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醉翁亭记》教学创新设计

上传人:送你****花 文档编号:376430489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醉翁亭记》教学创新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醉翁亭记》教学创新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醉翁亭记》教学创新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醉翁亭记》教学创新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醉翁亭记》教学创新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醉翁亭记一、学习目标1.疏通文章大意,了解文章结构,梳理文章脉络,把握中心。2.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法,切实提高文言阅读能力。3.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并尝试在写作中使用。4.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热爱祖国文化的高尚情感。二、教学重点 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三、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借“乐”和“醉”所抒发的政治理想。四、预习单活动一:文学文化常识1. 欧阳修,字 ,号 ,晚号 。 (朝代)政治家、文学家。因几次支持范仲淹等改革派,屡遭贬谪。晚年曾主持进士考试,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又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死后谥 ,世称 。欧阳修

2、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散文创作成就最大。有 传世。2.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在滁州实行宽简政治,发展生产,使当地人过上了一种和平安定的生活。但是当时整个的北宋王朝,虽然政治开明、风调雨顺,但国家的积弊不能消除,这使他感到沉重的忧虑和痛苦。醉翁亭记就写在这个时期。活动二:给加点字注音岩穴暝( ) 晦明变化( ) 山间之朝暮( ) 伛偻提携( )( ) 泉香而酒洌( ) 山肴野蔌( ) 觥筹交错( ) 颓然( ) 树林阴翳( ) 活动三:初步感知1贯穿全文主线

3、的句子: 2.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教师:“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同学们,我们观看的这幅图片是什么景观?学生:从匾牌上看,是“醉翁亭”。教师:“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中国古人历来有一种山水情怀。他们寄情山水,抒怀言志,山水亦因人而胜,因文而名。安徽滁州琅琊山的醉翁亭,便因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千古美文醉翁亭记而闻名于世的,就让我们循着先生的记述,做一次醉翁亭之游,去感受山中的美景,去聆听先生的心音。2.新授(详备)环节一:知识备查,扫清障碍(一)文本知识1.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

4、,北宋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欧阳修领导了北宋古文运动,散文创作成就巨大,也擅长诗词。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有欧阳文忠公文集存世。2.背景资料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范仲淹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分辩而获罪,被贬滁州(在今安徽)知州。被贬滁州后,欧阳修经常去滁州城西南的琅琊山游玩,并与山寺中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庆历六年(1046年),智仙建亭于琅琊山酿泉旁,以为游息之所。欧阳修登亭“饮少辄醉”,故给它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了醉翁亭记这篇流芳千古的美文。(二)预习检查教师示范,要求学生读准下列画横线的字词读音。环滁ch 林壑h 蔚然wi 琅

5、琊lng y 潺潺chn伛偻y l 提携xi 山肴yo 野蔌s 觥筹gng酿泉ning 饮少辄醉zh 岩穴暝mng 晦明变化hu 阴翳y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要求学生先听示范朗读课文,注意停顿、重读、读音。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

6、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

7、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二)疏通重点字词,翻译文章1.疏通段落,在疏通的基础上,试着翻译文章,注意重点词语和句式的正确翻译。2.文言字词梳理总结(1)词类活用山行六七里: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名之者谁:名词用作动词,取名、命名故自号曰醉翁也:名词用作动词,取别号杂然而前陈者: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2)古今异义醉翁之意不在酒(古义:意趣,情趣。今义:意思等。)野芳发而幽香(古义:花。今义:芳香。)佳木秀而繁阴(古

8、义:茂盛。今义:清秀。)射者中,弈者胜(古义:文中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今义:用推力或弹力送出箭、子弹、 足球等。)颓然乎其间者(古义:倒下的样子。今义:颓废的样子。)(3)一词多义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动词,居高面下临溪而渔:动词,到执策而临之:动词,面对 太守自谓也:动词,命名太守谓谁:动词,为、是予谓菊:动词,认为野芳发而幽香:动词,开放舜发于畎亩之中:动词,兴起,指被任用征于色,发于声:动词,显露、流露 山水之乐:名词,乐趣人知从太守游而乐:形容词,快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三)概括段落第1段:主要描写醉翁亭的位置环境,说明醉翁亭的命名缘由。第2段:利用时间

