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湖北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前自测题(含答案)

上传人:布鲁****店 文档编号:376451208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8.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湖北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前自测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4年湖北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前自测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4年湖北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前自测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4年湖北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前自测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4年湖北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前自测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4年湖北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前自测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湖北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前自测题(含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4年湖北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前自测题(含答案)学校:_班级:_姓名:_考号:_一、单选题(25题)1.德国的狄尔泰等人倡导用理解与解释的方法研究教育,主张通过“陶冶”和“唤醒”来培养儿童的完整人格。这种观点属于哪种理论派别()。A.实验教育学B.文化教育学C.批判教育学D.合作教育学2.一个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是指()A.性格B.气质C.能力D.意志3.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教育往往表现出不同的传统与特点,这主要是因为教育()。A.具有阶级性B.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C.不能脱离政治经济D.具有永恒性4.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中,特别把美育提出来,将体、智、德、美四育并列的人是()A

2、.席勒B.蔡元培C.陶行知D.朱自清5.通过实验提出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的心理学家是()A.斯皮尔曼B.艾宾浩斯C.斯腾伯格D.麦克里兰6.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规定,农村成人教育的重点是()A.扫除青壮年文盲和职业人才培训B.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C.加强农业知识的教育和实用技术的培训D.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培训7.教育学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不同的理论流派。其中杜威倡导的是()。A.实用主义教育学B.实验教育学C.文化教育学D.批判教育学8.从课程管理的角度,可把课程分为()A.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B.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C.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综合课

3、程D.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9.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A.课程计划B.学科课程标准C.教材D.教参10.下列不属于家庭教育的特点的是()A.教育内容的生活化B.教育方式的情感化C.教育方法的多样化D.教育过程的程序化11.下列选项中,属于心理学应用研究领域的是A.人格心理学B.咨询心理学C.实验心理学D.认知心理学12.在教育研究上反对思辨,主张定量、实证研究,提倡“科学化”的教育理论派别是()A.实验教育学B.文化教育学C.批判教育学D.制度教育学13.于1922年颁布,并一直沿用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学制是A.癸卯学制B.

4、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14.张老师在班主任工作中,经常采用表扬、奖励、批评、处分等方法来提高学生思想品德水平。这种德育方法是()。A.说服教育法B.个人修养法C.榜样示范法D.品德评价法15.在知觉某一事物过程中,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种现象体现的影响知觉的因素是A.兴趣爱好B.理想信念C.知识经验D.需要动机16.一个人枕叶受伤后最有可能受到影响的感觉是A.唤觉B.味觉C.视觉D.听觉17.论语提出的“举一反三”的教学要求体现了教学的()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18.通过亲身实践来获得知识、技能,体现了课外校外教育的()A.自愿性B

5、.灵活性C.实践性D.直观性19.我国中小学各学科教科书编写的直接依据是【】A.课程标准B.课程方案C.课程类型D.教育目的20.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之间的矛盾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之间的矛盾D.教育者提出的与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21.美国心理学家米勒研究发现,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A.52个组块B.62个组块C.72个组块D.82个组块22.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将美育列入教育方针,并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教育家是()。A.王国维B.蔡元培C.杨贤江D.陶行知23.在教育学发展过程中,德国教育家梅伊曼和拉伊等人

6、代表的学派是A.实验教育学B.批判教育学C.文化教育学D.实用主义教育学24.具有鲜明的直观性并以表象的形式储存的记忆是()。A.形象记忆B.语义记忆C.动作记忆D.情绪记忆25.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是A.学记B.论语C.论演说家的教育D.理想国二、判断题(8题)26.表面特质是指那些相互联系而以相同原因为基础的行为特质。A.正确B.错误27.一个国家有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制度。A.正确B.错误28.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随着练习次数增加,技能水平匀速提高。A.正确B.错误29.社会需要是确立教育目的的唯一依据。A.正确B.错误30.教育规律是指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7、。A.正确B.错误31.只要能教好书就是一名好教师。A.正确B.错误3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掌握了知识,其能力自然就会得到发展。A.正确B.错误33.只有外表特征具有明显的晕轮效应。A.正确B.错误三、填空题(2题)34._是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发组成的群体。35.教育活动中最基本的矛盾是_之间的矛盾四、简答题(10题)36.简述意志行动的特征37.要培养创造性人才,就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请联系教学实际,论述“启发性教学原则”。38.德育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可循?39.教育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哪些方面40.简述我国当前中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41.简述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42.我国当前的教

