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四川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高频考题汇编及答案

上传人:布鲁****店 文档编号:376451929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8.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四川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高频考题汇编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4四川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高频考题汇编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4四川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高频考题汇编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4四川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高频考题汇编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4四川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高频考题汇编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4四川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高频考题汇编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四川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高频考题汇编及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4四川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高频考题汇编及答案学校:_班级:_姓名:_考号:_一、单选题(25题)1.集体舆论是指()A.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大多数人所赞同的言论和意见B.班主任所提倡的言论和意见C.集体中所有人都一致同意的言论和意见D.集体中优秀分子的言论和意见2.章年期的孩子情绪不稳定,起伏性大“破涕为笑”是常有的事;少年期的孩子情绪相对稳定,常常隐藏自己的情感。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A.不均衡性B.稳定性C.个别差异性D.阶段性3.我国现行课程方案中规定,九年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阶段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A.选修课程B.必修课程C.学科课程D.地方课程4.在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

2、程改革中,要改变长期以来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的哪一功能()A.甄别与选拔B.促进学生发展C.促进教师专业发展D.促进教学过程5.学校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之间的矛盾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之间的矛盾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现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6.从作用的对象划分,教育功能可分为()A.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B.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C.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D.政治功能和经济功能7.杨华最近对学习、娱乐没有兴趣,觉得生活没有价值和意义,常常感到前途悲观,情绪低落、沮丧、失望和无助。他的这种消极情绪属于()A.抑郁B.悲哀C.焦虑D.恐惧8.以纲要

3、形式规定的有关课程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A.教材B.课程评价C.课程计划D.教学大纲9.明确提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是()A.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B.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C.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D.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0.在全部教育工作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A.教育目的B.教育制度C.教育机构D.教育功能11.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B.启发性教学原则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D.巩固性教学原则12.美国心理学家米勒研究发现,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A.52个组块B.62个组块C.72个组块D.82个组块

4、13.少年期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是()A.611岁B.712岁C.11、1214、15岁D.12、1315、16岁14.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信号系统活动的是A.闻鸡起舞B.谈成色变C.见花落泪D.触景生情15.下列选项中,属于动作技能的是A.阅读技能B.写作技能C.驾驶技能D.运算技能16.在课外校外教育的多种组织形式中,以部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要求为基础所开展的活动属于A.个人活动B.研学旅行活动C.小组活动D.群众性活动17.“知行统一”的德育原则是遵循下列哪个德育过程规律而提出来的()A.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B.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C.德育过程

5、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D.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18.在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A.学生B.教师C.家长D.校长19.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A.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B.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C.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D.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20.优秀班主任在处理犯错的学生时,经常采取点名批评和不点名批评相结合的方式,并取得了比较好的教育效果。这种做法遵循的德育原则是【】A.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B.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D.知行统一原则21.社会教育的主要途径

6、是()。A.家庭、环境和各种校外机构B.家庭、环境和社会意识形态C.社区、各种校外机构和大众媒介D.家庭、学校和社会22.美育首次正式列入我国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在()A.1911年B.1912年C.1921年D.1949年23.使用标准化的测量工具研究个体的心理特性,这种方法称为A.实验法B.观察法C.测验法D.调查法24.注意转移比较困难的情况是()。A.事先有注意转移的信号B.后继的活动吸引力大C.先前的活动吸引力大D.后继的活动意义重大25.明确提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是()A.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B.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C.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

7、的决定D.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二、判断题(8题)26.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随着练习次数增加,技能水平匀速提高。A.正确B.错误27.课外校外教育是课堂教学的继续。A.正确B.错误28.性格是指人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的人格特性。A.正确B.错误29.讲授法是注入式的教学方法A.正确B.错误30.一个国家有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制度。A.正确B.错误31.教师只要把道德规范说透,使学生的道德认识提高,学生就能形成相应的品德。A.正确B.错误32.“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德育的方向性原则。A.正确B.错误33.任何技能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A.正确B.错误三、填空题(2题)34.手舞足

