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卷**** 文档编号:376938634 上传时间:2024-01-1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8.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河南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河南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河南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河南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语文试卷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的讲话中,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上述重要讲话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重大理论指导,是从民族和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对深化教育改革、完善教育体系建设提出的重大任务。在2013年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习近平总书记历数在革

2、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劳动者杰出代表,既包含体力劳动者,又包含脑力劳动者;既包含简单劳动者,又包含复杂劳动者;既包含物质生产劳动者,又包含精神生产劳动者。诚实劳动与创造性劳动一样,都是对劳动的性质规定,前者是强调劳动目的、方法和手段的正当性,后者则是强调劳动要素、方法和结果的发展性。(摘编自文新华论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指导深入推进劳动教育)材料二:劳动是一切成功的必经之路,劳动教育是成长成才的题中之义。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劳动教育,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立德树人

3、的理念,对推动劳动创新、建设教育强国意义重大。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基因。孟子中就有“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的记载。勤劳创业、耕读传家是中国教育的重要内容,“劳”与“学”在历史上从未分离过。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儿童劳动教育应谋求手脑相长。长期以来,劳动教育融入改造自然、创造历史、发展自我的过程中,发挥了兴国利民的重要作用。应该看到,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在学校课程的实施中,存在“口头上重视、课程上忽视”等情况,劳动教育内容大多以活动的方式呈现;人们对社会和家庭对劳

4、动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也认识不足。推动全社会重视劳动教育,就要使家庭劳动教育日常化、学校劳动教育常规化、社会劳动教育多样化,形成劳动树人、协同育人的格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意见强调,“家庭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鼓励孩子利用节假日参加社会劳动,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意见同时提出,“学校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包括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统筹安排课内外劳动实践时间,有序安排学生集体劳动,等等。而从社会角度看,企业公司、工厂农场可以开放实践场所,工青妇、公益基金会、社会福利组织等可以搭建多样化劳动实践平台。在推动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理

5、念的基础上,更应倡导创造性劳动。当前,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这就要注重生活实践、社会实践、劳动实践的锤炼,培养孩子们的实践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近年来,在全面深化教育领城综合改革中,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出台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等,就是着眼于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的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强化诚实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一切劳动者,只要肯学肯干肯钻研,练就一身真本领,就能在劳动中体现价值,展现风采,更能在劳动中拓宽个人成才、国家发展的广阔天地。马克思说:“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中华民族是勤于劳

6、动、善于创造的民族。广大青少年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推动他们从小接受劳动教育、感受劳动之美,养成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习惯,从而以劳动教育树时代新人,用劳动之手创造幸福生活。(摘编自吕文利以劳动教育树时代新人)材料三:人生活在具体的、现实的社会中,人的全面发展要受到方方面面社会条件的制约,教育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条件。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马克思说:“要改变一般人的本性,使他获得一定的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或训练。”在教育中,如何才

7、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呢?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在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中,将教育与劳动相结合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在日常生活劳动教育方面,让学生注重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主动分担家务,掌握洗衣、做饭等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在服务性劳动教育方面,强调让学生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志愿服务,培育公共服务意识,使学生具有面对重大疫情、灾害等危机主动作为的奉献精神,参与社区治理。在生产劳动教育方面,强调让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丰富职业体验,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

8、业的劳动态度,提升就业创业能力。这样对劳动教育的进一步细化,将教育与劳动相结合,充分发挥了劳动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独特育人价值。(摘编自陈云龙劳动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途径)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诚实劳动是就劳动性质而言的,它强调了劳动目的、方法和手段的正当性,因而党和国家非常重视。B.勤劳创业、耕读传家是中国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国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是由春秋时期儒学的倡导而开始的。C.对大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学校起到主导作用,家庭基础作用也重要,社会可以搭建多样化的劳动实践平台。D.劳动者要在劳动中体现价值、展现风采,要在劳动中拓宽个人成才的天地,就要树立

9、肯学肯干肯钻研的精神。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劳动教育非常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劳动的重要性,并高度评价劳动者。B.马克思认为,在现实性上,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使人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需要借助教育或训练。C.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出台中国高考评价体系重点都是为了强化劳动教育。D.近年来,在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这与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劳动教育存在不足有关。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在我们的社会中,劳动不仅是经济的范畴,而且是道德

10、的范畴。”B.“加强青少年学生劳动教育是一个关乎人才培养和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课题。”C.“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D.“当劳动是快乐时,生活是美的;当劳动是一种责任时,生活就是奴役。”4、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5、为什么要在大中小学生中加强劳动教育?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文城余华在溪镇有一个人,他的财产在万亩荡,那是一千多亩肥沃的田地,河的支流犹如繁茂的树根爬满了他的土地,稻谷和麦子、玉米和番薯、棉花和油菜花、芦苇和竹子,还有青草和树木,在他的土地上日出和日落似的此起彼伏,一年四季从不间断,三百六十五天都在欣欣

