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案

上传人:水*** 文档编号:389279921 上传时间:2024-02-20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480.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案(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听听声音教学设计课题1.1 听听声音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科学观念: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虽然看不到它,但可以感受到它。声音可以用高低、强弱、悦耳和刺耳等词语来进行描述。科学思维:运用语言描述听到的声音,并能给声音进行简单的分类。探究实践:在认识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和态度,乐于与同伴交流。态度责任:初步认识到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它随时随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教学重难点重点: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虽然看不到它,但可以感受到它。难点:声音可以用高低、强弱、悦耳和刺耳等词语来进行描述。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课堂导入一、聚

2、焦:听一听周围的声音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半分钟的时间仔细听听我们周围的声音。提问:都能听到什么声音呢?(预设:读书声、脚步声)2.教师总结:是呀,只要我们仔细地、用心地倾听,你肯定能听到很多声音,声音无处不在。这个单元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声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听听声音。(板书课题) 课程学习二、探索探索一 :听声1. 课件播放声音,仔细听听,你能听到哪些声音呢?(要求学生:教室内保持安静;把听到的声音记录在作业本中。)2.研讨:这些声音是由什么物体发出来的?预设:鸡叫声、猫叫声、风声探索二 :描述声音:1.教师提问:你能描述听到的声音吗?你学会用科学词汇来描述我们听到的声音了吗?(预设:鸟

3、叫声:很动听,一会儿高,一会儿低)4.小组交流:看了微课后,把你听到的声音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5.反馈交流:教师将学生反馈的信息记录在“我听到的声音”班级记录表中。探索三 :给声音分类1.师出示几种声音:鸟叫声、汽车喇叭声、狗叫声、咳嗽声、雷声、下雨声、溪水声、马蹄声、敲门声、闹铃声、大鼓声、笛子声。我们先给这些声音来分分类,哪些是动物的声音、哪些是自然界的声音、哪些是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2. 生(预设):鸟叫声、狗叫声、马蹄声是动物的声音,雷声、下雨声、溪水声是自然界的声音,汽车喇叭声、咳嗽声、敲门声、闹铃声、打鼓声、笛子声是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通过给声音分类,学生们能够很好的理解

4、哪些是动物的声音、哪些是自然界的声音、哪些是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三、研讨我们周围还有很多声音,一起回忆声音的知识和相关问题,然后记录下来,并与同学交流四、拓展1.通过视频进一步了解关于声音的知识2.教师播放小星星的乐曲:同学们,我们来听一段简单的乐曲,识别乐曲中的音符,辨一辨它们的高低顺序: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虽然看不到它,但可以感受到它,声音可以用高低、强弱、悦耳和刺耳等词语来进行描述;能够运用语言描述听到的声音,并能给声音进行简单的分类。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各种声音让学生真真实实的感受到了科学无处不在,对于声音学生有了初步认识,

5、在老师的带领下全班同学一起打拍子唱起小星星,通过歌曲手势的比划,学生明白了声音的高低强弱。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设计课题1.2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科学观念: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科学思维: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不同状态,并记录下来。探究实践:能从多个物体发声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态度责任: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教学重难点重点: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难点:能从多个物体发声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课堂导入一、聚焦: 1. 老师播放视频生活中的声音提问:刚才的影片中有哪些声音?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

6、家里人说话的声音、电视机发出的声音、电话铃声2. 同学们,我们不时的听到各种声音,我们自己也能发出多种不同的声音。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板书课题) 课程学习二、探索探索一 :橡皮筋发声实验 材料准备:橡皮筋、橡皮筋固定架、学生活动手册1.请大家拿出橡皮筋,请大家拉伸皮筋、按压皮筋、用手搓揉皮筋皮筋能否发出声音?2.轻轻弹拨皮筋、横向拉动皮筋,皮筋能否发出声音?3.为什么拉伸皮筋时没有发声,而弹拨皮筋却能发出声音?请大家用对比方法研究一下,皮筋发声的时你看到了什么? 将皮筋发声时的状态用文字或示意图的方法记录在活动手册上。4.小组活动后交流:轻轻弹拨时,橡皮筋不断重复地做往复运动,这种运动称

7、为振动。5.小结:在力的作用下,皮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称为振动。振动物体,产生声音。振动停止,声音消失。这说明橡皮筋发出的声音是通过振动产生的探索二 :观察其他发声物体1. 实验材料:钢尺、鼓槌、小锤、鼓、音叉2.实验方法:钢尺:拨动、拍打、敲击都能够使钢尺发出声音;慢慢弯曲钢尺,钢尺不能发出声音。鼓:用手拍打或用鼓槌敲击鼓面,能使鼓发出声音;慢慢按压鼓面,鼓不能发出声音。音叉:用小锤敲击音叉,能使音叉发出声音;轻轻触摸音叉,音叉不能发出声音。3.实验结论:物体受到了力,也产生了运动,但却不一定发出声音,这说明声音的产生和物体受力以及运动的方式(振动)有关。4.思考:我们有办法证明鼓和音叉

