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单元闯关检测(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378956074 上传时间:2024-02-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8.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用)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单元闯关检测(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江苏专用)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单元闯关检测(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江苏专用)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单元闯关检测(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专用)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单元闯关检测(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专用)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单元闯关检测(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闯关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18江苏盐城三模)“乐”原指早期人们用以表达情感的文化活动,如诗歌、音乐、舞蹈等。西周时出现了十分严格的乐舞制度。祭祀时“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大夫四,士二。夫舞所以节八音,而行少八风”。这样的变化() A.遵循血缘政治传统B.带有鲜明等级色彩C.强化了皇权的专制D.顺应了儒学的发展答案B“遵循血缘政治传统”是指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材料没有涉及,故A项错误;“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大夫四,士二”反映了森严的等级制度,故B项正确;“强化了皇权的专制”是在秦朝之后,故C项错误;儒学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产生并发展的,故D项错误。2.(2018

2、江苏苏州期末)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指出,“封建之道,盖有三端:慑服他部,责令服从,一也。替其酋长,改树我之同姓、外戚、功臣、故旧,二也。开辟荒地,使同姓、外戚、功臣、故旧移殖焉,三也。”下图中属于第三种情况的是()A.归顺周的商贵族微子启封于宋(商故地)B.周武王弟康叔封于卫C.周成王弟叔虞封于唐(即晋,夏故地)D.周贵族召公奭封于燕答案D燕国离周朝都城较远,分封到此地属于“开辟荒地”,周的贵族属于“故旧移殖焉”,符合题意。D正确;A属于第二类分封特点;B和C属于第一类分封特点。3.(2018江苏苏锡常镇三模)国语周语载:“姓者,生也,以此为祖,令之相生,虽不及百世,而此姓不改。族者,属也,享

3、其子孙共相连属,其旁支别属,则各自为氏。”由此推断姓氏对西周的政治影响是()A.确定分封诸侯的主要依据B.确定宗法关系的重要依据C.导致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D.导致形成严格的晋升制度答案B材料解释了姓氏的来源以及作用,显然说明西周时期姓氏是确定宗法关系的重要依据,B正确。姓氏是确定宗法制的基础,不是分封制,A错误;“等级制度”“晋升制度”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和D。4.(2018江苏扬州期中)西周初年,武王去世,周公辅佐成王,开创周朝大业。战国时,魏国率先模仿西周产生了文侯、武侯和惠成王,而后,诸侯国间此风盛行。这本质上说明()A.魏王们非常尊崇周朝先王B.诸侯争霸,周王地位受到挑战C.各国想借

4、此继承周王权威D.周王室衰微,宗法制趋向崩溃答案D战国时期,诸侯国模仿周天子时期封王,显然是对天子礼乐制度不予遵守,体现出分封制维系的宗法制的崩溃,故D正确。材料体现的不是对先王的尊崇,故A错误;B属于现象,不是本质的意图;C中“各国”说法绝对,材料反映的是模仿周天子制度。5.(2018江苏扬州模拟)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但历代皇帝“分王子弟,以为屏藩”的现象一直延续到清朝。这一现象说明()A.分王子弟是封建专制的体现B.宗法体系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分封制有利于政权的稳定D.周代制度在后代得以延续答案A历代皇帝“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皇帝制度中君主专制、皇权至上

5、的体现,故A项正确;宗法体系不是中央集权的基础,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不利于政权的稳定,故C项错误;分封虽然在后代得到延续,但是后来的分封已经不是先前的分封了,后期的分封是皇帝制度的内容和体现,故D项错误。6.(2018江苏无锡期末)某同学在上大学选修课中国古代文化时,在周振鹤的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一书中看到下图,请问这幅行政区划图描述了哪个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 A.西周B.秦朝C.汉初D.元朝答案C由图可以看出,该行政制度包括“郡”“县”“王国”“侯国”等,可知此图反映的是汉代的郡国并行制,是汉初的制度,故C项正确。7.(2018江苏高考压轴卷)据江苏尹湾汉墓出土的考古文物

