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山西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重点题型汇编及答案

上传人:布鲁****店 文档编号:376455296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7.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度山西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重点题型汇编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4年度山西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重点题型汇编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4年度山西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重点题型汇编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4年度山西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重点题型汇编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4年度山西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重点题型汇编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4年度山西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重点题型汇编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度山西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重点题型汇编及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4年度山西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重点题型汇编及答案学校:_班级:_姓名:_考号:_一、单选题(25题)1.实现教育目的的主要途径是A.德育B.班级带理C.教学D.家校合作2.集体舆论是指()A.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大多数人所赞同的言论和意见B.班主任所提倡的言论和意见C.集体中所有人都一致同意的言论和意见D.集体中优秀分子的言论和意见3.张老师在班主任工作中,经常采用表扬、奖励、批评、处分等方法来提高学生思想品德水平。这种德育方法是()。A.说服教育法B.个人修养法C.榜样示范法D.品德评价法4.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历来存在不同的观点。其中,以美国学者孟禄为代表主张的是()。A.生理起源

2、说B.劳动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交往起源说5.在教育学理论发展中,提出儿童智力发展阶段与教学关系理论的教育家是()。A.赞可夫B.皮亚杰C.布鲁纳D.瓦根舍因6.工人操作机器时,能熟练地做到眼、耳、手并用,是下列哪种注意品质()A.注意的转移B.注意的广度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分散7.人的不同素质都有其发展的关键期和最佳期,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A.不均衡性B.顺序性和阶段性C.个别差异性D.稳定性和可变性8.在教育史上,存在着不同身份和地位的人享有不同的受教育机会和权利的现象。这说明学制具有()A.永恒性B.继承性C.阶级性D.相对独立性9.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是贮存在哪一种记

3、忆中的两种记忆方式()A.瞬时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感觉记忆10.关于注意与心理过程之间的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注意与心理过程没有联系B.注意贯穿心理过程始终C.注意与心理过程交替发生D.注意千扰心理过程11.下列不属于家庭教育的特点的是()A.教育内容的生活化B.教育方式的情感化C.教育方法的多样化D.教育过程的程序化1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A.起决定作用B.不起决定作用C.只起加速作用D.只起延缓作用13.在教育合力形成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的因素是A.家庭教育B.学校教育C.社会教育D.社区教育14.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常用的奖惩属于()A.榜样示范B.品德评价C.陶冶教

4、育D.说理教育15.教学与发展的作者是()A.凯洛夫B.赞科夫C.加里宁D.马卡连科16.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教育合力的过程中,学校教育起着()A.次要作用B.协调作用C.重要作用D.主导作用17.一个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是指()A.性格B.气质C.能力D.意志18.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A.道德的活动B.品德的活动C.政治素质的活动D.法纪观念的活动19.“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A.巩固性的教学原则B.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C.直观性的教学原则D.启发性的教学原则20.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提出了合作教育学的理论。合作教育学的核心是()。A.教师与学

5、生之间的合作B.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合作的合作C.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合作D.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21.“情人眼里出西施”说明人们对一个人某方面的特征形成好的印象之后,还会把这种印象扩展到对其别的特征的认知上去。这种现象属于()A.刻板印象B.首因效应C.晕轮效应D.投射倾向22.准确表述心理学研究对象的选项是A.心理过程B.心理状态C.心理特征D.心理现象23.在教育起源问题上,认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本能的观点是()A.生物起源说B.神话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24.教育活动开展的出发点和归宿是()。A.教育目的B.教育制度C.教育内容D.教育途径25.欧洲中世纪教会教育的内容“七艺”

6、包括“三科”“四学”,其中“三科”是指()A.文法、算术、天文B.文法、修辞、辩证法C.哲学、算术、音乐D.辩证法、几何、音乐二、判断题(8题)26.“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德育的方向性原则。A.正确B.错误27.提高全班学生成绩是班主任的中心工作A.正确B.错误28.技能就是习惯A.正确B.错误29.我国明确规定当前九年制义务教育须实行“六三”分段。A.正确B.错误30.任何技能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A.正确B.错误31.教育规律是指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A.正确B.错误32.有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教师一定是优秀教师A.正确B.错误33.能力的个别差异不包括能力类型的差异。A

