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浅论中国制造业“世界工厂”的发展策略(一)

pu****.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8KB
约2页
文档ID:384837232
浅论中国制造业“世界工厂”的发展策略(一)_第1页
1/2

浅论中国制造业 “世界工厂 ”的发展策略 (一 )论文关键词:世界工厂;中国制造业;比较优势;技术创新;市场环境论文摘要:一个国家要想成为 “世界工厂 ”,就必须要具备资源的比较优势、对外开放的市场环境、金融实力的坚强支撑、技术创新的能力、政府有效的政策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中国制造业持续高速发展中国是否已经成为 “世界工厂 ”,是否应该成为 “世界工厂 ”,这些问题在国内外经济界和理论界引起了很多争论文章首先从“世界工厂 ”的定义入手,进一步分析了中国成为“世界工厂 ”的现实基础,并提出中国制造业成为“世界工厂 ”的发展策略何为 “世界工厂 ”?简言之, 世界工厂就是为世界市场大规模提供工业品的生产制造基地显然, “世界工厂 ”与工业化不同,它是特殊国家的特殊现象,世界上大多数的国家都经历过工业化的过程,但不是每个国家都能成为“世界工厂 ”一个国家要想成为 “世界工厂 ”就必须要具备资源的比较优势、对外开放的市场环境、金融实力的坚强支撑、技术创新的能力、政府有效的政策一、中国制造业现状以及向 “世界工厂 ”发展所占有的优势中国在成为 “世界工厂 ”方面所占有的优势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劳动力的素质不断提高并且成本低近几年, 高等院校每年招生规模迅速扩大,普通工人的文化水平也相应有所提高。

制造业的劳动力成本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上二)中国社会与政治稳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已基本建立, 经济运行充满活力, 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 并日益与国际经济运行规划接轨基础设施的 “瓶颈 ”障碍基本消除能源、交通、运输、通信、工程施工与设备安装等部门为制造业能够提供较为充分的保障三)工业配套能力强目前除少数高新技术设备和电子元件外,制造业所需要的原材料、设备、元器件和零部件,大多都能立足国内,其成本要低于进口同类产品四)国内有广阔的市场中国的家电、 电子通信设备产量迅速增长并进入世界前列,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国内市场需求量大广阔的国内市场既推动了经济规模的形成,又促进了国内竞争和技术进步二、成为 “世界工厂 ”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一)成为 “世界工厂 ”对我国的有利影响1.为国家创造了大量的外汇和税收,增加了劳动就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中国的最大实际就是人口多、 就业压力大, 发达国家的大量工厂向中国转移,无疑有利于减缓中国的就业压力和社会矛盾,同时也将催生中国的现代服务业,使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对于中国引进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是有利的中国制造业的科学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是落后的。

外商带来了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经验, 可以弥补我国目前在科研成果应用方面上的不足,将有利的促进中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的大系统之中3.跨国公司把制造基地转移到中国, 打破了国内某些领域原有的垄断和低效率的市场格局,带来了竞争活力,为中国企业进入全球研发、生产、销售和配套网络提供了机遇和空间二)成为 “世界工厂 ”对我国的不利影响1.自然资源的超限利用发达国家大量工厂向中国转移的同时,也将大量耗用自然资源的生产方式转移到了中国, 这样的结果不仅是发达国家大大减少了自然资源的进口, 节约了本土资源,还节约了外汇、提高了效率,树立了形象、增强了影响力而与此同时,中国自然资源却在不知不觉中被其超限利用2.环境治理压力增大发达国家在其大量工厂向中国转移的同时,也将相对低污染的生产方式留在了本土, 将相对高污染的生产方式转移到了中国, 从而增大了中国的环境保护压力3.经济危机风险增大发达国家大量工厂向中国转移,对中国来说不利于培育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业和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4.工人权益容易受到损害必须看到,外国企业看重的主要是中国庞大的不可想象的人力资源, 以降低成本的方式来牟取高额利润。

一些地方政府在劳资纠纷的过程中, 也多为资方说话,工人的权益很难保障我们应趋利避害, 以市场、 相对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和良好的服务换取发达国家大量工厂向中国转移但同时必须坚持自然资源的适度开发等原则, 坚持在较高标准的环境保护的前提下,按照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加大市场竞争力度三、中国制造业成为 “世界工厂 ”的发展策略中国能否成为 “世界工厂 ”,更多的不是一种目标,而是客观发展的过程,而这种过程却是与中国企业调整竞争战略、 加强自身实力分不开的 为加快中国制造业在中国特色的世界工厂之路上的发展步伐,我们应该结合我国的现实国情针对性的提出应对策略。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