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6 狼牙山五壮士教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387836468 上传时间:2023-10-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6 狼牙山五壮士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6 狼牙山五壮士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6 狼牙山五壮士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6 狼牙山五壮士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6 狼牙山五壮士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6 狼牙山五壮士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6 狼牙山五壮士教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狼牙山五壮士【教学目标】1.会写“寇、副”等14个字,会写“日寇、奋战”等20个词语。2.结合重点语句,感受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3.体会课文既关注群体,又聚焦个体的写法。【教学重难点】1.结合重点语句,感受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2.体会课文既关注群体,又聚焦个体的写法。【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时预习卡。2.准备资料:“状元成才路”多媒体课件;查找关于“狼牙山”“晋察冀根据地”“抗日战争”等方面的背景资料;电影狼牙山五壮士片段等。【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寇、副”等14个字,会写“日寇、奋战”等20个词语。2.会用列小标题的形式梳理课文内容。3.

2、初步体会课文既关注群体,又聚焦个体的写法。【教学过程】板块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了解背景,导入新课。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略中国,在中国的土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奋起抗战。1945年,抗日战争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在抗日战争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保家卫国、奋勇杀敌的英雄豪杰,他们的名字被刻入石碑,他们的事迹被广为传颂。今天,我们就去认识其中的一群人,他们就是“狼牙山五壮士”。(板书:狼牙山五壮士)2.齐读课文题目,教师设问:为什么课文题目是“狼牙山五壮士”,而不是“狼牙山五战士”?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壮士”呢?(敢于为正义事业牺牲的人)【设计意图】课文的

3、时代背景离学生比较远,学生对这段历史不是很了解,开课简介历史背景,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紧接着引导学生围绕课文题目质疑,抓住题目的“题眼”,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这是文章的中心所在。板块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学生自读:放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五位壮士?是按什么顺序写的?2.字词反馈。课件出示:日寇悬崖攀登山涧全神贯注斩钉截铁不屈雹子屹立喜悦居高临下惊天动地(1)指名认读,纠正读错的字音。(2)全班齐读。(3)书写指导。课件中要求会写的字变红突显。引导观察:你认为哪些字比较难写?教师提示:寇:“寇”的部件“攴”是指一只手举着有杈的棍子(或鞭子)的人,这种关起门来行凶的人不

4、是好人,所以称为“寇”。我们在写“攴”这个部件时,不要把它写成“支”,也不要把它写成“餐”的左上部分,部件上面的横左边不出头,下面是“又”。贯:注意笔顺,第三笔是竖,不是横,书写时不要写成上下两点。3.初读交流:课文写了哪五位壮士?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设计意图】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预习的方法,有一定的预习能力。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初读课文,并加强对难写字的指导,让学生初步认识五位壮士,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板块三再读课文,梳理情节1.引导默读:狼牙山五壮士的感人故事离我们已经很遥远了,反复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走进故事。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按事情

5、发展的先后顺序写了五位壮士的哪些壮举呢?2.借助示意图,梳理内容。(1)明确任务:课文一共9个自然段,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可分为五个部分,请按照示意图,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各部分的内容。课件出示:接受任务()()()跳下悬崖(2)学习第1自然段,梳理概括小标题的方法。提问:浏览课文,说说哪个自然段写“接受任务”。指名朗读,思考:哪个句子写了“接受任务”这件事?课件出示:七连决定向龙王庙转移,把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交流学法:你们发现用小标题概括各部分的方法了吗?(出示方法提示,指名学生交流)课件出示:逐段读课文,了解各部分的内容。抓住关键词句,提炼为四个字的短语。(3)指导学生

6、概括第2自然段的小标题。请浏览第2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出示课件。课件出示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提问:这句话中的哪个词可以概括后面的内容?(痛击)这一部分可以用哪个四字短语概括?(痛击敌人)(4)学生运用以上方法自主用小标题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课件出示: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3.借助情节图,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请根据小标题的提示,连起来说说这个故事。【设计意图】此教学环节,依据课后习题提示,利用小标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梳理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整体感知的能力。语文

7、要素板块四研读语段,发现写法1.自主研读: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圈画具体描写五位壮士痛击敌人的词句,体会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2.学生交流,感受英雄形象。(1)指名交流: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五壮士的英雄形象?课件出示: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 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2)教师引导: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每位战士的?点拨:要通过关注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来感受人物形象。第1句,抓住“沉着”,读出冷静,感受

8、班长的英勇无畏。第2句,抓住“大吼一声”“满腔怒火”,读出副班长对敌人的憎恨。第3句,抓住“抡”“使出”等词语,读出宋学义对敌人的仇恨。第4句,抓住“绷”“全神贯注”,读出两个小战士的专注。(3)指名分角色朗读。3.发现写法特点。(1)引导发现:刚才交流的句子具体描写了每位战士痛击敌人的情形。读读第2自然段前两句,你有什么发现?(先从整体概括描写五位壮士痛击敌人的情形,再分别写每位战士的具体表现。)(2)小结板书:文段的开头对五位壮士群体的概括描写就是“面”的描写,后面对五位壮士个体的具体描写就是“点”的描写。这种既关注群体,又聚焦个体,把“点”和“面”结合起来进行描写的方法叫“点面结合”。(