6、集簿记载,当时东海郡有“县、邑、侯国卅八: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乡百七十里二千五百卅四,正二千五百卅二人。亭六百八十八,卒二千九百七十二人”。此记载()A.说明封国仍是朝廷的严重威胁B.佐证了西汉时期曾在地方分封诸侯C.表明西汉以前郡县制尚未推行D.填补了县以下基层机构的史籍空白答案B本题考查汉初的地方管理制度郡国并行制。解题时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当时东海郡有县、邑、侯国卅八: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侯国是分封制的结果,这说明当时仍然实行郡国并行制,故选B项。A项材料没有体现;C项表述与史实不符;D项表述过于夸大此史料的价值。8.(2018江苏南通模拟)东汉光武帝之时,察举制实施中有了“

7、授试以职”的正式规定,即郡国长官应先对秀才与孝廉委以一定职务,检验其是否“便习官事”,合格者方可举至中央。这一规定()A.打破贵族世代为官的陈规B.体现对官员吏治才能的重视C.彰显公开竞争的选官原则D.意在提高地方政府行政效率答案B秦朝实行官僚政治,已打破世官制,A项错误;“授试以职”说明被举荐到中央前需要有从政的历练,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公开竞争的信息,C项错误;“授试以职”是向中央举荐官员任职,与提高地方政府行政效率无关,D项错误。9.(2018江苏南通模拟)唐初三省制下,中书省的具体工作为批答奏章和起草诏书,是决策出令的第一道程序。门下省对诏令的审议封驳,成为决策出令的又一道重要程序

8、。门下省审复的诏令,经皇帝“画可”并加盖皇帝印玺后,再下达尚书省执行。材料反映的三省运行机制()A.有利于官僚政治的建立B.强化了尚书省的决策权C.削弱了至高无上的皇权D.推动了中央决策合理化答案D秦朝推行郡县制,标志着官僚政治代替贵族政治,排除A;尚书省掌执行,排除B;三省分工协作,但必须“加盖皇帝印玺”,说明皇权依然至上,排除 C;三省分工协作,推动了中央决策合理化,故选D。10.(2018江苏盐城期中)宋代读书人只有参加解试合格,才有机会参加省试,而考试的名额是基本固定的,并根据各地区情况进行分配。下表是宋代部分地区解试合格者占赴试者的比例。这反映出宋代()地区时间赴试人数分配名额录取比

9、例苏州庆历中2004501绍兴二十六年2 000131531福州绍兴二十六年3 40062561淳熙十年15 000622421A.科举考试对士人的吸引力日增B.名额分配确保了社会公平公正C.南方成为经济重心和文化中心D.教育发展严重滞后于人口增长答案A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宋朝苏州、福州两地的赴试人数、分配名额呈增长趋势,说明科举考试对士人的吸引力日增,A项正确。表格信息无法体现名额分配确保了社会公平公正,排除B项。据材料信息无法推断出南方成为经济重心和文化中心,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教育发展与人口增长的信息,排除D项。11.(2018江苏南通三模)元朝行省实行圆议连署制与分领制相结合。圆议连署

10、制下,数名行省正官共同议政决策,“事从公议”。分领制指“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四大职事由正官分别执掌。这种权力运作方式()A.着眼于集体议政监督皇权B.保障行省正官独立行使军政权力C.继承了唐代三省运行机制D.体现了行省正官之间的分权制衡答案D“圆议连署制与分领制”是行省官员的权力运作方式,不是着眼于监督皇权,A项错误;“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四大职事由行省正官分别执掌,而非由行省正官独立行使军政权力,B项错误;三省是中央官制,C项排除;“圆议连署制与分领制”体现出元朝行省正官之间的分权与制衡,D项正确。12.(2018江苏南京、盐城模拟)“(行省)名称太过,威权太重。凡去行省者,皆以宰相

