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和教案参考

上传人:m**** 文档编号:389238403 上传时间:2023-01-1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和教案参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和教案参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和教案参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和教案参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和教案参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和教案参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和教案参考(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和教案参考最初中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考题回忆二、考题解析初中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一)导入唐朝名臣魏征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君王是否贤明,二 要看谏者是否留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格外幸运遇到 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今日我们来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二)初读课文1.一读:疏通文意,了解大意。学生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理解文意,教师补充相关文言学问。 (1)“窥镜”的“窥

2、”,本义是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又引申为观看、侦察。“窥”,必定是仔细的。“窥镜”,不是一般的“对着镜子看”或“照镜子”,而是对镜端相的意思。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秀丽 “孰与”:与比,谁。“美”:秀丽,形容词。但“吾妻之美我者”的“美”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为“以为美”。(3) “今齐地方千里”:“方”,古代称面积的用语,“方千里”就是“纵横各千里”。据考证,齐国当时的面积为 116500 平方公里,约占现在山东省面积(150000 平方公里)的五分之四。“地方”为古今异义词。(4)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刺”:指责。能当面指责寡人的过错的人,赐予

3、上等奖赏。(5)“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几个月以后,隔一段时间偶有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再提,也没有可提的了。 “虽”:即使。“言”:说,批判,建议。“进”:进谏。“者”:相当于“的”。 2.二读:理清思路。教师在学生争论的根底上小结:第一段:邹忌与徐公比美,觉察受蒙蔽。(提出问题) 其次段:邹忌以自己受蔽的事讽喻齐主。(分析问题) 第三段:齐王纳谏除弊,内政修明。第四段:燕、赵、韩、魏都来朝见齐王。(解决问题) (三)研读课文1. 文章开头由一件家庭琐事写起,这件家事是什么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与徐公比美的问题。2. 由于感情不同,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问题

4、时的口气有所不同,留意揣摩各自的语气所含的感情颜色。问妻: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亲昵) 问妾:吾孰与徐公美(严峻)问客:吾与徐公孰美(平淡)3. 由于邹忌的妻、妾、客各自的身份与心理不同,所以答复以下问题时语气感情颜色有明显差异。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热忱地赞扬)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地位卑微,拘谨,可怕) 客曰:“徐公不假设君之美”。(逢迎应酬)4. 面对妻妾与客的赞美,邹忌态度如何得出什么结论他并未得意忘形,很有自知之明。(从“忌不自信”内容可知)。他思之的结果是“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也”。5. 反复思考,分析邹忌“入朝见威王”是如何“讽”齐王的邹忌入朝后,并未单刀

5、直入向齐王进谏,而是将比美这件生活小事讲给齐王听,谈自己体会,然后 同国家大事进展类比,将妻、妾、客与齐王的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类比,推理委婉地进谏,得 出一个结论:“蔽甚”。(这里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承受了设喻手法。)6. 讽谏结果如何最终齐王纳谏。文中写到齐王纳谏决心之大,行“三赏”朝廷内外消灭了“三变”,使得“四国朝齐”。(四)拓展延长1. 写法借鉴:通过对话表现情节进展,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文中的三问三答。2. 思想内容借鉴:文中的“纳谏除蔽”这种见解在当时有乐观意义,虽然邹忌讽谏与齐王纳谏都是为稳固封建统治,但在客观上有利于人民,有利于社会进步。今日,我们也应虚心听取他人意

6、见,培育多谋 善断力量。板书设计辩论题目解析1. 为什么在劝谏齐王之前,写了妻、妾和客那一局部【专业学问类】【参考答案】邹忌见威王后,并没有单刀直入地向威王进谏,而是先讲自己的切身体会,也就是妻、妾和大臣那一局部。“伴君如伴虎”这是一个从来都没有变过的真理,假设开门见山地进谏,邹忌很可能不会达成自己 进谏的目的反而招来灾祸。他是用类比推理的方式讲出“王之蔽甚矣”。他先表达了妻、妾、客蒙蔽自己的缘由,然后从自己的生活小事推而至于治国大事,说明齐王处于最有权势的地位,因而所受的蒙蔽也最深。这里,没有对威王的直接批判,而是以事设喻,启发诱导齐威王 看到自己受蒙蔽的严峻性,从而使他懂得纳谏的重要性。他

7、以自己的亲身经受为依据,推己及人。最终用 “王之蔽甚矣”一句,点明白进谏的主旨,如同当头棒喝,一针见血,使其猛醒,具有猛烈的表达效果。2. 请你结合战国策品析这篇文章的特色。【专业学问类】【参考答案】文章生动地刻画了邹忌与徐公的比美,很有幽默地描写了邹忌与妻、妾、客不同的三问三答,提醒了一个人简洁受蒙蔽的缘由,找到了向齐威王进展讽谏的理由和依据,塑造了邹忌这个头脑冷静、擅长分析 事物的鲜亮形象,也反映了“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道理。战国策的文章,每每语言简炼,笔锋犀利,对人物的刻画鲜亮而生动,还擅长借用各种故事,使用形象化的语言,来说明抽象的道理,本文也具有这些写作特点。本文的艺术技巧,更突出

