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大单元教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

上传人:水*** 文档编号:389279871 上传时间:2024-02-20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14.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下册大单元教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大单元教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大单元教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大单元教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大单元教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下册大单元教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下册大单元教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品读经典名著,感悟传统文化 化身编剧,对话经典人物,书写快意人生 设计者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统编人教版语文项目化与深度学习融合单元整体设计年级/册次五年级下册单元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设计内容简介本单元以“走近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草船借箭是根据三国演义的相关情节改写的,讲述了诸葛亮巧施妙计向曹操“借箭”的故事;景阳冈节选自水浒传,记叙了武松打虎的故事;猴王出世节选自西游记,主要写了一块仙石孕育出的石猴发现了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的故事;红楼春趣节选自红楼梦,讲述了宝玉等人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本组课文意在带领学生走近中国古典名著,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

2、的方法,产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学习写读后感”,本单元还安排了“快乐读书吧”,推荐阅读整本的中国古典名著,意在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本单元所学的阅读方法进行延伸阅读,从中认识经典人物,品味精彩故事,产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人文主题走近中国古典名著,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乐趣语文要素阅读要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习作要素:学习写读后感学习目标 1.认识51个生字,读准5个多音字,会写26个字,会写17个词语。2.能初步了解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主要人物的特点。3.能说出古典名著中常用事物名称的大致意思,能回顾、总结猜测古典名著中语句意思的方法。能根据古典

3、名著中的外貌描写猜测所写的人物,并能说出理由。4.能产生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的兴趣,了解故事内容,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5.能初步了解写读后感的基本方法,选择读过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写读后感。重难点1.能初步了解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主要人物的特点。2.能说出古典名著中常用事物名称的大致意思,能回顾、总结猜测古典名著中语句意思的方法。能根据古典名著中的外貌描写猜测所写的人物,并能说出理由。3.能产生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的兴趣,了解故事内容,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4.能初步了解写读后感的基本方法,选择读过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写读后感。学情分析本单元的古典名著是学生第一次

4、接触,古典名著在人物设定、情节安排上较为复杂,学生对于故事的整体把握有一定难度。之前的学习有很多都涉及到了阅读方法,这对于理解难度较高的古典名著很有帮助。关于习作部分,也已经在之前的学习中不断渗透过,学生已经有了“表达自己想法、理由”的基础。教学思路学习主题: 品读经典名著,感悟传统文化计划( 10 )课时大任务: 化身编剧,对话经典人物,书写快意人生任务一任务启动:谈对四大名著的了解+口语交际( 1 )课时活动1知识竞答,任务热身活动2纵观课文,学习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活动3创设情境任务:化身编剧活动4谈谈如何表演课本剧任务二品味名著经典,搜题材( 6 )课时活动1学习草船借箭初识阅读方法,学

5、会梳理课文主要内容,说出人物性格特征。(2课时)活动2学景阳冈进一步梳理较长文言文的阅读方法,体会作者对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的刻画,品味语言。(2课时)活动3学候王出世迁移运用阅读古白小说的方法,了解猴王如何出世,感知猴王的形象。(1课时)活动4学红楼春趣熟练运用阅读古白小说的方法,谈对贾宝玉的印象,试着说一说红楼梦的人物形象,结合阅读链接了解放风筝的习俗。(1课时)任务三对话名著经典,试创编( 2 )课时活动1进行课本剧的表演:结合本单元课文和课外阅读过的书籍,根据自己制作的课本剧脚本在班上进行表演,并进行评选。(1课时)活动2习作,谈谈所读过的书和文章里面的人物、场景、道理是不是给你留下了深

6、刻的印象,联系生活实际写写自己的感受,即读后感。(1课时)任务四快乐读书吧,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指导,激发阅读兴趣,制定阅读方案(1课时)第1课时 任务启动+口语交际 任务启动+口语交际课时教学设计(第1课时/总1课时)课题:化身小编剧单元导读,任务启动设计人:张文雅内容分析: 现在的孩子接触的都是快餐文化,网络的日益发达,资讯的纷繁复杂。孩子们张口说的是网络用语,下笔写的是现代白话。而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文笔细腻,意味深长,在古代白话文中蕴含着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值得人细细品味。 古典名著原文,在之前我们并没有太多的接触或了解,很多同学都有畏难情绪,其实,当多读一些文章的时候,我们才发觉其实

7、并不难。调动孩子们的已有认知,了解他们对中国古典名著的了解,纵观单元课文,如果把这一篇篇文章当作一个个剧本,里面的人物、场景、故事情节都非常精彩,我们可以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来表演,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使同学们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提高。学习目标:1.了解人文主题,语文要素。2.了解单元课文结构、单元整体识字。3.启动大任务,进行任务分析,小组分工。重、难点:重点:了解单元课文结构、单元整体识字。难点:启动大任务,进行任务分析,小组分工。活动流程:04谈谈如何表演课本剧03创设情境任务:化身编剧02纵观单元课文,学习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知识竞答,任务热身01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知识竞答,任

