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辽宁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模拟卷(含答案)

上传人:布鲁****店 文档编号:376450962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8.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辽宁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模拟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4年辽宁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模拟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4年辽宁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模拟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4年辽宁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模拟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4年辽宁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模拟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4年辽宁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模拟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辽宁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模拟卷(含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4年辽宁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模拟卷(含答案)学校:_班级:_姓名:_考号:_一、单选题(25题)1.对教育学研究对象的科学表述是()。A.研究教育事件与教育经验,探索教育理念B.研究教育方针与教育政策,制定教育法规C.研究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D.研究德育案例与教学案例,总结教育经验2.小雨过现察和思考,总结出飞机,轮船、汽车、火车等那维法确物资或乘客,他的这种心理活动属于A.抽象B.知觉C.联想D.想象3.斯腾伯格三元理论的核心内容是()A.情境亚理论B.成分亚理论C.经验亚理论D.认知亚理论4.下列不属于课程的是()A.学校周边环境B.英语C.语文D.数学5.班级授

2、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一般认为是在()。A.唐朝中期B.明朝中期C.清朝末年D.辛亥革命以后6.个体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A.自尊B.自信C.自我效能感D.自我意识7.提出直观性教学原则的主要依据是()A.学生的认识规律B.以往的规律C.学科的逻辑系统D.教学内容的思想性8.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是哪一种情绪状态()A.激情B.心境C.应激D.热情9.因势利导,“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德育原则中的()A.从学生实际出发原则B.知行统一原则C.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D.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10.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是()A.机器大工

3、业B.社会主义制度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市场经济11.根据需要的对象,可以把需要分为()A.生理与社会需要B.物质与精神需要C.爱与隶属需要D.成就与交往需要12.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A.衣着整洁B.言行一致C.举止端庄D.谈吐文雅13.有的儿童情感深沉、持久,而有的儿童则表现为奔放、热情。这说明了青少年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B.不均衡性C.可变性D.个体差异性14.通过亲身实践来获得知识、技能,体现了课外校外教育的()A.自愿性B.灵活性C.实践性D.直观性15.我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杨贤江的()。A.普通教育学B.新教育大纲C.论共产主义教育D.教育

4、过程16.下列符合我国古代个别教学的特征的是()A.学生有固定的修业年限B.教师对学生讲授相同的内容C.学生的年龄和知识程度都不相同D.学生的年龄相同但知识程度不同17.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是贮存在哪一种记忆中的两种记忆方式()A.瞬时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感觉记忆18.在动机冲突中,个人在回避两个有害无利的目标时引起的冲突是()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19.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反映了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A.遗传B.环境C.教育D.主观努力20.“教学相长”“及时而教”等教育思想最早出自于我国的()A.学记B.论语C.

5、大学D.中庸21.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中,特别把美育提出来,将体、智、德、美四育并列的人是()A.席勒B.蔡元培C.陶行知D.朱自清22.明确提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是()A.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B.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C.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D.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23.“思维着的知觉”指的是()。A.观察B.判断C.推理D.表象24.一个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是指()A.性格B.气质C.能力D.意志25.传统教育派的代表人物赫尔巴特倡导的“三个中心”是指()。A.教师、活动、经验B.学生、活动、教材C.教师、书本、课堂教学D.学生、

6、经验、活动二、判断题(8题)26.“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德育的方向性原则。A.正确B.错误27.教育规律是指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A.正确B.错误28.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随着练习次数增加,技能水平匀速提高。A.正确B.错误29.知觉选择性受人的需要和兴趣的影响。A.正确B.错误30.“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任意方法使他们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律师、法官,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盗贼。”A.正确B.错误31.有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教师一定是优秀教师A.正确B.错误32.心理学家耶克斯多德森的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是固定不变的。A.正确B.错误33.给学生请家教就是家

7、庭教育。A.正确B.错误三、填空题(2题)34.吃了糖之后再吃橘子感觉橘子更酸,这种现象是_35.注意具有选择、保持、_的功能四、简答题(10题)36.良好师生关系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37.德育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38.简述四种典型的气质类型及其特点。39.简要说明社会促进、社会惰化及它们的特征。40.简述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41.简述短时记忆的特点。42.简述班都拉的强化分类及其含义。43.简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育学意义。44.班主任怎样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45.试述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参考答案1.C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2.A暂无解