8、的是在三百多 字的短文中运用了六次排比,每次排比都是三层照顾,每层照顾又运用敏捷多变的句法,“文似看山不喜 平”,大大增加了读者的印象,如:表达邹忌分析各人赞扬他美的不同缘由,一是妻的偏私,二是妾的畏 惧,三是客人的有求于他。邹忌分析齐威王受蒙蔽的缘由,一是“宫妇左右莫不私王”,二是“朝廷之臣 莫不畏王”,三是“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初中语文湖心亭看雪一、考题回忆二、考题解析初中语文湖心亭看雪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出示四幅西湖风光图片)你知道这些图片展现的是什么地方的风光吗有人说,西湖观景,晴景不如雨景,雨景不如雾景,雾景不如月景,月景不如雪景。在前人的笔下, 西湖的阴

9、晴风雨已经被描绘得变幻多端,摇曳生姿了。西湖的雪景有着怎样一番动人的韵味呢今日,我们 就跟随着张岱去湖心亭看雪,去领会西湖的雪景。(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请一个学生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还要留意节奏。2. 张岱是个什么样的人,依据课文大意来评价。(张岱,半夜到湖心亭看雪,是个“痴人”。)3. 从哪些地方能看出作者是个“痴人”(争论并明确:“痴行,痴景,痴情”。)4. “痴”的背后隐蔽着作者什么样的内心世界(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醉情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三)深入研读,合作探究1. 说说本文描写西湖雪景的句子有什么特色(简练自然,不事雕琢。)2. 体会本文所用

10、的白描手法。(文中的白描,能够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征,颇有韵味。“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如同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数笔,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白描手法用于写人的范例:A. 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际。”B. 鲁迅家乡中的杨二嫂:“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四)比较阅读,体会感情江雪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1. 赏析二文写作手法上的不同(在描写手法上,湖心亭看雪主要使用白描,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

11、雅趣相互映照。江雪主要使用衬托手法,景为人设。)2. 二文表达感情上的不同(在表达的情感上,湖心亭看雪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江雪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五)小结作业1. 通过本文的学习,你都把握了什么学问2. 作业:(1) 收集有关“西湖”“冬雪”的诗歌。(2)利用白描手法写一个人或物片段。 (3)背诵和默写课文。板书设计辩论题目解析1. 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参考答案】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说明作者不虚此行,深夜赏雪,收获颇大,印象极深。借舟子之口,点出一个“痴”字;又以相公之“痴”与“痴似相公者”相比较、相浸染,把一个“痴”字写透。所谓 “痴似相公”,

12、并非减损相公之“痴”,而是以同调来衬托相公之“痴”。“喃喃”二字,形容舟子自言 自语、大惑不解之状,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这也正是作者的得意处和感慨处。文情荡漾,余味无穷。作 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赏识,作者确实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 雅致,同时这种天际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作者心中的淡淡愁绪。画龙点睛,深化意境。也是一种奇异的侧 面衬托。2. 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参考答案】以记叙开头,以谈论结尾,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静中有动,寂中有声。文笔简练,白描手法,全文缺乏二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尤其令人赞美的是作者对数量词的锤炼功夫,“一

13、痕”“一 点”“一芥”“两三粒”一组合,竟将天长水远的阔大境地,甚至万籁无声的安静气氛,全都传达出来, 令人拍案叫绝。作者善用比照手法,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比照鲜亮,有力地抒发了人生渺茫的 浅薄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初中语文岳阳楼记一、考题回忆二、考题解析初中语文岳阳楼记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一)导入昨天,我们感受了岳阳楼记的文采之美。不过,华美的词藻下还有哪些妙处铸就了它的非凡风骨、 朗朗英气呢带着这样的疑心,我们一起探幽觅胜。(二)体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而“重修岳阳楼”说明白什么问题作者在这里没有对岳阳楼详加描绘,缘由是什么课文三、四

14、两段文字描绘了洞庭湖哪两幅画面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白“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分别指什么“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先独立思考, 然后小组争论,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争论后明确。(三)鉴言1. 体会本文骈散结合的语言特点。本文的句式是如何骈散结合的(学生思考,小组争论)明确:本文骈句散句的运用,依文章的内容而变化。如开头结尾的表达性文字运用散句,庄重而质朴; 中间写景状物的语句多用骈句,辞彩华美,音韵和谐;谈论抒情语段也用散

15、句,抑扬顿挫,富于变化。这样, 骈散结合,叙议结合,文质兼美,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2. 本文是如何将叙事、写景、抒情、谈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学生争论,教师引导)文章开头表达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不到一年,就做到“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已暗含“不以己悲”的意思,说明他不同于一般的“迁客”,为写下文的“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做铺垫。接着写“岳阳楼 之大观”,至“然则北通巫峡”一转,描写了两幅画面,竭力渲染“迁客骚人”们的悲和喜,每一个画面都是先写景,后写情,他们的形态虽有别,但实质却一样,都是“以物”“以己”而生。由此再转入谈论,将文势推向高潮,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3. 第三、四段写景,历来为人称道,有多处“妙点”值得品尝。你能列出其中的几处“妙点”吗(1)段落之间形成比照,突出文章中心。(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