8、务热身。1.名著简介对对碰出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让同学们结合名著简介,谈谈自己对四大名著的认识。2.人物出处我会连。出示四大名著的相关人物,看看他们是出自哪本书。3.看图片、猜故事。出示故事图片,看看图片是出自哪个故事。4.名著我能读。出示名著选段,问同学们都读过吗?怎么读懂的。同学们调动已有认知和学习经验完成闯关游戏,看看对四大名著了解多少。活动意图:通过闯关游戏设计,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四关题目,由易到难,特别是第四关的题目,选取简单的名著原文让学生作答,给学生进行心理暗示:名著原文并不难。环节二:纵观单元课文,解读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教师指导同学们进行活动:1.纵观课文,发现每篇课文都出

9、自四大名著,并且是按照四大名著由古至今,由易到难的顺序安排的。同时发现草船借箭是根据原文改成的现代文,剩下的三篇都是名著原文。单元导语页明确单元人文主题及语文要素。2.明确学习古典名著的意义。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文笔细腻,意味深长,在古代白话文中蕴含着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值得人细细品味。 1.通览课文,发现本单元是名著单元,本单元课文的编排顺序是从古到今,由易到难,阅读单元导语页。2.对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有初步认识。活动意图:通览课文,了解本单元的内容编排,初步感知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环节三:启动活动,化身小编剧1.结合口语交际怎样表演课本剧讨论单元情境任务。2.明确本单元的四篇课

10、文都可以作为课本剧的素材,同学们可以将里面的精彩场景或者片段进行改编变成课本剧进行表演。1.看本单元的口语交际,讨论大家可以制定什么样的单元情境任务。2.经过讨论得出,可以化身小编剧,制作课本剧脚本并进行表演。活动意图:全体同学都参与讨论,锻炼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环节四;结合口语交际,具体讨论:怎样表演课本剧。1.播放武松打虎的视频,让同学们看看什么是课本剧。2.讨论,表演课本剧之前,要做好哪些准备?教师引导:表演课本剧首先要有剧本,那么剧本的素材可以是文章或精彩片段。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可以当作剧本,那么我们要想演好课本剧,可以参照以下流程:选课文改编排练(分角色、怎么演、服化道)表演3.出

11、示课本剧脚本晏子使楚的范例,让大家看看怎样将课文或精彩选段改编成课本剧脚本。并总结出写课本剧脚本的格式为:教师引导:改编课本剧要注意:改编人物台词的方法有添加、借用和改造。小组讨论,对本组选定的故事内容和人物的台词、动作、表情进行改编。4.结组探讨:哪些课文适合选为剧本,选演员的标准,怎样才能演好。5.出示评价标准,对组员表现做出相应评价。 1.同学们对课本剧有一个初步印象。2.同学们参与小组讨论,全员探讨怎样才能把课本剧表演成功。3.参照课本剧脚本样例,讨论怎样将文章或选段改编成课本剧。得出结论:开头要交代时间、地点、人物、背景。每个人物后面的括号里写的是人物的动作或表情,最后面写的是人物的

12、台词。4.结组探讨怎么演好课本剧。5.对同学们的表现做出评价。活动意图:制定小组活动方案,让学生全程参与活动。板书: 化身小编剧,怎样表演课本剧 第2课时 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课时教学设计(第1课时/总2课时)课题:草船借箭内容分析:本文是根据元末明初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的相关内容改写的。全文结构清晰,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展开叙述,通过人物言行表现人物特点。课后的“阅读链接”编排了三国演义原著第四十六回中的片段,内容与课文第8-9自然段相对应,意在搭建从现代到原著的桥梁,减轻学生的畏难情绪,并引导学生交流阅读古典名著的初步感受。学习目标:教学目标确定:1.认识“瑜、忌”等9个生

13、字,会写“妒忌、委托”等12个词语。2.默读课文,能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3.能通过关键语句初步了解故事中的人物。能够大致读懂“阅读链接”中的原著片段,并能找出课文中对应的段落。重、难点:1.默读课文,能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2.能通过关键语句初步了解故事中的人物。3.能够大致读懂“阅读链接”中的原著片段,并能找出课文中对应的段落。活动流程:环节一:结合预学单,解决同学们预学时存在的问题。进行人物打卡和故事的背景介绍,为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做准备。环节二:结合六合图和情节梯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环节三:以主要人物诸葛亮作为样例分析人物形象,制作人物图谱。环节四:结合课后阅读链接,梳理阅读古白小说的方法。解决预学问题,进行人物打卡和故事背景介绍环节一借助六合图和情节梯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环节二以诸葛亮为线索分析人物性格制作人物图谱环节三结合阅读链接梳理阅读古白小说的方法环节四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结合预学单,解决同学们预学时存在的问题。进行人物打卡和故事的背景介绍,为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做准备。1.结合预学单,扫清文中字词障碍。例如:“瑜”“督”等字,可以利用形声字规律识记;“丞”“蒸”对比识记;“忌”“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