8、析。3.B美国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了智力的三元理论。该理论包括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情境亚理论、智力经验亚理论。其中成分亚理论是核心内容。4.A语文、数学、英语都属于狭义的课程,即我们在学校学习的科目;广义的课程还包括小学课程、中学课程、大学课程等。学校周边环境不属于课程的范畴。5.C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开办的京师同文馆中首次采用班级授课制。6.C班杜拉于1997年提出一个新概念,即“自我效能”,用以阐述人的动机行为不仅受行为结果的影响(强化),而且受“人对结果的期望”这一认知因素的影响。效能期望指的是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主观推测。7.A暂无解析8.B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

9、,带着弥散性的情绪状态。“人逢喜事精神爽”说的就是这种情绪状态。9.A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和内心精神世界,教育者要在充分了解和认识学生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以收到良好效果。这所体现的是德育原则中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10.B暂无解析11.B根据需要的起源,可以把需要分为先天的生理需要和后天的社会需要;根据需要的对象,可以把需要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12.B教师要做到身教,最基本的要求是凡是要求学生去做的,教师一定要身体力行,做到言行一致,发挥表率作用。13.D14.C课外教育的主要特点包括:自愿性、灵活性和实践性。其中实践性是指学生参加课外校外教育活动,主要是通

10、过亲身实践来获得知识、技能,培养各种能力。15.B16.C暂无解析17.C在长时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原则上是分类处理的。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类的长期记忆中储存着两种不同的记忆: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18.B双避冲突,又称为回避一回避型冲突,指一个人同时遇到两个威胁性的事件,但又必须接受其一避免其二时的内心冲突。19.B20.A21.B在我国首次把美育作为教育方针的一部分提出来的是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时值1912年。新中国成立后,提出德、智、体、美、综合技术教育五育并举。22.C1985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这次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

11、人才23.A观察是人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在观察过程中自始至终伴随着思维和言语的活动,所以观察又叫“思维着的知觉”。24.B气质是依赖人的生理素质或身体特点的人格特征。现在心理学一般认为,气质是指一个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25.C26.B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德育的因材施教原则。27.B此说法不全面。教育规律既包括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的本质的联系,也包括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如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等。28.B技能需要通过练习形成。练习的效率受以下因素制约:(1)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增强学习动机。(2)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和知识。(3)循序渐

12、进,由易到难,先简后繁。(4)正确掌握练习速度,保证练习质量。(5)适当安排练习次数和时间。(6)练习方式要多样化。(7)让学生每次都知道练习结果,及时改进。29.A知觉的选择性就是人根据自己当前的需要和兴趣,有选择地对具有重要意义的刺激物进行选择和反映,而忽视其他刺激与信息的选择加工过程。30.B此说过分夸大了环境和教育的作用,易导致“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的错误。环境和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虽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它们并不是无条件的,还要考虑遗传、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等影响。教育并不能任意决定人的一切发展方向。31.B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1)职业道德素养,包括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

13、、为人师表等;(2)知识素养,包括政治理论、学科专业、文化基础、教育科学等知识;(3)能力素养,包括语言表达、教育教学的管理与组织、自我反思等能力.“有专业知识和能力”只能说明该教师具备一定的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是否达到“优秀”也未可知,其职业道德素养如何更没有体现,据此判定“一定是优秀教师”是错误的。32.B心理学家耶克斯多德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学习任务简单时,学习动机强度较高可达到最佳水平,学习任务比较困难时,学习动机强度较低可达到最佳水平。33.B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补充,有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34.感觉对比/继时对比35.

14、调节和监督36.(1)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前提。(2)可以加快学生社会化进程。(3)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4)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37.(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38.(1)胆汁质:精力旺盛,反应迅速,情绪体验强烈,易冲动,开朗热情,外向,缺乏自制力和耐心,勇敢果断。(2)多血质:活泼好动,思维敏捷,情绪发生快而多变,情感体验不深,外向,容易适应新环境,兴趣爱好广泛但易变化。外胆多,强高低(3)黏液质:安静沉着,老成持重,言语动作迟缓、不灵活,内向,自控力强,坚韧执着,感情比较淡漠。(4)抑郁质:感受性高,观察仔细,对刺激敏感,多愁善感,情绪体验深刻而持久,情绪很少外露,内向,谨慎,孤僻,对枯燥乏味的工作能够忍耐。内黏抑,强低高。39.(1)社会促进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心理学家奥尔波特研究发现,一方面社会助长作用的确广泛存在,它不仅可以引起人们行为效率在量上的增加,而且可以在有些工作上提高行为的质量。但是,另一方面,他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工作并不总是带来社会助长作用。随着工作难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成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