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涵施工方法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389272040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7.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涵施工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管涵施工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管涵施工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管涵施工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管涵施工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涵施工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涵施工方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管涵施工方法( 1) 运输与装卸涵管在运输、装卸过程中,应采取防碰撞措施,避免管节损坏或产生裂纹.涵管装卸工作必须用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吊具进行; 除非取得监理工程师的书面许可 ,不允许用滚板或斜板卸管.存放场地的位置和装卸的操作方法必须经监理工程师认可。( 2) 施工要求a) 基础开挖基础开挖应符合图纸要求.当在原有灌溉水流的沟渠修筑时应开挖临时过水通道保护好灌溉水流。基槽开挖后 ,应紧接着进行垫层铺设、涵管敷设及基槽回填等作业。如果出现不可避免的耽误, 无论是何原因, 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必要措施, 保护基槽的外露面不致破坏.b) 垫层和基座砂垫层应压实到设计要求密实度,其压实度应在90以

2、上,按重型击实法试验测定,砂垫层应分层摊铺压实,不得有离析现象,否则要重新拌和铺筑。灰土作垫层时, 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承包人应在施工前报监理工程师批准;施工中要拌和均匀,分层摊铺,分层压实,其压实度应在90以上,按重型击实法试验测定.混凝土基座尺寸及沉降缝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沉降缝位置应与管节的接缝位置相一致。管涵基础应按图纸所示或监理工程师的指示, 结合土质及路基填土高度设置预留拱度 .c) 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成品质量管节端面应平整并与其轴线垂直;斜交管涵进出水口管节的外端面,应接斜交角度进行处理。 管壁内外侧表面应平直圆滑, 如果缺陷小于下列规定时, 应修补完善后方可使用;如果缺陷大于

3、下列规定时,不予验收,并应报监理工程师处理.每处蜂窝面积不得大于30mm x 30mm。其蜂窝深度不得超过l0mm 。蜂窝总面积不得超过全面积的 1 ,并不得露筋。管节混凝土强度应符合图纸要求,混凝土配合比、拌和均应符合有关规范要求。管节各部尺寸 ,不得超过有关规范规定值.( 3) 圆管涵敷设施工a) 管节安装从下游开始,使接头面向上游;每节涵管应紧贴于垫层或基座上,使涵管受力均匀; 所有管节应接正确的轴线和图纸所示坡度敷设。 如管壁厚度不同 ,应便内壁齐平.b) 在敷设过程中 ,应保持管内清洁无赃物、无多余的砂浆及其他杂物。c) 在软基上修筑涵管时,应按图纸和监理工程师指示对地基进行处理,当

4、软基处理达到图纸要求后,方可在上面修筑涵管。( 4) 管节接缝圆管管节采用承插式接缝, 在承口端应先坐以干硬性水泥砂浆, 在管口套接以后再在承口端的环形空隙内塞以砂浆, 以使接头部位紧密吻合, 并将内壁表面 抹平。1 管涵施工方法( 1) 基槽开挖a) 基槽开挖应符合图纸要求及有关规范规定。 当在原有灌溉水流的沟渠修筑时,应开挖临时渠道接通灌溉水流.b) 基槽开挖后,应紧接着进行垫层铺设、涵管安施及基槽回填等作业.(2) 垫层a) 砂砾垫层应为压实的连续材料层,其压实度应在95以上,按重型击实法试验测定:砂砾垫层应分层摊铺压实,不得有离析现象,否则要重新拌和铺筑。b) 石灰土作垫层时,混合料的

5、配合比设计,应在施工前报监理人批准;施工中要拌和均匀 ,分层摊铺、压实,其压实度应在90以上,按重型击实法试验测定.c)管涵基础应按图纸所示,结合土质及路基填土高度设置预留拱度。(3)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成品质量a)管涵成品需有出厂合格证及质量证明资料。b)管节端面应平整并与其轴线垂直:斜交管涵进出水口管节的外端面,应 按斜交角度进行处理.c)管壁内、外侧表面应平直圆滑。d)管节混凝土强度应符合图纸要求, 混凝土配合比、拌和均应符合规范有 关规定.e)管节各部尺寸,不得超过下表规定值.钢筋混凝土圆管成品允许偏差项目允许偏差(mm)管节长度0 0内(外)直径不小于设计管壁厚度-3,正值小限顺直度矢度

6、小大于0.2%(4)敷设a)管节安装从下游开始,使接头面向上游;每节涵管应紧贴于垫层或基座上, 使涵管受力均匀;所有管节应按正确的轴线和图纸所示坡度敷设。如管壁厚度不 同,应使内壁齐平.b)在敷设过程中,应保持管内清洁无赃物、无多余的砂浆及其他杂物.c)在软基上修筑涵管时,应按图纸对地基进行处理,当软基处理达到图纸 要求后,方可在上面修筑涵管。(5)接缝a)涵管接缝宽度不应大于10mm,禁止加大接缝宽度来满足涵管长度的要 求,并应用沥青麻絮或其它具有弹性的不透水材料填塞接缝的内、外测,以形成一柔性密封层.再用两层150mm宽的沥青油毛毡包缠并用铅丝邦扎接缝部位.b)在管节接缝填塞好后,应在其外

