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战略研究05.我国生猪疫病综合防控战略研究(该整理)

上传人:德鲁****堂 文档编号:378398745 上传时间:2024-01-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7.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猪战略研究05.我国生猪疫病综合防控战略研究(该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生猪战略研究05.我国生猪疫病综合防控战略研究(该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生猪战略研究05.我国生猪疫病综合防控战略研究(该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生猪战略研究05.我国生猪疫病综合防控战略研究(该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生猪战略研究05.我国生猪疫病综合防控战略研究(该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猪战略研究05.我国生猪疫病综合防控战略研究(该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猪战略研究05.我国生猪疫病综合防控战略研究(该整理)(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生猪疫病综合防控战略研究近十余年,我国生猪产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规模化程度不断扩大和持续增长,在我国畜牧业及农业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产业发展的成就令全球瞩目。目前,我国的养猪数量占全世界存栏数的50%以上,已成为生猪养殖大国。然而,我国还远不是生猪产业强国,生产水平远不及养猪业发达国家,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疫病严重影响和困扰着我国的生猪生产,每年因疫病引起的猪的死亡率超过20%,经济损失巨大。因此,基于生猪疫病现状,着眼于生猪产业健康、稳定和持续发展,开展生猪疫病综合防控战略研究,提出目前和未来生猪疫病控制目标、方向和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节 生猪疫病现状一、生

2、猪疫病的流行现状(一)生猪疫病总体流行特点随着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的不断发展,疫病的复杂程度呈现出加重的趋势。总体而言,我国生猪疫病呈现以下流行特点:1.我国生猪疫病种类多而且复杂,疫病的总体控制水平低 目前,我国生猪疫病有增无减。我国存在数十种生猪疫病,包括病毒病、细菌病、寄生虫病,此外,还有一些营养代谢性疾病等。2.病毒性疫病是影响和危害生猪生产最为突出的疫病 在病毒性疫病中,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俗称“猪蓝耳病”)、猪口蹄疫、猪瘟、伪狂犬病、流行性腹泻等的危害最大,呈常发或流行态势,经济损失巨大。此外,猪传染性胃肠炎、猪圆环病毒病、猪日本乙型脑炎、猪细小病毒感染等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3.

3、细菌性疫病是养生产中的常发病、多发病,危害仍然不少 副猪嗜血杆菌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猪链球菌病、仔猪大肠杆菌病、附红细胞体病等是危害养猪产生的主要细胞性疫病,造成猪场较大的经济损失。4.新发疫病不断出现,严重影响养猪生产 近十余年来,生猪规模化养殖不断扩大,相应的新发疫病层出不穷,包括国外传入和引种带入的疫病,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圆环病毒病、副猪嗜性杆菌病、新生仔猪流行性腹泻等。每次新发疫病的流行给我国养猪生产均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5.老的疫病再度流行,经济损失巨大 由于一些病原的变异和新毒株的出现,如口蹄疫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伪狂犬病病毒、流行性腹泻病毒,引发疫病再度广泛流

4、行和传播,给养猪生产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有些病原(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毒株的多样性持续加大,给疫病预防与控制增加了难度。6.病原多重感染成为疫病的主要流行形式,严重影响疫病的诊断和防控成效 病原之间的多重感染较为普遍,包括病毒的多重感染,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瘟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猪细小病毒之间的多重感染;细菌的多重感染,如猪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附红细胞体之间的多重感染;此外,还有病毒与细菌之间的多重感染。如此导致临床发病绝非单一病原所致,从而引起临床和实验室诊断的误差和偏差,影响疫苗的免疫预防效果和防治策略的制订和实施。7.并发和继发感染疫病十

5、分普遍 由于我国病毒性疫病控制程度低,加之猪场病原的污染较重以及病原多重感染的存在,导致并发和/或继发感染疫病较为普遍,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并发猪瘟、传染性胸膜肺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圆环病毒病继发副猪嗜血杆菌病、猪链球菌病,传染性胸膜肺炎并发副猪嗜血杆菌病,猪癌继发巴氏杆菌病、沙门氏菌病等。8.免疫抑制性疫病普遍存在,影响猪群健康水平和对其他疾病的抵抗力 目前,我国猪群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的感染率较高,猪群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阴性猪场屈指可数,几乎没有猪圆环病毒2型阴性猪场。这两种病毒均是免疫抑制性病毒,感染猪群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尽管猪群不表现出临床症状,但对疾病的抵抗

