必要性,渗透诚实、上进道德观念,培养吃苦创新精神。(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三个基本统计量的概念以及其计算和确定方法;教学难点: 平均数的计算,中位数众数的确定。二、教法与学法本节课使用多媒体教学平台;概念教学中,主要以生活实例为背景,从具体的事实上抽象出三个统计量的概念,通过三个统计量的计算与确定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并巩固概念;在教学活动中主要是以问题的方式启发学生,以生动有趣的实例吸引与激励学生;在整个过程中采用情境教学法。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与自学协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学生“探究自学”“小组讨论”“相互学习”的学习方式而进行。三、教学过程的分析(

3、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3分钟) 引入采用“故事法”引入从四十名到第十名。通过这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使学生充分体验到全面了解并分析数据的必要性。如何能对数据全面了解分析?今天我们将学习从三个不同侧面反映一组数据的三个统计量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通过生动的故事,也是集中学生注意力的一种有效方式。(二)自学辅导,建构新知(11分钟)提出概念: (3分钟) 在学生还沉浸在有趣的故事情节的中时,对故事的情节设问:主人公的成绩在哪一档次?中等成绩约是多少?哪一档分数的人最多?学生一一作答。在此基础上,老师把平时生活中的说法(如:中等成绩)规范化并抽象出统计中的基本概念(如:中位数)。 这样可以使新的概念建

4、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上,便于理解和记忆。 自学辅导: (8分钟) 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结合教材,必须想办法求出故事中的三个统计量,并找出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计算方法。(小组讨论、教师辅导)。 因为新教材的编写比较适合学生阅读,这一节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多,学生多有体验,要让学生理解并没有太大的困难。这样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主观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小组协作的能力,充分利用“学生资源”,使他们互相帮助, 体验在集体中的成长与发展。巩固整理: (20分钟) 本节课的概念是一种动态性、操作性校强,所以学生需要在具体的操作演练中去体验、理解与巩固概念。(三)、 探究交流,发展能力 。 (6

5、分钟) 作为这节课的内容,还可以适当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特别是阅读图表、分析数据并计算的综全能力。小组为单位进行,看哪个小组算得又快、方法又巧。 利用表二计算,首先需要学生读懂这些数据的含义,其次能正确的使用小学里乘法的意义导出“加权平均数”计算方法,第三这样的数据的中位数的确定有一定的技巧,对学生的思维与分析要求教高。这是对学生的一次挑战,利于对学生“思想方法”与“意志品质”的提升。(四)结束新课,布置作业。(5分钟) 学生交流心得。 老师相应补充:分析数据 切不可盲目片面,学会全面分析;确定中位数 :关键是将数据排序;确定众数 :作好频数统计。 完成作业本10.2.1。 学生交流心得。 老师

6、相应补充:分析数据 切不可盲目片面,学会全面分析;确定中位数 :关键是将数据排序;确定众数 :作好频数统计。初中数学中位数与众数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本节课选自苏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中位数与众数。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平均数的基础上,研究了中位数与众数的概念。本节课的学习为后续学习分析数据的离散程度奠定了基础。二、说学情接下来谈谈学生的实际情况。初中的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思维较敏捷,动手能力较强,但理解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还有待提高。基于此,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富有启发性。学生自尊心较强,所以对学生的评价注重先扬后抑,鼓励学生多多发言,还能够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三

7、、说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掌握中位数、众数的概念,能正确求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索、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探索的过程,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数学和生活之间的联系,提升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乐趣。四、说教学重难点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中位数、众数的概念和运用。教学难点是:能在具体情境中选择适当的数据代表,做出自己的判断。五、说教学方法现在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本节课我将采用讲解法

8、、小组讨论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中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到会学,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六、说教学过程下面我将重点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一)新课导入首先是导入环节,我将采用情境导入方法。出示教材中某校九年级(1)班第3小组11名同学的捐款数,提问:你认为如何能描述该组同学捐款数的“集中趋势”?通过学生回答平均数是12元,但是并不能较好地反映该组同学捐款数的“集中趋势”,追出: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不仅有平均数,还有其他的量,从而引出课题。这样设计的原因是:这个情景的创设,不但揭示了课题,为学生指明了学习的方向。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9、,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二)探索新知接下来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新知探索环节。1、平均数的特征我会利用多媒体出示第28届奥运会男子50m步枪3_40决赛中,甲、乙两名运动员10次的射击成绩,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乙运动员由于第10次射击脱靶而失去了冠军,你认为乙运动员这10次射击的平均成绩8.84能反应他的实际水平吗?学生观察、探究后发现:乙运动员10次手机的成绩中,高于8.84环的有9次,低于8.84环的只有1次,不能较好地反映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而甲的平均成绩处于所有成绩的“中间”位置。顺势总结:平均数的大小与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都有关系。如果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的大小差异不大,

10、那么平均数就能较好地反映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2、中位数的概念针对“问题1”、“问题2”的数据继续探究,设置小组讨论:如果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与其他数据的大小差异很大,该怎么描述这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学生通过思考、交流得到:将数据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可以找到中间的数或中间两数的平均数来表示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总结中位数的概念和特征:一般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那么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那么处于中间位置的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与其他数据的大小差异很大时,通常用中位数来描述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3、众数的

11、概念我会继续用多媒体出示“问题3”,根据实际情况,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用众数解决问题的合理性。提问:你认为学校商店应多采购哪种尺码的男衬衫?说说你的理由。学生不难答出:穿领口大小为39cm的衬衫的人数最多,应多采购这种尺码的衬衫。教师明确: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当一组数据中有较多的重复数据时,常用众数来描述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这样设计的原因是: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所以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利用生活中的情景出发,这样将枯燥的数学知识生活化,不仅能够渗透数学的价值,还能够激发起学习数学的兴趣。(三)课堂练习当然光得出结论还是不够的,作为一节数学课要及时对知识进行应用,我

12、设计了如下课堂练习:“练习”1某校九年级8个班级向“希望工程”捐献图书的册数情况如下:班级一班二班三班四班五班六班七班八班册数5096100909012050090(1)求平均每个班级所捐图书的册数。(2)求所捐图书册数的中位数和众数。通过这样一个问题的设置,能够将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再进行巩固一遍,让学生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四)小结作业接下来让学生分享今天有什么收获?以学生总结为主,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反思,重视学法,同时让学生梳理今天所学习的内容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课后作业是:(1)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有哪些特征?(2)练习第2题。这样的作业设置能通过比较灵活的问题呈现,能够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一步的把握,达到灵活应用。七、说板书设计课程板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本节课的板书简洁明了,突出重点,体现本课的内在联系,更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中位数和众数的认识,以上就是我的板书设计:中位数与众数定义:中位数:众数: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