11、自负,骄倨纵横,无敢谁何。”“方伯(地方长官的统称)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而后行。”这两则材料()A.反映了元朝君主专制得到强化B.证明了行省容易形成地方割据C.揭示了行省权力结构的双重性D.相互矛盾但并不符合历史事实答案C材料中“威权太重”“以宰相自负,骄倨纵横”表明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而后行”表明行省在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这两则材料揭示了行省权力结构的双重性,即大而不专,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了中央集权得到加强而不是君主专制得到强化,A项错误;行省虽拥有大权,但在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这可以防止地方割据,B项错误;两则材料从不同角度说明了行省制度的特点,并不

12、矛盾,而且符合史实,D项错误。13.(2019江苏南通、泰州、扬州模拟)永乐年间,内阁只是一个特命入值的朝臣辅佐皇帝办理机务的处所,六部等部院的政事都直接呈送皇帝。但到宣德年间,明宣宗让阁臣兼任六部尚书并“票拟”皇帝谕旨,经由皇帝“批红”后再经内阁下达部院。材料表明宣德年间()A.内阁成为法定的行政机构B.君主权力受到内阁的制约C.六部权力较明初大为下降D.六部不再直接听命于皇帝答案D明代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行政机构,A项错误;“阁臣兼任六部尚书并票拟皇帝谕旨,经由皇帝批红后再经内阁下达部院”表明内阁的职责只是“票拟”和谕旨下达,对君主权力无法构成制约,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六部权力大为下降的

13、信息,C项错误;“永乐年间六部等部院的政事都直接呈送皇帝。但到宣德年间经由皇帝批红后再经内阁下达部院”表明六部不再直接听命于皇帝,D项正确。14.(2019江苏泰州模拟)“凡京外王大臣有奉特旨到军机处恭听谕旨恭读朱笔及阅看各处奏折者,方得在军机堂帘内拱立,事毕即出。其余部院内外大小官员不得擅入。其帘前窗下,均不许闲人窥视。满汉章京之值房亦如之。”这一材料旨在强调军机处()A.极具机密性B.参与军政决策C.办事效率高D.办理军政要务答案A据“军机堂帘内拱立,事毕即出。其余部院内外大小官员不得擅入。其帘前窗下,均不许闲人窥视”等信息可知,材料旨在强调军机处保密性强,故A项正确;军机处参与处理内政外

14、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但只跪受笔录,没有决策权,故B项错误;材料主旨并非强调军机处办事效率高和办理军政要务,故C、D两项错误。15.(2018江苏盐城模拟)反腐剧人民的名义引发了收视热潮。雍正帝曾推行“养廉银”制度,即政府给予官员足够高的俸禄,以此杜绝官场贪污腐败现象。但事实上最终只剩下“高薪”而没有实现“养廉”。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A.惩治腐败不能仅靠制度建设B.雍正“养廉银”制度不够完善C.“人治”之下的腐败难以根治D.自古至今腐败现象不能根除答案D雍正帝推行“养廉银”制度,没有杜绝贪污腐败现象,表明惩治腐败不能仅靠制度建设,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雍正帝推行“养廉银”制度,最

15、终只剩下“高薪”而没有实现“养廉”,表明“养廉银”制度不够完善,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封建社会是人治社会,在“人治”之下腐败现象无法根除,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腐败现象在古代封建社会无法根除,但在当今的法治社会是可以根除的,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共13分)16.(2018江苏苏州期末)在中国古代社会,官僚制度是维系君主权力运作的重要支柱。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君为元首,臣为股肱,上下相维,内外相制,若网之有纲,丝之有纪古之王者,设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纲纪其内;设方伯、州牧、卒正、连帅、属长,以纲纪其外。尊卑有序,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率从。此为政之体也。司马光材料二中国自秦以下,传统政治,论位则君最高,论职则百官分治,论权则各有所掌,各自斟酌。如汉代之选举,唐代以下之考试,皆有职司,其权不操于君。朝廷用人,则一依选举考试之所得。故中国自秦以下之传统政府,仅可称之曰:“士人政府。”钱穆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