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4篇

上传人:请**** 文档编号:378321193 上传时间:2024-01-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4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4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4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4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4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4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4篇(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4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范文1 教学目标 1、认识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语文教案邹忌讽齐王纳谏。 2、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 3、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4、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中对文章的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的领悟 2、本文记述了邹忌以自己的生活感受为喻,讽劝齐王纳谏除蔽的故事,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邹忌讽齐王纳谏。如何较全面、正确地认识邹忌这个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1、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课

2、时安排 安排2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导语: 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解题 1、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用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地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2、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

3、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范文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战国策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 3、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4、理解文中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用自学、质疑、答疑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来学习课文,鼓励学生发表自已的见解. 2、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文章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的领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要有勤于思考和自知之明的精神. 2、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掌握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

4、,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二)难点:体会邹忌劝谏的技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中国历史上不乏忠臣进谏的故事,但他们的命运都各不相同:比干劝商纣王不要沉湎于酒色而被挖心,蹇叔劝谏秦穆公不要出兵伐郑而被嘲讽羞辱,屈原劝谏楚怀王连齐抗秦而被放逐,伍子胥劝谏吴王夫差除掉勾践而身为戮没,但邹忌劝谏齐威王却收到成效。这是什么原因呢?让我们从今天要学习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寻找答案吧。(板书课题)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简介战国策 战国策原名国事短长事语等,由于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至于这部书的已不

5、可考。 战国策主要记述战国时代策士们的言行和主张。其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等。战国策不愧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2、简介邹忌 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3、简介齐威王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后来听从谋臣的劝谏,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4、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掌握字音及节奏。 疑难字音昳(y)丽朝(zho

6、)服衣冠(gun)窥(ku)镜 期(j)年间(jin)进朝(cho)于齐 (2)学生自读课文,结合解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翻译课文。 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共同探讨翻译中的疑难问题,教师巡视,答疑解惑。收集共性问题以供全班讨论交流。 (3)检测学习效果,开展文言知识竞赛。 将全班同学分为A、B两组,每组底分为100分,错1题扣10分,每组单数题由A组代表完成,双数题由B组代表完成,教师及时公布正确答案。 (课件显示以下各题,显示一题完成一题)(附参考答案) 说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词义。 今齐地方千里古义:土地方圆 今义:处所 宫妇左右古义:国君旁边的近臣 今义:表方位 明日,徐公来古义:第二

7、天 今义:今天的下一天 修八尺有余古义:长,高 今义:修理 私我也古义:偏爱 今义:自私 邹忌讽齐王纳谏古义:委婉规劝 今义:讽刺 解释加点词的意义,注意词类活用现象。 朝服衣冠:名词用作动词,穿戴。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名词用作状语,当面。 吾妻之美我者:意动用法,“认为美”。 臣之妻私臣:名词用作动词,偏爱。 闻寡人之耳者:使动用法,“使听到”。 判断一词多义。 朝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朝服衣冠:早晨 孰我与城北徐公孰美:代词,谁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同“熟”,仔细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邹忌修八尺有余:“有”通“又”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孰”通“熟”,仔细 (4)根据两组答题情

8、况,师生共同评议,评出优胜组,予以表扬。 (5)全班齐读课文,注意读准句读,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研读第一段 (1)学生活动课本剧表演:学生分别扮演邹忌、妻、妾、客、徐公,请一位学生做旁白。 (2)思考:他们表演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妻、妾、客在表述及语气上有何细微不同,可否找出? 为何妻、妾、客都夸邹忌好看? 邹忌从这些回答中受到什么启发? 这一段与讽齐王有什么关系? (3)学生活动四人学习小组讨论,选派代表全班交流讨论结果。 (4)教师点拨。 (5)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朗读指导:此段从邹忌与徐公比美写起,三问三答,非常精彩。他们身份不同,想法不同,语气也各不相

