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湖南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模拟卷(含答案)

上传人:布鲁****店 文档编号:376451084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8.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湖南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模拟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4年湖南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模拟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4年湖南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模拟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4年湖南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模拟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4年湖南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模拟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4年湖南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模拟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湖南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模拟卷(含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4年湖南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模拟卷(含答案)学校:_班级:_姓名:_考号:_一、单选题(25题)1.关于注意与心理过程之间的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注意与心理过程没有联系B.注意贯穿心理过程始终C.注意与心理过程交替发生D.注意千扰心理过程2.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方法是指A.教师教的方法B.学生学的方法C.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方法D.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3.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西方兴起了批判教育学理论,其代表作之一是()。A.斯普朗格的教育与文化B.阿普尔的教育与权力C.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D.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4.我国现代学制建立于()A.盛唐B.明末C.清

2、末D.民国5.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称为()A.定势B.能力C.习惯D.技能6.读了红楼梦中对王熙凤“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的描述,头脑中浮现出她的形象。这种心理过程属于()。A.感觉B.记忆C.想象D.思维7.衡量一个人某种品德是否形成,应主要考察A.道德行为B.道德意志C.道德情感D.道德认识8.学生的年龄特征是指他们在一定年龄阶段内所表现出来的哪方面的本质和典型特征?()A.认识和情感B.情感和意志C.生理和心理D.气质和性格9._不属于课程的具体表现形式。()A.课程计划B.课程结构C.教材D.课程标准10.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

3、容的是()A.教学指导书B.教学参考书C.教材D.教案11.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不是其基本原则的是()A.儿童利益最佳原则、无歧视原则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无歧视原则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D.无歧视原则、放任儿童意愿原则12.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中,特别把美育提出来,将体、智、德、美四育并列的人是()A.席勒B.蔡元培C.陶行知D.朱自清13.在教育学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理论派别,其中美国的鲍尔斯与金蒂斯倡导的是()。A.实验教育学B.文化教育学C.实用主义教育学D.批判教育学14.提出“教学过程化”理论的教育家是()。A.巴班斯基B.皮亚杰C.

4、布鲁纳D.瓦根舍因15.个人因担心某种不良后果或模糊性威胁的出现而产生的不愉快情绪是()。A.抑郁B.愤怒C.狂躁D.焦虑16.在心理咨询的性格A-BC理论中,B代表的是A.诱发事件B.对事件的评价和解释C.行为结果D.对非理性信念的辨析17.普通教育学的作者是()A.昆体良B.赫尔巴特C.洛克D.福禄贝尔18.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A.学生个体和集体两个方面B.学生品德和学习两个方面C.学生校内和校外表现两个方面D.学生家庭环境和社会关系两个方面19.现代社会体现了古代社会所没有的工程、机电、航空之类的专业学校,这说明制约学制建立的因素是()A.社会意识形态B.社会政治经济制度C.本国历史文

5、化传统D.生产力发展水平20.小学阶段设置课程的特点是()A.分科课程为主B.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C.综合课程为主D.活动和理论相结合的课程21.由于外界环境变化或者机体内部状态改变面使人产生的无法应对的负性情绪或信念,称为A.文饰B.退行C.否认D.压力22.当前我国教育方针中明确规定的教育目的是()。A.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B.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C.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D.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3.人们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偶发事件能做出巧妙、恰当处理的行为称为“教育机智”。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A.

6、创造性B.主体性C.广延性D.间接性24.有位心理学家在研究拔河比赛时发现,参赛人数越多,每个人出力越少。这种现象属于()。A.社会阻抑B.社会惰化C.社会助长D.去个性化25.通过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行为倾向的方法是()。A.直接强化B.自我强化C.替代强化D.间隔强化二、判断题(8题)26.只要能教好书就是一名好教师。A.正确B.错误27.课程计划是规定各科知识的深度、广度和结构的指导性文件。A.正确B.错误28.性格是指人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的人格特性。A.正确B.错误29.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工作对象是不同的。A.正确B.错误30.校内学习竞赛对不同成绩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是相同的。

