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5课《故乡》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389288582 上传时间:2024-02-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5课《故乡》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5课《故乡》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5课《故乡》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5课《故乡》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5课《故乡》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5课《故乡》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5课《故乡》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5课故乡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5.故乡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1能利用工具书识字词;规范书写。 2能熟练使用朗读、默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 3培养学生达成阅读理解的五个层次:了解课文涉及的文学常识;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和修辞(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体味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结合课文的内容和主旨,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4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学会复述、转述、即席讲话和主题演讲,提高学生表达、倾听和交流的水平。 5写作要抒发真情实感,表达观察生活的认识和感受。 【教材、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故乡是九上第三单元的一篇

2、小说。文章通过“我回故乡的所见所闻所忆所感,运用对比手法,描写闰土和杨二嫂的巨大变化,反映了辛亥革命后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和剥削下农民破产、生活痛苦的社会现实,揭示了封建传统观念对劳苦大众精神上的束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文章描写人物细致,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值得学习。 2、学情分析 学生对小说这一文学体裁已不陌生,小说的基础知识学生比较了解。对于作者鲁迅,学生也比较熟悉。鲁迅的作品,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社戏风筝都已经学过,鲁迅的文风和语言思想等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为学习本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基本能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

3、合作,理清文章思路、感知文章大意。亦能勾画出人物描写及环境描写的句子,并进行简单的分析。但是分析可能不太全面,所以教师应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景物描写的作用以及主题思想的理解,末议论语句的作用重点进行讲解。 【教学目标】 1、运用工具书,积累掌握生字生词的音、形、义。 2、 默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体会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重点) 3、跳读课文,勾画文中描写闰土、杨二嫂的语句,独立思考并做批注,分析人物的发展变化及背后的原因。(重点) 4、细读课文,交流探究,理解小说结尾议论语句的含意及小说的主题思想。(难点) 【课时安排】2 课时 第一课时 一、构建动场 故乡是飘零落叶的根

4、,是漂泊游子的归宿。每逢回乡时,我们心中总是感慨万千。光阴流转,二十年倏忽而过,故乡现在是何种模样?“我”又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回到曾经魂牵梦萦的地方呢?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脚步一起回故乡。 【活动一】回顾文体知识,掌握小说的相关知识 1、回顾小说的基本知识 翻开世界文学的历史,在浩如烟淼的星空中,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成为了最为璀璨的四颗明珠,其中,小说以其叙事简短深刻、情节曲折、人物丰满而深得大众喜爱,可以说:小说的读者群最为广泛。 小说基础知识回顾 鉴赏小说之三把钥匙 小说三要素 钥匙一:环境 一、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二、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2、烘托人

5、物心情,衬托人物性格; 3、渲染某种气氛; 4、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 5、深化作品主题。 钥匙二:情节 一、情节就是小说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 二、情节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阶段 钥匙三:人物 说到底,小说是“人的艺术,它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塑造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 通过人物形象的展现,深刻地表现一个时代主题。 2、小说知识抢答 (1)小说是以塑造( )为中心,通过完整的( )的叙述和( )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所以构成小说的三要素是( )。 (2)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有:( _ )可以进行正面描写,还可以进行( )。 (3)故事情节分()、(

6、)、()、()四部分,故事情节是()(虚构/真实)的。 (4)环境描写分为()环境和()环境。 这一活动的设计意图是,强化文体意识,明晰文体知识,提升文体思维力,借助小说的基础知识,来走进文本,解读文本,实现文本特征和文本内容的共生共长,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活动二】巩固预习,掌握生字生词 1、生词生词的掌握是本课第一个教学重点,学生已经预习过,为了帮助学生更加牢固的记忆,采用指定学生领读、齐读、听写比赛等方式,再次巩固落实本课的字音字形,争取做到全班同学全部掌握这些生字生词。 hu ch xng jing hun png 阴晦 猹 五行 装弶 獾猪 篷隙 bin ku b ch lngl

