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上第一单元说课稿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389272101 上传时间:2022-09-1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五上第一单元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苏教版五上第一单元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苏教版五上第一单元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苏教版五上第一单元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苏教版五上第一单元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五上第一单元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五上第一单元说课稿(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师恩难忘说课稿时间:2013年9月1日主讲人:谢修红说课内容:师恩难忘是苏教版五年级教材里一篇深情而又朴实的记叙文。是一曲歌颂老师的赞歌。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小学高段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的特点,我将这篇课文的三维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能够准确地认读和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13个生字。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尊师、爱师、亲师的感情。 分析课文的写作特点应该确定为教学难点。 再确定了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之后,我准备这样来安排课堂教学。 首先,我准备从介绍作者导入课文。 导入后,让学生通过初读课文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这一环节分五个教学步骤

2、。 第一步,学生拿着笔听教师范读课文,边听边标注自己读不准的字音。 第二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划出来读正确,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然后,教师用课件投影比较难读的句子,进行带读。 第三步,点名让学生朗读课文段落,读后让其他同学评一评,并纠正朗读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请同学们说一说,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什么事? 最后一步,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指导性小结。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带来学生一起学习生字。 解决生字词之后,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文本,理解课文重点部分。 第一,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田老师是怎样给我们上课的? 第二,通过反复的朗读练习,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复

3、述能力。 第三,让学生思考:田老师上课爱编故事,对“我”有什么影响?请结合课文710自然段,谈一谈你的看法。 教师小结:田老师爱编故事,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入了迷。板书:入了迷。 解决了课文重点部分后,带领学生学习理解最后两个自然段。 课堂教学最后一步,通过两个问题进行课堂小结。 第一个问题:学完课文你认为田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口才、文笔都很好,善于讲故事) 第二个问题:说一说你这节课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作业设计: 1、请你对你最喜欢的的老师们说几句话,然后做成卡片,把它送给你最喜欢的老师。 2、搜集一些关于赞颂老师的名言,记到自己的“课外读书笔记”本上。陶校长的演讲说课稿时间:201

4、3年9月1日主讲人:谢修红说课内容:一、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陶校长的演讲是陶行知先生的一篇演讲稿,要求学生每天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方面问一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演讲稿辞真意切,极有鼓动性,感染性;结构上,按“总分总”方式谋篇,以“问什么、为什么问、怎么办”方式构段,十分整饬,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陶冶情操和思想教育的好教材。二、教法与学法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精神,基于脑科学研究的新突破以及中年级学生的特点,我打算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培养学

5、生的自学能力。围绕“学法指导”这一核心,以读书训练为经,语言文字训练为纬,开发全脑为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学生饶有兴趣的说、演、读;来代替教师单一的讲、管形式,在艺术的熏陶下激发学生想像,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情积淀的四重境界。为此,我从师生两方面做好如下准备:师:小黑板、投影片、录音带双手和大脑生:搜集陶行知的有关资料(用以扩大预习范围,降低难点、激发兴趣、了解背景)。三、教学程序(一)激趣揭题,质疑定标揭题板书后,首先在由弱渐强的双手和大脑乐曲声中简介陶行知,可以达到消除情绪性学习障碍的目

6、的。“疑,思之始,学之端”,可以对学生发问“看到题目,你首先产生那些疑问?”根据学生的疑问,巧妙地交代本课的学习目标。(二)整体感知,读中学读词义的模糊性和概括性决定了语文学习的整体性原则。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这一环节中,应该首先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读书,读后讨论演讲的特点和演讲稿的格式。通过反复朗读,做到读中知大意、理脉络;读中查字典、剖形探义,掌握生字词。(三)研析结构,精读感悟刘勰说得好:“观文者批文以入情。”阅读教学中应该像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设身处地

7、,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们可以扣“问”展开,结合学法指导,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指导学生读中悟情。1、细读悟理(l)整体层次:做到思之有序。这部分可分三个环节:A提供自学材料;B个人尝试练习;C小组交流反馈。根据重、难点和第一课时中存在的问题,投影出示自学材料:自读“四问”,分组学习,利用列表理情层次后,再抓关键词朗读体会。(2)研读悟学法:读中解感悟情。这部分采取教、扶、放的方式,也可为三个层次A导读“问身体”;B导学“同学问”;C自学第三、四问。A导读“问身体”。a交流“问什么”,指导读好问句。b抓关联词,解决“为什么问

8、”。具体方法:先出示没有关联的句子,学生填词悟理后,再适当引导。要想实现崇高的理想,必须(怎么办) ,否则(会怎样) 。c结合陶校长的“希望”,说说“你将怎样做”,变被动的接受为主观上的积极探索。d指导朗读。e总结学法:据问题,找句子。读句子,画词语。读词句,悟情理。B导学“问学问”。a尝试自学。b交流反馈:读好问句;找关联词,体会“为什么问”;结合陶校长的希望,讨论“你将怎样做”并适当拓展延伸;除了课文上说的,你还有哪些好方法使自己的学问进步?c强化迁移:读出自己的体会;再次强化总结学习方法。C自学第三、四问。a按同样的方法自学第三、四问,作标记准备提出不懂的问题。b组织交流:点播关键词,练

9、习课后练习4,谈谈内容,读读课文。2、精读悟情(1)任选一问,读出自己的体会。可以说,可以演,可以读,也可以背,使每一个学生都尝到成功的喜悦。(2)组织复述其他“三问”。四、总结迁移,形成积淀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给方法比教给知识更重要。”可以利用第六小节总结“四问”,帮助学生体会“演讲”的感情,并且利用演讲等方式,指导读出这种亲切、关切、爱护和充满鼓动性感情的语句。接着,帮助学生从课文内容和学习方法两方面进一步总结谁来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然后,进行迁移性训练:根据文中“四问”,以某一天为例作出回答。学生提出问题,并且带着问题读书,读中解决问题,这仅仅是阅读教学的浅层目标。而带着疑问走出课堂

