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江西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前练习题(含答案)

上传人:布鲁****店 文档编号:376451038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8.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度江西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前练习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4年度江西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前练习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4年度江西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前练习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4年度江西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前练习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4年度江西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前练习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4年度江西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前练习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度江西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前练习题(含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4年度江西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前练习题(含答案)学校:_班级:_姓名:_考号:_一、单选题(25题)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A.主体地位B.主导作用C.领导作用D.执行作用2.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A.道德的活动B.品德的活动C.政治素质的活动D.法纪观念的活动3.我国近代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是A.壬寅学制B.娶卵学制C.壬子要丑学制D.壬成学制4.“思维着的知觉”指的是()。A.观察B.判断C.推理D.表象5.苏联教育家沙塔洛夫提出的教学方法是()A.“掌握学习”教学法B.“纲要信号”图表式教学法C.“导学式”教学法D.情景教学法6.我国19

2、22年颁布、以美国学制为蓝本,一直沿用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学制是()。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戌学制D.壬子癸丑学制7.美育即()A.审美教育B.艺术教育C.社会美教育D.自然美教育8.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中,特别把美育提出来,将体、智、德、美四育并列的人是()A.席勒B.蔡元培C.陶行知D.朱自清9.美育即()A.社会美教育B.自然美教育C.艺术教育D.审美教育10.童年期所指的年龄阶段是()A.五六岁至十一二岁B.三岁至五六岁C.五六至十三四岁D.六七岁至十一二岁11.下列不属于家庭教育的特点的是()A.教育内容的生活化B.教育方式的情感化C.教育方法的多样化D.教育过程的程序化12.希望

3、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保持友谊,被群体接纳并成为群体成员之一。按照马斯洛的观点。这种需要属于A.安全的需要B.尊重的需要C.自我实现的需要D.归属与爱的需要13.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学制改革在()A.1949年B.1950年C.1951年D.1952年14.学校通过组织学生参观抗战遗址,观看抗日影视剧,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怀。这种德育方法属于A.说理教育法B.实际假炼法C.情感陶冶法D.精样示范法15.现代教育史上,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并倡导“发现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A.赞科夫B.苏霍姆林斯基C.皮亚杰D.布鲁纳16.智力是下列哪种能力的综合()A.思维能力B.观察、记忆力C.特殊能力D.一般能

4、力17.个体活动积极性的内在源泉是()A.兴趣B.需要C.信念D.动机18.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经常性工作是()A.组织学生活动B.做好家访工作C.做好德育工作D.指导团队工作19.首次从理论上论证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B.洛克C.赫尔巴特D.卢梭20.中国开始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A.元朝末年B.明朝末年C.清朝末年D.民国初期21.教师劳动的对象是千差万别、活生生的个体,对他们的教育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A.长期性与间接性B.复杂性与创造性C.主体性与示范性D.连续性与广延性22.根据需要的对象,可以把需要分为()A.生理与社会需要B.物质与精

5、神需要C.爱与隶属需要D.成就与交往需要23.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是()A.教学指导书B.教学参考书C.教材D.教案24.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反映了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A.遗传B.环境C.教育D.主观努力25.以美国学制为蓝本而颁布的现代学制是()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二、判断题(8题)26.气质无好坏之分,性格有优劣之别。A.正确B.错误27.“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德育的方向性原则。A.正确B.错误28.教学过程中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势必会降低学生的主体地位。A.正确B.错误29.课外校外教育是课堂教学的继续

6、。A.正确B.错误30.感觉的适应与感受性的变化密切相关。A.正确B.错误31.能力的个别差异不包括能力类型的差异。A.正确B.错误32.只要能教好书就是一名好教师。A.正确B.错误33.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A.正确B.错误三、填空题(2题)34.教育活动中最基本的矛盾是_之间的矛盾35.手舞足蹈、挺胸阔步、捶胸顿足这些表现属于_表情四、简答题(10题)36.要培养创造性人才,就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请联系教学实际,论述“启发性教学原则”。37.学校美育的主要任务有哪些?38.压力事件的应对方式有哪些?39.简述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40.简述班都拉的强化

7、分类及其含义。41.试析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基本因素。42.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是什么?43.德育过程应遵循的基本规律是什么?44.简述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45.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包括哪些方面?参考答案1.B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与发展有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青少年一代的成长起关键作用;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2.B德育是指教育者根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3.B王实学制是中国细方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但没有实行,杂甲学制主要承量了日本的学制,是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读学划

