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安全管理基础理论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388617015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安全管理基础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建筑安全管理基础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建筑安全管理基础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建筑安全管理基础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建筑安全管理基础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安全管理基础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安全管理基础理论(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筑安全管理基础理论不安全的生产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会创造灾难,轻者受伤致残,重者命丧黄泉。这有悖于我们为了生存需要而生产的初衷。 事故发生的必要条件是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在一定的时空里发生交叉,并产生了超过人体承受能力的非正常能量转移。 物的不安全状态可为以下四类: 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如设备在非正常状态下运行,维修、调整不良等。3、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护镜、防护服、手套、安全带、安全帽、安全鞋等缺少或有缺陷。 4、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如照明光线不良、通风不良、作业场所狭窄、地面滑等。发生不安全行为的人员是事故的主要因素之

2、一,而员工在工作时的心理状态,又是决定人的行为的主要因素。如:、情绪波动,思想不集中;、盲目自信,思想麻痹;、经验心理;、侥幸心理;、惰性心理;、随众心理等等。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原因还有: 1、不知道(不了解)正确的安全操作方法。 2、不知道(不了解)生产作业场所存在那些危险危害因素,不知道如何应对 3、虽然知道(了解)正确的操作方法,但为了抢时间、赶速度而忽略了一些必要的安全操作步骤。4、按自己的习惯随意进行操作。 5、由于工艺变更或外界条件变化、环境变更可能产生新的危险、危害因素,而在作业过程中没有相应的安全操作方法。安全行为“ 十大禁令”1、未参加三级安全教育,严禁独立顶岗作业。 2、

3、不按规定着装或班前饮酒者,严禁进入生产岗位和施工现场。 3、不戴好安全帽者,严禁进入生产岗位和检修、施工现场。 4、未办理安全作业票及不系安全带者,严禁高处作业。5、未办理安全作业票,严禁进入塔、容器、罐 、反应器、下水井等有毒、有害、缺氧场所作业。 6、未办理维修工作票,严禁拆卸停用的与系统连通的管道、机泵等设备 7、未办理电气作业“三票”、严禁电气施工作业。8、未办理施工破土工作票,严禁破土施工。 9、机动设备或受压容器的安全附件、防护装置不齐全好用,严禁启动使用。 10、机动设备的转动部件,在运动中严禁擦洗或拆卸。岗位安全标准五要素: 1、企业安全管理标准 2、安全技术标准 3、安全装备

4、标准 4、环境安全标准 5、安全作业标准岗位安全标准的主要内容: 1、安全教育 2、安全生产的条件 3、安全生产职责 4、安全检查(表)(物品堆放、道路畅通、安全防护装备完好、检测数据)5、劳动防护穿戴 6、安全操作规程 7、日清周整月扫除 8、危险辨识(本岗位危险在哪里?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 9、自救的方法 10、记录(日巡检表、安全综合记录)二、依法管理 安全生产法规是党和国家的安全方针政策的集中表现,是国家政府意志的一种行为准则。它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行为准则,规定什么是合法的,可以去做;什么是非法的,禁止去做;在什么情况下必须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因此,有了各种安全生产法

5、规,就可以使安全生产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一)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怎么健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以提高安全生产绩效指标为目的,以过程控制指标为重点。建立一个完善、符合企业实际的指标体系,客观全面的反映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 实施指标体系:指标需要层层分解到“责任制”中去逐层落实 。必须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1、 绩效控制指标分体系(安全工作的目的) 1) 、绝对控制指标子体系 事故起数 伤亡人数 职业病人数 损失工作日(事故伤害损失工作日标准) 经济损失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6721-1986:直接经济损失:指因事故造成伤亡及善后处理支出的费用和毁坏财产的价值。

6、间接经济损失 :指因事故导致产值减少资源破坏和受事故影响而造成其他损失的价值。2) 、相对控制指标子体系 千人死亡率 千人重伤率 百万工时死亡率 百万产值死亡率2、过程控制指标分体系 (安全工作的重点) 1) 、人的安全行为指标子体系 安全培训 安全行为 2) 、设备设施安全指标子体系 设备设施安全 维护、保养 安全规程3) 、作业环境安全指标子体系 工作场所安全条件( 粉尘、噪声、毒物、辐射等符合标准) 现场管理 (现场布置、物品摆放、安全标志及标示)4) 、安全管理指标子体系 安全管理制度 风险评价 安全信息 安全检查 事故管理 应急管理(应急组织、应急预案、应急资源、应急培训、应急演炼)

7、(二)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1、安全生产责任制 2、安全操作规程 3、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度 4、安全生产教育制度 5、安全生产检查制度6、安全考核与奖惩制度7、事故管理制度8、安全档案管理制度9、重大危险源和事故隐患管理制度10、危险作业审批制度11、特种作业安全管理制度12、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13、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14、防暑降温管理制度 15、防寒保暖管理制度 16、职业卫生与职业病管理制度(三)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财企2006478号、建筑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及使用管理规定的通知建办200589

8、号安全资金的投入项目: 1、安全生产措施工程建设项目 2、安全设备、设施的更新维护和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 3、安全生产管理 4、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的评估、整改、监控 5、劳动保护设施、用品及职业危害防治费用 6、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奖励费用 7、应急救援器材、设施 8、保障安全生产的其他费用建标2003206号 中安全施工费由临边、洞口、交叉、高处作业安全防护费,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措施费及其他费用组成。如安全警示标志牌、安全带、安全网、现场围栏等等。(四)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五)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

9、故应急预案编导导则AQ/T9002-2006 应急预案也称应急计划,它是降低事故损失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方案,它是在辨识和评估潜在的:1、重大危险2、事故类型3、发生的可能及发生过程4、事故后果及严重程度 在以上的基础上,对应急机构职责 、人员 、技术、 装备 、设施(设备)物资、 救援行动及其指挥与协调等方面预先作出的具体安排。明确了在突发事故之前 、发生过程中以及刚刚结束后谁负责做什么 ?何时做?以及相应的策略和资源准备等。如果怎么办 (出了事怎么办):这就是预案 首先要做的: 1、危险辨识、 后果分析和风险评价 2、明确人员和职能 3、明确需要的资源(六)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有

10、效的安全管理方法一、安全生产方针: 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二、三不伤害活动: 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别人伤害 三、“四全”安全管理: 全员: 每个员工 全面: 各部门 全过程: 每个环节 全天候: 一年365天四、“5S”活动:整理、整顿、清扫、清洁、态度。五、“不动火”管理 1、没有安全部门确定签发的火票不动火 2、没有防火器材及监火人不动火六、“巡检查挂牌制”:重点部位实行巡检挂牌制,定短期检查。七、人流、物流定置管理: 1、人员的活动路线及空间定位管理 2、使用的工具、设备、材料、工件等的位置规范、定位管理。八、“三点控制”:“危险点、危害点、事故多发点”的强化控制管理,挂牌标示。9 /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