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附加值大豆加工新产品效益分析与功能研究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389279016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附加值大豆加工新产品效益分析与功能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附加值大豆加工新产品效益分析与功能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附加值大豆加工新产品效益分析与功能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附加值大豆加工新产品效益分析与功能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附加值大豆加工新产品效益分析与功能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附加值大豆加工新产品效益分析与功能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附加值大豆加工新产品效益分析与功能研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附加值大豆加工新产品效益分析与功能研究大豆是维系人类生存最重要的栽培作物之一。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正值世界大豆产业蓬勃发展之际,作为“大豆故乡”的中国,却异常地出现大豆产业衰退的现象,政府虽然数次出台振兴大豆产业的政策与措施,但至今并未收到显著的实效。 1、我国大豆产业现状 。我国大豆产业构成,主要包括以下行业: 20世纪30年代前后,世界大豆总产量约1000万t,几乎全部产在中国。2009年,我国进口大豆高达4255万t,是我国当年大豆总产量1450万t的29倍,中国已由“大豆的故乡”变为世界第一大豆进口大国。 为了挽救大豆产业面临的严峻局面,面对现有大豆种植业、大豆加工业均不具备产生

2、高附加值的现实,业内人士提出要求国家对大豆种植业、加工业提高补贴标准,甚至建议我国放弃大豆种植业。 2010年1月14日国家粮食局决定对东北126家大豆油脂加工企业予以补贴,每加工1t大豆补贴160元,东北油脂加工企业已将大豆收购价格提高至3800元/T。 补贴政策能否挽救大豆产业?据调查,大豆油脂加工企业,由于获得补贴款,黑龙江省已停产的、年加工能力在5万t以上的大豆油脂加工厂纷纷恢复开工,重新形成一场价格大战,2010年元旦前,豆油7800Y6tE右,至1月末降至7500元t,豆粕从3500元t降至3200元t2J;每吨原料大豆补贴160元,所得补贴款的收入,远不及产品豆油与豆粕每吨售价下

3、降300元的支出高,短短一个月的价格大战又导致一批大豆油脂加工企业停产;而且油脂企业收购原料大豆由3600元t提升至3800元t,增加了企业支出,对于种豆农户每吨大豆售价虽然增收200元,但仍不如种植玉米的净收益高。可见补贴政策,尚不足以刺激大豆产业链中的大豆加工业与大豆种植业形成良性循环。 2、高附加值大豆加工新产品效益分析。 上述事实说明,现有的大豆加工技术不具有拉动大豆种植业发展的能力。本文作者根据我国大豆产业的现实需要,研制完成“高、低温豆粕提取蛋白、短肽、核酸、异黄酮、皂苷、低聚糖的方法”与“用高温或低温脱脂豆粕提取复合功能因子的方法”,以上两项技术,已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zL031

4、108253、ZL011280123),并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证书编号为030142号)。 “ZL031108253与“ZL011280123两项发明专利已投人工业化生产,工程实践结果证明,可获得高纯度大豆低聚肽、高染料木苷含量大豆异黄酮、大豆复合功能因子、大豆皂苷、大豆低聚糖等5种新产品。 上述工业化新产品投放市场后,国内、外实际销售结果证明,具有极高附加值,以加工lt豆粕为例, 具体效益分析见表1。 从表1可见,每加工lt豆粕可获利税2710。元,每吨大豆经浸油,豆粕得率60,即每加工16t大豆可获利税=2710 4元,相当于每加工1t大豆获得利税额为16810 4

5、元。 本项发明专利技术生产的主产品为“高纯度大豆低聚肽”,肽属于小分子蛋白,普通大豆含蛋白质约36,而高蛋白大豆品种蛋白质含量42,原料大豆种植业是大豆加工业的“第一车间”,生产经验证明,原料大豆中蛋白质含量由36提高至42,每吨大豆加工生产“高纯度大豆低聚肽”可由375kg提高至425kg,多得5kg,每kg出厂价按500元计,纯收入可增加2500元(表2)。 大豆加工企业以高蛋白大豆为原料,仅“高纯度大豆低聚肽”一项,即可比以普通大豆为原料增加收益2500元t,如以“工业反哺农业”的方式,让利1000元,t给种豆农民,大豆产量按2000kghm2计,每公顷耕地种植大豆原来纯收入为868元t

6、TM,改种高蛋白大豆后,由于加工企业以高附加值反哺农业1000元t,种豆农户在不增加耕地、不增农业投入的前提下,只是改变种植高蛋白大豆品种,而使每公顷种豆纯收入达到2868元,显著高于种植玉米1913元hm2t3J纯收入水平,在高效益刺激下,原料基地农户自然乐于种植大豆;大豆加工企业由于改用高蛋白大豆为原料,虽然每吨让利1000元给豆农,但每加工1t“高蛋白大豆”所得“高纯度大豆低聚肽”产量却多得5kg,新增利润为2500元,让利给豆农1000元,每加工1t“高蛋白大豆”在加工技术工艺条件不变、原加工附加值不减的前提下,仍比以普通大豆为原料多获利1500元,可见只有依靠自主创新的高附加值加工新

