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特征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379162302 上传时间:2023-09-1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特征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四川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特征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四川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特征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四川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特征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四川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特征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特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特征(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特征张立伟改革开放以来,四川文化产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20 世纪 80 年代,一些国有文化单位,以文为主开展多种经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采 取文经结合、以文补文的方式进行自我调整,积极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二是 20 世纪90 年代中后期,一些文化事业单位开始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体制改革,面 向市场自主经营、自求发展。三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四川省委、省政府认真落实 中央部署,把文化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加大文化体制改革的力度,四川文化产业 发展由此进入了快速发展新的阶段。2002 年,四川省第八次党代会召开,确定了未来五年奋力推进四川发展新 跨越的四大主要目标,其

2、中之一就是“西部文化强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2002 年底,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加快建设西部文化强省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 “文化强省建设包括文化事业的发展和文化产业的壮大,两者密不可分,相互促 进。在全面发展我省文化事业的同时,要以壮大文化产业为突破口,突出重点, 分步实施,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将文化产业逐步培育成我省国民经济新的增长 点。”八、O意见还阐明了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培育“一个文化中心”,突出“四 大特色文化”,达到“三个四分之一”,实现“两个提高”。“一个文化中心”是把 成都市培育成文化建设整体水平在西部地区名列前茅的重要文化中心。“四大特 色文化”是革命传统文化、巴蜀历史及文学

3、艺术文化、少数民族及宗教名胜文化、 现代高科技文化。“三个四分之一”是四川文化产业经济总量占西部地区的四分 之一,文化从业人员数占西部地区的四分之一,获国家级奖的文化成果数占西部 地区的四分之一。“两个提高”是提高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其增速高于全省 GDP 的增长速度;提高文化产业增加值在全省 GDP 中所占份额。5 年奋斗目标现在已经过了 3 年多。 2005 年,四川省文化产业总资产突破700 亿元,总收入达到 480 亿元,产业规模位居西部首位。一、宏观数据分析我们先从宏观层面观察四川文化产业,着重分析四组数据。目前最新的权威 数据是四川统计局编撰的四川统计年鉴 2005,我们就以它为资

4、料来源。第一组数据:四川文化产业的需求面。四川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中的教育文化 娱乐服务类人均支出,2003 年为824 元,2004 年为 874 元,增长6%。农村居民 消费支出中,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类人均支出,2003 年为 202 元,2004 年为 210 元,增长 3.9%。需求意味着市场,它是评估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因素。按产业 惯例,市场成长率大于 10才是高增长。单看这组数据,四川文化产业的市场 并不乐观。第二组数据:四川文化产业的供给面。我国于 2004 年发布了两个文件文 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和文化及相关产业指标体系框架,将文化产业发展列入 国民经济统计体系,但四川还缺乏这方面的具体

5、数据。我们只能从 GDP 增长推 断一个大概,2005 年,四川 GDP 增长 12.6%。而在 20012004 年,四川 GDP 年平均增长速度为 11.1%,第三产业年平均增长速度为 10.4%;如果再看更长时 期,19962004年,四川 GDP 年平均增长速度为 9.8%,第三产业年平均增长速 度为10.4%。从1996 年到2005年,包括文化产业在内的四川第三产业是以超过 10%的速度在高增长。供给增长大大高于需求增长,这意味着四川文化产业的发 展不是市场自然成长的结果,而是需要到其他方面找原因。第三组数据:四川文化消费在居民消费中的比例。以上关于文化产业需求的 第一组数据是看绝

6、对增长,这第三组数据是观察四川居民的消费构成,看相对增 长。2004 年,四川文化生活服务消费占城镇居民消费总额的 22.57%,占农村居 民消费总额的 16.21%。四川统计年鉴的数据始于1978 年,我们只以10年为 界看增长。在 1978 年,文化生活服务消费占城镇居民消费总额的 8.36%,占农 村居民消费总额的 3.95%;1988 年,文化生活服务消费占城镇居民消费总额的 9.11%,占农村居民消费总额的 4.39%;1998 年,文化生活服务消费占城镇居民 消费总额的 22.01%,占农村居民消费总额的10.58%。从长时期看,四川居民的 消费结构中,文化消费增长是很明显的。这意

7、味着,四川居民的消费结构在提升, 文化消费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增加在平稳上升。第四组数据:四川文化消费与全国的横向比较。根据2005 中国统计年鉴, 2004 年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中,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类支出增长 10.5%,占人均 消费性支出总额 14.38%,达到1032.80 元。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中,教育文化娱乐 服务支出增长5%,占人均消费性支出总额 11.3%,达到247.63元。将四川与全 国数据对比,有两个差距引人注目。一是四川文化消费的人均绝对值低于全国平 均水平。城镇是文化消费的主力军,仅看城镇居民,四川低于全国的 15.37%。 二是四川文化消费占人均消费结构的份额高于全

8、国平均水平。仍看城镇居民,四 川高于全国 56.95%。由前者,可看出四川文化消费的落后;由后者,四川城镇 居民消费结构高出全国平均一半多,又意味着这是一片发展文化产业的沃土。通过以上四组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几点结论:一是四川文化产业的需求,随 居民收入与消费的增长、随居民消费结构的提升在平稳上升。二是四川人均文化 消费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发展四川文化产业不能靠市场自然增长,必须人为 促进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三是四川文化产业的需求,是发展四川文化产业的瓶 颈,人为促进既要促进供给面,更要促进需求面,需要考虑如何大力鼓励内需。 四川居民的消费结构说明有开发内需的巨大潜力。四是四川文化产业在西部居