7、 竹匾 胯下 髀骨 愕然 嗤笑 伶俐 h s xn b gng m 吓 瑟索 潮汛 秕谷 打拱 隔膜 jn nin di wng zsu chn 寒噤 廿年 深黛 惘然 恣睢 潺 潺 【设计意图】活动一为达成教学目标 1 中的“积累掌握注释及课后“读读,写写”中字词的音、形、义。 二、自主学习 通过课前的预习清单,我收集了同学们对于本课的疑问,大致归纳为以下问题: 1、文章的写作思路和层次是怎样的? 2、文章一开始的环境描写有何具体作用?这与作者记忆中的景物有何不同? 3、作者塑造的闰土和杨二嫂两个人物形象发生了哪些变化? 4、文章最后的议论的语段有什么深意? 【活动三】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8、 基于学生的疑问,设计了如下环节: 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如下问题: 1.文章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用自己的话复述文章的主要情节。 学生默读课文之后,先在小组内进行展示,其他组员进行补充和更正,之后选出小组代表在全班展示汇报。 2.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在复述故事的基础上,理清本文的写作思路: (去 )故乡( 在)故乡 ( 离)故乡 再进一步理顺文章的结构层次: 一:(1-5) 写“我”渐近故乡时的悲凉心情和眼前故乡破败萧条的景象,交代了“我回故乡的时间和原因。 二:(6-77)叙述“我”在故乡的见闻、感受。 三:(78-88)写“我离开故乡的心情、感想。 【设计意图】活动二为达成教学目标 2

9、 中的“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三、交流探究 【活动四】读与思,感受故乡景物的变化 文章第四段写到“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我的故乡好得多了。回到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故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1、跳读课文,把握情感基调: 学生交流问题,“我”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回故乡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境呢? 学生通过预习能够比较容易得出答案,教师适时地引导归纳: 心情:作者是怀着伤感、悲凉的心情回故乡的。 原因:看到了故乡的景物和人都变了模样,让作者无法接受。 引导学生跳读课文中写“我”的情绪的段落。如开头的“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结尾的“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使我非常气闷又

10、使我非常的悲哀”等段落。以加深理解。 明确:情感基调悲哀。 (板书:悲哀) 2、探究故乡景物的变化。 勾画文中描写自然环境的语句,独立思考并做批注,之后交流探究: 预设: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预设:这是文章第2段所描绘的作者刚回到家乡时看到的景象。这是一幅萧索、荒寂的现实的深冬画面。草木凋零,萧条冷落的“深冬 ,“又”遇到阴晦的天气,呜呜的冷风、“苍黄的天色,写出光线的阴沉、昏暗。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横指不整齐,了无生气;“几

11、个”指零零落落,孤孤单单。 “没有一些活气可见其荒凉、死气沉沉。整个画面透出荒凉、死寂、了无生机。这样的景象让作者感到无限的 “悲凉”。 “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预设:这是文章第12段所描绘的过去的故乡的图景。深蓝的大空、金黄的圆月、海边的沙地、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这些美好的景物构成了明快、艳丽的背景。这与第2段所描绘的阴晦的天气、呜呜的冷风、“苍黄”的天色、萧索的荒村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并为

12、下面的写人记事做了铺垫。 对比朗读 将两处景物描写进行对比朗读,在语调、语速等方面读出两处景物描写的不同,体会不同景物背景下人物的不同感受。 眼前之景:用缓慢低沉的语调读出景物的荒凉萧索 过去之景:用欢快活泼的语调读出景物的明快艳丽 【设计意图】为达成教学目标3中“深入理解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这一活动的设计意图:通过对环境描写的感知和分析,引发学生对创作背景的探究兴趣,并注意在后面对人物进行分析的环节勾连体会环境描写对突出人物和深化小说主题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调动学生表达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综合建模 故乡是一日不如一日,昔日的蓝天、明月已荡然无存,留下的只是“阴晦”

13、、“苍黄和“萧索”。 【板书设计】 回故乡 在故乡 离故乡 眼前之景:荒凉萧索缓慢低沉的语调 过去之景:明快艳丽欢快活泼的语调 【作业设计】 A 层:试选取你熟悉的一个场景,根据你当时的心情状态,写出当时自然景物的特征,做一片段写作,不少于 200 字。 B 层:试选取你熟悉的两个场景,根据不同场景中的不同心情状态,写出自然景物的不同特征,做一片段写作,不少于 300 字。 第二课时 一、构建动场 故乡是一日不如一日,昔日的蓝天、明月已荡然无存,留下的只是“阴晦、“苍黄”和“萧索。 故乡的景物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么仅仅是景物发生变化了吗?故乡的人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 二、自主学习 【活动一】分析人物形象的变化 细读课文,找出闰土和杨二嫂的肖像、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的关键词句,独立思考并做批注,分析人物形象的前后变化。 明确: 1、作者通过描写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肖像、语言、神态、动作,以及对“我”和对生活的不同态度,可以看出人物的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