10、才是创新型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为此,可以用这样的问题总结全篇课文:你认为自己这几节课学得怎么样?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继而,根据学生情况做出综合性总结和评价。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始。我布置的课外作业是:继续搜集有关陶行知的资料,准备召开“我眼中的陶行知”知识交流会古诗两首之寻隐者不遇说课稿时间:2013年9月1日主讲人:谢修红说课内容:寻隐者不遇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3课的一首古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一首家喻户晓的名篇。全诗寓问于答,平白如话,表面简单易懂,实则意境深远。因此,我们教师只有细读了文本,破译了诗句中的语言密码,才能引领学生多元对话,深层探究,使学生真正理解

11、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感悟古诗的意境,感受古诗的魅力。一、以“寻”为主线,与作者对话,理解事情,体会贾岛的内心从题目和诗句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这是一首叙事诗,写贾岛寻访隐者,与童子对话,而最终没能遇见隐者的事情。从题目中的“寻”,可以想象贾岛一路寻寻觅觅,拜访隐者的急切心情。从诗句的对答中,可以体会到贾岛内心的波澜起伏:从刚遇见童子时的满心欢喜、充满希望,到“言师采药去”时的失望,但仍不死心,仍抱希望,会追问童子隐者到哪儿采药去了;当童子回到“只在此山中”时,贾岛顿生一线希望,肯定要求童子带他去找隐者;最后的“云深不知处”,打破了贾岛的希望,现在是彻底失望了。“寻”的过程中,蕴含着诗人内

12、心从希望到失望,再到一线希望,最后彻底失望的起伏过程,真实,富有情趣。因此,教学中我们可以以“寻”为主线,从三个层面引导学生对话探究:一是理解诗句,让学生读出诗句中隐含的对话,并让学生补充对话中省略的内容,理清“寻”的过程,理解“寻”的事情。二是体会内心,引发学生思考交流,从题目中的“寻”能想象到怎样的画面,从诗句的对话中,你又能感受到贾岛怎样的情绪变化,并用波浪线板书出贾岛内心的起伏变化。体会诗人的内心,就是体会诗人的情感,就是体会古诗的意境。三是朗读表现,在理解诗句、体会内心的基础上,还应该通过有感情朗读来表现,每一句都可以用夸张的语气读出贾岛不同的内心,整体要读出贾岛情绪的起伏,这样的朗

13、读会使课堂韵味十足、妙趣横生。二、以“隐”为诗眼,与隐者对话,感悟意境,体会隐者的高洁如果“寻”是贾岛的行为,那“隐”则是隐者的品行。全诗围绕着“隐”,每句诗中都有所呈现:第一句中的“松”,是高洁的象征,隐者爱松、如松,品行高洁,让人敬仰,可谓“隐于松”。第二句中的“药”,采药治病,正合古代读书人崇尚的“不为良相即为良医”、济世救人的难解情结,可谓“隐于医”。第三句中的“山”,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有此“隐者”则名,可谓“隐于山”。第四句中的“云”,来去飘忽,踪影不定,隐者仙风道骨,可谓“隐于云”。这些意象手法的使用,无一不和“隐者”之“隐”相合。可见,贾岛寻访的可谓是一位品行高洁、医治百姓的亦

14、仙亦人的世外高人。因而,“隐”可以当作是全诗的“诗眼”。抓“诗眼”,是古诗教学的传统经验,便于深入体会古诗意境,感受诗人情感。教学中,我们可以紧扣诗眼“隐”,提出对话探究的话题:从诗句中可以看出隐者是“隐”于何处,“隐者”是怎样的人?对话探究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每句诗中分别抓住“松”、“药”、“山”、“云”字来探究体会。受知识面所限,学生可能认识不到,理解不准,那我们老师就得加以启发、点拨,如追问:诗人为什么写成“松下问童子”,而不是“树下或柳下问童子”呢?为什么是“言师采药去”,而不是“采花去”或“游玩去”呢?乃至于在对话过程中,老师可以顺便讲解“岁寒三友”和“花中四君子”,

15、这种看似无意识的拓展,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也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结构性储存积累。到此,再让学生来用感情朗读古诗,学生会有意突出这四个字,会读出童子回答时的自豪,会读出对隐者的赞美。三、以“师”为主题,与编者对话,认识单元,体会编者的意图这是教材第一单元的一首古诗,单元主题是“园丁之歌”,前两课师恩难忘陶校长的演讲都与主题相关,而这首古诗似乎与单元主题无关,教师、学生都会有这种疑惑。有了以上与隐者的深层对话,我们完全可以体会到编者的意图,这里是把隐者当成了老师,这是编者对古诗的一种创造性解读。教学中,我们可以提出这一富有创造性的问题:本单元的主题是“园丁之歌”,难道隐者也能算老师,也值得歌颂?有了以上与隐者的对话,学生能很快认识到隐者当然能算老师,他是童子之师,是贾岛拜访之师,是我们敬重的品行高尚之师。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训练语言,激发情感,让学生用诗一样的语言来赞美隐者。古诗两首之所见说课稿时间:2013年9月1日主讲人:谢修红说课内容: 一、说教材 所见是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的一首古诗。这是清代诗人袁枚写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中描述了一个牧童骑在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