8、蹈、挺胸阔步、捶胸顿足这些表现属于_表情35.吃了糖之后再吃橘子感觉橘子更酸,这种现象是_四、简答题(10题)36.美育的实施途径有哪些?37.进行教学评价的主要原则有哪些?38.简述培养助人行为的方法。39.如何进行情绪的自我调节与控制?40.简述情绪的定义及其功能。41.学校美育的主要任务有哪些?42.举例说明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概念。43.如何培养健康的情绪?44.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包括哪些方面?45.简述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参考答案1.A暂无解析2.D本题考查人的发展的阶段性。3.B我国各级学校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我国从小学至高中设

9、置综合实践课,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4.A在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要改变长期以来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5.D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或主要矛盾,就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与受教育者现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它的实质是社会矛盾在德育过程中的反映。6.C暂无解析7.A8.D学科课程标准又叫教学大纲,它规定课程的知识范围、深度、体系、教学进度和教学法的要求。9.D中共中央于1985年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

10、中华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才;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等。10.A教育目的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全部教育工作自始至终是围绕教育目的这个核心展开的。11.A不陵节而施之谓孙意为不超过学的人的接受能力而进行(教育),叫做合乎顺序。指教育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12.C推时记忆的特点包括:(1)信息保持的时间很短;(2)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一般为72个组块(3)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保持的时间既又易旁干就。13.C暂无解析14.B由抽泉概念和将号作为条件到激而建立的务件反粉系既称为第二信号系统。其可以同提而概接地反映现实,及映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11、第二信号系统是人脑高级活动的重要特征。进成色变比窗一提双系事犹非常富怕,及映了抽象概念作为条件制散的特征。15.C本题考查动作技能16.C本题考查课外校外教育的形式17.A暂无解析18.B由于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因此,能否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教师。19.D为了教育好下一代,要求结合学校、家庭、社会这三方面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使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在方向上统一要求,作用上形成互补,协调一致。20.B本题考查德育的基本原则21.C社会教育主要是指学校、家庭环境以外的社区、文化团体和组织等给予儿童和青少年的影响。社会教育主要通过社区,各种校

12、外机构,报刊、广播、电影、电视、戏剧等大众传播媒介等途径和形式来影响儿童和青少年的身心发展22.B暂无解析23.C心理学研究的方法有很多,主要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其中,测验法是采用标准化的测验来测查个体发展的特点和水平的一种方法,主要有成就测验、智力测验、人格测验。24.C注意转移的快慢和难易,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先前的活动吸引注意的程度。如果对原来事物注意紧张程度高,新的活动又不符合引起注意的条件,注意转移就困难和缓慢。反之,注意转移就比较容易和迅速。(2)新的事物的性质与意义。如果转移的对象是新的事物或活动变化的事物。而且符合人的需要和兴趣,注意就容易转移。(3

13、)事先是否具有转移注意的信号。如果事先具有转移注意的标志或信号,并有转移的准备.注意转移就比较容易。25.C1985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这次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26.B技能需要通过练习形成。练习的效率受以下因素制约:(1)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增强学习动机。(2)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和知识。(3)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先简后繁。(4)正确掌握练习速度,保证练习质量。(5)适当安排练习次数和时间。(6)练习方式要多样化。(7)让学生每次都知道练习结果,及时改进。27.B课外校外教育的任务是根据自身的特点、优势,组织和指导

14、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堂教学完全按照国际规定的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进行系统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很难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课外校外教育正好能弥补这一缺陷。28.B性格是指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人格特性。(1)人格、性格、气质三个概念都是个性心理中的重要概念,要清楚它们各自的定义。(2)性格是人格的核心但与人格概念不同。29.B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它有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掌握科学知识、发展智力、接受思想品德教育,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易发挥.注入式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思想,是指教师从主观出发向学生灌输知识,完全无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讲授法只是不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注入式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有本质区别的.注入式和启发式这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都可以在讲授法中体现。30.A教育制度的建立要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学制中关于学校专业的设置,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目的、学制年限、入学条件等要直接受统治阶级的有关方针、政策的制约,反映统治阶级的愿望和要求。31.B品德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政治准则、思想观点、道德规范来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那些经常而稳固的倾向和特征。品德包含的范围较广,而道德只是其中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成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