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江苏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前模拟题

上传人:布鲁****店 文档编号:376450917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8.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江苏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前模拟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4江苏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前模拟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4江苏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前模拟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4江苏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前模拟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4江苏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前模拟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4江苏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前模拟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江苏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前模拟题(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4江苏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前模拟题学校:_班级:_姓名:_考号:_一、单选题(25题)1.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是()A.学科开设顺序B.教学时数C.课程设置D.学年编制2.学校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主要表现为学生()。A.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B.以学习直接经验为主C.以获得感性认识为主D.以获得实践体验为主3.由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引起的注意是()。A.随意注意B.随意后注意C.不随意注意D.不随意后注意4.美育首次正式列入我国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在()A.1911年B.1912年C.1921年D.1949年5.课外校外教育的特点是()A.自愿、灵活、实践B.自主、自立、自愿C.自愿、

2、自主、自立D.自主、自立、实践6.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之间的矛盾B.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之间的矛盾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D.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7.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中,特别把美育提出来,将体、智、德、美四育并列的人是()A.毛泽东B.蔡元培C.周恩来D.朱自清8.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是()A.小组活动B.集会活动C.个人活动D.文体活动9.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将学堂改为学校的现代学制是()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10.一个叫苏珊的美国小孩,患癌症化疗后头发几乎掉光了。为了遮

3、住秃头,出院后回到教室时,她戴上了帽子。可是,令她感到意外的是,每个同学和她一样都戴着一顶帽子原来,老师知道苏珊将重返校园,就提前对班上的同学郑重宣布:“从下周一开始,我们要学习认识各种帽子,大家都要戴自己喜欢的帽子上学。”老师的意图是()A.统一班上同学的仪表B.组织开展对帽子的研究C.通过戴帽子了解学生审美差异D.保护学生自尊心免其受到伤害11.下列不符合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的特点的是()A.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B.初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C.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D.初中阶段分科与综合课程相结合12.反映对立统一规律的德育原则是()A.知行统一的原则B.现实性与方向性原则C.依靠积

4、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13.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A.个人B.小组C.班级D.个人和小组相结合14.在教育合力形成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的因素是A.家庭教育B.学校教育C.社会教育D.社区教育15.第一次提出普及义务教育的社会是()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16.“知行统一”的德育原则是遵循下列哪个德育过程规律而提出来的()A.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B.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D.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5、17.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备课B.上课C.课外作业D.成绩评定18.有机体借助中枢神经系统实现的,对环境中一定动因所做的一定的有规律的反应,叫()A.反馈B.反映C.反射D.感应19.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A.讲授课和练习课B.讲授课和复习课C.讲授课和实验课D.单一课和综合课20.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是A.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B.自愿性、娱乐性、实践性C.组织性、灵活性、创新性D.组织性、实践性、娱乐性21.班主任进行操行评定的方法主要是()A.观察法B.评语法C.问卷法D.谈话法22.在教育史上,存在着不同身份和地位的人享有不同的受教育机会和权利的现象。这说明学制

6、具有()A.永恒性B.继承性C.阶级性D.相对独立性23.我国古代明确阐述教学相长辩证关系及“师严然后道尊”教师观的教育文献是A.中庸B.学记C.大学D.论语24.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是()。A.课程目标B.课程计划C.课程标准D.课程类型25.个体接收、加工、存储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属于()A.个体接收、加工、存储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属于B.认知能力C.社交能力D.创造能力二、判断题(8题)26.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随着练习次数增加,技能水平匀速提高。A.正确B.错误27.“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任意方法使他们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律师、法官,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盗贼。”A.正确B.错误28.教

7、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同步进行。A.正确B.错误29.任何技能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A.正确B.错误30.流体智力是后天形成的、以个体经验为基础的学习能力。A.正确B.错误31.幻想是指与个人愿望相联系,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A.正确B.错误32.只有外表特征具有明显的晕轮效应。A.正确B.错误33.望梅止渴、谈虎色变这类反射活动属于无条件反射。A.正确B.错误三、填空题(2题)34.根据概念形成的自然性,概念可以分为自然概念和_。35.在视觉记忆中,外界信息经由感觉器官的登记后可以保持约300毫秒。这在记忆系统中被称为_四、简答题(10题)36.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包括哪些方面?37.良好师生关系的作