6、力下降,处于亚健康水平,常常出现继发的细菌性疾病临床病例。9.猪群存在一些尚不完全知晓病原的感染,其潜在的危害不可忽视近年来,猪群的脑心肌炎病毒(EMCV)、猪细环病毒(TTSuV)、峰病毒(Kobuvirus)、博卡病毒(Bocavirus)等的感染受到关注。尽管这些病原感染在临床疾病中的意义以及与其他病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圆环病毒2型)间的关系(如协同致病)尚不完全清楚,但加剧了临床疾病的复杂性。10.临床疾病的复杂性和非典型性,影响疫病诊断与监测,控制难度也加大由于猪场病原压力增大,环境中病原的污染重,临床疾病的复杂性剧增,加之我国普遍使用疫苗(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减毒活疫苗)

7、进行猪群的免疫接种,导致一些疫病(如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临床发病呈现非典型性,影响疫病诊断与流行病学监测,造成诊断误差和偏差以及疫病预防与控制的盲目性。(二)重要生猪疫病的流行现状与趋势1.猪口蹄疫 口蹄疫(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以偶蹄动物为主的急性、热性、高度传染性疫病。该病是OIE规定的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口蹄疫作为一种政治性和经济性疫病,对我国生猪产业的危害不言而喻。我国养猪业长期以来深受口蹄疫之肆虐,以O型口蹄疫为主,呈现常发态势,以散发、地方性流行为主;O型口蹄疫病毒呈现变异性和毒株的多样性,缅甸98谱系毒株为近几年来的主要流行毒株;近年来

8、,我国有猪群感染A型口蹄疫和亚洲1型口蹄疫的临床报道,其传染源主要来自感染和发病牛。鉴于我国口蹄疫疫情的复杂性,不同血清型毒株的存在和毒株的变异,加之受到周边国家疫情的威胁和新毒株传入的可能性,猪口蹄疫疫情将不会平稳,加重和复杂的趋势难以避免。2.猪瘟 猪瘟(CSF)是由猪瘟病毒(CSFV)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疫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严重影响养猪生产。猪瘟是OIE规定的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目前,猪瘟仍是危害我国养猪生产的重大疫病,虽然疫情总体平稳,但呈现零星散发疫情不少,偶尔也有猪场因免疫失败造成暴发。临床上以非典型猪瘟为主,在一些地区或猪场不仅猪瘟病毒污染较重,而且时

9、有临床病例发生;猪场种猪群带毒现象较为普遍,一些猪场带毒率比较高,成为猪场猪瘟的主要传染来源,常引起哺乳仔猪、保育猪感染而发病;种猪带毒常发生繁殖障碍,如死胎增多;后备种猪有隐性感染或带毒现象,因种猪流通和交易而造成猪瘟病毒的传播,成为其他猪场和新建猪场猪瘟的主要传染来源;猪瘟病毒常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呈现二重感染或三重感染。猪瘟的控制程度直接与疫苗质量有关,一旦因疫苗质量不好或免疫程序不合理而导致免疫失败,就会引起非典型猪瘟(如母猪繁殖障碍、仔猪猪瘟等)的发生,甚至猪瘟的暴发。3.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

10、起猪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疫病,俗称“猪蓝耳病”。以妊娠母猪的繁殖障碍,如流产、产死胎和木乃伊胎,以及各种年龄猪特别是仔猪的呼吸道疾病为特征。该病是OIE规定的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高致病性毒株引起的疫情列为一类动物疫病)。2006年,由以基因组Nsp2编码区缺失30个氨基酸为特征的高致病性PRRSV毒株引起的严重型PRRS在我国广泛流行和发生,呈现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史无前例的经济损失。目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已成为影响我国养猪生产的第一大病毒性疫病,其控制程度直接影响猪场的生产成绩和经济效益。目前,由高致病性毒株引发的疫情总体比较平稳,猪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大

11、降低,但仍然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态势。在许多管理水平高、饲养条件好的大型规模化猪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已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然而,随着近年来高致病性毒株减毒活疫苗的不合理使用和盲目使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临床复杂性进一步加剧,临床上时常难以分清是疫苗毒所致还是野毒感染造成的。而且,有的活疫苗的安全性本身就存在问题,有不少猪场盲目使用这些疫苗后,直接导致猪群出现临床症状,包括仔猪的呼吸道疾病、妊娠母猪流产、免疫猪群的副猪嗜血杆菌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细菌性疾病的发病率上升。虽然高致病性PRRSV仍然是目前的优势流行毒株,但我国PRRSV毒株的多样性呈现急剧增加的趋势,出现了非结构蛋白2基因各式各