7、A.正确B.错误31.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同步进行。A.正确B.错误32.教学过程中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势必会降低学生的主体地位。A.正确B.错误33.社会需要是确立教育目的的唯一依据。A.正确B.错误三、填空题(2题)34.教育活动中最基本的矛盾是_之间的矛盾35.手舞足蹈、挺胸阔步、捶胸顿足这些表现属于_表情四、简答题(10题)36.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37.结合教学实例论述应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38.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是什么?39.我国中小学德育应贯彻哪些主要原则?40.简述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41.篱述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的基本观点。42.德育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43.良好

8、师生关系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44.短时记忆的特点45.试论美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参考答案1.B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过程的重要特征之一。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它与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难以分开,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共同特征。2.D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和一整套工作方式。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3.B4.C暂无解析5.D6.C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7.A本题考查品德的形成8.C9.B在我国,课程的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即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10.C教材是

9、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是知识授受活动中的主要信息媒介,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11.D儿童权利公约保护儿童的四个基本原则有:儿童利益最佳原则、保护儿童尊严的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的原则、无歧视原则。12.B在我国首次把美育作为教育方针的一部分提出来的是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时值1912年。新中国成立后,提出德、智、体、美、综合技术教育五育并举。13.D14.A15.D焦虑是一种紧张不安并带有恐惧体验的情绪状态,多半是由于不能实现目标或不能避免某些威胁而引起的。焦虑分为现实性焦虑、神经过敏性焦虑和道德性焦虑三种。16.B性格的A-B-C理论是认知行为疗法的核心理

10、论,其中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即信余,C代表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17.B普通教育学的作者是赫尔巴特。昆体良的代表作为论演说家的教育,洛克的代表作为教育漫话,福禄贝尔的代表作为人的教育。18.A暂无解析19.D暂无解析20.C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的特点有: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等。21.D暂无解析。22.D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点: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使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23.A24.B社会惰化是指个人与群体其他成员一起完成某种事情时,往往个人所付出的

11、努力比单独时少,不如单干时出力多,个人的活动积极性与效率下降。题干所述的现象就属于社会惰化。25.C替代强化指一种榜样替代的强化。学习者如果看到他人成功的行为、获得奖励的行为。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26.B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教师的具体任务是: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关怀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关心学生的生活。27.A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各学科知识的深度、广度和结构。28.B性格是指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人格特性。(1)人格、性格、气质三个概念都是个性心

12、理中的重要概念,要清楚它们各自的定义。(2)性格是人格的核心但与人格概念不同。29.A心理咨询主要面对的是正常人在社会生活中产生的心理问题,如青少年的生活适应、学习焦虑职业选择、人际关系、恋爱等意识层面的问题.心理治疗的主要对象则是有心理疾病的人,如神经症精神疾病、性心理障碍、行为障碍等心理障碍和身心疾病,它更多涉及潜意识层面的问题。30.B校内学习竞赛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影响不同。竞赛对成绩中上的学生影响最大,因为他们可以通过努力不断提高名次;对成绩极优或极差者的影响甚微,因为成绩极优者会认为自己无需努力也能成功,而学习落后者可能会认为自己努力也没有成功的希望。31.B教育受社会发展制约,但也

13、具有相对独立性。其独立性表现之一,就是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有可能落后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也有可能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水平。32.B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教学中要主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指明方向,教导学生学习的方向性。贯彻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教学规律,必须注意两个问题。在教学中,既不能只重视教师的作用,认为学生只要服从教师,就能学到知识,养成良好的品德,又不能只强调学生的作用,使学生陷人盲目探索状态,学不到系统的知识,要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33.B教育目的

14、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马克思在资本论等著作中阑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这一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教育目的的确立也受社会生产力制约,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社会生产方式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教育为社会服务,是通过培养人来实现的,所以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确立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据。34.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35.姿态或身段或肢体36.(1)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2)培养发散性思维与集中性思维。(3)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4)鼓励学生参加各项创造活动,正确评价有创造力的学生。37.(1)加强科学思维方法论的训练。(2)运用启发式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加强言语交流训练。(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5)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能力。38.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39.(1)现实性与方向性相结合的原则;(或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2)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或因材施教原则,或有的放矢原则)(3)知行统一的原则;(或理论联系实际原则)(4)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或在集体中教育的原则)(5)正面教育启发诱导的原则;(或疏导原则)(6)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成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