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河北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前自测题

上传人:布鲁****店 文档编号:376455287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7.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度河北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前自测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4年度河北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前自测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4年度河北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前自测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4年度河北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前自测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4年度河北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前自测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4年度河北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前自测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度河北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前自测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4年度河北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前自测题学校:_班级:_姓名:_考号:_一、单选题(25题)1.神经系统产生心理活动的基本方式是()A.反映B.反馈C.反射D.反应2.短时记忆的主要编码方式是A.语义编码B.听觉编码C.视觉编码D.模像编码3.在教育学发展过程中,德国教育家梅伊曼和拉伊等人代表的学派是A.实验教育学B.批判教育学C.文化教育学D.实用主义教育学4.在动机冲突中,个人在回避两个有害无利的目标时引起的冲突是()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5.我国古代教育家提出的“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等教育原则,对于当今教育仍然适用,它并未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而

2、改变。这说明教育具有()。A.历史性B.社会性C.个体差异性D.相对独立性6.在全部教育工作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A.教育目的B.教育制度C.教育机构D.教育功能7.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A.评定学生操行B.教育学生努力学习C.做好家长工作D.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8.现代社会体现了古代社会所没有的工程、机电、航空之类的专业学校,这说明制约学制建立的因素是()A.社会意识形态B.社会政治经济制度C.本国历史文化传统D.生产力发展水平9.“情人眼里出西施”说明人们对一个人某方面的特征形成好的印象之后,还会把这种印象扩展到对其别的特征的认知上去。这种现象属于()A.刻板印象B.首因效应C.晕轮效应

3、D.投射倾向10.少年期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是()A.611岁B.712岁C.11、1214、15岁D.12、1315、16岁11.在近代教育史上,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智力或思维而传授知识无关紧要的理论被称为()A.现代教育理论B.传统教育理论C.形式教育理论D.实质教育理论12.“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每一个人”的提出者是()A.苏霍姆林斯基B.马卡连柯C.加里宁D.陶行知13.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A.顺序性B.不均衡性C.稳定性D.个别差异性14.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是()A.计划性、自愿性、实践性B.组织性、灵活性、自

4、愿性C.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D.目的性、灵活性、实践性15.衡量一个人某种品德是否形成,应主要考察A.道德行为B.道德意志C.道德情感D.道德认识16.“教学相长”“及时而教”等教育思想最早出自于我国的()A.学记B.论语C.大学D.中庸17.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A.促进学生正常发育B.增强学生体质C.使学生掌握体育技能D.输送运动员18.因势利导,“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德育原则中的,()A.从学生实际出发原则B.知行统一原则C.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D.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19.“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A.巩固性的教学原则B.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C.

5、直观性的教学原则D.启发性的教学原则20.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A.评定学生操行B.教育学生努力学习C.做好家长工作D.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21.下列选项中,属于心理学应用研究领域的是A.人格心理学B.咨询心理学C.实验心理学D.认知心理学22.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将美育列入教育方针,并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教育家是()。A.王国维B.蔡元培C.杨贤江D.陶行知23.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A.主体地位B.主导作用C.领导作用D.执行作用24.人在智力活动中认识、探求和维护真理的需要是否满足而产生的主观体验是()A.情绪B.美感C.理智感D.道德感25._不属于课

6、程的具体表现形式。()A.课程计划B.课程结构C.教材D.课程标准二、判断题(8题)26.教师只要把道德规范说透,使学生的道德认识提高,学生就能形成相应的品德。A.正确B.错误27.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工作对象是不同的。A.正确B.错误28.心理学家耶克斯多德森的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是固定不变的。A.正确B.错误29.不同智力水平的人在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是相同的A.正确B.错误30.性格是指人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的人格特性。A.正确B.错误31.社会需要是确立教育目的的唯一依据。A.正确B.错误32.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看,记忆过程就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储存盒提取的过程。A.正确B.错误

7、33.技能就是习惯A.正确B.错误三、填空题(2题)34.吃了糖之后再吃橘子感觉橘子更酸,这种现象是_35._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四、简答题(10题)36.简述培养助人行为的方法。37.班主任如何才能组织和培养好班集体?38.班主任怎样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39.德育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40.结合教学实例论述应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41.试述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42.进行教学评价的主要原则有哪些?43.简述情绪的定义及其功能。44.简述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45.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有哪些?参考答案1.C2.C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

