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389280603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习目标:1.认识作者,了解其笔下多彩的童年生活,体会他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2. 学习抓住景物特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对环境作具体、真切的描写的写法。3、能从多角度对文章的命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习重点:学习抓住景物特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对环境作具体、真切的描写的写法。学习难点:能从多角度对文章的命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学习探究主问题1: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标段序,查找生字、词吗?学法指导:1.自读课文,在文中圈点勾画标注问题1的各项内容。2.组长主持,有效交流。4号先讲,3号和2号补充,1号总结归纳,达成共识。3.展学分工(可以由1人展示,也可按问题顺序

2、展示,其余认真倾听,相互评价。)学习支架:1、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并掌握。确凿( )菜畦( )桑椹( ) 轻捷( )油蛉( )斑蝥( ) 缠络( ) 攒( )珊瑚( )高枕而卧( ) 豁( )敛( ) 脑髓( )陌生( )鉴( )人迹罕至( ) 觅食( )竹筛( )秕谷( ) 系上( ) 传授( ) 书塾( )渊博( )蝉蜕( ) 拗过去 ( ) 盔甲( )东方朔( )倜傥 ( )2、解释下列词语确凿 菜畦 长吟轻捷 攒鉴赏 人迹罕至秕谷 方正 消释宿儒 同窗 人声鼎沸拗 敛 主问题2:通读全文,整体把握,你能完成下列几个问题吗?1、根据文章标题将文章分为两部分并概括这两部分的层意1) 第一部

3、分: 2) 第二部分: 2、通读全文,本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法指导:1.先看标题,通读全文。2.组长主持,有序交流。3.展示分工。4号展示,2号3号补充,1号总结。主问题3:仔细研读课文,你能完成下列几个问题吗?1、细读第2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百草园的景物的? 1)句式 2)写景的角度 3)写景顺序 4)修辞手法 5)用词 2、阅读文章36段,文中美女蛇的故事采用的记叙顺序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3、阅读文章第7段,课文连续使用一系列动词,熟读课文,给下列短文填空并分析这些词语的作用。()开一块雪,()出地面,用一枝短棒()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些秕谷,棒上()一条长绳

4、,人远远地()着,()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将绳子一(),便()罩住了。作用: 4、阅读文章第9段,思考下列问题1)“我”到底知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讨论并归纳:不知道,从“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都无从知道”可以看出,三个“也许是”表示尽管猜测的原因很多,但一个也无法肯定。 2)问:“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心理? 讨论并归纳: 3)这一段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 5、阅读三味书屋部分(1024段)1)概括作者写了三味书屋的那些生活片段 2)你如何看待三味书屋的生活? 学法指导:1

5、.研读课文各自然段,思考上述问题,并在书上写上旁批。2.组长主持,有序交流。 3.展示分工。4号先展示,2号、3号补充,1号总结。其余组倾听评价。问题梳理:第一部分: 哪些自然段记叙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 ?哪些生活片段? 第二部分: 哪些自然段记叙三味书屋的生活?哪些生活片段? 学法指导:1.回顾整理课文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思想、情感。2.组长主持,有序交流。 3.展示分工。4号先展示,2号、3号补充,1号总结。其余组倾听评价。第二部分 达标检测(一) 基础练习阅读课文第2段,回答(1)(5)题。(1)请给文段拟一个小标题。答_【解析】标题是对文段内容的高度概括,注意从文段中提取相关信息,用高度概

6、括的语言表述。答案(示例):五彩缤纷的“乐园”(2)文段除描写景物外,还写了四件趣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_;_;_;_。答案:找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3)文段运用了较多的修辞手法,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种,先摘出例句,再做分析。答_【解析】找出所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再分析所用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答案(示例):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油蛉、蟋蟀们叫声的悦耳动听,表达了百草园给儿时的“我”带来无限的乐趣。(4)文段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答:_答案:天真活泼,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热爱自然的儿童形象。(5)文段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7、感情?答:_答案:抒发了作者对百草园的由衷喜爱和深切怀恋之情。练能力(二)综合练习1、口语交际:关于“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与“百草园”的快乐自由是一脉相承的,也有人认为“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是“枯燥无味”的。你怎样认为呢?请为正方或反方设计一段辩论词。正方:我方认为“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也充满了童真稚趣,与“百草园”的童年生活一样,感情基调都是快乐的。反方:我方认为“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是枯燥无味的。()方辩论词:_答案:示例一:正首先,“人声鼎沸”的读书场面和先生读书的神态,都让我们感受到三味书屋的生活是有趣的。其次,在三味书屋后面的园里“折

8、蜡梅花”“寻蝉蜕”“捉了苍蝇喂蚂蚁”等都使我们感受到三味书屋仍然是充满童趣与快乐的。示例二:反课文对三味书屋的描写,是比较沉闷的。问先生问题,先生不回答;只是读书,又不明白所读的意思;“正午习字,晚上对课”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三味书屋的生活是枯燥无味的,与自由快乐的百草园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2写法借鉴用“动作分解”的方法把一件事分步骤用一系列动词描写出来,会产生趣味盎然的艺术效果。如课文第7段“扫”“露”“支”“撒”“系” “牵”“看”“拉”“罩”一系列动词准确地写出了捕鸟的过程和方法。作者用“动作分解”的方法描写捕鸟的情景,让我们仿佛可以看见作者当时的一举一动,仿佛可以听见他紧张的心跳、兴奋的欢呼,文章也因此具体丰满。【片段仿写】请你也用“动作分解”的方法,具体描写一下做游戏或参加某项活动的过程,试着写一下吧!(150字左右) 答案(示例):他弯着腰,篮球在他的手下前后左右不停地拍着,两眼溜溜地转动,寻找“突围”的机会。突然他加快了步伐,一会儿左拐,一会儿右拐,冲过了两层防线,来到篮下,一个虎跳,转身投篮,篮球在空中划了一条漂亮的弧线后,不偏不倚地落在筐内。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