8、也在振动吗?需要用到哪些材料?播放视频,通过泡沫球、碎纸片等证明鼓和音叉也在振动。三、研讨1.你认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有哪些证据可以支持你的想法?2.猜测一下,吹竖笛的时候是什么在振动呢?竖笛是通过中空部分的空气柱(笛管内的空气)振动来发出声音,竖笛能发出高低不同的音调是由于空气柱的振动,音调与振幅是由空气柱的粗细、长短决定的。四、拓展1.通过视频进一步了解我们的发声器官。2.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声带。声带就像一根橡皮带。当我们发声时,声带变紧,并快速振动,产生声音。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发声时,我们把手轻轻地放在喉结声带处,就能感觉到声带的振动。课堂小结通过本

9、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能够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不同状态;能从多个物体发声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的解释。板书设计1.2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反思本节课实验准备充分,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课堂气氛较好,学生能通过实验得出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效果很好。此外,本节课实验顺利进行,提高了孩子们的兴趣,是一节快乐的课堂。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设计课题1.3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科学观念:声音能够在空气、固体、水中传播。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效果不同。科学思维: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探究实践: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

10、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态度责任: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难点: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课堂导入一、聚焦: 1. 敲击鼓面时,鼓面振动,我们就听到了鼓声。老师在教师讲话,我们也会听到声音。而且,只要鼓声足够大,我们在教室的任何一个位置都会听到。声音是怎样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预设:人和鼓之间除了空气,没有其他物质,我猜测,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的。我们在教室的任何一个位置都能听到,说明声音的传播不是单方向,可能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2.声

11、音在传播过程中,会有什么变化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一起来研究学习。出示课题: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课程学习二、探索探索一 :验证声音的传播与空气是否有关1.同学们,这是一个真空仪,这个是电铃,我们把电铃打开。现在我们把玻璃罩戴上,还能听到声音是吗?让我们把真空仪打开,慢慢抽干里面的空气,注意听。(没有材料用微课代替)2.大家还能听到声音吗?为什么?3.小结: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声音通过空气这个媒介,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探索二 :探究声音在固体中传播1.教师敲击桌面,听到桌面的敲击声了吧。敲击声是通过空气传到我们的耳朵里的。现在请我们同桌之间,进行一个小实验。(实验要求通

12、过课件出示)(1)保持安静,一个同学抓挠桌面,一个同学听抓挠桌面的声音。(2)听的同学侧耳靠近桌面,另一个同学继续抓挠桌面。(3)比较贴近桌面听到的声音和不贴近桌面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4)同学之间互换角色,再进行上述实验。2.学生分组活动,并填写记录单。3.汇报交流:贴着桌面听到的敲击声和不贴着桌面听到的敲击声有什么不同?为什么?4.小结:声音能够在桌面传播,比在空气中传播效果更好。(声音通过桌面这样的固体媒介,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探索三 :探究声音在水中传播1.声音能够在空气中,固体中传播,那么在液体中能传播吗?我们可以怎么来进行探究呢?2.实验指导,通过课件出示:(1)把音叉放到水面

13、上的时候,应等到水面平静之后。(2)轻轻敲击音叉,轻轻地用敲击后的音叉去接触水面。(3)重点观察水面是如何波动的?把观察到的现象描述出来。(4)听一听声音,感受下声音有什么不同。3.讨论:水是怎么传播声音的?(指向声波)4.小结:水面的波动是从振动的音叉开始,逐渐向四周传播,声音能够在水中传播。(声音通过水这样的液体媒介,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三、研讨1. 通过上述的活动,我们知道声音是怎样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教师点拨:声音的传播方式: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2. 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借助了什么物质?声

14、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如鼓声在传播过程中借助的是空气;音叉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借助的是水和水槽。3. 为什么宇航员在太空中工作时,需要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沟通呢?宇航员在太空工作时,需要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沟通,否则即使他们面对面讲话,也听不见彼此的声音。这是因为太空中不但没有空气,而且也没有传播声音的物质,所以他们必须依靠能在真空中传播的无线电波来进行沟通。四、拓展1.通过视频进一步了解声音传播的其他方式。2.学着做一个“土电话”。动手做一个土电话,完成声音的传播。并分析声音的传播路径。现象:直接听或者在电话线(棉线或尼龙绳)松弛状态下听,都听不清对方说话的内容,将电话线(棉线或尼龙绳)拉直后听,可以清楚地听到对方说话的内容。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声音是可以在液体、固体和空气中传播的,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能够借助实验和详细,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板书设计1.3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对声音的传播需要借助的物质、声音传播的形式等进行探究,同学们对探究实验兴趣浓厚,能够积极参与,但是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通过实验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还需教师多加引导。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设计课题1.4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