11、向荣。他开设的木器社遐迩闻名,生产的木器林林总总,床桌椅凳衣橱箱匣条案木盆马桶遍布方圆百里人家,还有迎亲的花轿和出殡的棺材,在唢呐队和坐班戏的吹奏鼓乐里跃然而出。溪镇通往沈店的陆路上和水路上,没有人不知道这个名叫林祥福的人,他们都说他是一个大富户。可是有关他的身世来历,却没有人知道,他的外乡口音里有着浓重的北方腔调,这是他身世的唯一线索,人们由此断定他是由北向南来到溪镇。很多人认为他是十七年前的那场雪冻时来到的,当时他怀抱不满周岁的女儿经常在雪中出现,挨家挨户乞讨奶水。他的样子很像是一头笨拙的白熊,在冰天雪地里不知所措。那时候的溪镇,那些哺乳中的女人几乎都见过林祥福,这些当时还年轻的女人有一个

12、共同的记忆:总是在自己的孩子啼哭之时,他来敲门了。她们还记得他当初敲门的情景,仿佛他是在用指甲敲门,轻微响了一声后,就会停顿片刻,然后才是轻微的另一声。她们还能够清晰回忆起这个神态疲惫的男人是如何走进门来的,她们说他的右手总是伸在前面,在张开的手掌上放着一文铜钱。他的一双欲哭无泪的眼睛令人难忘,他总是声音沙哑地说:“可怜可怜我的女儿,给她几口奶水。”他的嘴唇因为干裂像是翻起的土豆皮,而他伸出的手冻裂以后布满了一条一条暗红的伤痕。他站在他们屋中的时候一动不动,木讷的表情仿佛他远离人间。如果有人递过去一碗热水,他似乎才回到人间,感激的神色从他眼中流露出来。当有人询问他来自何方时,他立刻变得神情迟疑

13、嘴里轻轻说出“沈店”这两个字。那是溪镇以北六十里路的另一个城镇,那里是水陆交通枢纽,那里的繁华胜过溪镇。他们很难相信他的话,他的口音让他们觉得他来自更为遥远的北方,他不愿意吐露自己从何而来,也不愿意说出自己的身世。与男人们不同,溪镇的女人关心的是婴儿的母亲,当她们询问起孩子的母亲时,他的脸上便会出现茫然的神情,就像是雪冻时的溪镇景色,他的嘴唇合到一起以后再也不会分开,仿佛她们没有问过这样的问题。这就是林祥福留给他们的最初印象,一个身上戴雪花,头发和胡子遮住脸庞的男人,有着垂柳似的谦和田地般的沉默寡言。有一人知道他不是在那场雪冻时来到的,这个人确信林祥福是在更早之前的龙卷风后出现在溪镇的。这个人

14、名叫陈永良,那时候他在溪镇的西山金矿上当工头,他记得龙卷风过去后的那个早晨,在凄凉的街道上走来这个外乡人,当时陈永良正朝着西山的方向走去,他要去看看龙卷风过后金矿的损坏情况。他是从自己失去屋顶的家中走出来的,然后他看到整个溪镇没有屋顶了;可能是街道的狭窄和房屋的密集,溪镇的树木部分得以幸存下来,饱受摧残之后它们东倒西歪,可是树木都失去了树叶,树叶在龙卷风里追随溪镇的瓦片飞走了,溪镇被剃度了似的成为一个秃顶的城镇。林祥福就是在这时候走进溪镇的,他迎着日出的光芒走来,怀抱一个婴儿,与陈永良迎面而过。当时的林祥福给陈永良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的脸上没有那种灾难之后的沮丧表情,反而洋溢着欣慰之色。当陈永良

15、走近了,他站住脚,用浓重的北方口音问:“这里是文城吗?”这是陈永良从未听说过的一个地名,他摇摇头说:“这里是溪镇。”然后陈永良看见了一双婴儿的眼睛。这个外乡男人表情若有所思,嘴里重复着“溪镇”时,陈永良看见了他怀抱里的女儿,一双乌黑发亮的眼惊奇地看着四周的一切,她的嘴唇紧紧咬合在一起,似乎只有这样使劲,她才能和父亲在一起。林祥福留给陈永良的背影是一个庞大的包被。这是在北方吱哑作响的织布机上织出来的白色粗布,不是南方印上蓝色图案的细布包袱,白色粗布裹起的包被已经泛黄,而且上面满是污渍。这样庞大的包被是陈永良从未见过的,在这个北方人魁梧的身后左右摇晃,他仿佛把一个家装在了里面。(有删改)文本二:以上作品是作家余华长篇新作文城的开头部分。该小说的故事背景设定在他之前作品少有着墨的清末时代,上溯至余华的活着之前那个更荒蛮残酷的时代,也展现了从北至南更广阔的地理空间。林祥福原本不属于溪镇,他的家乡在遥远的北方。为了一个承诺他将自己连根拔起,漂泊至此,往后的日子,他见识过温暖赤诚的心,也见识过冰冷无情的血,最终他徒劳无获,但许多人的牵挂和眼泪都留在了他身上。(节选自文学报悦读)6、下列对两则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写到“稻谷和麦子、玉米和番薯”等,体现林祥福万亩荡的富庶。B.北方口音在文中共出现两次,两次出现时都暗示了林祥福的来历。C.“庞大的包袱”“白色粗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