7、.正确B.错误三、填空题(2题)34.教育活动中最基本的矛盾是_之间的矛盾35.在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中,_起主导作用四、简答题(10题)36.简述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37.教学的基本任务有哪些?38.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哪些特征?如何适应?39.试述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40.要培养创造性人才,就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请联系教学实际,论述“启发性教学原则”。41.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42.简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育学意义。43.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44.如何进行情绪的自我调节与控制?45.德育过程应遵循的基本规律是什么?参考答案

8、1.C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主要途轻。教学水选具有教育性。2.A暂无解析3.D4.C5.B6.C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求人们同时去注意更多的事物,即所谓“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这就叫注意的分配。它是指把心理活动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任务的注意特征。7.A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在人的身心发展的某一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告诉我们,人的不同素质都有其发展的关键期和最佳期。8.C暂无解析9.C在长时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原则上是分类处理的。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类的长期记忆中储存着两种不同的记忆: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10.B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过程的

9、重要特征之一。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它与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难以分开,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共同特征。11.D家庭教育的特点包括教育内容的生活化、教育方式的情感化和教育方法的多样化12.B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教育在这种矛盾运动中只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而不起决定作用,否则,将夸大教育的作用,导致教育万能论的错误。13.B在学校、家具,社会三结合形成教育合力的过程中,学权教育起着主导作周。14.B品德评价法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促使其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督促其不断进步的一种方法。品德评价法通常包括奖励、惩罚、

10、评比和操行评定等方式。15.B赞科夫于1957年开始,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进行了十多年的教育与发展的实践研究,于1975年出版了作为实践总结性成果的教学与发展专著。16.D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教育合力的过程中,学校教育起着主导作用。学校作为专职教育机关,有着明确的目的、周密的计划、科学的组织,有经验丰富、掌握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专门教育工作者。17.B气质是依赖人的生理素质或身体特点的人格特征。现在心理学一般认为,气质是指一个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18.B德育是指教育者根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19.A巩固性原则是对中外教育

11、经验的总结,如孔子主张,“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乌申斯基也提出,“复习”是“学习之母”。巩固性原则是由学生认识活动的规律和科学知识的特点所决定的。20.A21.C22.D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心理学是研究心理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性,研究人的个性心理形成过程和发展规律,研究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相互关系的科学。23.A生物起源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利托尔诺和英国的沛西能。基本观点是:教育是一种在人类社会范围以外,远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已产生的现象。教育的起源归之于动物的本能行为,完全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24.A25.B26.B“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德育的因材施

12、教原则。27.B组织和培养良好班集体是班主任的中心任务。28.B技能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确保某种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而习惯是指人在一定情境不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和特殊倾向所以技能不是习惯。29.B我国规定当前九年制义务教育可以实行多种分段,既包括“六三”分段、“五四”分段,还有九年一贯制等。30.A技能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练习是技能形成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可以使个体掌握某种技能。所以说任何技能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31.B此说法不全面。教育规律既包括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的本质的联系,也包括

13、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如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等。32.B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1)职业道德素养,包括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为人师表等;(2)知识素养,包括政治理论、学科专业、文化基础、教育科学等知识;(3)能力素养,包括语言表达、教育教学的管理与组织、自我反思等能力.“有专业知识和能力”只能说明该教师具备一定的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是否达到“优秀”也未可知,其职业道德素养如何更没有体现,据此判定“一定是优秀教师”是错误的。33.B能力的个别差异包括三个方面,即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类型的差异、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34.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35.教育或学校教育36.(1)现代

14、化教学手段最突出的优点,就是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让学生能够看到、听到不易直接看到、听到的事物、现象和过程,从而大大丰富教材内容。(2)它可以大量节约教学时间,从而提高一节课教学内容的密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3)它可以使教材内容变得形象、生动、直观、有声有色,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地说,采用电化教具进行教学时,学生总是学得很有兴趣的。(4)它可以把一些抽象的概念、关系、公式、原理变得具体化或半具体化,学生可以借助这些具体化或半具体化的图表、模型来理解一些难以理解的概念、关系、公式和原理。37.(1)传授与学习科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的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

15、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体力,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4)发展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品德和个性心理品质。38.(1)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教育要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2)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应在儿童身心发展的某一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3)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在教育中既要注意稳定性,不随意改变教育内容和方法,又要考虑可变性,充分挖掘学生发展的潜力。(4)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39.(1)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3)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成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