8、包括听觉编码、视觉编码。其中,听觉编码是短时记忆的一种主要编码方式。3.A在教育学发展过程中,德国教育家梅伊曼和拉伊等人代表的学派是实验教育学。B项的代表人物有美国鲍尔斯与金著斯、右厄迪尔、阿普尔、吉鲁,C项的代表人物有德国教育家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D项的代表人物有美国教育家杜威、克伯屈。4.B双避冲突,又称为回避一回避型冲突,指一个人同时遇到两个威胁性的事件,但又必须接受其一避免其二时的内心冲突。5.D教育要受社会生产方式的制约,但是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这种相对独立性可体现在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任何一种教育,尽管受当时的社会所制约,但同时又是从以往教育发

9、展而来的,都与以往教育有着渊源关系。6.A教育目的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全部教育工作自始至终是围绕教育目的这个核心展开的。7.D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是班主任的主要任务,也是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学校中的经常性德育工作主要是通过班主任来进行的。8.D暂无解析9.C10.C暂无解析11.C暂无解析12.B在德育工作中,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是辩证统一的。尊重信任是严格要求的前提,正如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爱是严的基础,严是爱的体现。13.D暂无解析14.C课外校外教育是指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以

10、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它的主要特点是自愿性、灵活性和实践性。15.A本题考查品德的形成16.A17.B暂无解析18.A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和内心精神世界,教育者要在充分了解和认识学生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以收到良好效果。这所体现的是德育原则中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19.A巩固性原则是对中外教育经验的总结,如孔子主张,“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乌申斯基也提出,“复习”是“学习之母”。巩固性原则是由学生认识活动的规律和科学知识的特点所决定的。20.D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是班主任的主要任务,也是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学校中

11、的经常性德育工作主要是通过班主任来进行的21.B本题考查应用心理学的研究领域22.B23.B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与发展有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青少年一代的成长起关键作用;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24.C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中,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例如,人们在探求未知的事物时所表现的求知欲、认识兴趣和好奇心、发现问题的惊奇感、问题解决的喜悦感、为真理献身的自豪感、问题不解的苦闷感等。25.B在我国,课程的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即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26.B品德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政治准则、思

12、想观点、道德规范来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那些经常而稳固的倾向和特征。品德包含的范围较广,而道德只是其中一部分,故不能以偏概全。27.A心理咨询主要面对的是正常人在社会生活中产生的心理问题,如青少年的生活适应、学习焦虑职业选择、人际关系、恋爱等意识层面的问题.心理治疗的主要对象则是有心理疾病的人,如神经症精神疾病、性心理障碍、行为障碍等心理障碍和身心疾病,它更多涉及潜意识层面的问题。28.B心理学家耶克斯多德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学习任务简单时,学习动机强度较高可达到最佳水平,学习任务比较困难时,学习动机强度较低可达到最佳水平。29.B智力的

13、个别差异在一般人口中都呈现常态曲线式的分布.智力的分布特点是两头小、中间大,即占两头的智力超常与智力低下的人在全人口中所占比例很小,绝大多数人的智力水平发展在正常范围内。30.B性格是指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人格特性。(1)人格、性格、气质三个概念都是个性心理中的重要概念,要清楚它们各自的定义。(2)性格是人格的核心但与人格概念不同。31.B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马克思在资本论等著作中阑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这一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教育目的的确立也受社会生产力制约,生产方式是生

14、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社会生产方式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教育为社会服务,是通过培养人来实现的,所以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确立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据。32.A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看,记忆过程就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信息的输入编码是识记过程,信息的储存时保持过程;信息的提取是再认或回忆过程。33.B技能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确保某种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而习惯是指人在一定情境不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和特殊倾向所以技能不是习惯。34.感觉对比/继时对比35.义务教育36.(1)提高助人报酬。摩根和帕克认为,帮助别人时要付出的代价和可能得到的报酬之间

15、的关系,是人们在决定是否做出助人行为时所主要考虑的,随着助人报酬的提高,助人行为的发生率提高。(2)将社会规范内化。个人将利他的社会规范内化为个人的规范形成道德义务感、社会责任感、信念和价值观,从而推动个人做出助人的行为。37.(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2)选择和培养班干部。(3)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4)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38.(1)正确对待后进生,关心热爱后进生;(2)了解情况,对症下药;(3)培养学习兴趣;(4)抓反复,反复抓。39.(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成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