8、明文规定教育旧的是“选君,单孔,向公,南责,内案”明显及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网”的思想。另外,还规文不许男女同枝,轻视女子孩育,保现了平监民地平并建的特点。4.A观察是人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在观察过程中自始至终伴随着思维和言语的活动,所以观察又叫“思维着的知觉”。5.B苏联教育家沙塔洛夫针对许多学生善于用教师板书这一特点,提出了“纲要信号”图表式教学法。“纲要信号”图表式教学法是以简单的符号、单词、数字、关键性的语言等各种形式把教科书中需要掌握的内容概括成简明的纲要信号6.C1922年,在当时北洋军阀统治下,留美派主持的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壬戌学制”,

9、又称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此后,国民党政府于1928年就学制做了些修改,但基本上继承了“壬戌学制”,并一直沿用到新中国成立初期。7.A美育是通过现实美和艺术关来打动学生感情,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感化,从而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又叫作审美教育。8.B在我国首次把美育作为教育方针的一部分提出来的是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时值1912年。新中国成立后,提出德、智、体、美、综合技术教育五育并举。9.D美育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又叫审美教育。10.A婴儿期03岁,幼儿期35、6岁,童年期5、611、12岁,少年期

10、11、1214、15岁。11.D家庭教育的特点包括教育内容的生活化、教育方式的情感化和教育方法的多样化。12.D马斯洛把人的需要按其出现的先后及强弱顺序分为高低不同的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归属与爱的需要包括被人爱与热爱他人,希望交友融洽,保持友谊,和谐人际关系,被团体接纳,成为团体一弱,有归属感。13.C14.C参观拉战道址,结育受国情怀。是教育者自党制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总染、重陶的方法,属于情感陶治法。15.D暂无解析16.D一般能力和认知活动紧密地联系着,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都是

11、一般能力,一般能力的综合体就是通常说的智力。17.B18.C学校中的经常性德育工作主要是通过班主任进行的,是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主要任务。19.A20.C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开办的京师同文馆中首次采用班级授课制。21.B教师劳动的复杂性袁现在:教育目的的全面性;教育任务的多样性;劳动对象的差异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因材施教;教学上的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机智”。22.B根据需要的起源,可以把需要分为先天的生理需要和后天的社会需要;根据需要的对象,可以把需要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23.C教材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是知识授受活动中的主要信息媒介,是课程标准的进

12、一步展开和具体化。24.B25.D1922年,在当时北洋军阀统治下,留美派主持的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壬戌学制”,又称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26.A气质具有先天性特点,更多地受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影响,表现为人在情绪和行为活动中的动力特征。只有类型差异,没有好坏之分。性格是后天形成的,更多地受社会生活条件的影响与制约,表现为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体系和行为方式,因此有优劣之别。注意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不同点主要有:气质受生理影响大,性格受社会影响大;气质稳定性强,性格可塑性强;气质特征表现较早,性格特征出现较晚;气质无所谓好坏,性格有优劣之分。27.B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

13、是德育的因材施教原则。28.B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教学中要主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指明方向,教导学生学习的方向性。贯彻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教学规律,必须注意两个问题。在教学中,既不能只重视教师的作用,认为学生只要服从教师,就能学到知识,养成良好的品德,又不能只强调学生的作用,使学生陷人盲目探索状态,学不到系统的知识,要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29.B课外校外教育的任务是根据自身的特点、优势,组织和指导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堂教学完全按照国际规定的课程计划、学

14、科课程标准进行系统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很难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课外校外教育正好能弥补这一缺陷。30.A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感觉适应可以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引起感受性的降低。31.B能力的个别差异包括三个方面,即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类型的差异、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32.B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教师的具体任务是: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关怀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关心学生的生活。33.A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只有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才能抓住根本。题干说法正确。34.受教育者和

15、教育内容35.姿态或身段或肢体36.(1)含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2)依据:它是教与学相统一的规律在教学上的反映。(3)贯彻要求:第一,讲解要少而精,抓住重点和难点;第二,加强学习目的性的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第三,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第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37.(1)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审美情感。(2)培养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和文明行为习惯。38.(1)根据应对方式的针对性,应对方式分为对抗、淡化、自控、求助、自责、逃避、计划和自评。(2)根据应对方式的目的,应对方式分为两种:一是改变应激源或个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成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