8、用表现在哪些方面?38.论述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39.简述意志行动的特征40.班主任怎样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41.试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42.简述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43.简述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基本含义和贯彻要求44.德育过程应遵循的基本规律是什么?45.简述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参考答案1.C暂无解析2.A教学过程是认识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是由教师领导未成熟的主体通过学习知识间接认识世界。3.C不随意注意也称无意注意,它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是由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引起的

9、注意。4.B暂无解析5.A课外校外教育不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它具有自身的特点,分别是自愿性、灵活性和实践性。6.CA、B、C、D都是德育过程中的矛盾。其中,有一对主要矛盾是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这就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7.B近现代教育史上,美育也受到重视。民国教育总长蔡元培在1912年提出废除尊孔读经的内容,增加美育,“以美育代宗教”,将体、智、德、美四育并列。8.A小组活动是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小组活动的特点是自愿组合、小型分散、灵活机动。9.C壬子癸丑学制明令废除在教育权方面的性别和职业限制,在法律上给予平等地位。它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废除读经,

10、充实了自然科学的内容,将学堂改为学校。该学制将普通教育缩短了3年,同时,在实业教育之外,增设了补习学校。10.D11.C暂无解析12.C对立统一规律体现了矛盾观。事物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德育原则中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正体现了这一点。13.C班级是学生集体的基层组织,是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班主任受学校委派,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各项工作。14.B在学校、家具,社会三结合形成教育合力的过程中,学权教育起着主导作周。15.D为了适应资本主义制度的要求,资本主义教育针对封建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新的改革。其中包括改革受教育权,第一次提出普及义务教育问题。16.A暂无解析17.B上课是整个

11、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直接的体现。18.C反射是指有机体借助中枢神经系统实现的、对环境中一定动因所做的一定的、有规律的反映。例如,窗外传来声音,我们立即向声源转过头去;食物放进嘴里,立即引起唾液分泌等19.D课的类型是指根据教学主要任务划分的课的种类。课的类型大致可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两大类。单一课是指在一节课内只完成一种教学主要任务的课。综合课是指在一节课内同时完成两种以上教学任务的课。20.A课外校外教育是指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以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其主要特点是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21.B评定学生操行,是对学生进行品德

12、教育的一个重要方法,评定学生操行的主要方法就是评语法。22.C暂无解析23.B本题考查教育文献。24.C学科课程标准是指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形式编定的有关课程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课程的知识范围、深度、体系、教学进度和教学法的要求,是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25.B26.B技能需要通过练习形成。练习的效率受以下因素制约:(1)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增强学习动机。(2)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和知识。(3)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先简后繁。(4)正确掌握练习速度,保证练习质量。(5)适当安排练习次数和时间。(6)练习方式要多样化。(7)让学生每次都知道练习结果,及时改进。27.B此说过分夸大了环

13、境和教育的作用,易导致“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的错误。环境和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虽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它们并不是无条件的,还要考虑遗传、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等影响。教育并不能任意决定人的一切发展方向。28.B教育受社会发展制约,但也具有相对独立性。其独立性表现之一,就是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有可能落后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也有可能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水平。29.A技能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练习是技能形成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可以使个体掌握某种技能。所以说任何技能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30.B流体智力是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

14、提出的智力的一种形态。它是一种以生理为基础的认知能力,流体智力的发展与年龄有密切关系,属于人类的基本能力,在个体差异上,受教育、文化的影响较少。31.A幻想是指与个人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象。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32.B不只外表吸引力的外表特征具有明显的晕轮效应,其他品质,尤其是重要品质的认定也具有同样的效应。33.B条件反射是指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经过后天学习和训练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如望梅止渴、谈虎色变等都属于条件反射活动。34.人工概念35.瞬时记忆36.(1)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2)学习的程度。(3)识记材料的序列位置。(4)识记者的态度。)37.(1)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前提。(2)可以加快学生社会化进程。(3)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4)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38.(1)生物遗传因素。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随人格特质的不同而异;人格的发展是遗传与环境两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影响人格的发展方向。(2)家庭因素。家庭是社会文化的媒介,它对人格具有强大的塑造力;父母的教养方式的恰当性,会直接决定孩子人格特征的形成;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自己的人格,并有意无意地影响和塑造着孩子的人格,形成家庭中的“社会遗传性”。(3)学校教育因素。学生只有在学校里通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成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