7、部设置 C20混凝土箍圈.箍圈环线接缝浇 筑好后,应给予充分养护,使其获得满意的强度而不产生裂缝、脱落。c)当管节采用承插式接缝时,在承口端应先坐以干硬性水泥砂浆,在管节套接以后再在承口端的环形空隙内塞以砂浆,以使接头部位紧密吻合,并将内壁表面抹平 .d) 当管节采用套环接缝时,应按接缝形式分别采用沥青麻絮、水泥砂浆或沥青砂紧密填塞所有接缝,使其稳固、耐久和不漏水。在填塞沥青砂之前,应在圆管的外表面和套环内表面涂刷沥青涂层,以增强其粘性,并按图纸所示部位固定捆扎绳 ,以免沥青砂外漏 .(6) 进出水口a) 进出水口应按图纸所示,采用混凝土或圬工结构修筑,施工工艺应分别符合规范的规定。b) 进出

8、水口的沟床应整理顺直,使上下游水流稳定畅通。当设有跌水井和急流槽时。应按图纸所示进行施工 .(7) 回填a) 经检验证实圆管涵安装及接缝符合要求,并且基砌体砂浆或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方可进行回填作业。回填土按规范的规定进行.b) 涵洞所处路堤缺口填土应从涵洞洞身两侧不小于两倍孔径范围内, 同时按水平分层、对称地按照图纸要求的压实度填筑、夯(压)实。c) 用机械填土时,除应按照上述规定办理外,涵洞顶部填土厚度必须大于0。 51。 0m 时,才允许机械通过。1 管涵施工方法( 1) 施工流程施工准备-测量放样-土方开挖-验槽-砖砌竖井安装穿墙管-涵管安装-灌水试验-回填土方-交工验收(

9、 2) 土方开挖道路涵管工程沟槽在路基拓宽开挖结束后进行。管槽开挖采用PC160 小型反铲挖掘机挖沟,人工结合修整,由设计图可知, 其基槽深约 2.0米左右, 可用反铲挖掘机单槽一次性开挖至距设计标高 0。 3m 处,再由人工进行修底修坡 .开挖时根据各条排水沟的走向,从排水沟的下游向上游挖进。施工中注意边坡稳定,及时用潜水泵排除基槽积水,严禁基槽长期泡水。在挖至设计标高时,应及时安排人员进行清除余土,排干沟槽积水,做到基槽一开挖立即进行涵沟砌石施工,不得使基底暴露过久,基底设计标高以上30cm 厚,不得提前挖除,应在管基施工的同时方可挖除, 若基底土壤已受扰动或超挖, 用碎石砂夯实填平。 基

10、槽外一米以内不得堆土,同时堆土不得超过l.5 米高。 拟采用反铲挖掘机配合人工进行开挖,自卸汽车配合挖装运土,在接近基底20cm范围内,由人工辅助开挖修坡、修底.( 3) 涵管施工a) 运输与装卸:涵管在运输、装卸过程中,应采取防碰撞措施,避免管节损坏或产生裂纹。涵管装卸工作必须用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吊具进行;除非取得监理工程师的书面许可, 不允许用滚板或斜板卸管。 存放场地的位置和装卸的操作方法必须经监理工程师认可。b) 施工要求1) 基础开挖基础开挖应符合图纸要求。 当在原有灌溉水流的沟渠修筑时挖临时过水通道保护好灌溉水流。基槽开挖后,应紧接着进行垫层铺设、涵管敷设及基槽回填等作业.如果出现

11、不可避免的耽误,无论是何原因 ,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必要措施,保护基槽的外露面不致破坏。2) 垫层和基座砂垫层应压实到设计要求密实度,其压实度应在90 L 以上,按重型击实法试验测定,砂垫层应分层摊铺压实 ,不得有离析现象,否则要重新拌和铺筑 .灰土作垫层时, 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承包人应在施工前报监理工程师批准;施工中要拌和均匀,分层摊铺,分层压实,其压实度应在90以上,按重型击实法试验测定。混凝土基座尺寸及沉降缝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沉降缝位置应与管节的接缝位置相一致.管涵基础应按图纸所示或监理工程师的指示, 结合土质及路基填土高度设置预留拱度。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成品质量管节端面应平整并与其

12、轴线垂直;斜交管涵进出水口管节的外端面,应接斜 交角度进行处理。 管壁内外侧表面应平直圆滑, 如果缺陷小于下列规定时, 应修补完善后方可使用; 如果缺陷大于下列规定时, 不予验收, 并应报监理工程师处 理.每处蜂窝面积不得大于30mm x 30mm。其蜂窝深度不得超过l0mm 。蜂窝总面积不得超过全面积的 1,并不得露筋。管节混凝土强度应符合图纸要求, 混凝土配合比、 拌和均应符合有关规范要 求.管节各部尺寸,不得超过有关规范规定值。3) ) 圆管涵敷设施工a) 管节安装从下游开始,使接头面向上游;每节涵管应紧贴于垫层或基座上,使涵管受力均匀;所有管节应接正确的轴线和图纸所示坡度敷设.如管壁厚度不同 ,应便内壁齐平。b) 在敷设过程中,应保持管内清洁无赃物、无多余的砂浆及其他杂物。c) 在软基上修筑涵管时,应按图纸和监理工程师指示对地基进行处理,当软基处理达到图纸要求后,方可在上面修筑涵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