8、育方针是什么?43.简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育学意义。44.简述情绪的定义及其功能。45.意志的品质是什么?如何培养?参考答案1.B文化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德国的狄尔泰、斯普朗格和利特等。文化教育学的基本观点有:(1)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2)教育的对象是人.因此教育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3)教育研究既不能采用思辨的方法,也不能采用实验的方法,而只能采用理解和解释的方法;(4)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文化培养完整人格;教育的主要方法是“唤醒”和“陶;台”2.B气质是依赖人的生理素质或身体特点的人格特征。现在心理学一般认为,气质是指一个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3.B4.B在我国首次

9、把美育作为教育方针的一部分提出来的是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时值1912年。新中国成立后,提出德、智、体、美、综合技术教育五育并举。5.B最早对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他提出了著名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有“先快后慢”的特点。6.B7.A8.A9.A在我国,课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课程计划(教学计划)、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其中,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10.D家庭教育的特点包括教育内容的生活化、教育方式的情感化和教育方法的多样化11.B本题考查应用心理学的研究领域12.

10、A13.D1922年,在当时北洋军阀统治下,留美派主持的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壬成学制”此后,国民党政府于1928年就学制做了些修改,但基本上继承了“壬戌学制”,并一直港用到新中国。14.D15.C本题考查知觉的理解性。16.C本题考查神经系统17.B启发性原则要求教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使他们通过独立思考,注重点拨,促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18.C课外教育的主要特点包括:自愿性、灵活性和实践性。其中实践性是指学生参加课外校外教育活动,主要是通过亲身实践来获得知识、技能,培养各种能力。19.A本题考查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20.D暂无解析21

11、.C推时记忆的特点包括:(1)信息保持的时间很短;(2)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一般为72个组块(3)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保持的时间既又易旁干就。22.B23.A在教育学发展过程中,德国教育家梅伊曼和拉伊等人代表的学派是实验教育学。B项的代表人物有美国鲍尔斯与金著斯、右厄迪尔、阿普尔、吉鲁,C项的代表人物有德国教育家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D项的代表人物有美国教育家杜威、克伯屈。24.A形象记忆是以个体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为记忆内容的记忆,这种记忆在头脑中所保留的是事物的具体、生动的形象,具有鲜明的直观性特点。25.A本题考查教育学的确穿阶段。【应试指导】我国春秋末年出现的教育文献(学记)是世界上最早

12、的一部教育署作,论运了中国奴隶社会的学校制度,教育留的,教学原则,教师的作风等26.B根源特质是指那些相互联系而以相同原因为基础的行为特质。27.A教育制度的建立要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学制中关于学校专业的设置,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目的、学制年限、入学条件等要直接受统治阶级的有关方针、政策的制约,反映统治阶级的愿望和要求。28.B技能需要通过练习形成。练习的效率受以下因素制约:(1)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增强学习动机。(2)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和知识。(3)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先简后繁。(4)正确掌握练习速度,保证练习质量。(5)适当安排练习次数和时间。(6)练习方式要多样化。(7)让学

13、生每次都知道练习结果,及时改进。29.B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马克思在资本论等著作中阑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这一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教育目的的确立也受社会生产力制约,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社会生产方式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教育为社会服务,是通过培养人来实现的,所以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确立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据。30.B此说法不全面。教育规律既包括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的本质的联系,也包括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如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等。31.B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14、教师的具体任务是: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关怀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关心学生的生活。32.B学生掌握了知识,其能力未必能够得到发展。因为从掌握知识到发展能力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不仅与知识的数量有关,还与掌握知识的方法、手段等有关。33.B不只外表吸引力的外表特征具有明显的晕轮效应,其他品质,尤其是重要品质的认定也具有同样的效应。34.非正式群体35.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36.(1)意志行动是有明确目的的行动。(2)随意运动是意志行动的基础。(3)意志行动与克服困难相联系37.(1)含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2)依据:它是教与学相统一的规律在教学上的反映。(3)贯彻要求:第一,讲解要少而精,抓住重点和难点;第二,加强学习目的性的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第三,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第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38.(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39.1.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物质条件而凭空产生,但同时又是从以往教育发展而来的,都与以往教育有着渊源关系,正因为教育具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成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