9、推移,抓住朝暮及四季特点,描绘了对比鲜明的晦明变化图及四季风光图。第3段:滁人的游乐和太守的宴饮。第4段:点明太守不仅乐于山水,更重要的在于与民同乐,也含蓄地表明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抱负。3.课堂检测(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临溪而渔 身临其境 B.山间之朝暮 暮色苍茫C.杂然而前陈 推陈出新 D.觥筹交错 一筹莫展(2)解释下列语句中画横线字的意思。云归而岩穴暝 暝: 佳木秀而繁阴 秀: 4.小结本文极其生动地描绘了醉翁亭秀丽的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5.作业设计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熟读成诵。2.整

10、理并积累本课的重点字词。六、板书设计(思维导图)七、教学反思第二课时1.导入复习导入:背诵课文。识记重点文言字词。2.新授(详备)环节一:深入研讨,品析情感1.第段是怎样由远及近、由面到点,步步“推出”醉翁亭的?先从远山落笔,定点观察环视,点出滁州地理位置的总体特点“环滁皆山也”;然后由全景到局部,由远及近看,特写西南诸峰,尤其是琅琊山;之后移步换景,写“山行六七里”,指出酿泉;最后写“峰回路转”,引出醉翁亭所处地理位置。整段从山落笔,从山写到泉,从泉写到亭,自然入题。2.第段中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来进行描写的?写山间之朝暮,朝“明”暮“晦”,把山间早晨和傍晚的特点描绘了出来;写山间之四时

11、,抓住了四时的典型特征春之花、夏之木、秋之风霜、冬之水石,尽显景物之情态,给人以不同的审美感受。3.第段具体写了几个场景?哪个场景是核心?为什么要反复写“乐”的场景?四个: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太守醉”是核心。反复写“乐”的场景是为了表现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表现这个地方在作者的治理下政治清明的社会现状。4.第段中是怎样使用陪衬手法的?以禽鸟之乐衬托人之乐,再以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层层推进,突出了太守之乐。5.第段开头的“若夫”“至于”“已而”等词有什么作用?这三段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若夫”是表示转接的连词,含有假设和例说的意思;“至于”也表示转接,但含有层进的意思,

12、表示描写的进一步深入;“已而”是表示时间的副词,是时间短哲的诗意表述,表示时间的推移,暗示场景的转换。这些词都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三段按时间顺序来写。第段写山间朝暮和四时之景,主要是按从早到晚(“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从春到冬(“野芳石出”的时间顺序来写;第段写滁人游、太守宴,是按滁人游、大守宴、众宾欢、太守醉的时间顺序来写;第段写太守归,是按太守归、禽鸟乐、游人乐、太守乐的时间顺序来写。这三段按“写景一写人一写乐”的顺序来写,层次分明。6.文中多次提到“乐”,主要表现了哪几种“乐”?山水之乐;宴酣之乐;禽乌之乐;滁人之乐;大守之乐。7.如何理解“太守之乐其乐”?“太守之乐其乐”是点睛

13、之笔。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复杂的感情,既包含娱情山水、排遺郁闷的欢乐,也包含看到自己的政绩政通人和后的欣慰。“太守之乐其乐”是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的反映。3.课堂检测(1)下面对本文理解分析有有误的一项是( )A选文惜墨如金,首句“环滁皆山也”就写尽了滁州环山的特点,举重若轻,今人叹服。B选文用对偶句写景,用散句收束,做到了在整齐中寻求变化,抑扬顿挫,音韵谐美。C在太守看来,滁人的自在出游多了一层政治清明的意味,更多了一些自信和得意。D“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核心句,表明“乐”是表像,“醉”是根本。4.小结这篇优美的山水游记通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环境、自然风光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5.作业设计试将文中“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而乐亦无穷也”一段所写的“朝暮”“四时”的景物特点用现代汉语加以具体描写,写成300字左右的短文。六、板书设计(思维导图)七、教学反思- 7 -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