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重点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389281132 上传时间:2023-12-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育心理学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育心理学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育心理学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育心理学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重点(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心理学重点选择题突触 34 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另一些神经元的树突和胞体接触的区域叫做突触。它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和突触间隙构成。一个典型的神经元可能与其他的神经元有一到十万个突触联系,任一个神经元只是拥有140亿中的一个神经元间相互联系的突触存在间隙,神经冲动不能被直接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于是,突触间神经冲动的传递改为化学方式来进展。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由乙酰胆碱或其他化学递质载着信号在突触间隙游动,向目标神经元靠近。信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在一个神经元中传导,又通过化学物质实现了在神经元间的传导,构成脑*息传递的根本过程。布洛卡区36额叶的后下部动机的心理根底76社会性动机又叫继发性动机

2、、习得性动机和心理性动机。是以社会需要为根底的动机。内容包括兴趣、成就动机、权力动机和交往动机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效率78一般来说,当动机过弱时,行为者对活动持漠然态度,行为效果或效率必然很低;当动机过强时,有机体处于高度的紧*、焦虑状态,其注意和直觉的*围变得过于狭窄,也会限制正常活动,从而使行为效率降低。动机处于最正确状态,其他因素恒定的情况下,才能最大限制地提高行为效果或效率。学习动机强度最正确水平不是固定的,因课题性质不同而不同。称为耶基斯-多德森定律。韦纳归因理论的几个因素83六个因素:能力上下、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心境 最为持久的情绪状态有意注意1

3、08有预定目的,需要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主要是在社会实践中发生和开展起来的,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 的方法:对活动做深入的理解、培养间接兴趣、合理组织活动等。注意分配109注意的分配是指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日常生活中人能 顺利地同时进展两种活动,这种现象使我们认为注意可以被看作人能用于执行任务的数量有限的能量和资源的分配,这种对注意解释的理论被为中枢能量理论。影响注意分配的过程主要有两种:一是资源限制过程;二是材料限制过程。注意的广度109也叫注意的*围,是指同一时间能清楚把握的对象的数量。1830年由汉密尔顿发现,在地上洒一把石子人们很容易同时观

4、察6个以上的石子。以后的研究发现,注意的广度受知觉对象的特点、个人知觉活动的任务和知识经历的影响。差异感受性116刚刚能觉察出同类刺激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感觉适应117感受器在刺激的连续作用刺激强度不变、感觉会随刺激时间的延续而发生变化多数为感受性降低,甚至于消失,这种现象叫做感觉适应。在各种感觉中,嗅觉、味觉、皮肤感觉的适应特别明显。视觉的适应现象分为感受性降低的明适应和感受性提高的暗适应。电影院到大街上阳光刺得睁不开眼睛,过会就自如了是明适应;大街上到电影院,过会看清轮廓是暗适应。感觉域限与感受性的关系116反比。K=I/I短时记忆保持时间、容量127短时记忆是指记忆信息保持的时间在一分

5、钟以内,一般为约15-30秒,甚至更短时间。容量有限为 7 2个组块。14.遗忘的规律129遗忘的进程先快后慢思维131思维是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内在联系。人的思维属于认识的理性阶段,是更复杂、更高级的认知过程。人的思维过程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的特征。思维是在感知的根底上产生和开展起来的。思维活动的过程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等具体化132具体化是将通过抽象的概括而获得的概念、原理、理论返回到实际中去,以加深、拓宽对各种事物的认识。在教学中,具体化常常表现为引证具体事例来说明理论问题,或者应用一般原理来解决*个具体问题。手段目的分析法14

6、0手段目的分析的核心思想是要发现问题的当前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的差异,同时应用一定的算子,也就是*种操作方式来减少两者之间的差异。在分析的过程中,将问题的目标状态或者总目标分成假设干子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的子目标到达总目标。 斯皮尔曼智力理论180斯皮尔曼1904年提出,个体在不同智力作业上的成绩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为此提出人的智力由两种因素构成:一般因素G因素和特殊因素S因素 中等程度智力分数:100离差智商计算离差智商以智力的正态分布曲线为根底,将人们的智商看作是平均数为100、标准差为15的正态分布。它表示被试的分数相对地处于同年龄标准化样组的平均数之上或之下有多远。公式 离差智商=10

7、0+15Z Z=* - / S *为被试测验得分 Z:标准分 :平均得分加德纳1851983 美国心理学家 ?智能的构造? 提出多元智力理论 1.语言智力 2.逻辑数学智力 3.视觉空间智力 4.音乐智力 5.身体动觉智力 6.人际智力 7.自知智力 多血质多血质的人思维灵活、反响敏捷、活泼好动、为人热情、但做事不求甚解,好比春天,让人觉得愉快、温暖、但少几分沉稳。气质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奥尔波特人格特质 212将人格特质区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场独立型298不受环境因素影响者成为场独立型,“内部定向者冲动型300冲动型学习者在简短地考察各种可能性后迅速做出决定,善于解决多维