12、样缺失的毒株,甚至ORF5基因碱基缺失的毒株,同时出现了疫苗毒与野毒的重组病毒以及由疫苗病毒演化而来的毒株。此外,我国猪群中已出现PRRSV欧洲型毒株的感染,其对养猪生产的危害值得关注和重视。基于该病的现状,有可能出现新毒株并造成疫情的再发生和流行,该病的复杂性和控制难度将呈加重趋势。4.猪伪狂犬病 猪伪狂犬病(PR)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RV)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妊娠母猪的流产和产死胎、育肥猪呼吸困难、仔猪神经症状并伴有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哺乳仔猪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可达100%。2011年以前,我国普遍采用疫苗免疫接种预防和控制猪伪狂犬病,是规模化猪场相对控制较好的一种疫病

13、,临床发病较为少见,主要以种猪群带毒为主。2011年以来,猪伪狂犬病再度肆虐,先后在华北、华中、华东以及华南地区流行,发病猪场数量多、经济损失大。临床上呈现出典型的伪狂犬病症状,发病母猪群流产、仔猪神经症状和高发病率与病死率,生长育肥猪可见神经症状。一些本来是伪狂犬病阴性的猪场变成阳性,发病(母)猪群gE抗体阳性率几乎达100%。已有的研究表明,引发疫情的毒株是一种新毒株,其抗原性不同于先前的伪狂犬病病毒,现有的疫苗不能提供完全保护。目前,该毒株仍在继续流行,无疑给猪伪狂犬病的预防与控制、净化与清除造成了不小的难度,该病在规模化猪场不会平稳。5.猪流行性腹泻 猪流行性腹泻(PED)是由猪流行性

14、腹泻病毒(PEDV)引起的猪的一种肠道传染病,临床上以排水样稀粪、呕吐、脱水为特征,15日龄哺乳仔猪呈现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几乎达100%。2010年以来,我国各地规模化猪场遭受流行性腹泻的流行,发病猪场很多,特别是在冬、春两季;310日龄内的哺乳仔猪呈现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几乎整窝发病和整窝死亡,发病率达100%,病死率达80%100%,发病仔猪表现为水样腹泻;其他阶段的猪和母猪也有发病,但症状较轻;发病猪场疫情可持续1个月以上,造成数千头仔猪死亡,经济损失巨大。业已表明,引起疫情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毒株是一种不同于我国先前毒株的新毒株,其S基因与韩国毒株同源性最高,推导的氨基酸相似性为9

15、6.9%,呈现特征性的变异,即在S蛋白的第55位与56位氨基酸之间、第135位与136位氨基酸之间分别有四个氨基酸(GENQ)和一个氨基酸(N)的插入,以及第156位的氨基酸缺失。无论是现有的猪流行性腹泻灭活疫苗,还是活疫苗,其免疫效果均不理想,不能抵抗新的流行毒株的感染。此外,发病猪场的母乳带毒,新生哺乳仔猪可以通过吮乳而受到感染,给控制该病的发生造成了相当大的难度。未来数年内,PED还会有疫情发生。6.猪圆环病毒病 猪圆环病毒病是由猪圆环病毒2型(PCV2)所引起的一系列疾病的总称,包括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猪皮炎与肾病综合征(PDNS)等,又称为猪圆环病毒相关疾病(PCV

16、AD)。目前,PCV2已成为猪场常在感染病原,各个阶段猪的血清学阳性率均较高,尽管临床上可见PMWS和PDNS的病例,但总体对养猪生产的危害较轻。PCV2常与PRRSV、猪肺炎支原体、猪病毒(PPV)等并发感染,增加了临床的复杂性,也可继发副猪嗜血杆菌,使感染猪群病情加重和死亡率升高。疫苗免疫接种有利于降低PMWS的发生、提高仔猪日增重、降低病毒血症持续时间。7.副猪嗜血杆菌病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猪的一种接触性细菌性传染病,又称为格氏病(Glasserapos;s disease)、猪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临床上主要以关节肿胀、疼痛跛行、呼吸困难和胸膜、心包、腹膜及四肢关节浆膜的纤维素性炎症为特征。该病多发于哺仔猪、断奶后10天左右的保育仔猪,发病率一般为10%15%,而病死率可达50%以上。副猪嗜血杆菌病已成为我国养猪生产中常见、多发的细菌性传染病,特别是极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