7、技术,才能使大豆种植业与大豆加工业真正实现双赢、大豆产业链中的加工业与种植业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发展大豆产业才能成为现实。 3新产品功能性研究 采用“zL03 l 108253”号发明专利技术与“ZL011280123”号发明专利技术生产的高纯度大豆低聚肽、高染料木苷含量大豆异黄酮、大豆复合功能因子为本项发明专利生产的大豆加工新产品。 31高纯度大豆低聚肽 311高纯度大豆低聚肽理化指标 “高纯度大豆低聚肽”是一种小分子、高纯度大豆蛋白营养源。为区别于国内外现有的大豆肽产品,暂命名为“高纯度大豆低聚肽”。其与国标GBT22492-2008标准对比见表3。 312高纯度大豆低聚肽功能试验 药物代谢

8、动力学试验与抗疲劳动物试验结果证明,猪灌胃给药后,5min进入血液,10min药物浓度达到峰值,半衰期为12h,证明“高纯度大豆低聚肽”具有快速进入血液的功能;服用“高纯度大豆低聚肽”50 mgkgd的给药组小鼠抗疲劳平均游泳时间为298183s,而未服用的对照组小鼠平均游泳时间为44533s,试验小组小鼠平均游泳时间比对照组提高67倍(P90、其中染料木苷80、大豆苷15),产品已对日本出口,日本明治制药株氏会社将大豆异黄酮与染料木苷,作为两种不同成分,来函对染料木苷提出明确指标要求: “目前世界各国学者已确认高纯度染料木苷功效远远超过大豆异黄酮,副作用低于大豆异黄酮,日本已有含量为60的染

9、料木苷,虽然贵社染料木苷价格(1 200美元kg)比大豆异黄酮价格高(比普通异黄酮售价高10倍左右),但染料木苷含量80,本社最终决定购买贵社的染料木苷”。 经长春中医药大学邱金文教授与吉林大学赵春燕教授试验发现,为提高女性雌激素水平,中国成年女性(按60kg体重计)摄人染料木苷量应在=20mg人d左右(不低于165mg人d),即可达到提高女性血清雌激素含量的理想效果;如为拮抗内源雌激素、防治女性恶性肿瘤,则应提高服用剂量,染料木苷摄入量应200mg/人d。 试验1中,参试妇女为4670岁、身体健康的妇女50名,每日服用含165mg染料木苷的口服液lOml,连续服用20d,待末次服用后24h,

10、静脉取血,测血清雌二醇(B2)含量,进行自身对照。结果见表5。 上述结果说明,妇女每日服用大豆染料木苷165rag,经自身对照统计学处理显示P200rag人d时,大豆染料木苷可起到抗雌激素的作用,对乳腺肿瘤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 33大豆复合功能因子 大豆复合功能因子已获发明专利授权,国际查新证明,无同类生产技术与产品的报道,成分见表7。 大豆复合功能因子中含有丰富的叶酸(57gg),叶酸是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全世界妇女均应补充的一种水溶性维生素,每人每日应补充叶酸量为400g,相当于大豆复合功能因子7g的含量。 2009年6月我国卫生部发布决定,每年为1200万名农村妇女补服叶酸。本项目所产的大

11、豆复合功能因子由于叶酸含量高(57gg),综合生产成本低,每公斤综合成本10元,每人每日用药成本007元,大豆复合功能因子投产后,将成为我国每年为农村1200万名妇女补充天然植物性叶酸最理想、实现保健营养大众化、廉价的新产品。 4讨论与结论 (1)振兴大豆产业,首先要发展大豆种植业,发展大豆种植业必须提高种豆农户的种植效益。在国家不增加补贴、豆农不增加种植投入、加工企业不改变原有生产工艺的前提下,大豆加工企业只有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技术,生产具有高附加值的新产品,才能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增加大豆产业“自身造血”机能的目的。 (2)在众多的天然植物类群中,大豆既具有安全可靠的医疗保健

12、作用,又无任何毒副作用,是近代发展最快的栽培作物。在我国农业发展史中,大豆 被誉为“养育中华民族”的作物,本项发明专利技术将大豆中“养育中华民族”的功能成分有效提取,工程化实践证明,在当前人类普遍追求“健康、美容、长寿”的时尚中, “大豆功能因子”具有高附加值和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发展高附加值的“大豆功能因子”加工技术,是缓解我国大豆产业危机行之有效的重要措施。 中国食物与营养No072010 李荣和1,高长城2,梁洪祥2,刘 辉3,雷海容3 (1长春大学国家大豆深加工技术研究推广中心,长春1 30022; 2长春大学农产品深加工生物技术研究室,长春1 50021; 3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大豆与植物蛋白专业委员会,长春1 50022) 马桂莲采集;张琴加工;程彬彬编辑上传;江洪涛审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