8、度任务 负强化是指在一个行为之后消失或减弱*种刺激,从而使*种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增大,负强化也是一种奖励。对囚犯的减刑是负强化227纵向迁移指低水平的知识、技能的掌握向高水平的知识、技能学习的迁移。如学会三角形求面积来推导梯形面积、学习加、减到学习除285二、填空题1、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由脊髓和脑组成。352、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它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响。1113、感觉比照:.4、知觉:感觉是对刺激的觉察,知觉则是将感觉信息组成有意义的对象,是对刺激的解释,知觉可以被看作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响。1175、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

9、后学习的材料的记忆所发生的干扰作用。1296、发散思维质量:心理学中通常有三个方面来衡量1流畅性、2变通性、3独特性2037、智力:178-179.8、我国学者对学习的分类:2771根据学习目标: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2依据学习内容: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策略的学习、道德品质的学习。3依据学习方式:学习方式不同:承受学习、发现学习;学习材料和学习者的原有知识:机械学习、意义学习。4依据学习结果:言语信息、智慧智能,即能力、认知策略,即学会如何学习、态度,即品行、动作技能,即技能。9、替代性强化:233观察学习强化往往是代替强化而不是直接强化,即看到别人的行为受到强化因而自己的相应

10、倾向间接地受到强化。10、先行组织者:314先行组织者是指上课前为学生提供的有关本课学习内容的从总体上组织起来的引导性材料。它的概念最早由奥苏泊尔提出来的。三、名解每题 5 分,共 25 分1、动机现代心理学将动机定义为推动个体从事*种活动的内在原因。具体说,动机是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一目标进展的内在动力。2、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的进展*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它与自我能力感是同义语。3、倒摄抑制指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的材料的记忆作用所发生的干扰作用。4、直觉思维是指没有完整的传统逻辑过程,迅速对问题的答案做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5、智力是有思维、推理和问题解决

11、能力构成。是包含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能力。6、人格是个人在各种活动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和相应行为模式的统一体。7、认知风格是指个体组织和加工信息时所习惯采用的不同方式。8、学习准备是使新的学习成为可能的学生的身心开展条件,是学习的内部条件,是教学的起点。9、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用以调节个人学习行为和认知活动的一种抽象的,一般的方法。10、最近开展区是指个体不能独立完成但在有能力的教师或同伴的帮助下就能完成的学习任务*围。四、简答每题 7 分,共 28 分1、大脑潜力的挖掘P 61挖掘大脑潜力的途径:第一,应该敞开心灵的大门。第二,

12、让心灵沐浴爱的阳光。第三,让学习为大脑持续充电,使大脑不断获得有益的刺激。第四,利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开发大脑潜能。2、*情绪的必要条件P164一正确的人生追求 二宽广的胸襟 三理性的适应生活:包括理性承受现实生活的水平、理智评估自己的水平、理智自制情绪的水平。四寻找身边的欢乐。3、情商组成P 157情商EQ,Emotional Quotient 的缩写即情感智商的意思。简单地说,它是一种管理情绪的能力,是测定、描述情绪的一种量化指标。一般都认同 EQ 的主要因素有五个局部:1、自我意识。即认识自身的情绪。2、自我激励。实质在于抱着希望想问题。3、情绪控制。核心在于妥善管理情绪。4、人际沟通。认知

13、他人情绪,管理好人际关系。5、挫折承受能力。影响遗忘的因素(P129)影响遗忘的因素主要有:1遗忘的进程受时间因素的制约;2识记材料很重要时,一般不容易遗忘;3识记材料的性质对遗忘的进程有影响,有意义材料、形象材料、熟练的动作机能遗忘的较慢;4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对识记效果都有很大影响;5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效应对识记也有重要的影响,一般系列材料的开场和末尾局部记忆效果较好,中间局部则容易遗忘。5、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P138)1、迁移的作用。迁移是已有的经历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2、原型启发:原型是指对解决新问题能起到启发作用的食物,任何事物或现象都可以作为原型。原型启发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中

14、起着很大的作用。3、定势的作用。定势是指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影响着解决问题是的倾向性。有时助于问题解决,有时阻碍。4、情绪与动机。情绪对问题解决过程具有增力或减力作用积极情绪鼓励人们,消极情绪使受障碍。动机对问题解决的效率也有明显的影响。简单问题解决效率随动机增强的增高而更好;复杂问题,动机强度对其没太大影响;有难度又不是太大,倒转 U 型曲线关系。6、迁移的种类P 284 1.根据迁移的影响效果,可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正迁移产生的影响是积极的,负迁移产生的影 响是消极的。 2.根据迁移的影响方向,可分为顺迁移与逆迁移:如果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发生的影响是顺迁移, 则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的影响是逆迁移。 3根据迁移发生的水平,分为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横向迁移是指难度和复杂性在一样水平上的 知识或技能的迁移。纵向迁移是指低水平的知识、技能的掌握向高水平的知识、技能学习的迁移。 4根据迁移的内容,可分为一般迁移和特殊迁移:一般迁移是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