9、同:其妻由衷的爱恋之情,其妾畏惧拘谨之情,其客的阿谀奉承之情都要读出来。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我与徐公孰美?”三个问句,一问其妻,二问其妾,三问其客。要读出邹忌窥镜后的自得又不自信之心理。 妻之答,要读出浓浓的爱恋之情;妾之答,要读出怯怯的拘谨之情;客之答,要读出其阿谀奉承之情。 (6)学生分角色朗读,师生共同评价,全班齐读。 (7)小结本段。 2、研读第二段 邹忌与徐公比美的事情为讽齐王纳谏埋下了伏笔,邹忌比美的事与我们所要讲的邹忌讽齐王纳谏究竟有何关系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段。 (1)思考:邹忌之妻私他,妾畏他,客有求于他,那么齐王是否也有同样的情况呢? (2)学生讨

10、论探究,交流探究结果。 (3)教师点拨 妻私我宫妇左右私王 三比妾畏我邹忌受蒙蔽朝廷之臣畏王齐王也受蒙蔽 客求我四境之内求王 这种推理方法叫类比推理,这种设置或借用一个寓言、故事或自然现象来说明一个抽象道理的方法叫做“设喻说理”。 (4)有感情地朗读,在诵读中体会类比推理、设喻说理的妙处。 提示本段是邹忌用现身说法、亲身体验讽劝齐王。读来要娓娓动听,如与人细语叙家常。三比之中,道理自然而出,节奏感很强,读时要注意。 四、课堂讨论,拓宽延伸 1、前面我们说过,邹忌劝谏齐威王收到成效。读完全文,请你谈谈,邹忌劝谏成功有哪些原因。 2、进谏难,纳谏也难。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 五、板

11、书提示,指导背诵 妻私 三问三答妾畏邹忌受蒙蔽 客求 妻私我宫妇左右私王 三比妾畏我朝廷之臣畏王类比推理齐王也受蒙蔽 客求我四境之内求王 家事设喻说理国事 六、布置练习,课堂检测 1、辨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见课本P176第二题) 2、比较邹忌三问和妻、妾、客三答句式及语气的不同之处。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范文3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大家翻开课本第92页,今天们学习一篇新的古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我们先来看题目。从题目中我们能得到什么信息呢?一个是本篇古文涉及到的两个人物,邹忌和齐王;另一个是这篇古文将要讲的两件事,邹忌讽齐王和齐王纳谏。大家在仔细观察一下题目,在“邹忌讽齐王”中,“齐王”

12、是做“讽”的宾语,而在“齐王纳谏”中,又是做“纳谏”的主语,这种在同一个句子中,同时做两种句子成分的词语叫做兼语,而这种兼语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叫做兼语句。 我们再来看一下“讽”字,在课文的注解是什么样的?是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为什么这里用“讽”呢?为什么邹忌要用含蓄的话去暗示或劝告齐王呢?为什么不直言进谏呢?大家一定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过的勾践灭吴中,文种是怎样进谏的?很直白犀利的吧?责备与抱怨的语气凸显在字里行间,他甚至很直白的责备勾践“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让后乃求某成,无乃后乎?”这样的谏言,尽管是忠言,可是毕竟逆耳。所以尽管文种帮助勾践灭掉了吴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终究还是难免杀身

13、之祸。伴君如伴虎,所以作为臣子,为了保全性命,但是又要紧守作为臣子的本分,言行举止都必须顾及很多东西。所以邹忌在进谏的时候,选择了“讽”的方式,这既符合他作为臣子的身份,同时也表明邹忌的聪明。那么邹忌将会怎样“讽”齐王的,结果又是怎样的?我们一起去文种寻找答案。 二、战国策简介 战国策,课文的注解中提到了战国策记载了这一系列国家的历史,主要记载的是各国谋臣测试纵横捭阖的斗争以及相关的谋议或辞说。它是我国历史上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著作。它的已经不可考证。后来经过西汉的刘向整理编辑后,才定名为战国策。因为战国策主要是以记载策士的游说活动为中心,所以战国策的文章又有这样三个特点:长于说事,无论是个人陈述还是双方辩解,都喜欢夸张渲染,充分发挥,畅所欲言;描写人物形象极为生动;书中常用巧妙生动的譬喻说事,常常通过一些有趣的寓言故事来讲道理,增强论者的说服力。大家对战国策可能有些陌生,但是对战国策中用来说理的寓言故事一定不陌生,像亡羊补牢、南辕北辙、狐假虎威、鹬蚌相争等等。 从体例上看,战国策属于国别体史书,大家还记得之前我们接触过的哪一部史书也属于这种体例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