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之文言文知识整理

上传人:g****z 文档编号:378120749 上传时间:2024-01-25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239.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之文言文知识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之文言文知识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之文言文知识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之文言文知识整理(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上册之文言文知识整理目录世说新语(编者:刘义庆)十二章(编者:孔子弟子以及再传弟子)诫子书(诸葛亮)狼(蒲松龄)穿井得一人(编者:吕不韦)杞人忧天(编者有争议) 世说新语二则编者:南北朝刘义庆一、文学常识刘义庆(公元403年公元444年),字季伯,汉族,原籍南朝宋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学家,南朝宋宗室,袭封临川王。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世说新语是一部志人笔记小说,主要记述东汉末年到南朝宋时二百多年间士族阶层的言谈风尚和琐闻轶事。主要记载士人的言谈思想,反映上层社会的生活面貌,记载颇为丰富真实,描述了当时士人所处的时代状况及政治社会环境,展示

2、了“魏晋风度”。二、原文及翻译咏雪谢太傅1寒雪日内集2,与儿女3讲论文义4。俄而5雪骤6,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7?”兄子胡儿8曰:“撒盐空中差可拟9。”兄女曰:“未若10柳絮因风11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12,左将军王凝之13妻也。【注释】1谢太傅:即谢安,字安石,陈郡阳夏人,东晋政治家。死后追赠为太傅。2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3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4文义:文章的义理。5俄而:不久,一会儿。6骤:急。7何所似:像什么。 8胡儿:即谢朗,字长度,小名胡儿,谢安次兄谢据的长子。9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差,大体。拟,相比。10未若:不如,不及。11因风:乘风。因

3、,趁、乘。12公大兄无奕女:指东晋诗人谢道韫,谢无奕之女,聪慧有才辩。无奕,谢安长兄谢奕,字无奕。13王凝之:字叔平,书法家王羲之的次子,曾任左将军。【译文】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陈太丘14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15,期日中16。过中不至,太丘舍去17,去后乃18至。元方19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20?”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

4、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21。”元方曰:“君与家君22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23之。元方入门不顾24。【注释】14陈太丘:即陈寔(sh),字仲弓。曾任太丘长。太丘,县名,治所在今河南永城西北。15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16日中:正午时分。 17舍去:丢下(他)而离开。舍,舍弃。去,离开。18乃:才。19元方:即陈纪(129-199),字元方,陈寔的长子。20尊君在不:令尊在不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同“否”。21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委,舍弃。22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23引:拉,牵拉。24顾:回头看

5、。【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三、字词整理(一)通假字尊君在不:“不”同“否”(二)古今异义词与儿女讲论文义: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古义);儿子与女儿(今义)

6、未若柳絮因风起:趁,乘(古义);因为(今义)期日中:约定(古义);名词,日期;量词(今义) 太丘舍去:离开(古义);任,派(今义)相委而去:舍弃(古义);任,派(今义)(三)一词多义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天。期日中:太阳。不:尊君在不:同“否”。日中不至:没有。(四)词类活用友人惭,下车引之:“惭”,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感到惭愧。(五)特殊句式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判断句,“也”表判断。谢太傅(于)寒雪日内集:省略句,省略介词“于”。(太丘)去后(友人)乃至:“去后”前省略主语“太丘”,“乃至”前省略主语“友人”。白雪纷纷何所似:倒装句,疑问句中,代词充当宾语,宾语前置,是“白雪纷纷何所似”的倒装。

7、四、文章内容梳理1.文章结构图 2.文章主旨咏雪这则小故事通过谢家“儿女”咏雪一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同时也透出一种生活的雅趣和文化的传承。陈太丘与友期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了年纪小小的陈元方明白事理、率真方正的优秀品质,同时从另一个侧面告诫人们做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五、真题精选1.对于文中的字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内集:家庭聚会。B俄而:不久,一会儿。 C欣然:高兴的样子。D因:原因是。2.根据注释,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现代汉语。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3.下面两句诗句对比,陈述有误的一项是()A“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有画面美感,写出了大雪漫天的

8、氛围。 B“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写实,描摹出了大雪的色彩和下落之态。 C“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有诗歌意蕴,以春景喻冬景非常巧妙。 D“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情感更饱满,表现出了诗人对大雪的喜爱。 4.“未若柳絮因风起”被后人称为咏雪佳句,妙在何处?5.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谓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日:“大军至,一郡俱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去,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注释】

9、荀巨伯:东汉人。胡贼:胡人,泛指入侵中原地区的少数民族。可:应该。相视:看望你。止:留下。班军:即班师,出征而回。(1)解释下列词。尊君在不?友人有疾,不忍委去(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君与家君期日中。宁以我身代友人命。(3)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方正篇。方正,指人行为、品行正直,合乎道义。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出陈元方的“方正”?荀巨伯探友突出了“义”,荀巨伯的“义”表现在哪些地方? 【答案】1.D2.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3.B4.柳絮团状与雪花在形态和动态上相似,给人以想象和美感,比喻十分传神。预示着春天即将到来,有深刻的意蕴。5.(1)同“否”放弃(2)您与

10、我父亲约在正午。我宁愿用我的性命来换取朋友的性命。(3)首先元方彬彬有礼地回答了客人的问话:“待君久不至,已去”;接着据理驳斥客人对父亲的责骂:“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最后写“元方入门不顾”可谓有理有据,落落大方,明白事理。荀巨伯没有留下友人独自离去,胡贼入城后,他愿代友人去死。 论语十二章编者: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一、文学常识孔子(前551年-前149年),名丘,字仲明,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后世尊称其为“大成至圣先师”,并沿用至现代。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

11、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创立儒家学说派,开创全新教育理念,“有教无类”的思想在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二、原文及翻译子1曰:“学而时习2之,不亦说乎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4,不亦君子5乎?”学而6【注释】1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12、,这里指孔子。2时习:按时温习。时,按时。3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说,同“悦”,愉快。4愠(yn):生气,恼怒。5君子:指有才德的人。 6学而:和下文的“为政”“雍也”“述而”等一样,都是论语的篇名,是从各篇第一章第一句中摘取出来的,并没有特别的意义。【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曾子7曰:“吾8日9三省10吾身:为人谋11而不忠12乎?与朋友交而不信13乎?传14不习乎?”学而【注释】7曾子(前505-前436):姓曾,名参(s

13、hn),字子舆,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8吾(w):人称代词,我。9日:每天。10三省(x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一说,实指,即下文所说的三个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11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12忠:竭尽自己的心力。13信:诚信。14传(chun):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子曰:“吾十有五15而志于学,三十而立16,四十而不惑17,五十而知天命18,六十而耳顺19,七十而从心所欲20,不逾矩21。”为政【注释】15十有五:十五岁。有,同“

14、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16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17惑:迷惑,疑惑。18天命: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命,命令。19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认为是指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20从心所欲:顺从意愿。21逾矩:越过法度。逾,越过。矩,法度。【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子曰:“温故而知新22,可以为师矣。”为政【注释】22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子曰:“学而不思则罔23,思而不学则殆24。”为政 【注释】23罔(w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24殆(di):疑惑。【译文】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望文生义,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