9、板书:点面结合)4.交流好处。(1)引发思考:第2自然段既关注了人物群体,也写了每一位战士,请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交流反馈。预设:从一群人到某个人,有一定的顺序;人物形象鲜明。(3)小结板书:从群体的全景到个体的特写,既给人以整体感,又突出了人物的特点,使我们对每个人物都有深刻的印象。(板书:突出人物特点)5.合作朗读。全班齐读写“面”的句子,指名读写“点”的句子。6.抄写词语:抄写“日寇”“奋战”等20个词语。【设计意图】本教学板块旨在引导学生抓关键词感受人物形象,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同时引导学生发现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不仅关注写什么,还关注是怎么写的,做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10、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板书设计】6狼牙山五壮士点面结合突出特点第2课时【课时目标】1.结合重点语句,感受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2.进一步体会课文既关注群体,又聚焦个体的写法。【教学过程】板块一回顾写法,导入新课1.回顾导入:上节课我们通过抓重点词句体会到了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了解“点面结合”这种描写场面的方法。2.师生合作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师生合作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再次感受五位壮士的英勇善战,既回顾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又为继续体会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作铺垫。板块二研读语段,对比写法语文要素1.默读课文第39自然段,找到点面结合描写场面的段落。2.引导交流:课文第39自然段哪些地方运用了点面结

11、合写场面的方法?(指名朗读)语文要素3.比较异同:课文第39自然段中“点”的描写和第2自然段中“点”的描写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学生交流。预设:(1)相同之处:都抓住了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进行描写。(2)不同之处:第2自然段对五位壮士逐一进行了描写,罗列了多个点;而第39自然段,对班长马宝玉的描写更多、更具体一些,这是一点一面的交织。(板书:多点罗列一点一面)4.品读关键语句。(1)浏览课文第39自然段,圈画描写班长马宝玉的句子,在句旁批注自己的阅读体会。(2)学生交流反馈。出示课件。课件出示: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

12、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a.说一说:从这个片段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b.“斩钉截铁”是什么意思?你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班长的坚定、果断?(“走”,语言简短。)c.指名读,指导读出“斩钉截铁”的语气。出示课件。课件出示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a.画出描写班长马宝玉动作的词语,并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b.提问:班长已经负伤了,为什么动作仍这么快?力量仍这么大?c.指名读,指导读出班长马宝玉对敌人的仇恨和英勇杀敌的决心。出示课件。课件出示班长

13、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a.读一读,说一说:你从砸枪跳崖这个片段中体会到了什么?b.指名读,指导读出班长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身先士卒的精神。c.全班齐读。语文要素5.聚焦“英勇跳崖”部分,体会点面结合的写法。(1)播放电影“英勇跳崖”片段。(2)指名读第69自然段。(3)交流点面结合的写法。引导:你发现这一部分是如何做到点面结合的?(面点面)【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比第2自然段和第39自然段,发现点面结合的不同表现方式,在领悟的过程中抓住关键词句感受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从而提

14、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品析能力。板块三配乐齐诵,升华情感1.配乐齐读:(出示插图,播放音乐)同学们,五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的画面时时在我们眼前浮现,那壮烈豪迈的口号声时时在我们耳边回响,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五位壮士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吧!齐读第69自然段。2.引导理解:此时此刻,你知道课文为什么用“狼牙山五壮士”作为题目,而不用“狼牙山五战士”了吧?3.回读课文题目:让我们带着对五位壮士的崇敬之情,一起再读课文题目!让我们深情地呼唤他们的名字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插图、音乐、齐读,感受五位壮士英勇就义的震撼场面,让学生通过读文、读题、呼唤壮士的名字来进一步感

15、受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板书设计】6狼牙山五壮士【作业设计】见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时作业。【教学反思】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结构严谨,主次分明,通过细致的人物描写来突出五位壮士不畏强敌、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壮举,字里行间饱含着对五位壮士的崇敬与颂扬之情。同时作为一篇在人物描写方面着墨较多的记叙文,文章选取了最能代表人物身份、性格的细节进行描写,既有对个体形象的细致描写,又有对人物群体形象的粗线条勾勒。因此,体会情感和领悟方法是本次教学的重中之重。1.聚焦壮举,体会情感。在理清课文条理、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找到描写五位壮士的句子,引导他们关注句子中的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体会五位壮士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壮举,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把文中人物的情感内化为学生的情感。这样,五壮士的形象得到了提升,精神得到了升华,课文的重点得到了突破。2.聚焦写法,领悟表达。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