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孙子兵法》理论运用于班级管理借本次学习之机,我系统的学习了《孙子兵法》,结合李殿任教授的精彩讲解,我在思考:孙子兵法理论能否与班级管理相结合?孙子兵法与班级管理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则有相融相通之处,兵法和计谋是用以对人谋事的,重在以智慧达到目的,主客体都是人班级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班级管理同样是既对人又谋事,主客体也都是人,也需要智慧所以要管好一个班级就像要管好一个国家,领好一支军队一样,仁爱虽重要,谋略亦不可少一、 知彼知已,百战不殆《孙子兵法》中《谋攻篇》告诉我们:既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百战百胜那么在班级管理中,“彼”者学生,“己”者班主任自己,“知己”不难,贵在“知彼”,仅仅将学生的学习情况了如指掌并非一个班主任的高明之处,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心理、能力水平、气质特征都搞清楚的话,在班级管理中就能更好地调动各方面的因素加以合理利用,收到良好效果班主任经常会带领学生参与各种各样的文娱、体育、知识竞赛、书法绘画等活动知彼”之术会给我们的工作带来诸多方便二、虚实可变,胜可为《孙子兵法》第六篇《虚实篇》中有一段话:“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它精辟地论述了“避实就虚”的战略意义。
这其中的奥妙也是一种教育之法,班主任在处理学生日常活动时,常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常当“判官”,升堂执印,虚实之术可以帮我们处理问题记得曾经有一位偷了钱的男孩,在我审问他之前,先让他读了《诚实的孩子》一文,然后又讲了班级丢钱的事,而后对他说:“列宁这个伟大的人物小时候也犯错了,何况我们呢?有错就改,还是好孩子我审清了这个案子,所用之法就是虚实之变三、 围师必阙,穷寇勿追 《孙子兵法》第七篇的《军争》中有这样的论述:包围敌人时要留出缺口,对陷入绝境的敌人不要过分逼迫将此兵法用在班级管理中,其实也正是我们班主任所讲求的严中有宽,宽严适度,对学生要宽严适度,对班级要紧中有松,否则的话,就会“水至清则无鱼”比如,有的学生常常不交作业,后来通过班级量化考评,家长严厉督导之后,他有所进步,能按时交作业了,而在这之后,又有那么三、五次旧病复发,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原谅他,接受这种改正之后的反复,因为学生的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此大动肝火伤的不仅是自己的身体,还有自己的威望和学生改过的自信四、 千变万化,为将之道在《孙子兵法》《九变》篇中,有这样一句话:“将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九,数之极,九变,多变之意。
这句话是讲在军事行动中针对外界的特殊情况,做到应变自如而不墨守陈规如果把一个班级看作一支军队,班主任不正是“将”的角色吗?有人曾经给我提过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你喜欢学生怕你还是不怕你?”但这道题却难住了我,因为我贪心地想“鱼”与“熊掌”都兼得,我既想摆出师道的尊严,让学生怕我,用良好地纪律作为学生学习好的保障;又想让学生不怕我,接近我,同我讲知心话,以便我“知彼知已因此,我在努力实现着在不同的学生面前,在不同的环境面前,在不同的情况面前,适时有变,作师长,作朋友,搞好班级管理五、 相机而行,伺机而动《孙子兵法》《火攻》篇中提到了五种火攻的方式,用来攻击敌军,一烧人马,二烧粮草,三烧辎重,四烧仓库,五烧粮道,还要选好起风的日子,等时机成熟,才能进行火攻这时机,是胜负的关键我们做班主任的也常有这样的体验,只有触到痛处才见效,这正是《孙子兵法》上所讲的“相机而行,伺机而动记得一次春游中,野炊活动采取小组自由组合,其中一位平时表现较差的同学让组合掉了,一向连老师批评也很少掉泪的他流下了伤心的泪水看到这种情况,我和他谈心,从组织纪律性谈到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他认识自己的缺点,他泪如泉涌,我又帮他选择了野炊小组,在野炊中,他专挑脏的,累的活干,做好饭先让别人吃,得到同学的好评。
以后的一段时间里,他进步很大我国近代史上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放战争的胜利都离不开《孙子兵法》的运用,当年的《孙子兵法和商战》也成为紧俏的畅销书之一,如果在班级管理中也善用兵法的策略,用谋略的智慧处理班务中的纷繁复杂之事,我们班主任定会有所收益,学生也定会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