9、于 前列。仅从四川就可看出,从全局着眼,我国文化产业东部实力强大而西部尚待 开发,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龙头在东部,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西部。二、制度创新推动产业发展发展四川文化产业不能靠市场自然增长,必须人为促进。其中,政府主导的 制度创新起着特殊的作用。2005 年 8 月,省委宣传部主办“四川省文化产业经 营管理研修班”,与会的有四川各文化产业集团、文化企业的负责人,有人还希 望多讲讲关于文化产业的基础知识,这样的客观现实,怎么让企业来主导发展? 必须明确,发展有阶段性,发展较高阶段上遇到的问题与较低阶段的问题是不同 的;较高发展阶段上是错误的东西,在较低阶段上往往是正确的,反之亦然。在 文

10、化产业的起步阶段,政府的作用比文化产业成熟阶段要大得多。关键是在这个 阶段,发展的各种问题不是那么复杂,而政府比企业更容易、或成本更低地获取 宏观公共信息,如关于发展的前沿和趋势、各地的比较优势,尤其是可以借鉴发 达国家发达地区通过失败与挫折积累起来的发展文化产业的经验与知识,使自己 的发展可以避免从头摸索,尽可能少走弯路。政府“多一些知识”,这是它“多 一些作用”的可能性,将其转化为现实性,主要是通过制度创新来推动产业发展。四川在以下几个方面比较突出:一是培育产业主体。2003 年 10月,四川省委宣传部制定了关于西部文化 强省建设的五年规划,提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推进西部文化强省建设的具体

11、 思路。其中就有“整合资源、调整结构”,要“培育七大产业集团”;从此,四川 确立“以大集团带大产业”的发展思路,即利用政府力量推动资本的原始积累, 以迅速培育产业主体(详见“大集团带大产业格局基本形成”)。二是加快体制改革。政府“多一些知识”却不能重走计划经济的老路,直接 插手企业经营。政府推动原始积累初步培育起产业主体后,下一步就是加快体制 改革,以激发产业主体的内在活力。2004 年 4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 同志来川考察,要求四川“步子迈得再大一些,思想再解放一些,在西部地区文 化体制改革上先行一步。”并同意将四川列为不是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省的试 点省,享受国家有关文化体制改革

12、的财政、金融、税收等政策。李长春同志离川 当天,省委召开常委会,重要议题之一就是文化体制改革。2 个月后出台两个重 要文件,一是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 二是四川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的省级文化单位体制改革试 点工作方案。从此,四川文化体制改革加快了步伐(详见“体制改革取得实质 性进展”)。三是传播公共信息。政府多一些知识,当知识被广泛传播,它就成了公共物 品,成为不发达地区重要的后发优势。四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制定 发展规划。2003 年省委宣传部制定关于西部文化强省建设的五年规划,其目 标任务为:“创作一批文化艺术精品,建设一批文化标志

13、性工程,发掘一批珍贵 文化资源,培养一批优秀文化人才,组建一批文化产业集团。”各项还有细化要 求。市场经济中政府对企业、产业的“指导”或“劝说”,主要就是通过提供信 息实现调控。指导性的发展规划给企业打信号,提出奋斗目标、发展趋势和问题, 当企业更加明确宏观大势时,自然会进行内部改善来回应。其次,标明可行领域。 2005 年11月,四川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制定了 四川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的指导目录,向社会公布 29 个行业的准入信息, 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再次,树立行业标杆。2005 年 1 月,省委、 省政府召开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大会。这是一次

14、别致的会议,7 个 半小时的会议,有6 个小时是在现场观摩考察。“多看、少讲”,省委书记张学忠 说,“这既是会议,更是培训”。四川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庆、四川省 电影公司经理张北川、成都武侯祠博物馆馆长张丽君、德阳市杂技团团长周小衡, 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四川省文化经营管理突出贡献者”称号,代表着四川文化 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阶段高度。四是改善市场环境。不管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也不管在文化产业发 展的哪个阶段,改善市场环境都是政府的基本职责。2004 年 6 月,省委、省政 府关于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要求“贯彻落实国务院 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支持

15、文化产业发展和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 转制为企业的两个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03105 号)。政府有关综合部门和 财政、国资、人事、劳动保障、税务、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要加强沟通协商,认 真落实好国办发2003105 号文件中支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财政、 税收、社会保障、产业经营、投融资、资产处置、市场准入等方面的保障政策。” 还要求“抓紧制定符合我省实际、与国办发2003105 号文件相配套的政策措 施,为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政策环境。”也就是改善市场的 制度环境,其实质是保护产权,以利于企业形成长远稳定的社会和制度预期,这 是市场经济秩序的基础。五是搭建会展平台。政府的

16、基本职能之一就是“组织公共物品的供给”,大 型会展就是典型的公共物品。政府制定规则,调动多方力量,利用大型会展推动 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已成为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的突出现象。2005 年 11 月, 四川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四川省委宣传部成功举办了必将 载入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史的盛事“文化产业发展(四川成都)论坛暨首届 四川文化项目推荐会”。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副司长张晓杰称此次论坛为:“官产 学携手、会展经济发力”,他认为四川“所展示的文化强势不仅给来自全国各地 的与会者以强烈的冲击,而且使众多欲以文化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政府要员们 为之倾倒。”论坛虚实结合,采取“论坛项目推介成果展示”的模式,四川 各大文化集团豪华亮相,政府要员、企业精英、学界名流推波助澜,“压轴戏” 是四川文化项目推介会,最后一天是大型签约仪式。据不完全统计:共有 43 个 文化项目达成合作协议,项目合同金额 40.4 亿元人民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